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取得一致意見
眼見自家的將軍在自己等人的眼前被對方射殺,求生強烈的高句麗士兵們哭著喊著要投降。 那位親自射殺了崔韜的將軍將目光落在了長孫無忌的身上,長孫無忌眼神沒有任何波動道“殺無赦?!?/br> 他現在可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應對高句麗的降兵,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他去做呢,所以這些高句麗士兵只有死亡一條路可走了。 為了這次伏擊,長孫無忌可是調動了五萬大軍,五萬大軍在占據地利的情況下伏擊同樣數量的大軍,這樣的仗若是不能輕易獲勝,長孫無忌感覺自己可以一頭碰死了,還談什么有朝一日能夠和大唐逐鹿天下呢。 這場戰(zhàn)斗開始的突兀,結束的也快,當長孫無忌率領大軍離開時,整座山谷已經是大火彌漫,那滔天的大火若是天公不作美的話,估計最少也得熊熊燃燒十天半個月。 第二天正午。 高隆海親自率領的15萬大軍距離崔韜為國捐軀的山谷還有不到十里的距離,遠遠地高隆海就看到了那山谷內冒出的濃煙,他不禁皺起了眉頭,隨即吩咐道“來人吶,速速前去查探前方發(fā)生了何事?!?/br> 他的心里隱隱有了不好的預感,這一路上他經過一番思考后,已經明白這次出兵攻打大唐,從一開始就被李世民那個無恥的家伙給算計了,李世民根本就沒有想著和他們一起進攻大唐,而是要趁機攻打他們高句麗。 既然李世民有此想法,那他肯定不會讓自己率領的大軍輕易返回高句麗,遠處的濃煙更加加深了他內心的憂慮。 此路是返回高句麗最快的一條路,若是那李世民派出幾萬人占據要道,那他就算是率領大軍猛攻一時間也難以擊敗敵軍,更別說盡快返回高句麗了。 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變故,高隆海命令大軍暫時停止前進等候斥候返回。 在高隆海焦慮的等待下,派出去的斥候終于返了回來,斥候一臉驚恐之色,身體瑟瑟發(fā)抖著拜倒在地道“大將軍前面的山谷已經徹底被封死了,那濃煙就是從山谷內冒出來的,而且而且??????” 看著斥候支支吾吾的樣子,高隆海就知道事情比自己想象的還要糟糕,既然這條路被堵死了,那么崔韜率領的那五萬大軍恐怕是兇多吉少了。 他走到斥候的身邊道“你跟本將軍來?!?/br> “是是是?!背夂蜻B忙從地上爬了起來跟在高隆海的身后向遠處走去。 距離大軍足夠遠后,高隆?;仡^看向斥候道“究竟還發(fā)生了何事,你現在可以說了?!?/br> “崔將軍的人頭現在就被懸掛在山谷外?!?/br> 雖然想到了最壞的結果,可是聽到這個噩耗,高隆海的身體還是忍不住后退了數步,臉色變得異常難看。 過了許久高隆海長長地嘆了口氣,深深地看了一眼斥候,吩咐道“本將軍知道了,此事你不許和任何人提前,知道嗎?” 能夠成為斥候,自然都是心思靈敏之人,這名斥候自然明白若是這個消息撒播出去會產生怎樣的后果,所以他連忙點頭道“大將軍放心,屬下明白?!?/br> 高隆海迅速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后,便快步返回了大軍。 他當即下令道“計劃有變,傳我將令,后軍變前軍,繞道回國?!?/br> 監(jiān)軍宋安對于高隆海的這個命令心中很是不滿,他臉色不悅道“大將軍眼下這條路是距離我高句麗最近的,不知大將軍何故突然改變主意?” 此時軍中有不少將領站到了宋安的身后,顯然他們這是在表明他們的態(tài)度。 能夠派來給高隆海這個大將軍做監(jiān)軍,宋安對于軍隊的影響力自然是不低的,高隆海深知這一點,若是他無法說服宋安,那么軍中必然會發(fā)生巨變,說不定自己這個大將軍的性命都難以保。 宋安此人一向對自己十分警惕的,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警惕之心更甚。 “宋大人借一步說話?!?/br> 對于高隆海的這個決定宋安滿腹疑竇,自然是需要他一個解釋的。 “好?!彼麚]手制止了身后那幾位將軍的跟隨,獨自跟在高隆海的身后,向一側走去。 高隆海壓低了聲音道“剛才斥候說前面的山谷被堵死了,而且崔韜將軍的首級被懸掛在山谷外。宋大人你現在明白本將軍為何要改變線路了吧?” 宋安一直盯著高隆海臉上的表情,并沒有發(fā)現他有任何撒謊的跡象,但是眼下大軍轉軍不是一件小事,他自然不能輕易相信高隆海,所以他決定親自前去查探一下情況。 對于宋安的想法高隆海表示理解,若是自己站在宋安的位置上也會如此的。 “宋大人你就騎著本將軍的馬前去查探吧,本將軍在此等候便是?!?/br> 宋安抱拳道“如此,那就有勞大將軍了?!?/br> 他快步走向高隆海的坐騎,一步便跨上了馬背,動作如同行云流水一般。 宋安也算是武將世家,弓馬嫻熟,如今雖然做了監(jiān)軍,不再領兵打仗,但是他馬上的功夫卻沒有落下。 馬蹄聲去而復返,宋安臉色難看的跳下了馬,看向高隆海道“大將軍,我支持你的決定。” 雖然他是派來監(jiān)視高隆海的,但是在自己的國家面臨生死存亡之際,他也是會和高隆海站在一起的。 此時他并不擔心高隆海有什么想法,無論是高隆海,還是他自己,他們的家屬現在都在王城內,若是王城有失,天知道他們的家人會面臨什么,所以他們的內心是一樣的急切。 崔韜之死,是不能擴散出去的,不然軍心渙散,十五萬大軍不戰(zhàn)而亂,他們如何對得起在王城中苦苦等著他們回歸的陛下呢。 只要他們兩人的意見一致,迅速調轉方向,一切還是可以挽回的。 李世民就算是如何了得他畢竟是在高句麗的國土上作戰(zhàn),在那里他是無法獲得任何援助的,可是他們就不一樣了,只要他們回到國內登高一呼,不知道會有多少勤王之師呢。 當年楊廣做不到的事情,他李世民何德何能能夠做到,高句麗終究還是他們的高句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