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jié)
當時清華國學研究院主任吳宓帶著曹云祥校長的聘書,到地安門內織染局10號王國維寓所,進了客廳,見到王國維,恭敬地三鞠躬,然后才說明來意。后來王國維對別人說:“原以為來者必是西服革履、握手對坐的少年,這樣一看,不是那么一回事,才決定受聘”。 清華教授的薪金很高,教授月薪大洋300至400圓,有特殊貢獻者可達500圓,王國維、梁啟超當然是最高者,月薪皆為500圓。1925年4月17日,王國維全家遷居清華園西院。3月間他給兒子寫信說:“京寓已決計遷移,已于清華校內租定房屋兩所。一所七間月租25圓;另一所五間月租19圓。擬家眷住七間,書房及男仆住五間。兩屋相離近百步許,然已無他屋可租,只得暫時勉住。” 王國維薪俸雖豐,但他家有子女8人,求學等費用就很可觀,故生活仍不豐裕。 坎坷加流離,王國維一生的生活有太多這樣的不幸了。屋漏偏逢連夜雨,王國維的大兒子患傷寒,在“中西兩醫(yī)并誤”之后終告不治,病逝于上海,年僅27歲。王潛明是王國維的原配莫氏所生,莫氏病逝后,王潛明對繼母潘氏不怎么好,他妻子羅振玉的女兒羅曼華與婆婆之間也有摩擦,王國維平日只顧讀書寫作,對家事很少留心,身居其間,調解乏術。羅振玉一向視女兒為掌上明珠,聽說愛女在王家受了委屈,心中不快,他認為婆媳之所以不和,都是因為王國維偏袒潘氏造成的。對此指責,王國維隱忍緘默,未置一辯。待到喪事完畢,羅振玉惱怒未消,于是負氣攜女兒返回天津,給王家一個老大的難堪。事情鬧到這步田地,王國維生氣地說:“難道我連媳婦都養(yǎng)不起?”王國維將一些錢寄至天津羅家,作為兒媳的生活用度,羅振玉不肯收,退回來,王國維再寄,并寫信給羅振玉,羅振玉仍舊把錢退回來,太掃人面子,王國維氣得不行,便從書房中清理出大疊信件,撕碎后付之一炬。長子早喪,兒媳大歸,老友中絕,經此變故,王國維傷心之至。 王國維的災星逼近了。這個災星就是北伐軍。1927年春夏之間,北伐軍打到了河南、山東一帶,北京的遺老遺少們感到惶恐,梁啟超、王國維尤怕發(fā)生湖南那樣摧殘知識分子的事,因而憂心忡忡。清華園中也激起了反響,梁啟超在《給孩子們書》中不斷談及此事,驚呼共產黨“真是無敵于天下”,“全成活地獄了”,他擔心“暴烈分子定要和我過不去”,所以朋友們也多勸他早為避地之計,大概暑假以后就“不能再安居清華了”,“我大約必須亡命?!钡髞韺κY介石的殘殺行為,也深表不滿。王國維對這一切,也是憂心如焚。 春天,北伐軍進駐上海;3月,進軍徐州,馮玉祥兵出潼關;5月中旬,河南山東告急,北京大恐,謠言四起,說北伐軍,共產黨來了難逃一死,連學者葉德輝在長沙不是也被殺掉了嗎? 王國維憂憤異常。5月30日,溥儀的侍臣金梁從天津跑來北京看望王國維,就是這種感覺。 王國維痛感時局急變,事情無法做下去了;又擔心天津的溥儀小朝廷,他曾極力勸說左右侍從懇請皇上快快搬遷,以防不測,但那些人居然不代為轉告,王國維激憤得幾乎要哭出來。 金梁說了些安慰的話,說著說著忽然說到頤和園,王國維喟然長嘆:“今日干凈土,只有這一泓彎水了!”金梁回憶說,王國維這時已決心投湖自盡了。這離自殺僅三天。 其實更早一點可能已下了決心。死前十天,王國維拿出去年秋天定稿的《觀堂集林》補編目錄,對門人趙萬里說:“這是我近年來精心寫出來的,幸好現(xiàn)在定稿了。日后刊印補編的時候,都可以依次編入。你有空的時候,要為我次第作副錄。”趙萬里后來才想到,這也是打定了死的主意。 也就在6月1日這一天,清華研究院放暑假,師生們在工字廳開惜別會。姚名達記得當時情景,如在目前,心痛欲裂,不知此一惜別,竟成永訣也。姚名達說,餐前聚坐,眾人談笑不拘形跡。有向大家談蒙古史料的,那就是王國維。共有四桌宴席,歡聲沸騰。只是王先生那一桌,寂然無聲,不知先生是有所感而不快樂嗎?或者是這一席的同學們都不善辭令呢?但大家正暢談別情,沒顧得上這邊冷清一角。宴席將盡時,梁任公先生忽然起立致辭,歷稱同學們成績優(yōu)秀,說是我院如果繼續(xù)努力,則辦成國學重鎮(zhèn)是沒有問題的。大家都恭敬地聽著,靜安先生也點頭,但不說話。 散席了,王國維像平時那樣,跟大家告別,并沒有特別之處。竟沒想到他此時是死別諸生,而這個宴會竟好像是促先生之死的。姚名達念師心切,不知該怎么怪罪自己才好。別后不久,他和同學朱廣福、馮國瑞同游朗潤園,往回走時經過兩院,朱君忽然問:“王老師家在哪里?我竟沒看過一眼!”名達說:“何不去拜方一下?”到了王國維書房,空無一人,仆人打電話去南院陳先生家,原來正在陳家,于是等了一會兒,王國維就回來了。幾個學生提了好多問題,非常虛心,先生是言簡意賅,回答精辟。這樣談了一個小時,晚飯都擺上桌了,才起身告辭,王國維把學生們一直送到庭中,這是他一向的慣例。 到了晚上,又有謝國楨等人造訪,問起陰陽五行說的起源,又論及某位日本人研究干支的得失。談到時局的時候,王國維神色黯然,好像有避亂移居的想法。 其實在白天開宴會時,學生衛(wèi)聚賢曾勸王國維到山西去避難,王國維說:“沒有書,怎么辦?”可見移居避難的想法一直有,但死志基本抱定了。 送走了謝國楨等人,王國維又回到書房批閱試卷。批完后,寫好《遺書》,放在懷中,像平常一樣安睡了。 這不是好兆頭。這種安睡是大事將出的信號,但一般人怎么能有此預感? 有人就是這樣:自殺多次未于是,都是因為親友攔救;后來悄然自盡,誰都不知道。此前多次未成,易使人產生僥幸心理。 1927年6月2日,這是清華學校放完暑假后的第二天,王國維八點鐘去公事室,九點鐘向湖南籍助教侯厚培商借二元銀洋,對方無零錢,借給他五元紙幣。十點鐘左右,他雇用校中一洋車,前往頤和園,購一張六角門票,于是走進園子。6月初的頤和園,正是一片生機,萬綠叢中,湖波蕩漾,垂柳飄拂,山花照影。湖邊喬木挺秀,灌木叢生。又有小橋流水,蜿蜒于山巒之間,柔情可人。在東堤和南湖島之間,十七孔橋盡情舒展,靜靜地躺在湖面上休息。萬壽山上,亭廊樓閣依山而立,錯落有致,而智慧海雄踞萬壽山頂,似有醍醐倒灌之勢。頤和園與清華園同在西郊,王國維常到這座前清帝后的花園里舒舒眼,散散心,看看風景,想想事情,他以頤和園為題材為背景寫過多首詩詞,可以說,他對頤和園有很深的依戀。只是今天很奇怪,他并不留意景物,而是徑直前往佛香閣排云殿附近的魚藻軒,兀坐在石舫前,點燃紙煙,于煙霧裊裊騰騰間,陷入沉思。 他在石船上坐了很久。 他吸煙,不停地吸。他大概想起:這船造建已125年了,乾隆建造此船,取的是唐代魏征“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典故,乾隆偏要造一條大石船,穩(wěn)如磐石,讓“水不能覆”,然而大清還是滅了。其實這船在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便毀于戰(zhàn)火了,現(xiàn)在這艘是1893年重建的。乾隆大概沒想到,水不能覆,火能燒之,就是石頭也能燒成粉末。而且從根本上說,怎么知道火不是水?石不是木? 王國維在大石船上吸煙,吸了很久。 王國維來到湖邊長廊邁步,抬頭便見冠山杰閣,層層而上,但是這種感受,就未必有了?,F(xiàn)在是“年年柳色,昆明訣別”了。 排云殿下,緊臨湖畔,有一魚藻軒。 王國維來到這里。軒頂這四個字可能正中他此時的心意,天下只剩下這一彎湖水還算干凈,恰如一面“盤鏡”,可以證得我心之凈。 十年前,張勛復辟,王國維說:“今日情勢大變……結果恐不可言,北行諸公只有一死謝國,曲江之哀,猿鶴蟲沙之痛,傷哉!”“末日必在今明,乘輿尚可無事,此次負責及受職諸公,如再觍顏南歸,真所謂不值一文錢矣!”張勛復辟失敗后,向外界宣稱“志在必死”,王國維贊嘆道:“三百年來,乃得此人,庶足飾此歷史,余人亦無從得消息,此等人均須為之表彰,否則天理人道俱絕矣?!?924年,馮玉祥逼宮,溥儀危在旦夕,南書房行走王國維與羅振玉、柯劭忞即有同沉神武門御河的打算,后因形勢緩和,遜帝溥儀脫險出走天津,他們才放棄自殺計劃,留下性命,以圖日后報效。王國維心想,當時死了,倒是好了。眼下,馮玉祥成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司令,他又將揮師出潼關,直取京城,一旦與南方的北伐軍會合,必定危及流寓天津張園的遜帝。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君辱則臣死”,乃是古之遺訓,今日惟有一死,別無選擇。王國維早年精研德國哲學,當然還記得叔本華關于自殺的那段話:一般都會發(fā)現(xiàn),只要生存的恐懼達到了一個地步,以致超過了死亡的恐懼,一個人就會結束他的生命。王國維忠于清室,忠于遜帝,自知復辟難成,大勢已去,遜帝行將受辱,他的感情承受不住殘酷現(xiàn)實的掊擊,已經瀕于絕望。他還有學問要研究,還有著作要撰寫,還有弟子要栽培,還有妻兒要照顧,俗世的一切計慮,只能悉數(shù)拋開。他選擇頤和園,不為別的,三天前他曾對好友金梁透過口風:“今日干凈土,惟此一灣水耳!” 以前發(fā)生的所有的事情都歷歷在目,于是王國維扔下快要燃盡的煙蒂,踱到昆明湖邊,他不再遲疑,縱身躍入水中。一位園工正在距離他十余步遠的地方打掃路面,看見有人投湖,立刻奔過去施救,前后不到兩分鐘,由于王國維頭部插入淤泥,口鼻堵塞,遭到窒息,倉促間于是氣絕。再說同來的車夫,他一直在園外靜等,遲至午后三點多,仍不見王國維出園,他前去門房打聽,才知一位拖辮子的老先生投湖自盡了,這一驚非同小可,他趕緊跑回清華學校報告噩耗。這時候天氣悶熱得很,陰云密布,雷聲四起,像要下雨的樣子。天公有憂,憂“人間”不幸。 消息傳了清華園。國學院人心浮動,尤為凄惶。看看時間已是晚間九點,大家忙亂已畢,收拾停當,曹云祥校長、梅貽琦教務長、國學院的教授學生及吳宓等三十余人,共乘了兩輛汽車,往頤和園開去。路上經過朗潤園,看見花木森森,各人心中抑郁難言。平日與王國維關系好的人,此時不免腦中泛起王國維的音容笑貌。天氣悶熱得很,大家都透不過氣來。 可悲的是,盡管清華校長曹云祥親自出面交涉,但由于警局尚未驗尸,不得移動。王國維濕漉漉的尸身上覆蓋著一床蘆席,蘆席的四角鎮(zhèn)以青磚,就這樣,死者面目紫脹,四肢拳曲,仰臥在魚藻軒中,足足橫陳了二十多個小時,令人慘不忍睹。當時警方辦事效率之低,由此可見一斑。法警驗尸時,從衣袋中找到銀洋四元四角,還有一份死者于自殺前一天草擬的遺囑,遺書背面寫明“送西院十八號王貞明先生收”。王貞明是王國維的第三個兒子。紙面雖已濕透,字跡完好無損。全文如下:“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我死后,當草草棺斂,即行蒿葬于清華塋地。汝等不能南歸,亦可暫于城內居住。汝兄亦不必奔喪,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門故也。書籍可托陳、吳二先生處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歸。我雖無財產分文遺汝等,然茍謹慎勤儉,亦必不至餓死也?!?/br> 喪事全由清華校方擔負,而治喪委員會則由研究院同學成立。梁任公去外交部力爭恤金,羅振玉則在天津代王國維擬寫《遺折》遞呈溥儀,以求加謚及賞賜。后人稱此為“偽折”。 溥儀讀了此折,大為感動,便下了一道偽詔,謚王國維為“忠愨(音確,誠實也)”公,并賞賜銀物若干。 喪事頗為隆重,于6月16日在北京市下斜街全浙會館舉辦了悼祭,共收得哀挽詩聯(lián)幾百幅。 許多詩聯(lián)中,都把王國維比為屈原。 日本友人狩野直喜、內藤虎次郎等在日本京都袋中庵誦經追悼,神田喜一郎致悼詞,并出刊《紀念冊》,題名者60余人,幾乎囊括了當時日本漢學家中全部名流。日本《藝文雜志》則推出特別追悼號。 家屬遵死者遺命,將他安葬于清華園東二里西柳村七間房之原。校長曹云祥為首數(shù)十人相送。 之后,清華研究院開學,梁啟超手持鮮花,率領研究院老學生,到王氏墓前拜奠,并發(fā)表著名的《墓前演說》,聲淚俱下。 梁任公盛贊王國維的氣節(jié)和學術,認為他有伯夷叔齊的志氣,代表了中國學者“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精神,不可以用歐洲人反對自殺的眼光去苛評亂解。學術上,王國維以“通方知類為宗”,不貪多,不昧全,看全部很清楚,做一部很猛勇;《觀堂集林》,幾乎篇篇有新發(fā)明,方法上最科學而合理;辨證最準確,態(tài)度最溫和,完全是大學者氣象。 至于自殺的原因,梁任公認為,那是因為三種矛盾性格合并在一起所造成的。第一,因為王國維有冷靜的頭腦,所以能看得清楚;第二,有和平的脾氣,所以不能取激烈的反抗;第三,有濃厚的感情,所以常常發(fā)生莫名的悲憤。 積日既久,只有自殺一途。 王國維之死,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海內外學者,無論認識他或不認識他,都沉痛悼念,認為是中國學術界一大損失。許多報刊發(fā)表追悼專號或追悼詩文,有的學術團體設祭致悼,或捐贈恤金。法國巴黎大學教授伯希和走告巴黎東方學專家,發(fā)起向王氏家屬捐贈薪俸的活動。德國漢堡大學中國文學教授顏復禮博士代表德國政府,聘王國維做“東方學術研究會”名譽會員,聘書還在途中,忽接訃告,又改拍唁電。 兩年后,國立清華大學研究院師生,于王國維逝世二周年忌日,在清華園內樹了一塊紀念碑,由陳寅恪撰寫碑文。 關于他的死,后人已有不少評議了。生死事大,死亡問題是人人必定要關注的。殉清說,悲觀厭世說,畏懼革命說,恐辱人格說,自亡其學術說,乃至羅振玉逼債說,等等,不斷地在探討,唯獨逼債說最少倡和者,其主要原因,在于新材料的發(fā)現(xiàn)。所謂新材料,也就是王國維與羅振玉的通信。 死者已逝,生者的種種臆測無法就證,可謂瞎子摸象,各得一偏。有道是,可愛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愛。王國維身在民國,心存清室,這是一個實際的矛盾,也是他精神痛苦的主要根源。 王國維先生是死于一種文化。他在為“文化殉節(jié)”,為一個逝去的文化時代,他悲壯一躍。事實是不是這樣呢?人之求死乃內心最隱秘之事,正如王先生之女王東明所言,“這種心情只有當事人能體認出來,至于其他的猜測,我想都是多余的。”(臺灣《中國時報》1987年5月9日)的確正如王女士所言,對于一個已經逝去的人來說,他的心跡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任何外在的猜測都是多余的,但是當這個人由于歷史的機緣而成為一個時代的標志時他的死因就非同小可,就不可避免的成了一個重大事件,非得要對世人做出一番交代。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才造就了那么多的英雄和偉人。對于任何一個人物,我以為,都應該將他置于歷史的天平上拋卻由親疏敵對形成的情感好惡以及時代拼湊起來的各種人為因素,爭取把他還原為一個普通的個案來處理,只有這樣才可能更為客觀、公正,也只有這樣才可能更接近人物的本來面目從而揭開歷史真相。 當我們用梁任公先生的觀點來推敲王國維先生死亡的前前后后時我們發(fā)現(xiàn)疑點重重。毫無疑問,最有可能證明王國維先生自殺死因的無疑是那份遺書了。然而唯一能證明死因的遺書卻偏偏又是語焉不詳。遺書沒有一字一句提到了前朝或者遜帝。這樣要說他是“殉節(jié)”,實在有點說不過去。另外,即使說王國維先生自沉是為了“殉節(jié)”,那他也應該是在清朝被推翻或者是溥儀皇帝被驅逐出宮時,而不可能是這個時候。這是其一。 其二,王國維先生若果真是死于一種文化的話,他內心當是十分痛苦,而且這種痛苦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以一貫制的。如此強烈而持久的痛苦在他自沉前或自沉當時是不可能沒有任何蛛絲馬跡的。然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王國維先生的死卻是出奇的“雍容淡雅”。據清華國學研究院學生姚名達等人的事后追記,王國維先生在“自沉”前至6月1日的言動比較“從容”:中午,研究院畢業(yè)諸生在清華學校工字廳公宴諸導師,梁啟超致詞,王國維則“雍容淡雅之態(tài)感人至深”,“席散與眾作別如常,無異態(tài)”。下午,來到清華南院二號陳寅恪處,同往常一樣與陳先生“閑聊”。晚飯前回寓,在書房內接待姚名達、朱廣福、馮國瑞等本屆畢業(yè)生,“博問而精答,相語竟一小時”。至晚餐,始送別諸生。晚飯后,又有本屆畢業(yè)生劉節(jié)、謝國楨來寓,“問陰陽五行學說之起源”,予以解答,并談“日本學者研究干支之得失”。惟談及時局,“神色黯然,似有避亂移居之思也焉”。送別劉節(jié)等同學后,在書房內“閱試卷畢”,爾后起草臨終《遺書》。起忠誠學業(yè),可謂至死不變!當晚,“熟眠如常”。翌日(6月2日)早八時,至研究院“公事房”,“如平日無異”。9時許,向研究院秘書侯培厚借紙幣5元,出“公事房”雇校中35號“洋車”赴頤和園。10時許,漫步至排云殿前魚藻軒,兀立沉思,緩緩吸完卷煙一支。約11時,投昆明湖。 其三,根據侯培厚先生敘述“先生今早八時即到校,命院中聽差往其私第取諸君成績稿本,且共談下學期招生事,甚久。言下,欲借洋二元,予即與以五元鈔票一張,即出辦公室?!弊鳛橐粋€打定主意要自絕于人世的人竟然在事前是如此的不露聲色的平靜。更令人奇怪的是,既然決定了要走這一步,卻連走這一步的必須的物質條件——錢都沒帶,以至于開口向人借現(xiàn)洋二元。另外,倘若說決意要自殺的話,為何又讓車夫在外稍稍等候?種種跡象表明,先生似乎根本就沒有準備走這一步,而最終之所以走上這一步,似乎完全是因為一個偶然。特別是投湖的時間、地點,更好像是臨時決定的。否則,以一個在北京呆了那么久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頤和園一張幾角錢的門票,根本犯不上找別人借洋二元。如果是深思熟慮的話,他應該非常清楚在上午十點左右這樣的時間段、頤和園昆明湖這樣的地點自殺成功的幾率是非常低的。他完全可以選擇在夜間無人知曉的情況下自行了斷,更犯不著在自殺前還得找人借錢以至于成為笑談。 基于以上這些理由,梁任公先生關于王國維之死的觀點是值得商榷的。那么,王國維自沉的真正原因又是怎樣的呢?對此我個人的看法是:王國維的死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這其中既有內因也有外因,既有遠慮也有近憂,既有時代的因素也有個人性格的缺陷。 眾所周知,研究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要研究他的成長經歷和人生思想。經歷和思想弄清楚了,這個人也就八九不離十了。 正是由于王國維獨特的成長經歷、悲觀而不為人知的思想造就了他的悲劇人生。王國維在文章中曾不至一次的這樣寫到:“人日日居憂患,有憂患,而無希求解脫勇氣,則天國與地獄,彼兩失之?!标P于人生王國維有一個著名論斷——“鐘擺論”:“故人生者,如鐘表之擺,實往復于若痛與倦厭之間?!崩献釉唬喝酥蠡?,在我有身。莊子曰: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在王國維看來,“生”即是“憂”。王國維終生都有一種人生的幻滅感。難怪他的女兒王東明曾說:“父親一生是個悲觀的文人,他的死亦如他的詩有著孤寂之愴美——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王國維的兒子王慈明也認為王先生死于嚴重憂郁癥。倘若說王東明與王慈明的說法屬實的話,那么王國維的自殺則是不可避免的。因為現(xiàn)代科學早已表明:一個人如果長期處于悲觀憂郁之中,那么這個人就很可能會自殺。至此,王國維之死的全部真相水落石出——‘經此事變’為王氏自沉之外在因素,‘義無再辱’則說明了他自沉的內在因素。悲觀厭世之思想是王國維自沉的遠因,而生活顛沛形成的內心之痛苦是促使他奮身一躍于魚藻軒前、脫然無所戀念的內因。至于痛失愛子以及老友失和等事件那無疑是誘發(fā)自沉的直接原因和導火線??傊?,王國維的死,是不能以俗眼觀之的,他最終的自殺,當自殺于精神之寄托與慰藉的無可指望。換句話說,王國維之死,是死于人生之憂! 王國維的猝然投湖自盡,確實令人震撼,令人不解,令人一時回不過神來,以致我們現(xiàn)在甚至還能觸摸到王國維沉甸甸的手稿的溫熱,聞到這位天才詞人口吐蓮花般吟誦詩詞的芬芳。 這是一個貧弱國度的學人,試圖在學業(yè)上效仿強國時,經歷的一次慘重的、乃至決定性的失敗。西方哲學家的深湛之思,創(chuàng)造之力,成為中國學人王國維的死因。這是一個民族最可怕的一種內傷。這個戰(zhàn)場沒有硝煙,卻又最為壯觀,最為殘酷。心靈上一旦被擊敗,還愁rou體上的敗退嗎?不戰(zhàn)而勝之法,于心戰(zhàn)中表現(xiàn)得何等觸目驚心! 王國維身后揣測他死因者很多。中國古代只有兩位大詩人自殺,一位是屈原,另一位就是王國維。直到今天,還有這樣有趣的現(xiàn)象:王國維之死養(yǎng)活了許多的人,正如舉家食粥的曹雪芹身后之作卻喂肥了無數(shù)人。王國維泉下有知,亦當竊笑了罷? 我們有理由期待,那些逆風飛去的失行孤雁們,將重新聽到昔日比翼齊飛的雁群的召喚,在響徹云霄的鴻鳴中舒展長翅,歸陣而來。 第十四章 孫殿英:東陵盜寶敗身名 據《中國盜墓史》記載,中國歷史有三次盜墓的高潮,其中最近的一次是在民國時期,孫殿英東陵盜寶給中國歷史文化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對人民也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清東陵。 清東陵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皇家陵園之一,清代的皇陵共有五處,三處在遼寧省,兩處在河北省。東陵位于河北省遵化縣的馬蘭峪,北倚昌瑞山,南靠金星山,東鄰倒仰山,西傍黃花山。這里群山環(huán)抱,風景秀麗,是順治皇帝親選的陵地。 位于河北省遵化境內的清東陵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為宏大,體系最為完整,布局最為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占地78平方公里的15座陵寢,其中帝陵5座,后陵4座,妃園寢5座,公主園寢1座,埋葬著順治(孝陵)、康熙(景陵)、乾?。ㄔA辏⑾特S(定陵)、同治(惠陵)5個皇帝,15個皇后,137個妃子,4個公主。全陵區(qū)以第一帝順治陵墓——孝陵為中心,其他陵墓依次分列兩旁。東側有順治皇后孝東陵,康熙皇帝的景陵;西側有乾隆皇帝的裕陵及裕妃園寢,咸豐皇帝的定陵及咸豐皇后的定東陵。此外,在東南部有同治皇帝的惠陵;在大紅門外東側有昭西陵。 清東陵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錦屏翠帳,南有金星山做朝如持芴朝揖,中間有影壁山做書案可憑可依,東有鷹飛倒仰山如青龍盤臥,西有黃花山似白虎雄踞,東西兩條大河環(huán)繞夾流似兩條玉帶。群山環(huán)抱的堂局遼闊坦蕩,雍容不迫,真可謂地臻全美,景物天成。 清東陵的建筑恢宏、壯觀、精美。580多座單體建筑組成的龐大古建筑群中,有中國現(xiàn)存面闊最寬的石牌坊,五間六柱十一樓的仿木結構巧奪天工;中國保存最完整的長6000多米的孝陵主神路,隨山勢起伏極富藝術感染力;乾隆裕陵地宮精美的佛教石雕令人嘆為觀止,被班禪大師贊譽為“不可多得的石雕藝術寶庫”;慈禧陵三座貼金大殿,其裝修之豪華舉世罕見,“鳳上龍下”石雕匠心獨運,祭祀大典、垂簾聽政表演場面宏大,真空再現(xiàn)歷史原景。 清東陵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每一座陵寢都記載著或輝煌或衰敗的歷史,每一座陵寢都傳承著或動人或神秘的故事。入關第一帝順治,開創(chuàng)康乾盛世的康熙大帝,文武兼?zhèn)涞氖先饲?,輔佐圣、世二祖的杰出女政治家孝莊文皇后,兩度垂簾聽政的慈安、慈禧,撲朔迷離的香妃,還有咸豐、同治……這些曾主宰過國家命運,在清王朝政治舞臺上扮演極為重要角色的人物,如今都長眠于此。 傳說,大約在順治7年的時候,攝政王多爾袞病死,順治帝親政。按照中國歷代帝王的慣例,順治在親政的那年,開始派人尋找“萬年吉壤”,但天不于人愿。人們常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在順治皇帝一次帶領群臣外出打獵的途中,他看中了一塊寶地。 那日,當順治帝和一大群的大臣沿長城向東來到河北遵化縣所轄的馬蘭峪鎮(zhèn)一帶鳳臺山時,順治躍上了郁郁蔥蔥的鳳臺嶺,舉目四望之際,清朝順治皇帝被眼前的景物迷住了:向北看,重巒疊嶂、群山蜿蜒;轉身南望,真是山川壯美,景物天成。只見隆起的山脊在藍天白云的掩映下若隱若現(xiàn),猶如一條條天龍奔騰涌躍,呼嘯長空,在天龍盤旋飛舞的中央,一塊坦蕩如砥的土地,蔚然深秀,生氣盎然。東西兩項各有一泓碧水,波光粼粼,緩緩流淌,形似一個完美無缺的金甌。 順治在驚訝于這天造神賜的寶地后,大聲說道:“此山王氣蔥郁,可為朕壽宮!”于是他來到一塊向陽之地,翻身下馬,在鳳臺嶺上選擇了一塊向陽之地,十分虔誠地向蒼天高山禱告一番,隨后相中了一塊風水相宜的地勢,隨后解下隨身玉佩,系于全漆箭翎之上,彎弓滿石,振臂一射,那箭便穿云度日,飛落于正面鳳臺山的山阜之前,入地足有一尺深。靜默片刻,他莊重地向身旁群臣說:“此山王氣蔥郁,可為朕壽宮。”。臣僚、術士們趕到山前,找來木锨在地上挖出一個磨盤大的圓坑,謂之“破土”。這個圓坑便是陵寢地宮“金井”的位置,待陵寢地宮修好后,將第一锨土放入“金井”之中,標志著皇帝死后依然擁有黃天厚土,并和他生前的大地永遠血脈相連。 當一切準備事宜完成后,順治傳諭,改鳳臺山為昌瑞山。臣僚們又找來一斛形木箱,蓋在“破土”的位置,不再讓它見到日、月、星光,同時委派人員在此日夜守護,以待動工興建。順治帝的眼光確有獨到之處,這確是一塊連后人都贊嘆不已的風水寶地。 1928年夏,在孫殿英盜陵竊寶案中所盜的兩座墓葬中,一座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一座是慈禧太后的東陵。 然而,當時的動亂年代中,首犯孫殿英不僅逍遙法外,照舊領兵當官,而且日后步步高升,直至升到先遣總司令;所捕獲的重犯譚溫江也被保釋出獄,繼續(xù)當他的師長……這種反?,F(xiàn)象正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 孫殿英(1899—1947),名魁元,號殿英,馬牧鄉(xiāng)孫莊人。出身貧寒,自幼頑劣成性,年長不務正業(yè),精于賭技,闖蕩江湖,廣結流氓惡棍、軍警胥吏,開設賭局,販賣毒品,坑騙錢財。人們大都叫他孫老殿。因其臉上出過天花,因而也把他叫做孫麻子。1889年正月,孫殿英誕生于河南永城縣西揚樓村一個家境貧寒的農民家庭。幼年喪父,母親對他溺愛嬌慣,自幼養(yǎng)成調皮搗蛋的性格。他十幾歲時開始跟著當?shù)亓髅サ仄砘?,經常出入賭館,很快成為一個聞名的賭棍。孫殿英憑他的聰明與毅力,練就了一身賭博的絕技,并養(yǎng)成了結交四方朋友的豪情。就在他22歲那年的一次聚賭中因警察圍捕而入獄。在獄中,孫殿英由于受盡凌辱,加上綠林人物焦文典的勸說,決心棄賭從戎,成為他人生旅途上的一次重大轉折。 1913年,孫殿英入豫西張治公桿。后張招安為鎮(zhèn)嵩軍第二路標統(tǒng),孫殿英跟該部張明當馬弁,與張合伙挪用庫銀,走私販毒,牟取暴利。不久,他見在豫西頗有影響的廟道會可以利用,掩護販運鴉片,制造“紅丸”,大發(fā)橫財,購買槍支,糾集徒眾,發(fā)展勢力。1922年,孫殿英投靠河南陸軍第一混成團團長兼豫西鎮(zhèn)守使丁香玲,被委為機槍連連長,依仗丁的權勢,大肆販毒。 之后,孫殿英趁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豫西直軍開赴前線之機,率部嘩變,東竄洛陽,沿途搶劫,聚眾數(shù)千,下轄十八路司令,自稱“河南自治軍”總司令。他向部下說:“跟我干吧!要截截皇綱,要日日娘娘,天塌下來我來頂?!?/br> 孫殿英先后投靠鎮(zhèn)嵩軍憨玉昆任旅長和國民三軍副軍長。后又率部隊投靠山東督辦張宗昌,途經皖北亳州。因向該縣長索要20萬元軍費未果,于是下令攻城,于是破亳州。亳州商賈被洗劫一空。他在亳州盤踞20余日,臨走時架走rou票數(shù)百人。孫殿英與張宗昌會面后,深得張的賞識,被委任第五師師長。因在津浦線桑園一帶襲擊國民三軍有功,受到張的嘉獎,為直魯聯(lián)軍一名悍將。之后,孫殿英升為第十四軍軍長兼大名鎮(zhèn)守使。年底,攻占湯陰、衛(wèi)輝、淇縣。翌年初,被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馮玉祥部第三路軍孫連仲擊敗,退往河北。后來,奉軍和直魯聯(lián)軍阻止不住蔣介石聯(lián)合馮玉祥、閻錫山等軍北進,全線敗退。孫殿英搖身一變,通過種種卑劣的手段,將自己的部隊發(fā)展成為一個流氓軍事集團。后來,孫殿英率部與國民黨作戰(zhàn),開始很有利,后來見形勢不妙,便投降蔣介石,被任命為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在河北遵化一帶駐防。1928年夏,孫殿英率部駐扎薊縣馬伸橋,這里與清東陵只有一山之隔。 1928年正是軍閥混戰(zhàn)、國窮如洗、民不聊生的荒亂年月,不屬國民黨正規(guī)軍的雜牌軍孫殿英部,被蔣介石另眼相看,克扣孫殿英軍隊的糧餉。孫殿英軍隊的官兵已半年沒有發(fā)餉,軍心浮動,常有開小差的事情發(fā)生,孫殿英自己也明白,若上再不撥糧款,恐怕開小差的更多,甚至有嘩變的危險。部隊這一嚴峻的形勢,迫使孫殿英不得不苦思“解藥”。 1928年7月8日,孫殿英在軍部召開緊急會議,宣布崩皇陵也是革命,是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遺志,為革命做出貢獻的“正義”之舉,并由馮養(yǎng)田宣布行動方案。至此,一場曠世罕見的盜寶事件,拉開了序幕。 對于孫殿英來說,清室皇陵無疑是他垂涎已久的一塊大肥rou。乾隆時期是滿清最鼎盛的時期,慈禧太后則是滿清掌權者中窮奢極欲者之一,所以,這些陵墓也以乾隆皇帝及慈禧太后的陵墓最為奢侈,里面放置了無數(shù)稀世珍寶。 當年清室讓位時,東陵不僅設有護陵人員,機構仍然承襲清制,而且還有旗兵、綠營兵駐陵守護,宗人府、禮工部等機構分別承擔陵寢一切事務。但是隨著世事的變遷,東陵漸漸脫離清室的掌握,落入北洋軍閥手中。護陵大臣名存實亡,常不在官署,不僅不能有效保護陵墓,反而串通他人,倒賣財物。于是,對東陵的破壞與日俱增,直至有人企圖全面挖掘偷盜,大發(fā)橫財。 1928年春,原奉軍收編之積匪馬福田率部叛逃,直奔清東陵旁的馬蘭峪,蓄意長期挖墳盜寶。當時,國民革命軍北伐已進入河北地區(qū),奉軍北撤,而冀東一帶散匪非常多,異常肆虐。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革命軍派出孫殿英部前往剿撫。前往馬蘭峪的路途中,孫殿英不時可以看見上好的東陵殿宇木料被大量盜運。一打聽,才知道這些木料只不過是東陵財寶的九牛一毛,而更多的財富深藏在地宮,看到這些,孫殿英不義之心頓起,正巧,有人向孫殿英報告了馬福田部進駐馬蘭峪準備掘陵的消息。孫殿英一聽,頓時喜出望外,認為天賜良機。馬上命令第八師師長譚溫江連夜率兵前往,趕跑了馬福田。同時,為遮人耳目,他們到處張貼布告,聲稱部隊要搞軍事演習,開始有計劃的盜墓行動。 之后,孫殿英部以軍事演習施放地雷為名,驅走全部守陵人員,封鎖關隘,實行戒嚴,盜墓之前,孫殿英先致函遵化縣知事,以籌糧為由,雇了騾馬車30輛,如此,便為轉運盜墓財物鋪平了道路。由于封鎖嚴密,所以外界雖有傳聞,卻不明真相。在動手盜陵的第三天,譚溫江前往北平晉謁第六軍團總指揮徐源泉,打探風頭,一見風平浪靜,次日馬上返回東陵,放手盜掘。整個盜墓活動充滿了罪惡與貪婪。 當年留下的照片表明:起初,匪兵們并不知道地宮入口,而是遍地開挖,寶頂上、配殿外、明樓里都留下了他們挖掘的痕跡。但是盜墓過程并沒有他們預想的那么順利,首先開赴東陵是孫殿英的心腹譚溫江和旅長韓大保。他們奉命首先開掘慈禧的普陀峪定東陵,工兵營在陵寢各處連續(xù)挖了兩天兩夜找不到地宮入口。孫殿英十分著急,就派人把當?shù)氐乇U襾?。地保是個40多歲的小地主,聽說是要為盜皇陵當“參謀”,頓時嚇得臉色蠟黃,兩腿直打顫,但又惹不起這個軍長,只好說:“陵寢面積這么大,我也不知道入墓xue的具體位置,還是找?guī)讉€附近的老旗人問問吧!”這話提醒了孫殿英,他立即派人找來五六個老旗人。可這些老人也不知道地宮入口,孫殿英以為他們是不肯說出秘密,開始還好言哄勸,漸漸失去耐心,就用鞭子抽、烙鐵烙。老人哪經得起這折騰,不到半天工夫就死去兩個,有一個實在受不了孫殿英的折磨,就說離此地10多公里有個張石匠,曾參加修筑陵墓,興許還能記得進地宮的位置。 我們都知道,歷朝歷代的皇帝為了不讓外人知道地宮入口,修筑皇陵最后一道工程:隧道的匠工,往往都被處死。那么,這個張石匠又是怎么逃離虎口,獨自生存下來的呢?這里面有一段奇事。 原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救了他的命。當時慈禧入葬時,在工匠中挑出81人留下最后封閉墓道,并告訴石匠們可以從另一事先挖好的隧洞出去。工匠們心里明白得很,這只不過是歷朝沿襲下來的騙局,既然被留下了,就別想活著出去。當時這個張石匠已40多歲了,幾天前聽鄉(xiāng)里人帶信,說他老婆給他生了個大胖兒子,可把他喜壞了,現(xiàn)在要他留下來,連兒子也沒看一眼就死去,心里不是個滋味。他在搬動石頭時走神,腳下一滑,一塊大石頭砸在身上,當場就昏過去了。當時正忙碌中的監(jiān)工以為他死了,怕玷污了金券(即寢宮),便叫人拖出去扔到荒山坡。張石匠醒來時發(fā)現(xiàn)自己不在陵墓工地,又驚又喜地拼命跑回家,這樣才算撿了一條命。 從老旗人口里孫殿英知道了這個天大的秘密,于是迫不及待地去找張石匠。半夜的時候,突然幾個軍人把張石匠五花大綁到東陵,他稀里糊涂的也不知道到底是發(fā)生什么事了。孫殿英笑咪咪地說:“進入慈禧寢宮的墓道入口,請指點一下。指點完了我就送你回家。”張石匠恍然大悟了,嚇得渾身直哆嗦,癱在了地上。張石匠心想:這種出賣祖宗的事,我怎么能做出?孫殿英使盡了渾身解數(shù),張石匠還是一言不發(fā)。這時候孫殿英火了,吩咐手下搬來刑具準備用刑。這時候又仔細想了又想,張石匠這么老了肯定是經不住用刑,突然死了,我哪兒去找墓道入口?于是沒有上刑。但是此時另外一個主意立刻閃現(xiàn)在孫殿英眼前,然后很豪爽地說:“你不說,對吧?那跟你我就不客氣了。來人,把他兒子給我拿下。我倒要看看到底是誰的命值錢!”這話還沒有說完,張石匠臉色立馬就變了,于是撲通一聲跪了下來。 石匠帶引著他們,很快便找到了墓道口,但是多層花崗石把道口堵得嚴嚴的,石頭與石頭之間又用桐油糯米石灰漿粘固,可謂是天衣無縫,比自然山石還難開鑿。工兵營長吩咐屬下弄來幾桶硝鏹水,本想利用侵蝕的方法打開石障,但是根本沒有用??彀胍沟臅r候,掘墓的官兵累得是腰酸背疼、汗流浹背的,一個個都癱在地上。孫殿英一看這種情形,急了,于是想了一個餿主意,干脆叫部下運來炸藥,牽上導火索。只聽幾聲震耳欲聾的巨響,慈禧陵墓的墓道被炸開一個大窟窿,剎時一股股陰霉氣從墓里竄出,嚇得官兵面如土色,直往后退。于是孫殿英下令命譚溫江帶一排士兵堵在墓道口,誰敢逃跑就打死誰。 當官兵們怯生生地進入地宮的時候,一件讓人毛骨悚然的事情生了。進入了地宮,西太后慈禧的棺槨出現(xiàn)在大家的面前。突然只聽一聲令下,地宮中霎時響起鎬頭利斧的撞擊和刺刀的沙沙聲響。 我們都知道,棺材,亦稱靈柩、壽棺、棺槨,棺是裝斂死尸的葬具,槨是棺材外之套棺。棺材可以由不同的物料制造,最常見的以木制造。亦有以銅、石等制造的棺材。清代棺木分兩層,外層稱槨,里面那層才稱之為棺。這外槨是用一種名貴的金絲楠木制成,屬樟科,木料產自川、廣、云、貴的原始密林,質地堅硬,耐腐蝕且有香味,而且樹直節(jié)少,紋理順而不易變形。外槨金絲楠木外面,還漆有49道漆。再抹金漆,內棺再由喇嘛用藏文書寫四天王經咒于上,用以佑護亡靈??上н@光芒四射的金漆外槨,競被匪徒刀砍斧劈得七零八落。他們將碎槨木搬開,此時出現(xiàn)一具紅漆滇金的內棺。匪官怕用刀斧劈砍損傷棺內寶物,所以嚴令匪兵小心謹慎地用刀撬開內棺。突然,木棺中傳出巨大響動,整個棺蓋蹦起老高,不一會兒,一陣凄冷冰涼的陰風黑霧竄出棺外,直向兵士們的面部撲來,每個人的臉上都像被重重地擊了一把石灰,痛疼難耐又涕淚俱下,眼前一片漆黑,頭腦一陣暈眩。就在這個瞬間,眾人抽刀棄斧向后滾爬而去,蹦起的棺蓋又“咣”地一聲回到了原位。 突然看到這種事發(fā)生,連孫殿英都在顫顫發(fā)抖,可自己卻不覺得驚慌。此時,譚溫江手下兩個膽子特別大的人:顓孫子瑜、劉副官,只見他們各自端著大張機頭的手槍,站在地宮出口,命令所有持槍的士兵都將槍口對準眼前的木棺,呈扇形慢慢包抄過來。同時嚴厲規(guī)定,一旦出現(xiàn)慈禧詐尸傷人的不測之象,先以刺刀相拼,奮力搏擊。萬一慈禧尸身刀槍不入,刺刀拼殺無效,當開槍射擊,若射擊無效,則且戰(zhàn)且退,直至退出地宮,由機槍封鎖地宮出口。 兵士們舉槍將木棺圍住。劉副官朝木棺詳細觀察了半天,覺得這樣冒失地開棺有些不妥當,于是派人到地宮外搬來兩挺機槍架在地宮后室的出口處,槍口對準木棺中心部位,并告訴機槍手,只要兵士們一退卻,兩架機槍同時開火、射殺。在所有準備工作做好之后,命兵士重新開棺。很快,棺蓋被撬開了,士兵們慢慢將其移到地下。由于先前的氣體已經跑完,棺材中再也沒有陰風黑霧沖出,代替其的卻是一股濃重的霉臭氣味。棺中的尸骨和珍寶被一層薄薄的梓木“七星板”(七星板,古代棺中所用墊尸之板。)覆蓋,上面用金線金箔勾勒成一行行的經文、墓志及菩薩真身相。掀開“七星板”,下面露出了一層柔和光亮的網珠被,當兵士挑出網珠被時,棺內射出無數(shù)道光芒,這光芒呈現(xiàn)各種顏色,交替混合著射向地宮。整個地宮波光閃爍,就像秋后西天瑰麗的彩虹,耀眼奪目,燦爛輝煌。黑暗陰冷的地宮后室如同白晝般光亮起來。這時候,只見一個形同鮮活的女人,身穿華貴富麗的壽衣,頭戴九龍戲珠的鳳冠,鳳冠之上頂著一株翡翠青梗金肋大荷葉,足下踩著翠玉碧璽大蓮花,靜靜地仰躺在五光十色的奇珍異寶之中。那長約二尺的玉枕放著綠色彩光,金絲九龍鳳冠上一顆重約四兩有余的寶珠,金光閃爍,流耀含英。整個棺內如同旭日初照中的大海,碧波蕩漾,碎光疊起。那個女人如同在金光爍動的海洋之上,青絲如墨,顴額隆茸,雙目微合,面龐如生,如同花間仙子蓬萊俏女般美麗動人。但這種神奇的美貌轉瞬即逝,隨著外部空氣的突然進入,那看似鮮活的身體如同冷水潑于沙灘一樣,收縮塌陷下去,粉紅色的臉龐由紅變白,由白變紫,由紫變黑,微合的雙目漸漸張開,額骨突現(xiàn)而出,那雙由于霉變而生有一寸多長白毛的手,隨著整個尸體的塌陷猛地收縮起來,緊閉的嘴唇在蕩動中分裂開來,兩排牙齒鰲然露出…… 這時候,大家覺得貌似詐尸,開始慌亂起來。于是兩名機槍手見眾士兵叫喊著蜂擁而來,一時摸不清頭腦,在驚恐混亂中扔下機槍也向后逃奔而去。 顓孫子瑜一邊撤退,一邊握緊張大機頭的手槍對準棺木,還讓官兵們趕緊壓棺鎮(zhèn)邪。顓孫子瑜揮動手槍,吩咐手下用刺刀給抵住。此時兵士們緊張的心情有些緩和,十幾個人先后端著大槍向棺木沖來,十幾支槍桿刺刀加疊相壓,死死地架在棺木之上。整個棺木之上槍桿林立,刀光閃耀,黑洞洞的槍口伴著幾十只血紅的眼睛,對準慈禧的尸體一動不動。 之后,一道深藍色的光芒從慈禧的嘴里疾射而出。這道藍色光芒的突然噴射,驚得所有的人都向后連退數(shù)步。 孫殿英望著慈禧那張開的嘴和從嘴里射出的藍光,極為恐懼與迷惑。 過了一會兒,他們瞪著眼睛沖慈禧張開的嘴巴望了片刻,才發(fā)現(xiàn)是一顆夜明珠! 這時候,只見一顆碩大的圓珠在慈禧口中若隱若現(xiàn)。他們覺得這個就是曾經聽說過一種寶物,能生寒防暑。假如死者將此珠含在嘴里,尸體便永不腐爛,千年鮮活如新。 “這樣好的東西怎能讓老妖婆占用。劉副官,給我將這個珠子摳出來。”譚溫江下著命令。 于是劉副官來到尸體的頭前,蹲下身,伸出手指插入慈禧的嘴中。劉副官本想這夜明珠會一摳即出,誰知這珠子光滑異常,像舍不得離開伴了二十多年的主人,“滋”地一聲鉆進了慈禧的咽喉,劉副官費了好大的力氣,也未能摳將出來。這時,圍觀的眾人急了,劉副官更急了,他抬頭瞪著腥紅的眼睛,讓身邊的士兵去給他取一把刀來。 一把明亮的刺刀很快遞了過來,劉副官握刀在手,將刀尖捅入慈禧的口中,然后分別向左、向右狠勁地切割。很快,慈禧嘴角兩邊被割開了兩道伸到脖根的大口子。當這一切做完之后,劉副官又令身邊的親兵將慈禧尸體的上都端起來,安放到一直躺在地下哼哼唧唧的顯然是神經高度錯亂的兵士背上。慈禧的身子半趴著,頭低垂,臉朝側下,劉副官左手踩住慈禧的頭發(fā),右手猛力在她的脖頸處捶擊了幾下,只聽一聲響動,雞蛋大的夜明珠滾動而出,藍綠色的光唰地映亮了每一個圍觀者的臉,地宮頓時明亮了許多。包括慈禧那被稱為無價之寶的十八顆珍珠手串和含在慈禧口中的一枚雞蛋大的夜明珠在內的大宗珍寶被盡數(shù)劫掠。 就在潭溫江部挖掘慈禧陵時,柴云升部也正在全力尋找乾隆裕陵的地宮入口。最倒霉的是丁孛庭部,景陵不管怎么挖都碰到水,只好收工。孫殿英決定舍棄景陵,讓丁庭協(xié)同柴云升共同挖掘裕陵,以速戰(zhàn)速決。最累的是柴云升,挖了半天連個墻皮也沒碰到,最后還是借助了譚的經驗才打開了墓道,結果又碰到地下水,抽水也費了半天勁。有挖慈禧墓的經驗,乾隆墓沒有費多大的勁就挖開了。乾隆墓中的隧道墓室全用漢白玉砌成,也有石門四進,全是漢白玉雕制。寢宮為八角形,有故宮里的中和殿那么大。上為圓頂,塑著九條金龍,閃閃發(fā)光。乾隆的棺槨用茵陳木制成,安放在一個八角井的上邊。據史書記載,乾隆墓的營建費用為300萬兩白銀。兩座墓中的殉葬器物,除金銀元寶和明器外,都是罕見的珍寶。幾具帝后的棺槨均被利斧劈成碎塊,無數(shù)的商周銅鼎,漢玉浮屠,宋瓷瓶壺,金質佛像,連同大宗的玉石、象牙、珊瑚雕刻的文玩、古董、名帖字畫、古書紙扇等均被搶的搶、扔的扔。 慈禧地宮的隨葬品分生前和死后兩類,《孝欽后入殮,送衣版,賞遺念衣服》冊中,記載了從光緒5年3月25日(1879年4月16日)至光緒34年10月15日(1908年11月8日)慈禧生前在地宮中安放的寶物,計有金花扁鐲、紅碧瑤豆、金鑲執(zhí)壺、金佛、珊瑚佛頭塔等150余件(各件寶物上的正珠、東珠、米珠絡纓達數(shù)千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