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在下千手、紅顏風華錄、[綜漫]游戲才不會變成現(xiàn)實、[綜漫]琴酒和紅方稱兄道弟、朕有特殊和諧技巧、香濃入骨、鐵骨英姿之小妻要逆襲、(穿越、重生)軟男嫩女H、嬌養(yǎng)成歡:鞏爺?shù)碾[婚夫人、我有一個恐怖直播間
聲音落在耳中,低沉,冰冷,像是有鋼刀刮過脖子。 胡貢士生生打了個哆嗦,臉色更青。 楊瓚抬起頭,瞬間愣了一下。 這不是那日見到的藍籌股? 顧卿神情不變,目光掃過胡貢士和楊瓚,微在后者身上一頓,吩咐兩名校尉留下,又轉身離開。 目送顧卿走遠,楊瓚忽然笑了。被胡貢士激起的悶氣一掃而空,心情霎時明朗。 宮門之前就見美人,好兆頭! 花費了足足一個時辰,三百人才走進宮門。 此時天已大亮,帶路的仍是小黃門,方向卻不是謹身殿,而是天子上朝的奉天殿。 行過金水橋,三百多人鴉雀無聲。 琉璃明瓦,紅漆巨柱,金龍飛騰盤旋。 比起謹身殿和華蓋殿,奉天殿又多一層莊重威嚴。 眾人屏息凝神,腳步都開始放輕。行進間,耳邊似有龍吟回響,好似能看到自己金榜題名,打馬游街的美好前景。 幻想美好,卻十分短暫,眾人很快回到現(xiàn)實。 想要東華門唱名,先要過了眼前這一關。 殿試之日,御駕親臨奉天殿,并欽點十四名讀卷官審讀策論,為朝廷取才。 天子高坐龍椅,貢士們尚未進殿,自然看不到。 殿前點名的是兩名身著錦雞補服,腰束花犀帶,頭戴烏紗帽,腳蹬官靴的二品大員。觀其年齡相貌,皆是花甲之年,然精神矍鑠,目光如炬,威嚴感壓下,幾欲令人屏息。 此二人正是執(zhí)掌都察院,助弘治帝打造中興之世的名臣:左都御史戴珊,右都御史史琳。 御史之責在監(jiān)察百官,舉發(fā)不法之事。 弘治朝政治清明,兩位都御史居功至偉,更以剛正不阿為百官稱道。 此番殿試,弘治帝欽點的讀卷官皆為心腹之臣,也是日后留給太子班底。 論才干,十四人均是才華非凡,有能之輩。然其中多數(shù)已是花甲古稀,將臨致仕之年。五十歲不到的楊廷和,竟連末尾都沒能排進去,更無資格同馬文升、劉大夏等同列。 點名完畢,殿中捧出圣人畫像,殿試讀卷官在前,率眾敬拜圣人。 十四人多是緋紅補服,唯當先三人著御賜麒麟服。 無需細想便可知,此三人乃是少師兼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劉健,太子太保兼謹身殿大學士李東陽,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學士謝遷。 內閣三鼎,治世能臣。 行禮畢,眾人起身。 劉健當眾宣讀敕書,三百貢士敬神聆聽。 起初,敕書的內容平平無奇,多是鼓勵之言,眾人未覺異樣。末尾卻直落驚雷,點出兩名貢士,當即黜落。 “平庸諂媚之人,非朝廷欲取?!?/br> 短短一句話,猶如晴空霹靂。被點名的貢士臉色慘白,呆若木雞。 不待回神,已有殿前衛(wèi)士行出,查驗正身,將人“請”出宮門。 喊冤? 嚎哭? 請求天子隆恩,網(wǎng)開一面? 直接堵嘴,改請為拖。繼續(xù)執(zhí)迷不悟,拖就會變成抬。 霎時間,萬籟俱寂,渺無聲息。 除了金吾衛(wèi)遠去的腳步聲,唯有風過衣擺的颯颯聲。 少數(shù)貢士臉色丕變,雙手隱隱發(fā)抖。多數(shù)尚能鎮(zhèn)定,只是額頭隱隱冒汗。 劉健等人在上,目光炯炯掃過,眾人的表現(xiàn)皆落入眼底。另有中官在一旁默記,待敕書念完,悄無聲息的返回殿中,向天子稟報。 殿試前先來一場下馬威,實是少有。然有天子示意,劉健等人只能依言行事。 敕書念完,二度行禮之后,數(shù)名宦官自殿側行出,引眾貢士入殿拜見天子,依次序落座。 十四名讀卷官仍立在原處,看著貢士一一行過,不時點頭,不時搖頭。 新科明經們被看得頭皮發(fā)麻,腳底打顫。 這是殿試?不是在菜市場稱斤論兩、挑肥揀瘦? 輪到楊瓚,雖同眾人一般低眉斂、足下無聲,底氣沉蘊又是不同。得空還能不著痕跡的瞄上兩眼。 腹有詩書氣自華。 前世的楊瓚多以為是夸張,如今親眼目睹,不得不承認:古人誠不欺我。哪怕已是長髯垂胸,發(fā)鬢斑白,仍是腰背挺直,氣質超然,卓爾不群。 十四個老帥哥排排站,楊貢士委實過了一把眼癮。 馬文升捻著胡子,微微頷首,老夫的眼光果真不錯! 韓文亦有同感。 龍椅之上,弘治帝得中官稟報,道:“朕有些看不清,寧老伴去安排?!?/br> “奴婢遵命?!?/br> 寧瑾躬身退下,少頃,安排座位的中官便得了傳話,本該在第六排的楊瓚,直接被提到了第二排,正巧坐閆璟身后。 楊瓚眨眼,再眨眼。 看著笑瞇瞇的中官,沒錯? 中官點點頭,笑意更深,沒錯。 “楊明經安坐便是。” 沉默兩秒,楊瓚大方落座。 不見受寵若驚,也無傲然恣意。泰然自若,雨打不動,端得沉穩(wěn)若斯。 天子在上,閣臣在旁,敢在這個時玩陰謀詭計,絕對是狂奔在尋死的大道上。 幾位讀卷官同時仰頭,弘治帝輕輕咳嗽兩聲,意思很明白,朕老眼昏花,就想看得清楚點。諸位就當沒看見,體諒一下? 群臣收回目光,人都坐下了,還能再叫起來不成? 無論如何,天子的面子總是要給的。 第十七章 殿試 二 對楊瓚位置的調換,讀卷官不提意見,臨考的貢士更不會提。 被黜落之人的慘象猶在眼前,天子行事,還是莫要多做置喙為好。不然的話,天曉得下一個被拖出奉天殿的是誰。 往年殿試,即使有貢士發(fā)揮失常,也少有被黜落。頂多落入三甲,名次靠后,外放偏僻州縣。 今番卻是不一樣。 復試題目在前,敕書殺威在后,貢士們坐在奉天殿中,心里都是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皇宮大內果然不是善地! 唯一的愿望:快些發(fā)卷,快些開考,早考早了。 平日里的高談闊論,自幼懷揣的遠大抱負都被拋在腦后。 不下十數(shù)人生出中榜后請求外放的念頭。哪怕是二甲,只要不授庶吉士,也要請命外放。有族人為官的貢士尤其如此。 天威難測,面君如面虎。 京城的水太深,沒有幾年乃至十幾年的積累,不可輕易涉足。 有靠山也是一樣。 安坐在殿前,楊瓚目視前方,面上沒有太多表情。 雖說是面君,但天子高居丹陛之上,以他所在的位置,頭仰成直角,脖子發(fā)酸也見不到龍顏,頂多能對上一雙龍腳,還不甚清晰。 如此一來,好奇心都隨之消失。 見不到臉,再好奇也是白費。 巳時正,貢士坐定,讀卷官開始散卷。新科明經們幾乎同時松了一口氣。 沒料想,殿前遲遲沒有懸掛試題,卷子翻開,赫然又是一張白紙。 怎么回事? 眾人滿頭霧水,眉心緊蹙。 此時,龍椅上的天子終于開口,聲音算不上渾厚,經中官轉述,才能聽得清楚。 剛說了兩句,奉天殿內就徹底陷入死寂。 天子親自出題是殿試的規(guī)矩,算不得稀奇。 題目新奇同樣沒問題。 新科明經們自負通曉經義,飽讀詩書,不至才高八斗也是滿腹經綸。再偏僻的題目也能找到出處??v然找不到,靠著自身理解,七拼八湊也能做出一篇策論。不至上上等,也能安全過關。 但新奇成這樣,太有問題! 確定不是聽錯,貢士們眼睛瞪圓,差點君前失儀。 弘治帝高坐龍椅,面容消瘦,臉色卻奇怪的潮紅。 “自古帝王之治,其大不過道法仁善而已。夫帝之圣莫過堯舜,王之圣莫過禹湯。朕自臨祚以來,夙夜兢兢,唯懼弗任。圖耀先祖,不敢稍有怠忽。于茲經年,仍未窮極致。子諸生明圣人之言,究于實務,必有定見?!?/br> “朕今向子諸明經問策,需直述以對,毋贅述以浮夸之詞、諂媚之言,而不切實用。” “聘以良策,朕將慎取,采而行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