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節(jié)
皮靴踩在青石路面上,濺起一片水花。 閃電撕破天空,京城之內(nèi),一片肅殺。 寅時末,徐皇后終于醒了。 確認徐皇后暫時度過大厄,眾位太醫(yī)再次診脈,重新開了藥方。 事到如今,一點差錯都不能出。 太醫(yī)們干脆擼起袖子,替代宮人為皇后親自熬藥。 “藥渣一定要留著。還有皇后之前服用的湯藥,留下的藥渣要全部查看。” 趙院判不敢斷言,一定是徐皇后服用的湯藥出了問題。但他可以肯定,如果徐皇后的膳食和湯藥都是按照太醫(yī)的叮囑,即使氣急攻心,也不會如此危險。 “此事必須詳查?!?/br> 得知趙院判的推斷,太醫(yī)院上下頓時同仇敵愾。 如果徐皇后無法醒來,固然氣昏了皇后的始作俑者無法脫罪,太醫(yī)院也要背上黑鍋。 一直為皇后調(diào)養(yǎng)身體,就調(diào)養(yǎng)成這個樣子? 挨頓板子是輕的,流放充軍也是好的,如果被抄家砍頭禍及全族,冤不冤? “此事當稟報陛下!” “不妥,皇后剛醒,還是先查過藥渣,再請出皇后起居注為好?!?/br> “藥渣不要送到太醫(yī)院,如果真是湯藥有問題,難保不會被動手腳?!?/br> “對,就在坤寧宮查看?!?/br> “抓藥,熬藥,保存藥渣,還有哪處是疏漏的?” “還有送藥之人,一定要查個明白?!?/br> “對!” 太醫(yī)們議定,開始分頭行動。 宮內(nèi)診脈用藥,太醫(yī)院和各宮都要存檔,藥渣也要保留。 請出皇后起居注需經(jīng)有司記錄,時間來不及。許太醫(yī)和杜太醫(yī)先去查看太醫(yī)院的記錄,隨即帶著醫(yī)士查看藥渣。 趙院判和劉太醫(yī)守在寢殿里,直到皇后服藥之后,確定病情不會再有反復(fù),才將之前的懷疑報知朱棣。 “爾等懷疑皇后的湯藥和膳食出了錯?” “回陛下,臣等只為保萬全,并非斷言有宵小心懷歹意,或許只是……” “不必說了?!敝扉ξ罩旎屎蟮氖郑瑸樗疱\被,“朕準了。太醫(yī)院查不出來,還有錦衣衛(wèi)。誰敢阻攔干擾,只管來告訴朕?!?/br> “是?!?/br> 徐皇后雖然醒了,精神卻很不好,聽了永樂帝的話,出聲道:“陛下,臣妾自知舊疾難愈,趙院判既道非是斷言,暫且不必勞動錦衣衛(wèi),只讓太醫(yī)院查看即可?!?/br> “梓童之意,朕知曉?!敝扉芈暤溃澳闱覍捫?,這件事交給朕?!?/br> 結(jié)發(fā)近三十載,徐皇后已經(jīng)成了朱棣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正如馬皇后之于朱元璋。 一旦想到發(fā)妻要離他而去,天不怕地不怕,敢舉著老爹大旗造侄子反的永樂帝,突然間害怕了。好似一直握在掌心的寶物忽然間碎裂,腦袋里嗡嗡作響,整個人都空蕩蕩的。 敢對徐皇后生出歹意,無論是誰,千刀萬剮不足以償其罪! 卯時正,群臣早朝,四鼓過后,奉天殿內(nèi)仍不見皇帝蹤影。 群臣不敢輕動,聯(lián)想整個太醫(yī)院的太醫(yī)都被召至宮中,坤寧宮外有大漢將軍和錦衣衛(wèi)守衛(wèi),互相交換著眼色,心中有了答案。 怕是皇后不好了。 “昨夜里,錦衣衛(wèi)圍了平王府?!?/br> 工部左侍郎的宅邸同京城平王府只隔了一條街,錦衣衛(wèi)舉著火把,將平王府四門全部包圍,把平王官屬都給抓了,動靜大得想裝看不見都不行。 “膽大包天!竟敢如此!老夫定要參他一本!” “王御史要參誰?”武陽侯徐增壽轉(zhuǎn)過頭,冷冷一笑,“錦衣衛(wèi)的駕帖是刑科簽發(fā)的,王御史可要想好了?!?/br> 平王是嫡長子,親王爵,平王世子一直受到皇帝皇后喜愛,如果不是天子下旨,誰敢動平王府? 參錦衣衛(wèi)?是打天子的臉! 徐增壽比朝臣知道更多消息,包括徐皇后病危,錦衣衛(wèi)查出平王府左長史同坤寧宮領(lǐng)班太監(jiān)暗中傳遞消息,皇后暈倒前,有宮人向她稟報了宮外的消息。 宮人究竟說了什么,很快就能查出來。值得深思的是,這名宮人同平王妃的娘家倒是有些關(guān)系。 徐增壽冷笑,做得再隱秘,也會留下尾巴。 平王是他外甥,論理該網(wǎng)開一面??蓻]有徐皇后,也沒有這個外甥!何況,他的外甥不只一個。 朱瞻基的確不錯,但是,皇帝的孫子也不只他一個。漢王嫡長子朱瞻壑雖年幼,論聰慧和討人喜歡,不輸他分毫。 摩挲著手中的朝笏,徐增壽再次冷笑。 一連三日,天子都沒有上朝,只讓通政使司將奏疏封存,送入宮中。 入值文淵閣的楊士奇和黃淮等人也沒機會面奏天子,只有中官來回傳話。未免重要之事泄露,楊士奇等人只能將寫好的條子夾在奏疏中,再次封好,送去司禮監(jiān)。 朱棣一直沒回乾清宮,起居和處理政務(wù)都在坤寧宮。 徐皇后勸了幾次,也不見走人,終究是精力不濟,隨他去了。 包圍平王府的錦衣衛(wèi)已經(jīng)撤走,除了平王府左長史和十余名宦官宮人,其他人都被放回。 平王和平王妃很快出宮,平王世子朱瞻基被留在宮中。 漢王世子朱瞻壑干脆被抱到了朱棣身邊,看著圓頭圓腦,小老虎似的朱瞻壑,朱棣難得露出了笑臉,徐皇后的病體也漸漸有了康復(fù)跡象。 “皇祖父,皇祖母。” 朱瞻基已出閣就學,負責教導他的正是太子少師姚廣孝。 姚廣孝已經(jīng)八十歲,身體和精神都不如當年,教導皇孫讀書有些力不從心。經(jīng)他舉薦,翰林院侍詔鄭禮,魯瑄等被天子召見,奉旨教導朱瞻基學問。 “朕長孫天資聰睿,爾等宜盡心開導。凡經(jīng)史所載孝悌仁義,日與講究。不必如儒生繹章句工文辭為能?!?/br> 鄭禮等人稽首受命,教導朱瞻基讀書愈發(fā)盡力。 君臣獨坐時,姚廣孝曾問朱棣,“只教導皇長孫孝悌仁義,不與帝王大訓?” 朱棣的回答很干脆,“吾孫尚幼?!?/br> 不用朕,而用吾。 姚廣孝頷首,他能猜到,永樂帝話中所言的皇孫,并非朱瞻基。 自出閣就學,朱棣便下旨令朱瞻基留在宮中,只逢初一十五回王府,隔日又要早早回來。 皇帝皇后對皇長孫的寵愛依舊,但是,侯顯等貼身伺候皇帝皇后的宦官宮人逐漸發(fā)現(xiàn),朱瞻壑在身邊時,皇帝皇后的笑容更多。 皇帝連續(xù)七天沒在奉天殿露面,朝臣們滿心焦急,都察院和六科都準備好入宮直諫,抱頭撞擊柱子了,朱棣卻突然上朝了。 看著龍椅上的皇帝,鼓起勇氣的朝臣像一拳打在棉花球上,渾身難受。 朱棣不管朝臣怎么想,自顧自的頒下旨意,“平王就藩歸國,召漢王趙王回京。令興寧伯居北京,仍掌大寧事。設(shè)北京兵馬指揮司,賜夜巡銅牌十面,興寧伯掌之?!?/br> 不等朝臣們深思其背后含義,朱棣又下令,封京衛(wèi)指揮使張麟為彭城伯,令戍欽州。 此令一出,群臣都是一愣。 張麟是平王妃的父親,也算是靖難功臣。 欽州在西南之地,不說窮山惡水,也差不了多少。 興寧伯能在廣西混得風生水起,賺得盆滿營缽,定國公能帶著軍隊在西南橫著走,被邊民土官當殺神供著,不代表其他人也可以。 表面上看,張麟升官了,封爵了。 實際上,卻是直接從中央貶到地方,別說起復(fù),能保住命就算不錯了。 旨意一下,斷無收回的可能。 中官到張家宣旨,連紅封謝儀都沒收,三個字,嫌晦氣。 只在心中埋怨,這差事怎么就落到他頭上!別看張家是平王妃的娘家,依天子對平王的態(tài)度,今后是個什么樣,在朝中又是個什么地位,長腦袋的都能猜到。 “咱家怎么就沒能同興寧伯搭上個好。” 宣旨的宦官出門,撣了撣衣袖,接到旨意的張家人,卻是如喪考妣。 比起張家,同一日接到旨意的興寧伯府則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侯顯親自登門,孟清和笑臉相迎。 “咱家先恭喜伯爺了?!?/br> 永樂帝是鐵了心要遷都的,孟清和掌北京兵馬司,相當于掌握了整個京城的安全工作,遇上緊要事,朝中一品大員都要給他讓路。 最重要的是,調(diào)居北京啊! 送走侯顯,孟清和樂得直蹦高。 可惜,快樂的時光永遠短暫,很快,他就笑不出來了。 劉百戶帶回消息,在城門前被斥責的小旗昨日自盡于家中,留下血書,言其被逼迫,不得不死。雖沒指名道姓,孟清和卻絕對脫不開嫌疑。 而這人的身份也不簡單,他的父親竟是中山王徐達的親衛(wèi)。父親死后,長兄襲了父職,是魏國公徐輝祖麾下百戶,正隨徐輝祖在北京練兵。 聽完劉百戶的話,孟清和坐到椅子上,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神情凝重。 事情,恐怕要麻煩了。 第一百八十六章 亂有亂招 孟清和的預(yù)感沒有錯。 守城小旗的死,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在朝中傳開,又從朝堂傳至民間。各種流言匯聚,真假摻雜,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下,興寧伯府和伯府的主人,一步步被推到風口浪尖。 某一等伯恃強凌弱,逼迫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