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頁
這一點兒也不奇怪,這就像有人把自己家的細糧份額換成是粗糧,就為了細糧比粗糧要貴一些。 即使是首都,生活條件位居全國之冠的首都,也有相對拮據(jù)的家庭。 毛媽把選好的布料包好,讓毛思嘉帶著回家去:“路上小心點兒,看著車...對了,下午有空就去煤站把這個月的煤定了,讓煤站的人送去——你別碰那煤,就卸在院兒門口,等我回去了再弄?!?/br> 毛媽絮絮叨叨的,還給毛思嘉戴好了帽子,這才送她出了辦公室。 抱著一包布料,毛思嘉小心地走在紡織廠的過道上,這日子滴水成冰的,路面打滑的厲害。她穿的五眼棉鞋又是塑料底,特別滑,不小心不行。 經(jīng)過鍋爐房附近的時候,屋子里冒出白茫茫的霧氣,這邊她很熟,因為紡織廠的浴室就在這邊,即使是冬天她也一個禮拜來兩次。掃了一眼,毛思嘉的視線忽然定住了,她看到了一個熟人。 那個人本來沒看到毛思嘉,但好巧不巧地抬頭,兩個人視線就交匯了。 毛思嘉不知道該怎么打招呼,所以只是笑著點了點頭。 劉妮臉漲的通紅,就這樣看著毛思嘉...她真沒想到會在這里遇到毛思嘉!就在這時,鍋爐房旁邊的澡堂子走出一個年輕女工,看到毛思嘉就笑了:“思嘉今天來洗澡的嗎?” 毛思嘉飛快搖頭,把自己手上的布料舉了起來:“廠子里處理次品,我媽喊我來一起選布料!” “哦哦哦!”年輕女工像是才想起來這件事一樣。毛思嘉知道對方確實可以不在意,蓋因這個年輕女工爸爸是紡織廠副廠長,母親也是廠子里的人,生活在這樣的家庭,從來不用考慮布料的問題。 兩個人交流了幾句。 劉妮并沒有走,她本來想走的,這個時候更像是在發(fā)呆。 毛思嘉衣服多,隔很久才能見她穿重樣的衣服,這是班上的同學都知道的事情,劉妮還拿這個批評過她作風不好,不知道節(jié)儉。但是說實在的,誰不羨慕她可以經(jīng)常穿好看的衣裳呢? 現(xiàn)在她算是知道了,原來毛思嘉家里有人在紡織廠上班,常常可以弄到紡織廠處理品。有這樣的條件,在穿衣上面肯定是比一般人條件優(yōu)越很多的。 毛思嘉今天穿的這一身也是她從來沒有看過的,不知道是以前沒機會穿到學校里,還是新做的。燈芯絨面的棉衣相比起自己身上奶奶手制的棉襖要輕巧多了,栽絨的領(lǐng)子可能是學的軍裝,特別好看... 紅帽子、紅圍脖...劉妮扯了扯脖子上系的十分緊實的帽繩,從來沒覺得這么難看過! 她的這頂毛線帽是灰色的,并不是新的冒險,而是弟弟長大后小時候一件毛線坎肩給拆了織的。相比起新毛線,舊毛線再織總有這樣那樣不如意的地方。 和年輕女工說了幾句話,毛思嘉又朝劉妮點頭打了個招呼,意思是自己要走了。至于說幾句話、寒暄一番,這是她沒有想過的。一方面是兩個人關(guān)系不好,沒必要寒暄。另一方面,毛思嘉覺得劉妮可能也不想和她寒暄。 剛剛劉妮也不是在那兒玩兒,她都看到對方帶的小筐和火鉗了。她猜對方住的比她還近,這是過來撿煤核了。 如今的首都要各家燒煤過冬,煤這東西并不貴,至少在市場上買賣時不貴,毛思嘉猜測為了保證居民生活,價格是調(diào)節(jié)過的。而且冬天么,各個單位通常還有取暖費上的補貼(職工住房有暖氣的,就沒有這個補貼了)。 但即使是這樣,也有很多相對拮據(jù)的人家有各自節(jié)省的辦法。 工廠鍋爐房用煤塊多,也比較粗放,所以用完的煤渣里面常常有一些沒有燒透的煤。這些家庭就會派孩子去撿煤,這種就算是‘撿煤核’的。毛思嘉也撿過煤核,但不是為了家里,而是學校組織學生做的。 為的是提倡節(jié)約...后來這些煤核都拿給學校用了。他們學校教室里是沒有暖氣的,平常也是燒煤取暖,所以用得著。 ‘撿煤核’在家長眼中只是一種節(jié)約的小技巧而已,但在孩子們眼中卻不是這么簡單。即使這個年代提倡勤儉節(jié)約,提倡艱苦樸素,可人性里面一些輕易無法改變的東西依舊存在,比如說嫌貧愛富。 別看這個年代大家都窮,但在大家生活水平都很低的情況下,也有日子過的相對較好和相對較差的。對于撿煤核的同齡人,孩子們是不吝嘲笑的?!畵烀汉说摹?,這就是一種孩子們會心領(lǐng)神會的叫法。 至于這里面到底是惡意居多,還是開玩笑的心情居多,這個不好說...但對于當事人來說,顯然不會有什么好感覺。 毛思嘉不是真正的孩子,當然不會覺得這有什么值得嘲笑的。只不過她這個人同理心比較強,會為別人的尷尬處境感到尷尬。所以她很快就意識到了,她留在這里只會讓劉妮感到尷尬。 她又無心看對方的笑話,或者說她從根本上也不覺得這有什么可笑的,早點兒走還比較好。 回到家后把早上熱在生爐子上的粥拿出來喝了,冬天日子短。上班的人就算了,毛思嘉這個放了假的人,又不需要早起。早上起來吃了飯就十點鐘了,中飯經(jīng)常是不吃的,只在一兩點鐘的時候喝點兒粥、沖點兒麥乳精、芝麻糊之類的東西對付過去。 喝完粥,也沒有怎么休息,擦擦嘴又出門了。毛媽叮囑過的,要去煤站買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