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
書迷正在閱讀:冷少的名門權妻、梅開二度、夫田喜事、穿成萬人迷后我的后宮都性轉(zhuǎn)了、喜歡藏不住、續(xù)弦王妃、[名著同人]控制欲與驕縱、重生之駙馬無情、穿成炮灰jiejie后爆紅了、仙宮之主逆襲[重生]
太子因被各方盯著,就連太宗皇帝也盯得緊,不敢結黨營私,雖然貴為儲君,實則在地方經(jīng)營不深。 原本,林如海在江南的時候,東宮還算在江南有些影響力。但林如海進京之后,江南的勢力算是拱手讓給了九皇子一系的范光熙。 除此之外,粵海的忠靖侯史鼎乃是承恩公史夫人的兄弟,承恩公府既然暗中偏向了九皇子,自然粵海也算九皇子的勢力范圍。 而且,粵海史鼎的情況和當年王家的情況極像。王家之所以盛極一時,幾乎壟斷江蘇以南沿海各省的海貿(mào)生意,乃是因為王家當年有人在沿海軍中,借了朝廷的兵力保護王家的生意。 史鼎封侯之后,擔任粵??偙?,九皇子一系要摻和粵海的海貿(mào)生意,直接就有兵力保護,黑白通吃。海貿(mào)生意這塊肥rou,最想吃進口中也最有希望吃進口中的便是九皇子。 問題是,之前查抄了甄家,那如山如海的金銀運進京城的時候,已經(jīng)引起了太宗皇帝的重視和不滿。太宗皇帝怎么看甄家?一個臣子家,金銀財物居然能夠緩解國庫空虛,可見此等碩鼠貪得無厭。 至于王家,霸著海貿(mào)生意這么多年,又和甄家來往密切,想來是一丘之貉。太宗當然也知道這許多人爭著下江南,是為了王家的造船術,但是站在太宗皇帝的角度,是不愿意哪個臣子再成為王子騰的。所以,派誰下江南的事,就這樣僵持著了。 王子騰的罪行,可不只是謀奪姻親家財、重利盤剝、逼死人命等等。關鍵是王子騰在宵禁的時候開了城門,雖然只是放了幾個奴才出去,但是這種瀆職行為,御史臺是絕對不會放過的。 王子騰的案子因為各種原因拖著,但言官們是不會管你造船術不造船術的,京營節(jié)度使犯了罪,就該按律查辦,于是言官就直接在大朝會上上奏了。能做言官的,別的不說,個個都是角度刁鉆、辯才一流;還有一種把屁大點事渲染成禍國殃民的大事的本事;然后還要把自己的主張渲染成利國利民的靈丹妙藥。 此事就在大朝會上攤開了議了,言官的意思總結起來就是,再不處理王子騰就威脅江山社稷了,王子騰必須嚴懲,以儆效尤。 這件事本身自然沒那么嚴重的,但是言官口才好,會渲染,而且言官都站在一種道德制高點用一種一片公心、為國為民的立場說這件事。就群臣都被架上去了,至少沒法子再拖著這件事,否則就是為害江山社稷。這罪名誰擔當?shù)闷鸢?,再說你阻撓查辦王子騰,是不是因為你和王子騰是一丘之貉,兔死狐悲啊。 所以這件事一推上大朝會,就勢必要解決了。 有時候軍國大事就是這樣,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反而不好擺上臺面上講。比如關于南下查抄王家的事:誰都不敢說,我想下江南查抄王家,為的就是拿到王家的造船術啊??偸?,小算盤打得噼啪響,大實話都心照不宣。 這種情況下,翰林院掌院學士左溢直接走出班列道:“啟奏皇上,臣以為,上次辦理私鹽案,由都察院總攬,各部院配合協(xié)作的方式便很好,因有各部院官員相互監(jiān)督,江南甄家的案子便辦理得既公允又迅速,這次南下辦理王家的案子,依舊用上回的班底便不錯?!?/br> 翰林院是個清貴的衙門,有非翰林不入內(nèi)閣的說法,說的便是翰林院出身的人,大多前程遠大。但是,翰林院也不是什么肥缺衙門,油水有限,也是因此,翰林院牽扯的各方利益要小得多,翰林院根本無需考慮王家造船術落入誰手中的問題。怎么落,都落不到翰林院手上,那王家的案子就完全可以參照甄家的辦。 文丞相也向來清正,萬事大局為重,從未想過什么從龍之功。叫文丞相說,此案就不該拖這么久。既然翰林院起了頭,文丞相便也走出班列道:“臣附議?!?/br> 接著,便也有些文武百官附議。不過人數(shù)算不得多。無非是像御史臺、翰林院這樣的衙門和少量本就偏向太子的官員。其他但凡有些私心的,此時都不會發(fā)話便宜了上回南下辦案的各個衙門,沒道理好處都叫你們同一撥人撈去的。 還有原本和東宮利益一致,但是有些遠見的譬如林如海、賈敬等人,此刻也不會立刻表態(tài)。太宗皇帝還硬朗著,想來也并不愿意看見太子現(xiàn)在就一呼百應。 上回甄家的案子,得利最大的便是太子一系,不但林如海因此升了戶部尚書,賈敬還坐穩(wěn)了京營節(jié)度使的位置。這一回若還是上次同樣的班底南下辦案,便什么好處都直接落到東宮。這樣的結果,不但二皇子、九皇子等人不樂見,就是太宗皇帝也未必樂見。 二皇子走出班列道:“啟奏父皇,兒臣以為,如此大案不宜總讓同一批人去辦。江南路途遙遠,一趟遠差,少則數(shù)月,多則大半年??偸峭慌顺鲞h差,恐令大人們對京中本職差事產(chǎn)生生疏,各部院官員不少,此等大案可以輪換著辦。當然,為了避免辦差途中有人徇私,與本案相關的各部院皆可派官員同往監(jiān)管。” 二皇子現(xiàn)在的處境十分微妙,當年他和太子爭奪十分厲害,朝野皆知。這也意味著其他皇子尚且有回頭路,二皇子沒有。太子一旦登基,其他皇子只要安守本分,還可以和新帝兄友弟恭,二皇子不行。 那么二皇子如今就算實力已經(jīng)大為削弱,也必須一爭。就算爭不過,也要適時投靠其他有能為的兄弟,搏個從龍之功。所以,盡管阻止東宮繼續(xù)在王家案子上得利的話很多人想說,但是沒有比二皇子更適合說的。因為說與不說,二皇子早就站在東宮的對立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