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之帶著系統(tǒng)生包子、卿本兇悍之逃嫁太子妃、胡善祥、魔改大唐、撿了本天書、無盡超維入侵、白金農(nóng)民麻煩哥、貪財好你、白月光她復(fù)活了(快穿)、徒手撕掉修羅場后[穿書]
宣明帝更是感慨萬千。 祁淵所言沒錯,當初先皇每日忙于征戰(zhàn),大哥二哥皆跟隨先皇奔波于戰(zhàn)場之上,家里只有他一人,好不孤單。 待四弟陳王和五弟楚王誕生后,宣明帝高興的不得了,每天都跑到弟弟的住處,看著搖籃里的孩子,期盼著兩個弟弟早點長大,可以一起學(xué)習玩耍。 那時的他并未看出德妃和賢妃眼中的忌憚,只一心認為他們是兄弟,將來也要和大哥二哥一樣,為父親分憂。 只是隨著先皇的兵馬越來越強壯,占有的地盤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高,一切都變了。 等到大哥二哥紛紛死于戰(zhàn)場,剩下宣明帝居長后,兩個弟弟更是對他起了防備之心,再不復(fù)年少時的親密友愛。 如今回想當年情誼,宣明帝心下一軟,他嘆息道,“老五,這么多年過去了,還記得我們居住在彭城時的院子嗎?” 楚王一愣,祁淵也愣住了,上輩子宣明帝可沒勸解過楚王啊! “你就出生在那里。”宣明帝緩緩道,“你都不記得了,那時戰(zhàn)事頻繁,父皇在外征伐,敵人從后方入侵,帶兵沖進彭城,太后和賢妃攜手帶著朕與你一起躲在后院的井中,那時你還未滿月,餓了就會大哭,哭聲很嘹亮。” “可那一晚,不知為何,即便你餓了,也只是張嘴含著自己的手指,一聲都未哭出來,直到大哥帶兵回援,你才嗷嗷大哭,大哥當時笑著說,你乃我祁家福星。” 楚王愣愣的,這些他都不知道,或者說那時的他太小,根本不記事。 “你真的是福星啊老五,為什么父皇那么喜歡你?因為自你出生后,戰(zhàn)事就變得順暢起來,咱家的處境也越來越好,太后妃母們不用再東躲西藏,弟弟meimei們也能有個安穩(wěn)的環(huán)境讀書習字,明理達用。” 宣明帝勾起舊時回憶,語氣滄桑,“那時不管是大哥二哥,還是朕都特別喜歡你,為此老四還吃過醋,說大哥只喜歡你不喜歡他,還將大哥原本要送于你的長弓弓弦給絞了……” 楚王也沉默了,少時的記憶太過久遠,若非宣明帝說起,他真的都忘記了。 “你不記得了,可為兄卻記得一清二楚?!毙鞯劭粗?,眼角濕潤起來,“我們至親兄弟,什么時候竟走到了這一地步?” “老五,想想過世的父皇,想想早逝的大哥二哥,想想你的孩子,別再犯錯了?!毙鞯坂嵵氐?,“就像淵兒說的那樣,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你若是就此收手,朕赦你無罪!” 楚王渾身一震,他直勾勾的看著宣明帝,“我不信!” 祁淵輕聲道,“父皇金口玉言,眾位將士都聽著,怎會出爾反爾?” 宣明帝點頭,“不錯,老五,朕為天子,自然不會騙你?!?/br> 楚王沉默了,半響,他才道,“說歸說,我要丹書鐵卷!” 祁淵心下頓時一喜,楚王既然這么說,那就證明他要收手了! 宣明帝大笑起來,他二話不說從懷中摸出了自己的私印,“此處無筆墨,這是朕的私印,你且拿著,寫了丹書鐵卷,直接蓋章即可!” 楚王臉上閃過一絲喜色和激動,他下意識的上前幾步,想要伸手接過私印,宣明帝看到楚王動作,也不由自主的邁步,想要遞給楚王。 就在此時,楚王猛地抬頭,露出一絲詭笑。 他手腕一翻,露出了一只精致小巧的袖弩,嚓一下,三支弩箭陡然射出! 祁淵失聲大喊,“父王!!” 關(guān)鍵時刻,宣明帝身邊的廣漢郡王一把扯過宣明帝,翻身擋在宣明帝,李福雙手一并,卡住第一支弩箭,第二支弩箭被閃身撲來的禁衛(wèi)統(tǒng)領(lǐng)諸葛震擋住,,第三支弩箭射中了廣漢郡王的后背。 與此同時,明遠侯一擺手,本是對著宣明帝的弓弩全部對準了楚王,萬箭齊發(fā),楚王被當場射死。 宣明帝愣愣的看著刺猬一般的楚王,并無一絲勝利的喜悅,相反,他想起了幼年時楚王奶聲奶氣遞來的糕點和純真無邪的笑容,不由得潸然淚下。 天家無親情,難道真的是他妄想了? 作者有話要說:并非每個人生來就是帝皇。 無論是曾經(jīng)黑歷史眾多的祁淵,還是如今心底尚存一絲柔軟的宣明帝,他們都經(jīng)歷了無數(shù)難以承受的痛苦和悔恨,才一步一步蛻變?yōu)楦吒咴谏系幕实邸?/br> 宣明帝作為最早就藩的年長藩王,沒有接受過一國之君的教育,所以某些時候他的心會柔軟一些,不過經(jīng)楚王一事后,他也會慢慢蛻變?yōu)檎嬲牡弁酢?/br> 天家無親情。 37第十一章 不行 “是嗎?賢太妃自縊了?” 太后愣愣的看著窗外那叢絢爛的紅杜鵑,發(fā)出一聲深深的嘆息,陷入了過往的回憶中。 太后出身平民良家,那時先皇還未發(fā)跡,只為一縣衙功曹,因先皇后誕下次子后身體調(diào)養(yǎng)不當,今后無法負擔開枝散葉的職責,是以先皇后親自cao持,為先皇納了如今的太后為貴妾。 當時盡管太后為貴妾,但先皇家中人口簡單,只有先皇和先皇后兩人,并無尊長,先皇后整日要照顧長子和次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太后伺候先皇。 可以說即便為妾,太后最初的日子過的還是很順遂的。 三年后,太后有孕,誕下了代王,后半輩子也算有依靠了,先皇后雖然心酸,卻并未難為太后,還幫助太后一起照看代王,從一貴妾的角度來說,太后這一生也算不錯了。 然后風云突變。 仿佛一夜之間,先皇揭竿而起,征戰(zhàn)天下,先皇后和太后兩人飽受戰(zhàn)亂之苦,整日擔憂受驚,惶恐不安。 與此同時,隨著先皇的地位不斷上升,從一縣,到一郡,再到一州,隨即又掌控好幾州,進而稱王,最后登基為帝,這期間先皇身邊的女人如穿花蝴蝶,像是換衣服一樣,令人目不暇接。 那時先皇后和太后都不知所措,她們不知道該如何挽回流連花叢的君王之心。 在這些女人中,最出挑的當屬誕下四皇子的德妃和誕下五皇子的賢妃。 德妃和賢妃出身不凡,德妃溫柔嫻雅,賢妃天真活潑,她們都受過良好的教養(yǎng),言行舉止如詩如畫,一顰一笑都帶著韻律,再加上她們背后都代表不同勢力,先皇自然寵愛她們。 唯有先皇后和太后,她們出身卑微,父兄只是農(nóng)民,根本不可能為先皇后與太后提供什么支持,再加上長子次子接連戰(zhàn)死沙場,先皇后最終抑郁而死。 先皇后死了,先皇才似乎想起了過往那段艱苦歲月,太后趁此機會一邊努力學(xué)習那些詩詞歌賦,書畫舞樂,一邊不時提起先皇后并過往歲月,勾起先皇的愧疚。 太后巧妙的利用了世族對皇族和新朝勛貴的傲慢和不屑,讓先皇看到德妃與賢妃無意間流露出的輕視,先皇自然心下不喜,慢慢的,太后再一次抓住先皇的心,最終位列四妃之首,并笑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