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第87章 禍種2 為了達成好的目的,人可以不擇手段 多年之后,奉玄已經離開了道門,他那時已經不叫奉玄了,住在南方,有一天再次遇見了在羅源郡見過的瘋道士,那個道士半白的頭發(fā)完全變成了白色,他向不再叫“奉玄”的人張開嘴,嘴里空空,只剩下一片漆黑。曾經名叫奉玄的人失去了“奉玄”這個名字,那個瘋道士失去了舌頭,他們兩個都失去了一些東西,都記得在羅源郡住了一夜的韋衡。 或許只有在那一夜,韋衡是完全坦誠的。奉玄在那一夜知道了韋衡喜歡看《南史》,但是他不太想親自去看看現在的南方,死了也更想埋在北邊——最好埋在郁山關后長著野芍藥的草原上。 奉玄、佛子和韋衡一起在羅源郡住了一晚。天黑之后,三個人吃過飯,韋衡讓小二在堂屋中放了炭盆,和奉玄、佛子在堂屋中圍爐小坐、消磨長夜。佛子只是防備韋衡,并不討厭韋衡;奉玄有時不信任韋衡,但是他對韋衡的信任總是多過不信任。 客舍主人的兒子娶了新婦,客舍主人給住客額外送了紅色的蠟燭。韋衡點燃紅色的蠟燭,新燭燃燒,燭光很亮。韋衡沒有給蠟燭罩上燈罩,說:“我在一年夏天也點過紅蠟燭,那是我頭發(fā)變成灰色的那一年,那年夏天我靜靜養(yǎng)病,手里拿著一卷《南史》,看見書上說衛(wèi)元帝年少時因為自己有許多哥哥,沒想過自己會當皇帝,于是唯愛看書,夏天在院中布好蚊帳,在帳中點了紅蠟燭、喝一甌冰鎮(zhèn)甜酒,能看書看到天色漸漸發(fā)亮。我那時很羨慕他,羨慕他在酷夏的夜里,能伴著涼風夜露看一夜的書——他的眼睛不閑著,舌尖也有滋味。我那年中了毒,身體不好,不能喝酒、不能熬夜,于是只讓人買了幾支紅蠟燭,點了紅蠟燭看一小會兒書,我第一次點燃紅蠟燭看書時,舌尖好像也嘗到了甜酒的滋味?!?/br> 韋衡看得懂《南史》,他看得懂書。韋德音親自教過韋衡漢文,韋衡是一個識字的人,他無比慶幸自己識字。韋衡常年待在軍隊里,軍中無事時,不方便飲酒,將士們往往聚在一起講故事打發(fā)時間,韋衡有時也去聽故事、講故事,有時只自己待著看書,將《左傳》《史記》《南史》翻來覆去地看。 崔琬曾對韋衡說“田單復國,勿忘在莒”,韋衡聽得懂崔琬的諷刺,因為他恰好讀過《史記》,在《田單列傳》中讀過那段故事。《左傳》風神蓋世,《史記》雄健慷慨,兩本史書都記載著遠去的朝代發(fā)生過的事跡,用文字重現了韋衡無法親自觸摸的過去。 《南史》是北地的趙朝為南方的曹、衛(wèi)、吳三朝編修的史書。趙恭帝禪位給許太.祖,許朝在建朝后也編修史書,許朝首任宰相楊鳴謙在史館主持編寫了《趙書》,記載許朝的前朝趙朝的正史;后來史館又續(xù)修南史,在趙朝史官《南史》中沒寫完的《沈書》的基礎上寫完了《南沈書》,為南朝的第四個朝代沈朝作傳。 韋衡不愛讀北史,他自己是北人,又當過很久的室韋人,讀北史時總覺得史書太薄了,覺得北地的苦難被記得過于簡單。韋衡不怎么看北史,卻經??茨鲜?,尤其喜歡看趙朝修編的《南史》。 趙朝編修《南史》,本來想為南方所有朝代記錄歷史,一直記錄到趙朝統(tǒng)一南方,但是寫到南朝的沈朝時,北邊的趙朝先滅亡了——因此,許朝在整理《南史》時,取出了其中的南沈部分,只讓《南史》為南朝前三朝留下了完整的歷史。只有許朝有資格書寫沈朝的歷史,沈朝在陛下的手中滅亡——南沈滅亡,許朝史官綜合南北史書,編寫《南沈書》,上承《南史》,在紙上終結了百余年來南北對峙的歷史。 許朝統(tǒng)一了天下,史官頗有氣度,修史嚴謹,絕不隨意記載南北帝王臣子的軼事——許朝的前朝趙朝的史官卻未必有這種氣度。趙朝修《南史》,趙朝也是北地王朝,有過統(tǒng)一天下的野心,卻始終沒有過統(tǒng)一天下的能力,似乎是為了抹黑和嘲笑長江對岸的對手,趙朝史官在為南朝修史記事時多記南朝帝王臣子的軼聞、趣聞——這蕩開的幾筆,有時反而在不經意間透露了人性中的溫情、掙扎與無奈,韋衡因此喜歡看《南史》。 韋衡雖然看《南史》,卻并不以為南朝一定就是書里寫的那樣,他只是想借著文字找到一片與北地相對的南方幻象——依靠文字,他幻想南方的國土、擁有那片幻想的國土,在其中寄托并且安放自己的遺憾和迷戀。 韋衡曾經對隱微藥師說,如果他先死了,希望她能把他的骨灰?guī)У侥戏健2贿^韋衡其實還是舍不得北方的,他只喜歡南方的幻象,自己只是在嘴上說一說想親自去一次南方,實際上,他從來沒在心里決定要親自去一次南方。他說他希望埋在郁山關后的草原上。 韋衡因為一支紅蠟燭想起了夏天的事情,就給奉玄和佛子講了自己小時候在草原上看見的柳蘭:朔州關外的草原上有漫山遍野的柳蘭,夏天開紫色的花,茂盛得能把小羊和小牛犢藏起來,花在風里輕輕搖擺。 韋衡也去過盧州的草原,他去過郁山關后面的那片草原,那片草原上有十萬野芍藥,每年六月都開白色的大花——韋衡說那樣的景象很漂亮,也很震撼,不過他不敢多看:他好像是災禍的象征,如果他去了那片草原,大概就意味著那片草原出事了,他寧愿自己少看兩次野芍藥,也不愿意盧州多死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