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热爱在线观看视频,国产成人福利资源在线,成年美女黄网色大观看全,狠狠色综合激情丁香五月,777奇米电影网99久久,精品国际久久久久999,成人无码午夜成人无码免费视频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中華根在線閱讀 - 第144節(jié)

第144節(jié)

    11.《左傳·昭公三十年》稱:“吳,周之胄裔也,而棄在海濱,不與姬通。”

    12.以上事見《左傳》之昭公十九年和二十年。

    13.事見《左傳·昭公二十七年》。

    14.伍子胥之謀,語見《左傳·昭公三十年》;闔閭擾楚,事見《左傳·昭公三十一年》。

    15.實際上,就在伍子胥為闔閭出謀劃策時,楚國的政治家子西就提醒過昭王。子西說,吳公子光初得王位,非常親民,“視民如子,辛苦同之”,不能不多加小心。昭王根本不聽。

    16.以上事見《左傳》之定公三年、四年。

    17.事見《左傳·定公四年》。

    18.《史記·伍子胥列傳》稱伍子胥求楚昭王不得,乃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

    19.春秋止于何時,學術(shù)界有爭議。但《春秋》經(jīng)文止于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最后一行是“夏四月己丑,孔丘卒”;傳文止于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最后一行是“智伯貪而愎,故韓、魏反而喪之”。三家分晉,則在魯?shù)抗四辏ü?40年),距離吳國滅亡三十三年。

    20.據(jù)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蘇州市西南胥門外越城,即越軍圍吳時所筑。

    21.事見《左傳·哀公二十年》。

    22.事見《國語·吳語》。

    23.夫差伐陳,在魯哀公六年;伐魯,在魯哀公八年;城邗,在魯哀公九年;伐齊,在魯哀公十年和十一年。戰(zhàn)事之頻繁,國力之消耗,可想而知。

    24.事在魯哀公十三年,事見《國語·吳語》。

    25.事見《左傳》之哀公元年和十一年。

    26.事見《左傳·哀公十三年》、《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27.此事《國語》,有不同說法。

    28.事見《國語·吳語》。

    29.語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30.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31.事見《左傳·定公十四年》。

    32.請參看《墨子·兼愛下》。

    33.請參看《國語·吳語》。

    34.請參看《國語·吳語》、《左傳·哀公二十二年》。勾踐為夫差安排的養(yǎng)老處是甬東,即今浙江省定海翁山。

    35.見北島《回答》。

    第四章

    1.事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2.有學者認為,楚靈王才是真正的霸主(請參看李學勤主編《春秋史與春秋文明》),則此處亦可改為“公元前538年,楚靈王稱霸”。

    3.如果在齊桓公前面加上鄭莊公,在楚莊王后面加上楚靈王,結(jié)論也一樣。

    4.吳國的國名始見于《春秋》,吳國君主始見于《左傳》,都在魯成公七年(公元前584年)。

    5.據(jù)《左傳·昭公三十年》,吳王闔閭滅徐,徐君“斷其發(fā)”以示臣服。至春秋末,人們?nèi)苑Q“吳發(fā)短”,見《左傳·哀公十一年》。

    6.事見《左傳·哀公十一年》。

    7.越人參與國際性角逐,在公元前537年?!洞呵铩ふ压迥辍贩Q:“冬,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沈子、徐人、越人伐吳。”吳始用兵于越,在魯昭公三十二年。越國國君名始見于《左傳》,則在魯定公十四年,該君即越王勾踐。

    8.請參看《國語·越語下》。

    9.勾踐滅吳一百三十九年后,越王無疆伐楚,兵敗身亡,越國實際上不復存在。

    10.請參看童書業(yè)《春秋史》。

    11.語見《左傳·昭公三十年》。

    12.語見《左傳·昭公三十年》。

    13.中華文明的“三個唯一”是:一、第一代文明中,唯一不曾中斷、延續(xù)至今的;二、延續(xù)至今的文明中,唯一沒有信仰的;三、沒有信仰的文明中,唯一具有世界性的。請參看本中華史之總序《文明的意志與中華的位置》。

    14.請參看范文瀾《中國通史》。

    15.請參看《論語·季氏》。

    16.事見《左傳·襄公八年》。

    17.事見《左傳·襄公十年》。

    18.子產(chǎn)作封洫及國人之罵,見《左傳·襄公三十年》;作丘賦及國人之罵,見《左傳·昭公四年》。

    19.語見《左傳·昭公四年》。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當從此化出。

    20.事見《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21.語見《左傳·襄公三十年》。

    22.語見《左傳·昭公六年》。關(guān)于叔向,請參看《青春志》。

    23.以上事見《左傳》之昭公元年、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