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頁
書迷正在閱讀:冷少的名門權妻、梅開二度、夫田喜事、穿成萬人迷后我的后宮都性轉了、喜歡藏不住、續(xù)弦王妃、[名著同人]控制欲與驕縱、重生之駙馬無情、穿成炮灰jiejie后爆紅了、仙宮之主逆襲[重生]
在此背景之下,張侍郎此行無非是三個結果。一是雖有波折,但是順利回京;二是遇到海匪和風浪的夾擊,最終遇難;三是贏了海匪,輸給風浪等極端天氣,也未能歸朝?,F在若是有三個欽天監(jiān)官員分別預測這三種情況,到時候誰預測對了就提拔誰,再加上此次南下的五官保章正紀大人,便可掌握欽天監(jiān)的話語權?!?/br> 欽天監(jiān)是個什么地方,林如海再清楚不過。別看欽天監(jiān)就是監(jiān)正也不過只是正五品的官職,平時做的也不過是記錄天象,制定歷法這種事。但是在關鍵時候,卻也可以影響大局。甚至可以說是皇家的輿論核心,當皇家要做什么事,或是抬舉或是打壓什么人,又不好直接出手的時候,便可借欽天監(jiān)之口,以順應天道為理由。 林如海驚嘆得微微張了一下嘴,才道:“玉兒你真是,為父再沒見過思路比你開闊的人。此時只怕朝堂上下都關注著張侍郎一行的情況,你卻能想到別的??傊?,只要你出手參與的事,無論結果好壞,為父再沒見過你空手而歸的?!?/br> 黛玉道:“現在我們與長康宮雖未動兵刃,卻每一步都不下于打一場戰(zhàn)爭。既是戰(zhàn)爭,自然要考慮全面,若是顧頭不顧尾,則戰(zhàn)陣四面漏風,怎能有勝算?打仗么,不就是那些法子,或是相互牽制,或是互為犄角,或是正面佯攻,突施偷襲,或是幾種戰(zhàn)術相互配合。 能否得勝,端看各種計謀應對的相互配合,誰用得更靈活。熟讀各種兵書戰(zhàn)策的人不知凡幾,能夠常打勝仗的人卻寥寥,蓋因思路不夠開闊而已?,F在既然長康宮被張侍郎南下這個正面戰(zhàn)場牽扯了精力,咱們何不趁機偷取欽天監(jiān)?” 兵法上說的聲東擊西,后世著名的圍點打援戰(zhàn)術,不都是這個道理么?許多戰(zhàn)術,不過是異曲同工。 林如海沉吟一下道:“這法子自然是好,但是長康宮未必不能想到,所以還得兵貴神速,省得被長康宮搶先。只是如此一來,必然需要與欽天監(jiān)的人取得聯(lián)系。外官聯(lián)系欽天監(jiān)向是大忌,在此一點上,頗為棘手?!?/br> 黛玉卻胸有成竹,道:“咱們不用做什么,到時候欽天監(jiān)的人會主動聯(lián)系文丞相和父親,還有周尚書等?!?/br> 林如海揚眉:“何以見得?” 黛玉道:“父親也說長康宮亦能夠想到欽天監(jiān)上去。同樣的,長康宮主動聯(lián)系欽天監(jiān)的人也是大忌。那么,小鐘妃亦會設法創(chuàng)造條件,讓欽天監(jiān)的人主動有所作為。然,欽天監(jiān)的官員又不是只有一個兩個,有向承恩公請教的,就沒有向文丞相、周尚書、父親請教的么?我們等著就是了?!?/br> 等著就是了,這是何等自信。但是林如海思量一回,還真覺得只需要等著。 那頭張彥一行遲遲未歸,長康宮母子的注意力也在上面,巴不得海船被擊沉。不過黛玉和小鐘妃倒是不約而同的想到了欽天監(jiān)上。 九皇子興沖沖的找到小鐘妃道:“母妃,您真是神機妙算。兒臣瞧著這架勢,張彥一行是回不來了?,F在讓穆菖出面預測吉兇的時機是否到了?若是遲了一步,別又被東宮那邊搶了先?!?/br> 小鐘妃道:“別急,還差最后一步。”然后又看著九皇子的眼睛,語重心長的道:“皇兒,你要時刻記住得民心者的天下這句話,就是咱們謀任何事,也先要有些民間支持的聲音。” 至于這支持的聲音怎么來,放消息唄。即便傳媒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不同年代都有自己的輿論戰(zhàn)。后世從報紙到電視媒體到網絡到自媒體,古時候雖然通訊方式單一,也有自己cao縱輿論的方式,比如放流言。 說起南下諸人的家屬,譬如禮部侍郎張彥的夫人,更是焦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除了四處打聽情況外,也處處燒香拜佛。 而京城民間,漸漸有人散播張侍郎一行已經遇害的消息,又說海貿專營的事與民爭利,會給百姓帶來災禍;還有各種各樣的和尚、道士、半仙、術士、神棍也開始預測占卜南下諸人的吉兇。接著便是民間開始傳唱各種民謠、順口溜,皆是攻擊朝廷此舉的。 后來,又聽說海貿專營是戶部尚書提出來的,又說戶部尚書為了自身功績,鼓動圣上對當年的功勛之家反攻倒算,抄家罰銀,惹得追隨太|祖皇帝打天下的功臣們心灰意冷,紛紛離太|祖而去,現在太|祖圣怒,所以降下責罰,海上風浪打翻了這次的海船。這幾百條人命喲,都是戶部尚書好大喜功欠下的。 就,傳得越來越離譜,但是信的人不少。甚至從孝慈縣傳來消息說,皇陵處夜里有人哭。 原本林如海破私鹽案,清積欠,民間又說王子騰乃是林如海查抄的,其官聲是極好的,現在林如海的官聲也一落千丈。就是林家采辦出門買東西,都被人指指點點。甚至還有人往林家大門扔石塊爛菜。 賈敏見狀,嚇得憂心忡忡道:“老爺一心為國為民,怎么百姓就瞧不見呢?竟是外頭胡亂造謠的人說什么就信什么,長此下去,可怎么好?” 黛玉倒是極淡定,一心為民的好官當時被冤枉,多少年后百姓才反應過來冤枉錯了人的事,古今中外比比皆是。何況這一波輿情來得這么兇猛,顯然是有人推動的。“母親不必過于擔心,這樣的流言非議,無非是背后之人先煽動民意,再借機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這樣的事,我們在江南都經歷過了一回,不也平安度過了么?現在也無需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