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節(jié)
[3]關(guān)于中華文明和希臘文明的兩只翅膀,請參看鄧曉芒、易中天《黃與藍的交響》。 [4]德爾圖良(tertullian)的話,見卡西爾《人論》。 [5]帝舜和后夔的對話,見《尚書·舜典》。 [6]“天命無?!痹鳌疤烀页!?,見《詩·大雅·文王》;“不易為王”原作“不易維王”,見《詩·大雅·大明》。 后記 [1]該書原名《走出美學的迷惘》,花山文藝出版社1989年版;后更名為《黃與藍的交響》,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版,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一作者鄧曉芒。 [2]請參看拙撰《論中國文化的精神》,收入《中華文化研究》一書,廈門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3]王國維稱,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于殷周之際(《殷周制度論》);楊向奎稱,沒有周公,就沒有禮樂文明和儒家思想,中華文明就會是另一種精神狀態(tài)(《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陳來稱,今天所謂“中國文化”,其基因和特點有許多都是在西周開始形成的,西周文化和周公思想形塑了中國文化的精神氣質(zhì)(《古代宗教與倫理》);啟良稱,周公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先祖”(《中國文明史》)。 [4]周人重德,文獻中屢見不鮮,如《尚書》之《泰誓》、《康誥》、《酒誥》、《召誥》、《多士》、《君奭》、《立政》,頻繁出現(xiàn)“德”字,《詩經(jīng)》和《左傳》也有類似觀念。 [5]見《尚書·盤庚》。 [6]明清時期的天壇,東西長1700米,南北寬1600米,總面積272萬平方米。紫禁城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總面積72萬平方米。天壇占地面積大約為紫禁城的四倍。但紫禁城的建筑物比天壇多幾十倍。文獻記載中,長安天壇也是皇宮的四倍。 [7]1949年10月2日,胡風在《人民日報》發(fā)表長詩,題目就叫《時間開始了》。至于中華文明真正開始的時間,當在西周。之前,應(yīng)看作序曲。 周,是我們民族的青春期,既天真爛漫,也少年老成。 那殺身成仁的刺客,追求真愛的情人,英武自重的戰(zhàn)士,忠于職守的人臣, 不卑不亢的使節(jié),順從民意的鬼神,無不表現(xiàn)出千古流芳的中華精神。 ?易中天中華史:青春志 豫讓把劍拔出,然后跳起來,跳起來,再跳起來,揮劍擊斬襄子的衣服。他一邊行刺一邊哭:老天爺呀老天爺,我終于可以報答智伯了! 第一章 刺客 復仇者 趙襄子又看了豫讓一眼,然后長嘆一聲說:好吧,拔出你的劍來!1 豫讓就把劍拔出來了。 這是他第二次行刺。 為這一天,他吃盡苦頭。 豫讓要殺的這個人名叫趙毋恤,是當時晉國最有權(quán)勢的人之一,死后謚為襄子。周代,天子、諸侯、大夫死后,都要給一個蓋棺論定的稱呼,叫謚號。天子的叫某王,如周成王、周康王。諸侯的叫某公,如晉靈公、晉出公。大夫的叫某子,如趙簡子、趙襄子。 豫讓行刺趙襄子時,春秋已經(jīng)結(jié)束,戰(zhàn)國尚未開始。晉國國君的大權(quán),包括土地、人民、資源和財產(chǎn),早已旁落到了六個氏室手中。氏室,就是大夫的家族。天子的家族叫王室,諸侯的叫公室,大夫的叫氏室。把持晉國大權(quán)的氏室,是趙、范、中行(讀如杭)、知(智)、魏、韓六家。 知氏的家君叫智伯,正如晉國國君叫晉侯。2 豫讓是智伯的手下。 公元前453年,智伯死了,他死在六大氏室的爭權(quán)奪利中。起先,是智伯聯(lián)合趙、魏、韓三家滅了范氏和中行氏。然后,是趙襄子、韓康子和魏桓子聯(lián)合起來滅了智伯。趙襄子為了解恨,還把智伯的頭蓋骨刷上油漆做成了酒具。 也有人說,做成了夜壺。3 殺人不過頭點地。襄子的快意恩仇,在豫讓那里就是奇恥大辱。 豫讓決心復仇。 復仇之路坎坷曲折,艱難而漫長。 其實,知氏兵敗之后,豫讓原本是逃進了山里的。但為了智伯,他又改姓更名,潛入晉陽(今山西太原),假扮成服勞役的犯人,到宮里去粉刷廁所。抹墻的抹子里暗藏著尖刀。只要趙襄子現(xiàn)身,就一刀刺將過去。 可惜“天不滅趙”。正要走向廁所的襄子忽然心中一動,兩道鷹隼般的目光也立即射向豫讓。 豫讓束手就擒。 而且他供認不諱,公開承認“就是要為智伯報仇”。 衛(wèi)士們圍過去拔出了刀,襄子卻揮手下令放人。他說,這是一個義士??!智伯死了,并無后代。他的家臣竟然來替他報仇,難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