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虎踞龍盤帝王城
其后的路程便再無波瀾,由于隊伍中夾雜著西涼使團,事關萬壽節(jié)的體統(tǒng),沿途官府具有照應,一路之上有人帶路,有人管飯,甚至連必經(jīng)之路上的乞丐都被趕走了,這不禁讓人有些驚奇,大周朝地方官府的效率,其實還是蠻高的嘛。 又跋涉了一個月,終于抵達大周京畿一帶,周朝的都城定在原大元集慶路,也就是建康古都,建康襟江帶河,依山傍水,鐘山龍蟠,石頭虎踞,一派帝王之勢,是天然的帝都。 隔著滾滾大江,遙望虎踞龍盤的京師,元封等人不禁為之贊嘆,好一座千古雄城,滿眼不絕的青灰色城墻一眼望不到頭,長江之上,桅桿如林,千帆過不盡,到底是中原王朝的京師,還隔著這么遠,氣勢已經(jīng)讓人嘆為觀止了。 中原風情,和西北苦寒之地的感覺截然不同,最大的感觸就是富饒豐腴,放眼過去都是田地和池塘,水網(wǎng)密集的超乎想象,村落的密度也極大,雞鴨成群,豬狗遍地,老百姓雖然身材不如西北人高大,但是氣色很好,身上的衣裝也干凈利落的多。 隊伍在浦口登上渡船,橫渡大江,直奔定淮門而去,江闊云低,滿眼都是水,這些常年生長在西北邊陲的漢子們都忍不住感嘆:“真是天塹啊?!?/br> 京城有長江護著,將來打過來的時候定然要費一番周折,不過現(xiàn)在考慮這個未免太早了些,江風凜冽,元封望著對岸霞光照耀下一片片赤紅色的桅桿,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找到每一處父親留下的痕跡。 登岸,進城,一派車水馬龍,繁華似錦自不用提,即便是在長安游歷慣了的人來到京城也會被震撼,與之相比,長安也只是座省城而已,京師畢竟是京師,全國的財富都聚集在這里,用一句天上人間來形容也不過分。 禮部有人前來接待,使團被安置在新建的館驛之中,和高麗、日本、暹羅、安南這些藩國住在一起,而陜甘總督的私人代表則要自尋門路了,既然是封疆大吏,就自然有人照應,元封親自拿著范良臣的親筆信去找戶部尚書周子卿,當然同時帶去的還有一份頗為豐厚的土產(chǎn),雖不值錢,但在京城也是個稀罕物。 元封的偽裝身份是陜甘總督的私人代表,在一般人眼里是挺牛的,其實連不入流的小吏也算不上,充其量就是個管家,長隨罷了,但周大人還是很客氣的接見了元封,隨口問了一些甘肅的風土,說了幾句話便讓管家來招呼他們了。 管家?guī)е馊タ捶孔?,元封邊走邊說道:“真是歲月不饒人啊,四年前我在蘭州見到周大人的時候,大人鬢邊的白發(fā)還沒有這么多,今日一見,蒼老了許多,看來是為國cao勞的過了?!?/br> 此前元封進門的時候,已經(jīng)給了管家一個五兩錁子的門包,管家覺得這個年輕人眼力價還行,便接話道:“是啊,咱們老爺日理萬機,為國cao勞,時不時的還要進宮應對,不管是半夜還是早上,只要宮里一句話,這就得立馬趕到,你說這能不老?能不多白頭發(fā)?” “周大人是天子重臣啊,老哥您這樣的不也得跟著沾光?”元封繼續(xù)套話。 “唉,別提了,鞍前馬后跟著忙里忙外,好處撈不著一點,咱們老爺是清官,不喜歡那些黃的白的,得罪人還不說,我們這些下人也跟著……”管家忽然意識到說了些不該說的,趕緊改口: “得虧是你們范總督送的這些土產(chǎn),老爺能收下,還陪著說會話,要是別人送禮,那可是一概不收的……” 邊說邊走,來到后巷一所宅院,三進的院落在京城中算不得大,也就是個中等小吏的居所水平,管家道:“這是老爺以前住的房子,舍不得賣就一直關著,貴使下榻在這里即可,有什么事情直接找我就行。” 元封又拿出一枚五兩錁子感謝他:“多謝周福大哥?!?/br> 周福捏著銀子笑咪咪的去了,元封卻犯了愁,這院子也太小了,自己可帶了好一票人來,根本住不下,不過幸好還有西涼戶部轉(zhuǎn)運司提前幾個月在京城購買的幾所宅子能應應急。 大宅子是不可能買到的,不是官身沒資格購置超過三進的院落,那是逾制的行為,有錢也買不到,所以元封從西涼帶來的這些人只能分布在京城中數(shù)個地方,不過這樣也好,明里暗里都有,萬一有事,彼此也能照應。 登陸一起看文學網(wǎng),支持正版《武林帝國》,歡迎光臨同名網(wǎng)游。 想尋找前朝皇帝留下的痕跡真是太難了,那個曇花一現(xiàn)的大漢王朝只存在了短短不到一年,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二十年,當年所有的一切都已經(jīng)灰飛煙滅,物是人非,京城不比西涼,還有個曹延惠掛念著先帝,甚至連錢幣都采用舊制,京師可是當年發(fā)生宮變的所在地,天子腳下,誰敢提當年舊事,就連書鋪里都沒有記載那段時間歷史的只言片語。 元封帶著幾個從人,在京城里逛了好幾圈,依然是一無所獲,大家都是第一次來京城,繁華的街道讓他們眼花繚亂,尤其是秦淮河一帶,整條街鋪天蓋地的酒旗,華燈初上,那河上的花船簡直就像是從天庭劃下來的一般,無數(shù)鶯鶯燕燕憑欄賣笑,看的西北來的小伙子們眼都直了,娘啊,這都是仙女啊。 不過京師的治安卻是不大好,走了一路子,光打架看見四五起,不是夯漢對打,而是穿著綢緞衣服的家奴群毆,齊眉棒漫天飛舞,身穿綾羅綢緞的少爺們站在一旁喝彩助陣,官差來了也不管,遠遠的站著看著,等到分出勝負來才過來洗地。 每當打架的時候,老百姓們都停步不前,靠在路邊圍觀,一邊看一邊評論,這個是哪位侍郎家的公子,那個是哪位將軍的少爺,誰的人馬多,又是為了哪個粉頭打架,說得津津有味,頭頭是道。 如今流行的是淮西官話,京城語言西北人也聽得懂,聽見他們的評論,元封的一個隨從撇撇嘴道:“這不就是小孩子過家家么,打了半天連一個人都沒死,算什么打架啊?” 不巧旁邊就站著其中一方的公子爺,聽見這話頓時轉(zhuǎn)過頭來,上下打量一下那隨從。 隨從標準的西北刀客打扮,老羊皮襖,牛皮板帶,長靴,皮帽子,說話也是一嘴關西味道。 “你,長安那邊過來的?”公子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