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節(jié)
這會兒見那賣女兒家的攤販夫家姓劉,本家姓朱,大家會兒都叫劉家娘子。 劉家娘子和林氏差不多的年紀(jì),心性也是個好的,一聽趙氏的話,頓時心里的那一點點不平衡頓時煙消云散,笑瞇瞇的應(yīng)了下來。 趙氏見狀忙又揭開鍋蓋,拿起一團(tuán)子面下了鍋,麻利的在干凈的碗里放下少許鹽,蔥花。 轉(zhuǎn)頭將面撈起放在碗里,又揭開另一個鍋,舀起一瓢暗色鹵汁往面上一澆,拿著筷子夾著面條上下的翻動了兩下就遞給劉家娘子 “來嘗嘗?!?/br> 劉家娘子瞅著碗里的面,因著舍得給料,那面條上還有因著油而頗有光澤,加上味濃的鹵汁,頓時食欲大增,冷意的天里,這樣一碗熱騰騰的鹵面下肚,別提那滋味兒了。 還莫要說,怪不得這鹵面攤子不過一天生意就這樣好,這味道還真是不錯,價格公道。 “這味道倒是個好的,我瞅著你今兒怕是還會不夠賣,明兒我預(yù)定兩份,給回家給他們幾個老小都嘗嘗。” “成??!” 趙氏爽利的答應(yīng)了下來。 一旁聽聞還可以預(yù)定,頓時也問了起來。 在寧陽縣不過一家鹵面攤子,味道往日沒有比較倒也不知道,今兒不過見攤位上有不少人便也買來嘗嘗,不想味道還真不錯。 “這鹵面還能定?” 趙氏一聽,有人就說要預(yù)定,心思一轉(zhuǎn),說道 “我們小本生意,又是頭次來賣這個,要是這位客官真要預(yù)定,定個時間成么?過了這個時間公子沒來我們夫妻倆就不留了?!?/br> 別家要預(yù)定東西大多都要先付銀錢,沒想到這里并沒有要多付銀錢,只定下時間,便滿口的應(yīng)了下來。 “成,明兒直接拿碗來裝。一份就好?!?/br> 那人說的暢快,趙氏自然也應(yīng)得暢快。 原本因著頭次在這里擺攤,就沒有準(zhǔn)備那么多鹵面的分量,這會兒倒是還不到中午就賣了個干凈,也不另外做了,只收拾東西拉了牛車就回家準(zhǔn)備午食去。 經(jīng)過今天,趙氏和謝大郎心里才終于有些踏實了,至少這路名攤子在寧陽也算站得住,家里頭不至于斷了銀錢來源了。 ☆、第61章 取名無能 牛車?yán)丶遥攀蟿倓傋龊梦缡?,一聽見聲響,忙跑出來一看,聽著車上叮叮?dāng)當(dāng)?shù)穆曇袅巳恍Φ?/br> “都賣完了?” “可不?麗娘的手藝好,不少人還說明兒得預(yù)留來著,鎮(zhèn)子上不比寧陽縣,一碗鹵面都能多賣上一文錢。” 首戰(zhàn)告捷,謝大郎臉上全是喜意。 “娘....趕明兒熟悉了我瞅著一個人也能成,就讓大郎給你問問那醫(yī)館的事兒?!?/br> “我這事兒不急,我這兩天就瞅著后院那塊地挖開來種菜的事兒。” 杜氏沖著后院揚(yáng)聲叫了康哥兒圓姐兒吃飯了,才又說道 “倆孩子倒是個呆不住的,以往在村里滿村子瞎跑,這會兒突然就關(guān)著都有些不習(xí)慣咧,你們到時候給孩子好好說道說道?!?/br> 趙氏和謝大郎對視一眼,謝大郎才點了點頭說道 “拘著也不好,不過娘,方才我和麗娘都商量了一下,以往一大家子住的時候就沒有長輩張羅家事帶孩子的道理,等過幾天醫(yī)館的事兒妥當(dāng)了,手上的攤子也穩(wěn)住了,就讓麗娘留在家里張羅家事帶著孩子。這幾天怕是還得委屈了。” “渾說的東西,倆孩子不是我孫子孫女兒?我?guī)еα?。且安心吧,我一把老骨頭能動就得多動著?!?/br> 說著,杜氏沉吟了一會兒又說道 “那繡活還得做著,雖然比不得鹵面攤子,但總歸是個進(jìn)項,也莫要扔了。往后在城里住著,啥都得自個兒花錢買。” 趙氏連忙應(yīng)了下來。 這頭說著,那頭圓姐兒就和康哥兒一前一后從后院飛奔過來,一見是謝大郎和趙氏忙喜得大叫 “爹!娘!” “倆泥猴子!趕緊洗手吃飯去。” 圓姐兒聽完也就沒有撲到趙氏身上去,乖乖的拉著康哥兒去洗手。 原本以為這離得近,謝大郎和趙氏今兒頭一天擺攤估摸著會擺上一整天,沒想到午食之前就回來了。想必東西都賣光了。 洗了手,吃了午食一家人照例午覺,下午圓姐兒見謝大郎和趙氏都悠悠閑閑的呆在家中頓時覺得新奇不已 “爹娘不去擺攤了?” “今天的都賣完了,明兒多準(zhǔn)備些再去賣,今天就不去了?!?/br> “那我們?nèi)ソ痈绺绨桑 ?/br> 康哥兒一聽,立馬沖上去拉住謝大郎的手很是認(rèn)真的提著建議。 謝大郎伸手摸了摸康哥兒的小腦袋瓜子,笑了笑說道 “自個兒玩去?!?/br> 說著,又和趙氏商量起明兒一早得準(zhǔn)備多少面條鹵面汁。又說還得再添置一些碗筷,不然擺攤時候不夠用。 圓姐兒在一旁聽著,康哥兒無精打采的,昨兒才感受到街上的熱鬧,今兒在家里呆了一天早就呆不住了。 圓姐兒踮起腳安慰似得拍了拍康哥兒的腦袋,仰頭對著趙氏和謝大郎說道 “娘....咱們家的寶貝能煮羊rou,咱們也賣羊rou唄?反正只有咱們家知道怎么做?!?/br> 圓姐兒一說完,趙氏一愣,腦袋里立馬就轉(zhuǎn)過彎來了,看著謝大郎,頓時驚喜的說道 “聽見閨女兒說的沒有?聽見沒有?!” 謝大郎見妻子一臉驚喜,就知道想的是什么了,點了點頭 “這可倒是可以的,只是那果子....” “它叫草果!” 圓姐兒很嚴(yán)肅的糾正。謝大郎忙改口過來 “嗯,草果,草果這個季節(jié)沒有不說,寧陽縣周圍也不知道有沒有,若是沒有還得從水溪村摘了送過來,這一個來回就得兩天時間?!?/br> “咱們可以種!” 圓姐兒很是認(rèn)真,寧陽縣和水溪村相差并不遠(yuǎn),無論是氣候濕度,土壤應(yīng)該相差都不大,只是草果味道太過濃郁,并不適合重在家里。 “這事兒還得商量,往后若真是要從水溪村弄草果...” 謝大郎說著,一頓,而后又繼續(xù)說道 “過的十幾日,寧陽又要熱鬧起來,年哥兒正好會來,那時候和老二說說,瞅瞅有什么法子?!?/br> 趙氏聽聞了然,這是想要著從謝二郎那里找個方便,這么想著趙氏也點了點頭 “總不能虧待了二房的人?!?/br> “且放心吧?!?/br> 圓姐兒在一旁聽著,心里頭卻有了另外的想法.... *************** 三月十八,寧陽縣在一起聚集了周圍各地的學(xué)子,城內(nèi)的客棧頓時滿員,連趙氏的鹵面攤子都火爆異常。 從入了三月開始,鹵面攤子就是整天的擺,若是東西不夠了便有謝大郎看著攤子,趙氏回家再趕一批出來。 卻沒想到還是低估了莘莘學(xué)子,從十八這一天開始,莫說家里的大人,便是圓姐兒和康哥兒都要呆在攤位前幫著拿拿東西,遞些碗筷銀錢。幾乎全家都忙碌了起來,自然,與勞動相等的回報也是可觀的。 而今年同樣需要赴考的,還有二房年哥兒。 早先就得了通知,說年哥兒十八這天就來,因著雇了馬車,不過午食剛過的時間就聽見大門被拍的砰砰響,在家中后援的杜氏一聽,立馬就知曉是二房的人,忙從屋子里出來去給人開門。 打開門果然見著是謝二郎和年哥兒二人。許些日子沒見著人,杜氏喜得忙拉著年哥兒的手問道 “路上可還舒服?顛著沒?午食吃了沒?家里頭還好么?” 一個個問題拋出來,年哥兒頓時笑開了花。 “女乃,你這是叫我要先回答你哪一個才好?” “咋和你奶說話呢?” 謝二郎伸手就想要給年哥兒后腦勺一巴掌,可是立馬又想到兒子即將赴考,這提起的手有些訕訕的放了下來。 “干啥呢?” 見謝二郎想要動手,杜氏立馬唬了一張臉,這都要上考場了,一巴掌呼傻了咋辦? “我不是沒打么” 謝二郎見杜氏眼睛一瞪,無奈的很,兩只手搓了搓,看著屋里問道 “大哥大嫂呢?” “在街上擺攤呢,這幾天生意好,午休都沒法子,圓姐兒和康哥兒都得去幫忙,這會兒正睡著呢。” 杜氏一邊回答著,一邊領(lǐng)著兩人往院子里走。主院還留了一間是做客房,直接給謝二郎住了,年哥兒則安排睡在了康哥兒的屋子,反正倆小的現(xiàn)在也都不愛自個兒睡,空著也是空著,年哥兒要赴考,自然得一個人一個屋子才成。 “娘,回去別耽誤午覺,我和年哥兒自己還不會招呼自己?” 謝二郎見杜氏幫著給兩人收拾東西,立馬拉住杜氏,說道。后者聽聞想想也覺得在理,畢竟謝二郎和年哥兒也不是頭一天來的,便點了點頭囑咐道 “那成,你們自個兒收拾著,廚房里還熱著水,洗漱一下也去休息,趕了一天的路也該累了?!?/br> “省的?!?/br> 兩父子在馬車上顛了一天了,正是困乏,利索的打了水,簡單洗漱了一下便各自回房休息了去。 午覺醒來,圓姐兒就聽見杜氏說謝二郎和年哥兒上縣里來赴考了。 正想著待會兒還得拉著康哥兒去攤子上幫忙,卻不想謝大郎和趙氏已經(jīng)牽著牛車回了家。 “老二和年哥兒到了么?” 謝大郎剛踏進(jìn)門,見著院子里有人就忙問道,杜氏從廚房出來,見著兩人都回來了心里便知道這是謝大郎兩夫妻知道今兒二郎和年哥兒會來,便早早回來了。 往常見時間還早,還會回來熬一趟鹵汁面條拉過去。 “來了,趕了一天的路,正歇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