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節(jié)
33.見《荀子·非相》。 34.請參看本書第二章。 35.見《荀子·禮論》。 36.見《韓非子·顯學》。 37.見《論語·陽貨》。 38.見《老子·第五十八章》。 后記 1.見《莊子·秋水》。 2.見《論語·顏淵》。 3.見《孟子·公孫丑下》。 4.見《莊子·養(yǎng)生主》。 5.見《荀子·勸學》。 6.見《論語·子罕》。 7.見《孟子·告子下》。 8.見《孟子·離婁上》。 易中天中華史:秦并天下 秦始皇的尸體被秘密運往咸陽,身邊堆滿了鮑魚。 但他的事業(yè)卻被劉邦全面接手,包括他開拓的疆域,他開創(chuàng)的制度,他開辟的道路,以及背后的理想。 第一章 始皇革命 秦始皇的三大革命: 稱皇帝,反封建,大一統(tǒng)。 興亡只在頃刻間 大秦帝國像泰坦尼克號一樣沉沒了,迅速異常,沒有商量,就像他們當年的橫空出世。 請看時間表—— 前230年,秦滅韓。 前228年,秦滅趙。 前225年,秦滅魏。 前223年,秦滅楚。 前222年,秦滅燕。 前221年,秦滅齊,嬴政稱帝。 前210年,秦始皇卒,秦二世立。 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 前207年,秦去帝號,改稱秦王。 前206年,秦亡。 這就是說,從王國變成帝國,秦只用了九年工夫;從稱帝到滅亡,也不到十五年。 如此結(jié)局,恐怕是秦始皇沒有想到的。 事實上,嬴政對自己的帝國信心滿滿。他的自信,在稱帝之后的第一份詔書中表現(xiàn)得不容置疑。 詔書的內(nèi)容,是要廢除謚號制度。 所謂謚號,就是中國古代君主、貴族和名人死后,被授予的一個蓋棺論定的稱號,比如平王的平,文公的文,襄子的襄。有了謚號,此人就有了一個歷史的評價。最好的是文和武,叫“靈”的則不靈。春秋時期的晉靈公、鄭靈公、陳靈公、楚靈王,都是死于非命。 歷史總是會有價值判斷的,哪怕委婉隱晦。 然而秦始皇卻不以為然。因為君主的謚號并不能由自己在生前商定,只能在死后由他人議決。所以嬴政認為這是“子議父,臣議君”,很不可取。 問題是謚號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可以區(qū)別不同世代的君主。比如周,文王之后是武王,武王之后是成王,成王之后是康王。如果都叫周王,就不知誰是誰了。 同樣,沒有了謚號,秦的皇帝難道都叫秦皇?后人讀史的時候,怎么弄得清呢? 秦始皇卻自有辦法。他說—— 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shù),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1 好一個“至于萬世,傳之無窮”??磥?,他根本就沒想到大秦帝國會有死掉的那一天。 然而怎么樣呢? 二世而亡。 實際上,秦二世繼位的第二年,陳勝吳廣就反了。義軍大旗一舉,天下云集響應,星火頃刻燎原。兩年后,秦相趙高謀殺了二世皇帝,立子嬰為秦君,去帝號,稱秦王。也就是說,僅僅風光了十四年,大秦就一落千丈,由帝國重新變成了王國。更可悲的是,降格為王國的秦并沒能茍延殘喘,子嬰也很快就向劉邦投降。這位可憐兮兮的亡國之君,其實只當了四十六天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