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節(jié)
京師城外的永定河旁,一名老者正在坐在岸邊釣魚。在老者的身后,是一片野草地。那草常年沒有人來打理,所以已經(jīng)長有一米多高。 風拂動著野草飄來蕩去,突然野草被人撥開,又是一名老者走了出去。 如果江夏在這里的話他一定能夠認出來,這個剛剛撥開野草走出來的人正是當今六大顧命大臣之一,楊廷和。 楊廷和看了一眼那正在河邊釣魚的老者,然后立刻走過去。 到了老者身后,楊廷和沒有出聲說話,而是靜靜地站在老者身后,似乎是怕驚著老者即將上鉤的魚一般。 過了好一會兒,大概有一盞茶的時間吧,老者終于先開口說話了。 “你也無需自責,這次的事不怪你,能夠弄成今天的局面你也算是盡力了。皇上來勢洶洶,不僅已經(jīng)握住兵權(quán),并且還傳召了楊一清入京,明顯是準備培植他在朝中的勢力,再掌朝政。 我們原本就還沒有準備好,而皇上偏偏在這個時候準備將京營兵馬和宣府邊軍互換,若是真讓他做成了那我們之前的計劃和安排也都白費了。 倉促之下行事,最后還能完成眼下的局面,介夫辛苦了。” 老者緩緩地說著這番話,而隨著他這些話慢慢說出來,楊廷和似乎也慢慢松了口氣。他微微躬著身子,低聲問道:“那我們接下來應(yīng)該怎么做?” 老者抬頭看了看天,似乎有些不著邊際地說道:“風輕云淡,這是一個好天。” 說完,老者一拉魚竿,只見魚鉤上吊著一尾魚。老者把魚從魚鉤上取下來,說道:“再狡猾的魚,也始終比不過耐心的釣魚人。我放魚餌下去兩個時辰了,期間它動了我的魚餌五次,我一直沒有拉魚竿。你知道是為什么嗎?” “因為……它咬的還不夠深?”楊廷和試探著回答。 老者點了點頭,伸手將魚扔回河中,然后魚竿也沒拿便起身走開了。 一邊走,老者一邊說道:“介夫,不要cao之過急,慢慢來……” 說完,老者已經(jīng)掀開野草走了進去,消失不見。 京師的東城門,等了足足有三個多時辰的江夏終于是看見了駕著馬車過來的君揚。 坐在城門旁邊那茶水攤上的江夏立刻跑過去,揮舞著手叫道:“誒誒,這兒!這兒!” 君揚扭頭一看,立刻勒停了馬車。他轉(zhuǎn)頭對著馬車里面說道:“老爺,江大人來接您了?!?/br> 馬車的簾子掀開,雖然年紀已老,但依舊紅光滿面精神熠熠的李東陽從馬車里鉆出來。 江夏趕緊走過去,伸出雙手扶李東陽下馬車,同時說道:“師父,好久沒見可徒兒可想你了。徒兒這次被逼得沒辦法所以請師父出山,還請師父不要怪罪?!?/br> 君揚從馬車上跳下來,立刻取了一個小木凳子讓李東陽踩著下馬車。 李東陽扶著江夏的手,從馬車上走下來,等站在實地上以后李東陽這才打量著江夏點了點頭,嘆道:“好啊,短短幾年光景,當年的青樓小廝,如今已經(jīng)是大明六大顧命大臣之一了。為師此生最自傲之事,就是收了你這個徒弟。” 被李東陽這么一夸,一向臉皮甚厚的江夏倒有些不好意思了,擺著手道:“師父過譽了,你徒兒我除了文采風流、英俊瀟灑、年少多金、權(quán)柄赫赫以外,真的沒什么優(yōu)點。您這樣夸我,我會臉紅的?!?/br> 李東陽沒好氣地白了江夏一眼,板著臉說道:“都已經(jīng)是朝中一品大員了,怎么說話還是沒個正形?” 江夏吐了吐舌頭,說道:“徒兒也只是在您老面前才這樣,在外人面前……” “江夏!” 突然之間江夏就聽見一聲大呼,他扭頭一看,只見尹嬌嬌正叉著小蠻腰看向他這邊。江夏整個人仿佛都打了一個激靈,他立刻轉(zhuǎn)身對身旁的千絕行和蕭殺說道:“絕行,蕭大哥,麻煩你們護送我?guī)煾赶然劐羞b山莊,我處理點兒事了立刻回來?!?/br> “師父,徒兒這……”江夏尷尬地看了看尹嬌嬌后不好意思地對李東陽說道。 李東陽沒好氣地搖了搖頭,擺了下手:“去吧?!?/br> “是,師父,徒兒先行告退……” 江夏剛對李東陽行完禮,那邊尹嬌嬌見將江夏竟然不理會自己,于是大聲叫道:“江夏,你偷看我洗澡,你還摸過我的……我的……” 江夏頓時有種要流瀑布汗的感覺,腦門三條黑線已經(jīng)浮現(xiàn)出來。 周圍的行人一聽見有姑娘大聲說一個男人偷看她洗澡,立刻都停住腳步看了過去,再一看尹嬌嬌長得甜美可人,而此刻她有說對方摸過她的…… 周圍圍觀的人眼都在放光,見尹嬌嬌說了半天也沒有說出摸過她的什么,一個男人甚至忍不住問道:“姑娘,他究竟摸過你哪兒啊,你給指出來我看看?!?/br> “回家看你娘去,再胡言亂語小心本姑娘閹了你!” 江夏此刻已經(jīng)飛快地跑過來,抓著尹嬌嬌的手就走,他低聲道:“大姑奶奶,我錯了,我錯了還不行嗎?大庭廣眾的,給我留點顏面?!?/br> “大庭廣眾的,丟臉的人是我,反正又沒人認識你?!?/br> 尹嬌嬌這話剛剛說完,突然就有人說道:“那姑娘剛才叫江夏,這不是當今六大顧命大臣之一嗎?不過真是當朝太傅大人嗎?” 江夏沒好氣地看了尹嬌嬌一眼,尹嬌嬌俏皮地吐了吐舌頭。 江夏立刻扭頭說道:“不是,我不是那個江夏……” “哎呀,原本他就是偷看人家姑娘洗澡的人啊,登徒子,死色鬼……” 第403章 江彬的疑神疑鬼 朱厚照駕崩,朱載江順理成章地登上皇位。 六大顧命大臣輔助幼主,似乎武宗駕崩之事就這么風輕云淡的過去了。 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自然不可能就這么簡單。 一個封建王朝,最重要的人物就是一國之君,而每逢君王駕崩,幼主登基。天下必將隨之動亂,其原因很簡單。 有的人想要趁新帝根據(jù)未穩(wěn)之時鋌而走險,以便從中獲利。而有的人則害怕一朝皇帝一朝臣,為了穩(wěn)住眼下的既得利益會行一些特別的手段。 剛剛散朝,六大顧命大臣立刻聚集到乾清宮的正殿之中。 朱載江跪在龍椅上,整個人趴在龍案上面,手中拿著一支毛筆在紙上寫寫畫畫。 而江夏他們六個顧命大臣則在商議方才早朝的時候,大臣們遞上來的奏折。 一些類似某某地方要撥款修筑河堤,某某邊軍糧餉拖延要支付的問題,六人基本上不用商議太久,直接就能做出決定。 反正都是些該給的銀子,現(xiàn)在大明國庫也還算充盈,直接給了就是。頂多就是再加強一些銀子的追蹤,不要讓官員們在中間環(huán)節(jié)貪污太多就行。至于你說一點都不貪,六大顧命大臣都很明白,這根本就不可能。 為了加快速度,一些有爭議的奏折六人會排在最后,等全都討論完了六人再拿出最后有爭議的奏折討論。 楊廷和拿出最后一個奏折,說道:“好了,現(xiàn)在該來說說這個折子了,都察院右副都御使遞上來的折子。內(nèi)容剛才大家已經(jīng)看過了,彈劾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六人貪污舞弊、挾公報私、濫殺無辜、草菅人命、殘害忠良五大罪。諸位怎么看?” 楊廷和說完以后目光首先投向夏淵明,因為他是都察院右都御使,整個都察院他官職最高。而這奏折就是他的直屬下級遞上來的,基本上就能夠說是他的意思。 而夏淵明又是楊廷和他那一派系的人,所以楊廷和讓夏淵明先說話,明顯是想加深這件事的基調(diào),讓這件事通過。 要說起來,這件事原本是不應(yīng)該有爭議的。這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六人本身就是“八虎”之一,要說正德在位的時候他們的確是做了不少讒言諂上的事,殺之不足為惜。 不過江夏偏偏就不同意在這個時候?qū)@六個人下手,所以這道奏折一直拖到了最后才拿出來商議。 夏淵明道:“這六個人諂媚惑主,作惡多端,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正朝綱。” 夏淵明說完以后抬頭看了江夏一眼,然后眼觀鼻鼻觀心,沒有再說話。 楊廷和此刻又看向王瓊,問道:“王大人對此事怎么看?” 王瓊干脆利落,直接吐出兩個字:“該殺。” 楊廷和那一方三個人全都表態(tài)了,接下來就剩下江夏他們那邊的三個人了。按照威望,楊廷和先看向李東陽。 但是李東陽嘴角含著笑意,扭頭看向了江夏。 江夏擺了擺手道:“我也覺得該殺?!?/br> 楊廷和聽后微微一驚,心想:“剛才你不還說絕對不能殺嗎?現(xiàn)在又說該殺了?!?/br> 果然,江夏還有后文,停頓一下后隨即吐出了一個“但是”?!暗牵^對不是現(xiàn)在殺。” “為何?”楊廷和問道。 江夏道:“現(xiàn)在新君剛剛登基,大明文武百官正處于一個人心惶惶的時刻。若是此刻造如此多的殺孽,恐怕會讓朝廷內(nèi)外一些大臣心思惶恐,不得安寧?!?/br> “江太傅此言差誒?!蓖醐偟溃骸艾F(xiàn)在正因為是朝廷文武百官心思不定,有忠臣良將不知前途命運如何,也有宵小之輩心懷鬼胎意欲圖謀不軌。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我們才必須要殺了這六個人。 此六人作惡多端,殺之。一可以讓那些忠臣良將明白,朝中立志清明吏治,絕不會再讓jian臣賊子把控朝政,更加不會讓宵小之輩耀武揚威。如此,忠臣良將心可安。二可以震懾那些宵小之輩,告訴他們,做jian臣賊子就有這樣的下場,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br> 王瓊一番話說的鏗鏘有力,搞得一向善于言辯的江夏都不知道該說什么的好。 楊廷和倒是在王瓊說完以后點了點頭,大為認可地說了一句:“說的好啊?!?/br> 而江夏沉默了一會兒后只說了一句,“如果你們一定要殺,我也阻止不了你們,不過我提醒一下你們,殺了這六個人邊關(guān)必須大亂?!?/br> 說完,江夏回頭看了朱載江一眼。 而小家伙這個時候恰好把整張臉貼在紙上,然后滾了半圈。等他抬起頭時,一整張臉已經(jīng)全都沾滿了墨汁。 朱載江笑著看向江夏道:“太傅,你看我像不像張飛!” 江夏頓時失笑。他起身對丟下一句:“這事兒你們看著定吧,我?guī)Щ噬先ハ茨??!比缓笏叩烬埌该媲埃焓直н^朱載江道:“來,太傅今天教你唱首歌。我唱一句你跟著唱一句。預(yù)備,起……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guān)公戰(zhàn)長沙……” 一邊唱著,江夏一邊抱著朱載江走出了乾清宮。 三日以后,午門外人山人海,行刑臺上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六人一一跪在地上,身后插著死刑牌。 正德八虎,劉瑾、張永都已經(jīng)死在了江夏的手中。如今剩下這六人再一死,八虎等于被團滅了。 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出了京城,而一直關(guān)注著京城動向的江彬幾乎是第一時間收到了這個消息。 原本江彬和馬永成他們并沒有什么過多的交集,頂多就是聽過對方的名字而已,知道朝堂之中有對方存在。 馬永成他們活著,江彬不會是有什么好處。死了,對江彬也不會有什么影響。 但是偏偏馬永成他們死的這個時機,恰恰好挑在了江彬最敏感的時候,挑動他最敏感的那一根神經(jīng)。 馬永成他們六個人,包括已經(jīng)喪命的劉瑾與張永,他們和江彬都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他們?nèi)际强恐闹旌裾振R屁起來。 說的好聽一點兒叫做揣摩上意,投其所好。說的難聽一點兒叫諂媚惑上,迷惑圣聽。 這樣的人一般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提拔他們的皇帝在位時,他們能夠混的風生水起。但若是那個皇帝一下駕崩了,那他們也會是新君登基第一批要殺的人。 如今八虎已經(jīng)全部伏誅,算一算當初朱厚照身邊的人。除了江夏靠著過人的能力和手腕成了六大顧命大臣之一以外,剩下的人基本都已經(jīng)死光了。 唯獨還剩下的,也就只有他,江彬。 殺馬永成他們六個,江彬覺得這是一個預(yù)兆,很有可能下一個要被清理的人就是他。 就在江彬還在急思對策,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和六大顧命大臣里的誰搭上線,選擇投靠一人保平安時,一道由兵部發(fā)出來的通令送到了宣府,交到江彬手中。 通令的內(nèi)容十分簡單,就是讓江彬到京師去述職。 作為邊將,到京師述職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一般很多邊將都很樂于到京師述職,因為這樣他們才有機會上下疏通打點,以圖讓自己在邊關(guān)的日子更好過一些,或者是能夠早日從邊關(guān)調(diào)回京師,任一個有實權(quán)京官。 可是江彬接到這道通令卻仿佛覺得自己接到了一張催命符,他心中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