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太甲》作者:竹下寺中一老翁【完結(jié) 番外】 文案: 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諸桐。三年。復歸于亳。 承明十年,大司馬、大將軍賀鞅以少帝軒轅曜狂悖不肖、事太后不恭,逐帝出京,流于云中。 又名皇帝流放計劃,8個小故事 年紀大了,創(chuàng)作力下降,不過這梗這故事是自己想寫的,跪著也得堅持寫完。 不管寫的好不好,不坑是我最后的倔強了。 內(nèi)容標簽: 宮廷侯爵 布衣生活 爽文 升級流 搜索關鍵字:主角:孫熊,賀熙華 ┃ 配角: ┃ 其它: 一句話簡介:皇帝流放計劃 立意:深入基層,聯(lián)系群眾 ================== 第1章 第一章:喪家之犬 凄迷古道,煙雨愁人。 西風殘照,音塵斷絕。 官道橫直向天涯,夯實的黃土旁衰草離離,車馬鮮少,行人幾乎絕跡。 一個孤零零的茶棚杵在道旁,安置著三四個方桌,寥寥落落地坐了四五行人,有一駝背老頭端茶遞水。 “諸位從何處來?”一圓臉漢子看起來頗為健談,主動和鄰桌的書生搭話。 “我們是嶺南學子,往長安應試,兄臺你呢?” 圓臉漢子笑道:“巧了,我正是從長安來?!?/br> 書生們一聽,立時也來了精神,“是么?兄臺看著消息頗為靈通,可曾聽聞和科考相關的消息?” 圓臉漢子裝腔作勢地嘆息,“不知諸位運氣算不算好,朝中出大事了!” “???出了什么事?”不僅書生們驚愕,其余幾桌的茶客均停止了閑談,紛紛傾耳細聽。 圓臉漢子極滿意周遭人的反應,這才拋出一個石破天驚的消息:“天子被太后和大將軍逐出京了!” “什么!”先是短暫的沉默,緊接著眾人紛紛驚呼出聲。 圓臉漢子似乎還讀過幾本書,搖了搖頭,“如今咱們這大將軍,行的豈不就是伊霍之事么?問題是,太甲只是流放在帝陵桐宮,可咱們的天子,被放逐到賀氏祖地朔州了!” 眾人更是驚駭,其中一書生顫顫巍巍道:“太甲在桐宮不過呆了三年,興許不用三年,咱們天子就被迎回長安了呢?” 他同行之人低聲道,“只希望是伊不是霍啊?!?/br> 若賀大將軍當真效仿霍光行了廢立之事,那就再回不去了。 “可我依稀記得,先帝唯有當今一個子嗣,連公主都無,若是……了,豈不是……” “你們說天子是犯了多大的錯事,才讓大將軍憤怒至此?” “那可不好說,誰人不知太后壓根便不是天子的生母,天子今年十五了,還不讓他立后親政,還不是賀家想握住權柄不放。” “這也便罷了,關鍵是天子原先看好的清流御史中丞孟大人家的小姐,大將軍偏偏想留給自己的兒子,當時的大理司直賀熙朝,就強行讓天子給他們指婚。孰料賀熙朝非說什么心有所屬,恕難從命,硬生生累得那小姐最終遠嫁蜀中了。” “這賀熙朝是大賀還是小賀?” 其中一書生看來對科舉之道浸yin已久,不假思索道:“這我知道,賀熙朝是幼時做過天子伴讀的大賀,小賀是那個和天子沖撞了名字,御賜改名的神童探花賀熙華?!?/br> “你們說,這賀家不會是第二個鄧氏吧?” 許是此處過于荒僻,眾人講話都肆無忌憚了起來,可提及鄧氏,所有人還是禁不住一個寒噤。 如今國號為玄啟,承自天啟。之所以中間更換國號,便是因天啟末年鄧太后母族鄧氏謀朝篡位,幾乎將軒轅氏血脈趕盡殺絕。若不是玄啟朝開國皇帝烈祖軒轅晦早年封至肅州,在妻族潁川趙氏和其背后的河東士族、母族回紇以及天啟遺老輔佐下奪回金甌,才有了玄啟開國百余年的安定。 當年慘況許多人仍銘記于心,才太平了一百二十年,難道又要重蹈覆轍了么? 再無心情調(diào)笑,眾人皆是心有戚戚。 “散了散了,趕路?!蹦菆A臉漢子扔下幾個銅板,對諸人拱拱手便趕著騾車走了。 書生們長吁短嘆一陣,暢談一番金榜題名、立功建業(yè)的黃粱美夢,也便繼續(xù)西行。 駝背老漢自顧自地收拾了桌面,繼續(xù)抽起水煙。 沒人留意到,有一人戴著斗笠,坐在最偏的一張位置上,從頭至尾不發(fā)一言,在桌上輕輕放了三個銅板,悄無聲息地離去。 斗笠下是一張風塵仆仆的臉龐,不知何故還滿是黑灰,幾乎看不出五官,唯有一雙鳳眼瞳如點漆,亮得驚人。 他牽著一匹瘦馬,蹣跚而又堅定地向著最近的城池走去——臨淮縣。 “大人,”臨淮縣主簿對著一埋首公文之人恭謹?shù)?,“如今這世道,識文斷字的人并不很多,更不要說會算學的了,您讓下官張貼的告示,已經(jīng)月余了,都未有人揭。您看,要不要改一改。” “不必。”那人依舊沒有抬頭,“寧缺毋濫?!?/br> 主簿還想再堅持一二,就聽那人接著道,“你道我不知你想為你小舅子張羅?” 主簿面色一白,訕訕道:“縣令大人哪里的話,舉賢不避親,我那小舅子?!?/br> 那人抬首,是一張頗為秀麗的面孔,若不是神情實在淡泊,恐怕還有幾分女氣,“我沒記錯的話,如今縣大牢里的獄卒頭子正是你母親那頭的表哥,雖不算過分,可他這些年收受的油水也足夠買幾畝地了吧?陳主簿,適可而止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