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書迷正在閱讀:冷少的名門權妻、梅開二度、夫田喜事、穿成萬人迷后我的后宮都性轉了、喜歡藏不住、續(xù)弦王妃、[名著同人]控制欲與驕縱、重生之駙馬無情、穿成炮灰jiejie后爆紅了、仙宮之主逆襲[重生]
黛玉點頭應是。 所謂運籌帷幄,最重要的便是前瞻性和準確性。至少從目前事態(tài)的發(fā)展來看,黛玉的準確性是極高的。至于前瞻性,還需要靜候事情的發(fā)展進一步驗證。 總是,林家父女都籌謀到王子騰落馬,東宮一系的官員得京營節(jié)度使之位了,事情的真正發(fā)展進度才走到清積欠這一步。且這一步走得頗為艱難。 說了一回京營節(jié)度使一職的事,黛玉又道:“父親不若寫幾封信南下?!?/br> 林如海知道女兒不會無故說這個話,便問:“什么事?” 黛玉道:“眼看著王子騰必是要落馬的,王家一倒,閩、粵、江、浙沿海的洋船貨貿,便空出許多商機,商人逐利,必有許多人想插手這些生意。但是自古以來,官商勾結的事屢見不鮮,若是有人盯上這些生意,必要四處打點疏通?” 林如海皺眉道:“玉兒的意思是,告訴族里,提前布局,也搶一些海貿生意?”說真的,林如海不太贊成這樣做。誠然,海貿生意的確是利潤極大,但是也極危險。況且,江南官場剛整肅過,皇上對官商勾結也忌諱,自己前腳整頓了江南官場,后腳斗倒王子騰就布局海貿生意,終歸是給人留話柄。 更別說許多商人為了利潤,做些喪心病狂的事,自己遠在京城,若是沾染海貿生意,終歸是無法約束手下商人。退一百步講,就是自己手底的商人約束好了,商人之中良莠不齊,也難免被人利用構陷。 黛玉略微揚眉,卻搖頭道:“自然不是?!?/br> 林如海一看到女兒這樣的表情,就知道閨女必有好主意,道:“玉兒又想到什么,愿聞其詳?!?/br> 只聽黛玉道:“父親不妨寫信給楓叔祖,叫他約束族中子弟,別沾染海貿的事。另外,也讓柳郎中給柳征大人休書一封,別沾此事。海貿生意這樣大的利潤,盯著的人自不少。但是海上風浪、海匪,皆是風險,海貿這口飯,乃是拿命在吃,也是因此,做海貿生意的多亡命徒,輕易沾染不得?!?/br> 所謂走一步看三步,林如海自然也想到了此節(jié),笑道:“為父也有此意?!甭砸活D,林如海繼續(xù)道:“但我覺得,玉兒還有話沒說完?!?/br> 黛玉將目光移向粵海方向,雖然此刻天色已晚,就是窗外的院子也瞧不清了,黛玉的眼中仿佛卻看見了萬里江山一般:“等王子騰一落網,父親便可上一道奏折,奏請朝廷接管海貿生意?!?/br> 林如海聽了先是一驚愣,再是了然,黛玉的此主意,不禁令人拍案叫絕:海貿生意自然是利潤極大,但是也會引來海匪滋擾百姓,內外勾結等等隱患。為此,前朝特地出臺了海禁政策。 本朝王家之所以能壟斷好幾個省份的海貿生意,乃是因為王家武官出身,本就有子弟在沿海為官。海貿賺了淌水的銀子,實則用了朝廷的兵力震懾海匪,說到底其實是假公濟私。 “玉兒怎么想到如此妙法的?”林如海驚喜道。 黛玉的語氣依舊極平靜,仿佛跟林如海說家常一般:“我只是想著,鹽鐵本就是朝廷專營,既如此,海貿生意也可納入朝廷管轄。不過是在戶部多設一個巡海衙門。若要海貿生意平安,必要朝廷出力cao練水師的,既如此,便該朝廷總攬海貿生意。如此一來,至少商人勾結海匪,打劫同行,偏要朝廷出力剿匪,又枉耗國力的事會少發(fā)生一些?!?/br> 其實黛玉想到的何止于此?穿越后世之后,黛玉依舊手不釋卷,補足了元以后的歷史。在后世那個現(xiàn)實世界,有一段整個民族不堪重負的血淚史,細論起來,跟海禁之后,天|朝水師發(fā)展停滯不前有極大關系。 即便本朝在元以后和正史出現(xiàn)了分野,但是自己腳下的華夏大地山川地域與現(xiàn)實世界相同,黛玉對這片熱土的大愛與在部隊的時候分毫不減。黛玉如此提議,乃是效仿后世的商務部,讓朝廷接管海貿。華夏人民勤勞勇敢,做出的各類商品聞名遐邇,海貿的利潤,遠遠不止當前的絲綢、茶葉、瓷器幾樣,還有非常大的發(fā)展空間。 只要朝廷同意由戶部總攬海貿生意,為了保住這難以計量的利潤,朝廷也會cao練水師,重視海防。黛玉不知道如此能否讓華夏大地避免那長達百余年的浩劫,但是努力了,至少是有機會的不是嗎? 黛玉知道現(xiàn)在自己活在一本書里,但是書里的黎民百姓也活在華夏大地上,書里的百姓也在繁衍生息,甚至元以前的歷史都是一樣的。黛玉希望,這美麗富饒的土地,勤勞勇敢的人民,能夠少歷經一些磨難。 第47章 這邊林家父女已經在籌謀京…… 這邊林家父女已經在籌謀京營節(jié)度使的官位歸屬和朝廷接管海貿了, 但清積欠的事實則剛定了下來,各家都還在籌措銀兩。且許多勛貴人家籌措銀兩的時候,不但心中痛罵翰林院和御史臺, 也把林如海罵了一百遍。 自然,朝廷圣旨都下了, 宗室許多人家心中不服, 也沒人敢明面兒上說。 當初太|祖得國之后, 沒收前朝皇室和門閥、富戶的財富不計其數;但也有部分本朝勞苦功高,但出身低微的功臣無錢興建府邸, 于是便向朝廷借錢。 太|祖總不能眼看跟著自己南征北戰(zhàn)的人連個像樣的府邸都沒有, 于是便御筆一揮,借出了銀子。誰知此先例一開,其他明明不缺銀子的人家, 也覺得不到戶部借一筆錢,自家就吃了虧。后來, 勛貴人家竟是十有八|九皆從戶部借了一大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