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你又來了
書迷正在閱讀:主播被迫營業(yè)日常、[綜漫]抽卡嗎抽卡嗎、陛下她不想翻牌子、美人兒、[綜]廢后不易、兩個小孩過家家(高干)、重生之農(nóng)女學霸、[綜童話]穿成辛德瑞拉的惡毒繼姐、重生妖嬈男神,夜少的專屬美人、我的左手有丹爐
為了保證快速機動流動,大西軍各都督都掌握一支親軍,這親軍一個個披堅執(zhí)銳,裝備遠在普通官軍之上,大家多騎著戰(zhàn)馬,騎著毛驢,以保證行動迅捷。 張廣才雖為張獻忠義子,手下不過三千人,但也只有六七百騎,大家騎著戰(zhàn)馬、毛驢等畜力,在張廣才指揮下,大家紛紛向曲水河邊退卻。 四條腿的動物體積非常大,行動起來動靜更是驚人,現(xiàn)在看到張廣才退走,其他流寇頓時亂成一團,大家紛紛奪路而逃,但道路狹窄,人員眾多,大家擁擠在一起。 馬潮率領騎兵最先殺到,大家先是點燃手中的三眼銃,沖到人群中間的時候突然放銃。 三眼銃雖然s擊精度不高,但有三個槍管,扣動扳機之后,三個槍管里面的火藥被點燃,里面的鐵砂(明朝的散彈,在s擊精度要求不高的時候,在槍管里面裝上大量鐵砂,發(fā)s之后呈扇狀迸出,s殺多人)迸出槍口,落在半米寬。 由于距離近,三眼銃里面的鐵砂能夠擊穿普通的鎧甲,而大西軍與所有流寇一樣,常常施行人海戰(zhàn)術,除了親軍之外,很多人身上沒有什么防護。 身強力壯的將士披著破碎的被子,以作為防護,而那些身上沒有任何防護的被鐵砂擊中,不但可能傷到骨髓,而且還會流膿流血的,在這個時代極不容易醫(yī)治。 看到三眼銃火力如此猛烈,大西軍根本沒有布陣防御,一個個根本不敢阻擋,很多人轉身逃跑,但道路上到處都是人,再說了兩條腿的將士又怎么跑得過四條腿的戰(zhàn)馬呢? 放銃之后,騎士將三眼銃當著大棒使用,舞動著槍柄來回敲打,或者抽出馬刀,來回砍殺。 張廣才高聲吆喝著,一面驅散阻在道路上的流寇,強迫大家成為炮灰迎擊殺過來忠義軍。 雖然這些流寇很多瘦骨嶙峋的,因為營養(yǎng)不良很多面黃肌瘦,大家身上很少有什么盔甲、棉甲防御,有的只是頭裹著毛巾,身披棉被,以遮擋箭矢與亂飛的鉛子。 這些人多是被大西軍裹挾而來的,大家只是為了混口飯吃,現(xiàn)在看到四面八方到處都是忠義軍身影,而往日威風凜凜的親軍兵馬被擋在陣中動彈不得,大家感到恐懼,有的更是扔掉手中兵器,拼命的向曲水河方向逃竄。 一時之間,漫山遍野到處都是人,大家拼命向河邊跑,但道路邊塞滿人,正準備罵娘,突然一支忠義軍殺來,人群再次變得不安,為了保命大家抱頭逃竄。 各步兵營以大隊為單位在寬約兩三里的山道邊殺入,每個大隊基本上沿著一條山路沖殺過來,殺手中隊沖在前面,火槍中隊在后面支援,如此雖然人數(shù)多,但分配相對合理,反而沒有多大阻滯。 在中隊長、小隊長帶領下,突入陣中,如羊入虎群,來回沖殺著驚慌失措的大西軍將士。 流寇中一些沙場老將自恃英勇,看到忠義軍殺來,高聲叫喊著希望組織反攻,但忠義軍將士根本不與其糾纏,在小隊長指揮下,常常三個人形成一個戰(zhàn)斗小組,一個小組與其糾纏,另外兩個小組再驅散其他部眾,然后重新殺回。 大西軍將士常常感到自己勢單力薄,大家紛紛靠攏,想集結成軍陣以阻擋不斷沖殺過來的忠義軍將士,但還沒集結完成,常??吹胶竺鏇_過來一個小隊的火槍兵,近距離一陣鳥銃,打得大家暈頭轉向的,然后伙同殺手小隊,殺手中隊的將士斬殺膽戰(zhàn)心驚的將士。 一些人準備欺負火槍兵(過去火槍兵沒有銃刺),但這些火槍兵都按了銃刺,看到大西軍將士沖殺過來,也不慌張,大家放完鳥銃之后,迅速的裝上銃刺,然后與對方拼殺。 張廣才渾身血污,身旁的大髦無疑暴露自己身份,身上那玄鐵鎧甲更是耀眼,忠義軍將士不斷掩殺而來,為了保命,張廣才且戰(zhàn)且走,但常常被身邊的將士所羈絆。 而看到大西軍兵敗如山倒,全軍混亂不堪的時候,也不知道是誰最先高喊:“繳槍不殺,繳槍不殺”,陷入絕望的大西將士眼前一亮,最先是一個,然后整隊整隊的扔掉手中的武器,舉起雙手做出投降的樣子。 看到自己將士如此不堪,張廣才大怒,揮舞大刀砍翻一個舉手投降的將士,周圍眾人一個個膽戰(zhàn)心驚的,看到張廣才跑來,膽怯的逃到安全地帶,然后舉起雙手投降。 張廣才感到悲愴,不顧擦拭滿臉的汗水、血水以驅趕那些膽敢投降的將士,但兵敗如山倒,還是不能阻擋成隊成隊投降的人馬。 張廣才不知道這一瘋狂舉動更是延誤其撤退其撤退速度,忠義軍各營循著大髦殺過來,到最后與五十余名親軍一起被包圍在猴石溝。 看到三千大西軍不到半個時辰就全線潰敗,張獻忠義子,大西軍都督張廣才兵敗被圍,站在近處山崗上,不時用單筒望遠鏡觀察戰(zhàn)爭全局的楊軒臉上沒有絲毫表情。 由于戰(zhàn)前準備較為充足,以忠義軍兵力之強悍,全殲這三千大西軍將士不在話下,說是三千人,除了張廣才那七百親軍戰(zhàn)斗力稍強之外,其他兩千多人,有七成由流民組成,剩余三成雖然作戰(zhàn)頗為悍勇,但很多人多以棉被裹身,裹頭,以防備箭矢與零星的鉛子碎片。 除此之外,大西軍將士身體看起來非常羸弱,有的更是面黃肌瘦的。 兩柄兵器碰在一起,常??吹酱笪鬈妼⑹勘豢车箍撤诘?。 現(xiàn)在重要的是截斷王家橋,防止張定國所部主力渡過曲水河。 令第4營把總姚之幀、第7營把總馮有慶埋伏在曲水河畔,在圍殲戰(zhàn)打響之后,突然從南北兩個方向殺出,以控制王家橋。 若能控制王家橋,張定國需繞道上游十里,下游十五里才能渡過曲水河,如此戰(zhàn)事早已經(jīng)結束,自己正可以逸待勞以尋得戰(zhàn)機再行作戰(zhàn)。 現(xiàn)在楊秉義第5營、劉惟明第6營已經(jīng)迅速的解決戰(zhàn)斗,但大西軍將領靳統(tǒng)武則牢牢控制王家橋,大西軍將士正源源不斷的渡過曲水河。 擔任預備的親軍第一營把總曹章看到其他各營大獲全勝,連連請戰(zhàn),希望能夠能夠率部突擊橋頭。 楊軒搖了搖頭,指著橋頭那狹小空間道:“若我觀察沒錯,大概雙方擠在一起,兵力難以展開,如此來回廝殺,斷難將對方趕過曲水河畔啊。 若是這樣,再投入人馬,到時候戰(zhàn)場更擠,兵力更難以展開,若是那樣,反而不利啊?!?/br> 殷承柞在旁邊楷了楷臉上的汗珠道:“雙方為了爭奪對木橋的控制,大家擠在一起,情非得已啊。 大人,這張廣才乃張獻忠義子,若能招降,定是大有裨益的啊。” 拿起單筒望遠鏡再次看了看廝殺的橋頭,想了想,向各營派出傳令兵: 令姚之幀、馮有慶集中配屬本營的虎蹲炮、三號佛朗機炮,對敵陣進行轟擊,然后在火炮掩護下輪番攻擊。 令馬潮、楊秉義、劉惟明率領所部打掃戰(zhàn)場,清點俘虜,然后就地安營扎寨休整,以防備張定國反撲。 而楊軒則帶領眾人打馬來到猴石溝,以招攬張廣才。 看到楊軒趕到,護衛(wèi)大隊長楊福全趕忙跑過來,經(jīng)過一番商討之后,向對方喊話。 聽到準備招攬自己,張廣才顯得非常悲愴,揮舞著大刀答話道:“楊軒楊子修,老子過去一直頗為尊重你,認為你是一個清官,為官清廉,不收什么苛捐雜稅的,打擊豪強,照顧弱勢,是一等一的好漢。 但現(xiàn)在看來,你與那些大明官員沒有什么兩樣? 我大西軍替天行道,鏟除世界不平,但你與那些大明官員,與那些讀書人一樣污蔑我們大西軍,口口聲聲稱呼我們義軍為流寇,污蔑我大西軍將士將要屠川。 我義軍入川以來,是殺了幾萬朱明宗室后裔,是殺了很多貪官污吏,殺了很多衙門惡吏,豪紳及其家奴,但可未曾傷害那些普通民眾。 你們可好,居然污蔑我們義軍禽獸不如,說我等將要屠川。 此種行為斷非大丈夫所為,楊軒楊子修,你說說,你們這些讀書人是不是太無恥了?” 楊軒感到兩臉**辣的,這一年多來大西軍雖然殺人甚多,但主要針對朱明宗室,大明官吏,地方豪強以及那些反抗勢力,普通老百姓真正被殺的實在不多。 雖然楊軒沒有宣傳什么張獻忠屠川,但毫無疑問是一些讀書人編纂出張獻忠屠川的歌謠,而在這亂世之中大西軍軍紀并不比很多明軍差。 尷尬的笑了笑,楊軒拿起簡易喇叭,勸道:“張將軍,本將也曾與你有一面之緣,本將為人將軍應該心知肚明,斷非做出無中生有之事。 張將軍,如今蠻清韃子已經(jīng)入侵中原,我數(shù)百萬土地恐再次淪落韃子鐵蹄之下,我一萬萬同胞可能再次成為亡國奴。 大明與爾等矛盾,不過是兄弟之爭,而滿清韃子則是外辱,是仇敵。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將軍若能歸順與我,若能化解我大明與爾等的爭端,大家同仇敵愾,共同抗擊韃子,百年之后,我等也不會辱沒祖宗,我等也可成為民族英雄?!?/br> 張廣才凄然大笑,良久道:“楊軒,你又來了。 去歲我大西軍氣勢正盛,我出使到貴部,你不但表現(xiàn)得與世無爭,而且還為我大西軍著想,要父皇全力治理都江堰,解決成都平原水患。 現(xiàn)在為了羞辱父皇,居然編造謊話,說什么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不過是看到父皇率領十萬大軍殺到,自知玉石俱焚,心生膽怯而編造的謊話啊?!?/br> 楊軒指天發(fā)誓,但張廣才根本不相信,不但不肯,更不愿為忠義軍俘虜,舉槍自戕,自殺于陣前。 而看到都督張廣才自殺,其親軍將士失去主心骨,大家心不甘情不愿的舉手投降。 楊軒顯得頗為沮喪,本來以為招降工作定然馬到成功,不費吹灰之力,但想不到居然是這樣一個結果。 望著倒在草地上的張廣才尸首,楊軒凄然而笑,良久嘆息道:“我心昭日月,我只是希望兩家罷斗,共同抗擊韃子,無奈被誤會如此之深,張兄不但不降我,居然舉槍自戕啊?!?/br> 雖然內(nèi)心不解,這位將軍為什么人如此執(zhí)著的違背朝廷國策,居然要聯(lián)寇滅虜,而弘光朝廷主張則是聯(lián)虜滅寇,殷承柞左思右想,認為大概是緩兵之計。 現(xiàn)在張定國率領三萬之眾來攻,忠義軍兵單勢孤,斷難堅持,不惜違背朝廷國策,用聯(lián)寇滅虜來緩解目前壓力。 殷承柞感到內(nèi)心一陣害怕,強壓著內(nèi)心膽怯獻策道:“大人,若真的認為聯(lián)寇滅虜之策可行,不妨將張廣才遺體還給大西軍,并附上一封書信,希冀雙方能夠聯(lián)合,共同抗擊韃虜。” 楊軒點了點頭,令人寫好書信,以便與張廣才遺體一道送還大西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