第357章 軍隊名號
勸解之后,張璟和秦良玉又聊了一會兒,就聽到軍營之內(nèi),傳來一陣呼喊之聲。 “呼……哈……” 那聲音很大,非常洪亮,頗有種震耳欲聾的聲勢。 張璟不由好奇道:“不知軍營里喊的這是什么聲音?” “回稟國舅爺,這是我麾下的兒郎們在cao練的聲音?!鼻亓加衤勓?,笑著回道。 “哦?”張璟十分感興趣道:“早聞秦將軍麾下的川兵,為我大明屢立戰(zhàn)功,特別是前番渾河之役,那打得可是叫建奴逆賊哭爹喊娘,膽寒得很,不知道今日秦將軍可否讓我見上一見這些川軍勇士?” “既然國舅爺說了,末將豈敢不應(yīng)?”秦良玉頓了一下,回道。 她麾下兵馬的訓(xùn)練,又不是什么不能為外人所知的秘密,既然張璟執(zhí)意要看,秦良玉當然不會拒絕的。 “好!那就有勞秦將軍了!”張璟大喜道。 “國舅爺客氣了,一句話言語的事情,不需如此客氣!”秦良玉回應(yīng)著,而后向門外做了個“請”的手勢道:“國舅爺,請!” 張璟起身后,秦良玉便當先帶路,讓張璟跟著她去看她麾下那些川兵的訓(xùn)練情況。 雖說和李進忠、王體乾吃飯的時候,張璟不只見過了秦良玉,也看到了她所率領(lǐng)的川軍兵將,但那也只是行軍而已,這和看那些川軍兵將cao練,可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張璟對于川軍訓(xùn)練,也有一定的向往,現(xiàn)在有機會,自然也是想厚著臉皮去看看。 寬大的校場內(nèi),除了在軍營值守的兵卒外,剩余的兩千余名軍士正手持著白色長桿,在各部兵將的號令之下,揮舞著手中的白桿。 “國舅爺,這就是我石砫宣撫司麾下的兵馬。”走進校場,秦良玉就指著那些訓(xùn)練的兵馬說道。 “哦?這就是外界流傳的‘白桿兵’嗎?今日一見,果然精銳!”張璟看著那些訓(xùn)練嚴格,渾身散發(fā)著一股血腥殺氣,顯然都是歷經(jīng)無數(shù)惡戰(zhàn),這才有的精兵氣息。 “什么白桿兵不白桿兵的?這不過是百姓們見末將麾下兵馬皆使白桿,再加上這些年末將又率領(lǐng)他們立得一些微末寸功,令得百姓抬愛,這才稱呼末將麾下的兵馬為白桿兵的,末將和麾下兵馬,乃我大明軍隊,豈敢擅立名號?”秦良玉聞言,連忙有些著急的解釋道。 “其實,能得百姓抬愛,那也非常不容易了,要是我大明的軍隊,都能得百姓抬愛,為其立名號的話,何愁遼東不平?江山不靖?”張璟聽后,不由有些嘆息道。 “恐怕……這很難……”秦良玉聞言,愣了一下后,明白了什么,平靜回道。 “確實……是很難……唉……自遼事起,國事艱難啊……”張璟聽后,又一陣嘆息。 秦良玉聞言,并未再說什么,而是跟著沉默,因為她也不知道怎么說了,遼東的局勢已經(jīng)那樣,沒人會再和薩爾滸之戰(zhàn)前一樣,說平定遼東,剿滅建奴逆賊是容易的。 見秦良玉不再糾結(jié)名號的問題,張璟心里暗笑,總算轉(zhuǎn)移了話題,他可怕因為剛才提名號的問題,引起他和秦良玉之間的芥蒂。 剛才,秦良玉那么著急的解釋白桿兵的稱號來歷,張璟知道,這是秦良玉害怕她自己宣傳白桿兵的名號,會被別人拿出來說事,所以故意這么解釋的。 這年頭,總有些沒事找事的言官,聽到風就是雨的,彰顯存在感彈劾,秦良玉可不想在這種名號上,被那些為了彈劾出名而彈劾的人彈劾。 當然,張璟也沒追究這事,更不認為秦良玉慫,連百姓給的稱號都不敢當著朝廷的面要,畢竟,軍隊自立名號,本身就是令朝廷和皇帝忌憚的事情。 要是一支軍隊敢背著朝廷和皇帝,自己立自己名號,那在朝廷和皇帝眼里,還能信任這支軍隊嗎? 《左傳》有言,“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這是華夏先祖早早就有的認知,名正言順,是封建正統(tǒng)王朝正義與道理,若是沒有朝廷的授予,讓一支軍隊自立名號,那在朝廷和皇帝心里,那自立名號的軍隊的眼里,還會有他們嗎? 秦良玉正是害怕有人拿百姓的稱呼說事,這才向張璟解釋的。 終究,百姓可以給你的軍隊起各種名字,但你自己和你麾下的軍隊心里應(yīng)該明白,你部隊的名號永遠是朝廷和皇帝給的名號,而不是百姓取的,百姓可以那么稱呼你們,但你們卻絕對不能這么稱呼自己。 這就像早先戚繼光麾下的浙兵,因為戚繼光帶領(lǐng)他們打倭寇,保護了沿海百姓的生命財產(chǎn),從而受到沿海百姓愛戴,被沿海百姓成為“戚家軍”。 可是,百姓能這么喊他們,但是在大明官場以及軍隊里,甚至是他們以及,可都不能這么稱呼自己。 大明至今從來沒有一家一姓之私人軍隊,即使戚繼光、秦良玉的兵,都是領(lǐng)了大明朝廷錢糧,自行招募的兵馬,他們和大明衛(wèi)所里的世襲軍戶不同,但他們依舊是大明皇帝和朝廷的兵馬,而不是你一個軍將的私軍。 皇帝和朝廷可不會讓你隨意建立自己的私軍的,而你真要是這么做了的話,那基本上就可以告你謀反大不敬了。 當然,真實歷史上,等到崇禎上臺后,中央財政徹底敗壞,到處各種欠響,中央朝廷威信壓不住地方,而地方又有錢養(yǎng)下面的兵馬的時候,多數(shù)大明的兵馬,也確實漸漸的都實質(zhì)成為了各地封疆大吏的私軍。 即使他們名義上還是大明的軍隊,但大明中央朝廷基本上也指揮不動他們了,而那些封疆大吏,自然也都成為了明末時候真正的軍閥,對于中央朝廷的命令陽奉陰違的多了去了,而崇禎和中央朝廷,也因為忌憚他們手下的兵,都不敢過分針對他們。 逼急了,保不齊這些實質(zhì)軍閥,搖身一變,加入流民軍,推翻已經(jīng)江山飄搖的大明了,反正,那些流民軍里,也是有不少原先大明的軍隊投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