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武偵綾小路的工具人指南、娛樂圈演技帝、[綜漫]云養(yǎng)小說家亂步、包子是誰的、十二射浮光、重生之女主的禮包、海水每天上升一米[末世]、林記大宅門、左護法演技一流、幸孕豪門一偸生三只寶
“……老爺也知道,大兒媳心大,前陣子拉了仙姐兒與陸二公子的親事,如今他們這里想要帶著仙姐兒分家出去。原本是早些時候的事兒,可老爺你出了事,便一直沒告訴你……” 說著,小楊氏的聲音就低沉了下去,她笑得很勉強,道:“終究是妾身無能,沒能待這兩個孩子如己出……” “逆子!” 宋元啟晃了晃神,先還有些沒反應(yīng)過來,而后才陡然之間一聲暴喝,額上青筋暴起,已是瞬間怒極。 “老爺,你消消火……” 小楊氏終于沒忍住哭了起來,屋漏偏逢連夜雨,又正趕上紀氏這么個拆墻的,約莫是走了背字,如今看宋元啟怒成這般,她隱忍多日的委屈也全爆發(fā)了出來,哭成個淚人。 宋倩等人站在后頭,半分不敢多勸。 小楊氏哭了好一陣,而宋元啟扶著牢門,站在里頭,過了暴怒那一段,便忽然失了力氣,頹然地松了手:“這里頭關(guān)竅,我如何能不知道?當初這一門媳婦兒沒娶好……罷了,翅膀硬了總是要飛,家遲早要分,他不過早走幾天罷了……” 不過早走幾天罷了…… 說來輕松,想著卻悲涼。 宋元啟慘笑出來:“分,分家!” 分,分家! 他的聲音,斬釘截鐵。 宋儀卻平白覺得心里發(fā)冷,想著這一大家子,表面上還和和樂樂過得去,大嫂能干,現(xiàn)在卻在宋府最危難之際抽身而出。此等狠辣果決又冷情的手段,是宋儀拍馬也及不上的。 她人在出神,不過腳底下卻跟著眾人一起,湊到牢門前去,一起見宋元啟。 不過短短幾日,宋元啟便已經(jīng)瘦得不成人樣了。 他眼底多了幾分渾濁,一個個看著自己的兒女們,又是欣慰又是心酸:“好,都好……” 目光移動著,很快到了宋儀的身上,宋元啟伸出手去,拉著宋儀的手,道:“儀姐兒近來可還好?” 他素日最疼宋儀這庶出的姑娘,宋儀一向知道,只低頭道:“儀兒一切都好。” “都好就好……”宋元啟眼底忽然透出了幾分復(fù)雜來,張了張嘴,最終還是道,“儀兒,我有話要問你?!?/br> 宋儀怔住,不知所以,定定看著宋元啟:“父親?” “……你愛書,詩詞文章更好,我曾允你進出我書房。我書格第二排上頭的東西,你可動過?”宋元啟的聲音有些抖,他覺得自己不該懷疑自己的女兒,因而為這疑心而羞愧。 “……父親?” 宋儀有些茫然,更多幾分無措。 宋元啟見她這般模樣,長嘆一聲道:“罷了,再問也是無益。你們回去吧……” ☆、第二十五章 京城 宋元啟的欲言又止,宋儀看在眼底,她沒敢多問,可回來一路上都在想。 書房之中的東西? 那兩年記憶,于宋儀而言,都是空白,她哪里知道什么? 唯一能做的,不過是歸家之后重又翻開穿越日記,然而這上頭所言,宋儀早已經(jīng)是背得滾瓜爛熟,昔日一無所獲,今日照舊一無所獲。 宋元啟說的到底是什么東西,又跟哪件事有關(guān),更是毫無頭緒。 百般思索不下,宋儀又執(zhí)著于此,終于還是在回來之后的次日,悄悄去了書房一看。 繞過屏風,三面墻都是書架,不過宋元啟說的書格應(yīng)該是在書案后頭的一間。宋儀仔細瞧了瞧,上面并沒有什么東西,不過有一道淺淺的痕跡,原本應(yīng)該有堆放東西。 手指按上去,宋儀也不知哪里覺出幾分熟悉的感覺來。 “這書格……” 忽然瞪大了眼,她腦海之中飛速地閃過幾個畫面,書格,取出來的冊子,改動,交接…… 她想起自己昔日夢中所見,也不知那人到底是誰,更不知夢中人做了什么。 可如今見了這書格,仔細回想起來,竟然覺得無比相似! 那簿子被拿出來的時候,背后可不就是這樣的書格么? 那一瞬,宋儀只覺得寒氣從腳底下冒出來,霎時間傳遍自己全身,叫她立在當場,半步也挪動不了。 到底這里面有什么玄機? 人夢中是看不見文字的,宋儀也不記得那上頭到底寫了什么,可這件事約莫與宋元啟所問之事相關(guān)。這種懸著的感覺,叫宋儀一千一萬個難受。 她怕被人發(fā)現(xiàn),匆匆掃了一眼書格上的東西,才便直接離開,回了自己屋內(nèi)。 此刻的宋府,尚在人心惶惶之中。 小楊氏自知宋元啟之事一時半會兒解決不了,府內(nèi)必定生亂,所以在探看宋元啟回來的當日,便遣走了一批下人。 至于分家之事,既已得了宋元啟的首肯,小楊氏這里便直接聯(lián)系了族老,三日之后來了府上議定此事。 宋釗本是個膿包,分家之時半句話也說不出來,前前后后里里外外都是紀氏cao持,連帶著一連串分家之后家財劃分,都是她從小楊氏這里一點一點摳走的。 “我以前竟沒看出來,大少奶奶是這等狼心狗肺之人。” “這才是心機深重。她可厲害,把大爺拿捏住了十分,現(xiàn)在二姑娘又不得不依附于她,一張口竟然要了三間鋪面,二十畝良田,真不知羞!” “這點子小錢對她來說算什么呀?大少奶奶當初嫁進來十里紅妝,咱們又不是沒見著?!?/br> “說白了,還是要讓咱們太太不舒坦罷了。” “是啊,左不過婆媳之間那點子的齟齬。做得太絕……你不知道,連那一位太太生前留下來的嫁妝都被要走了,說添給二姑娘……” “屋漏偏逢連夜雨……” …… 宋儀從院子里路過的時候,總能聽見這樣的聲音。 她自己到底是已經(jīng)習(xí)慣了。 分家那一日她也在場,倒是頭一次看見族中來人,一項項一條條議定家財?shù)膭澐郑菜汩_了眼界。 終究一個宋釗分出去不是什么大事,小楊氏這么多年來更沒動過她jiejie留下來的嫁妝,倒也算是光明磊落,紀氏平白惹了個不開心,直到走那一日也沒留下幾個好臉色。 人一走,整個宋府便顯得冷清了起來。 宋元啟的事情現(xiàn)在還沒著落,不過如今漸漸有些不好的消息傳出來,原本宋元啟只與小楊氏說乃是牽涉到了黨爭,只求給京城里他座師張閣老,興許能救。可小楊氏的信前腳才遞出去,后腳巡按御史彭林要離開山東回京的消息,便傳了出來。 彭林回京,并非自己回去,還要帶著宋元啟走。 這一樁案子,終究還是跟周博那件事扯上了關(guān)系,知道內(nèi)情的諱莫如深,不知內(nèi)情的也不過是霧里看花。 宋府這里沒人知道宋元啟會怎樣,可小楊氏不敢放棄。 宋儀過來的時候,宋倩宋儷二人已經(jīng)在了,宋攸照舊縮在小楊氏的懷里,不過興許也是知道如今不比從前了,所以格外安靜。 “你們來了也都坐吧,如今不拘太多了。” 小楊氏這幾日事情忙碌下來,人都瘦了一圈,又因為憂慮宋元啟的事情,眼底血絲纏了一片,格外憔悴。 “昨日傳了消息,老爺也要被押解入京,怕是要會同審理。若要保老爺無事,上下需要打點之事甚多,在濟南只會貽誤時機,我已雇了大船,收拾停當咱們便也上京去,屆時借居我娘家……” 小楊氏的娘家地位也頗為顯赫,往上兩代還是太傅,只是如今敗落不比從前。小楊氏本身不是嫡支出身,不過若能求得楊家在京城幫襯一二,宋元啟之事或還有轉(zhuǎn)機。 畢竟彭林出了名的不認人,周博落在他手上這樣慘,旁人更不好說了。 有備無患,小楊氏自己兩手準備,一面是宋元啟座師張閣老,一面是她娘家楊家,總歸更有把握一些。 她把自己的打算一一告知家中人,卻也不是征詢諸人意見,不過是通知諸人收拾好東西準備出發(fā)。 這個時候,宋儀便格外體會出小楊氏作為一家主母,還是頗有幾分手腕。 說走就走,毫不含糊,有膽量,也根本不拘泥。 若換個人去京城打點未必不行,可小楊氏一是信不過,二是覺得換個人去也沒太大誠意。興許…… 離開時候,孟姨娘按著宋儀的手,嘆氣道:“太太半是想著進京打點上下關(guān)系,好看看能不能救出老爺來,可另一邊約莫是想著伸冤去的……” 若是宋元啟真倒了霉,小楊氏也不會善罷甘休。 她相信宋元啟沒犯大事,所以即便是會審定罪,她也還要上陳冤屈。 孟姨娘素為小楊氏所信任,也算是了解小楊氏此人,因而與宋儀說了這許多。 所以,上京這一場到底如何,還是難料。 不久之前,宋儀還在想,沒了周兼那一門親事,前路漫漫難以捉摸;可如今想來,一場本來就沒影兒的親事又算得了什么?宋元啟這事一出,嫁不嫁得了都難說,對比昔日之煩憂,忽覺出幾分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散漫來。 宋儀從小到大沒出過遠門,沒想到頭一回出去,竟是因為這等大事。 從濟南上京,先是一路向西,取道濟寧,而后轉(zhuǎn)運河大船,一路往北才能直抵通州。 前半段倒是相安無事,可在濟寧換船的時候,宋儀卻撞見了個“熟人”。 陸無咎早研究好了配方一事,原本打算直接去邊關(guān),但是半道上又接了那死煩人的嗣祁王衛(wèi)起的信,說去京城有要事相商,只能讓他改道水路,去往京城。 可時間緊迫,一時竟也沒瞧見合適的船,臨時瞧見宋府雇的這一條,于是順手扮作客商,混上船來,恰恰跟宋儀打了個照面。 當時陸無咎帶著皮草帽子,大熱天里也穿得庸俗,瞧著就像是個腦滿腸肥的商賈。 不過第一眼,宋儀就認出他了。 陸無咎乃是大將軍身邊的白紙扇,自帶一股風流姿態(tài),即便他是個胖子,也是風度翩翩的胖子。更遑論,他只是穿得多,一張臉卻不胖。 “五姑娘別來無恙?” 宋儀萬萬沒想到竟然還能在船上遇到陸無咎,又驚又怕之下半天沒說出話來,末了竟只問出一句:“你怎的……” “隨便混上一條船來,竟是你宋家進京的船,也算是緣分了?!?/br> 宋元啟的事情,陸無咎自然清楚,他甚至知道得比宋儀多得多。 所以如今見了宋儀竟然也跟著進京,似乎要幫著那宋元啟伸冤抱屈,便覺得諷刺:若沒宋儀在這里頭插手,哪里來周博宋元啟這兩個人的悲慘遭遇? 不過事不關(guān)己,陸無咎懶得多說兩句,只道:“五姑娘的東西還存在陸某這邊,不過不打緊,隆慶商號這頭東西都給五姑娘留著,不必擔心。” 宋儀知道陸無咎這人機心重,不過人品上勉強算信得過,本不計較這些。 更何況…… 不是宋儀清高,當初配方換來的那一筆橫財,她真不怎么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