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
這個選官制度會傷害官員的利益,必然會遭到抵制,就算是執(zhí)行,也必然會遭到層層變形,最后產(chǎn)生各種問題。如果由朝廷強制推行,則怨言都積在朝廷身上,形成對新制度的沖擊。 與其如此,不如將強制推行局限在阻力最小的冀州,其他州郡則緩一部,將主動權交給郡縣。這里面肯定有執(zhí)行的,有不肯執(zhí)行的,但不管如此,這些怨言都不會針對朝廷。 等朝廷在冀州推行收獲成效,其他州郡的百姓自然會對現(xiàn)有的選舉制度產(chǎn)生疑問,要求效仿冀州,推行考試制度,那時候壓力就會轉到那些官員身上,而朝廷也更有底氣。 看似緩了三五年,其實走得更穩(wěn)。 劉協(xié)再一次確信,楊彪是來幫自己的。 有這個經(jīng)驗豐富的老臣主持選官制度的改革,比自己親自動手要好得多。除了在執(zhí)行過程中節(jié)奏把握得更好之外,萬一出了問題,有楊彪在前面擋著,也比自己直面爭議要好得多。 “就依楊公?!?/br> —— 得到了劉協(xié)的正式授權,楊彪隨即展開工作。 第一步,就是和荀彧商討具體的cao作。 比如考經(jīng)學,怎么考,是背誦內(nèi)容,還是發(fā)揮意理?又考哪些內(nèi)容,儒家經(jīng)典那么多,有爭議的地方怎么辦? 這些都是爭議點。 經(jīng)過反復討論,包括在劉協(xié)面前爭論,最后決定以二十多年前確定的《熹平石經(jīng)》作為考試內(nèi)容,按照不同章節(jié),每次挑選一定的內(nèi)容,分成默寫內(nèi)容和發(fā)揮義理兩部分。 《熹平石經(jīng)》是孝靈帝在位時完成的一項大工程。本意就是為了解決儒門對儒家經(jīng)義的歧義而采取的手段,應該說是順應時代的重要舉措。以此為準,既能避免各家經(jīng)文不同帶來的爭議,還能彰顯孝靈帝的功績。 不管孝靈帝在位的時候做了多少荒唐的事,如今大漢中興,天子做為先帝之子,從孝道出發(fā),也有必要為孝靈帝正名。 《熹平石經(jīng)》無疑是一個重要抓手。 就算是再偏激的儒生,也不能否認,孝靈帝在位時完成的《熹平石經(jīng)》對儒門是一項壯舉,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 《熹平石經(jīng)》初立于太學時,就在天下讀書人中引發(fā)了轟動效應。為了能一睹其面目,甚至拓一份碑文,太學幾乎被擠得水泄不通。 如今有了印坊,正是將《熹平石經(jīng)》刻成書,印行天下,當作標準教材的好機會。 這個重要的任務,自然就交給了蔡琰和甄宓。 蔡琰負責校正文稿,甄宓負責印刷,然后率先在冀州發(fā)行。 第二步,則是將荀彧提出的方案印行天下,供人討論的同時,由各郡縣自行決定是否試行,又如何試行。 不管有多少太守、縣令愿意執(zhí)行,首先要讓天下百姓知道朝廷即將改革選官制度,要將仕途的大門對更多的普通人敞開,讓他們知道,朝廷正在嘗試解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這類問題。 就和行軍作戰(zhàn)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樣,在正式推行之前,要先造輿論,讓百姓知道朝廷有改革的決心。 當然,這么一做,也把荀彧推到了風口浪尖。 這個建議是荀彧提的,不是天子一意孤行。 經(jīng)過一番緊鑼密鼓的cao作,司徒府完成了這項重大改革的準備工作,即將在冀州試行。 冀州聞風而動,那些想入仕,卻又擔心朝廷另眼相看的人摩拳擦掌,紛紛埋頭苦讀,準備參加考試。 考試內(nèi)容確定,而且又是相對比較簡單的《論語》《孟子》等書的內(nèi)容,對于世家、大族的子弟來說,難度并不大。現(xiàn)在參加考試,合格就可以入仕,不用看誰的臉色,也比將來教育推廣之后相對容易一些。 但凡有點腦子的人都清楚,隨著朝廷在冀州推廣教化,能夠通曉《論語》《孟子》之類儒家學說的人會越來越多,考試也會越來越難。 現(xiàn)在是他們不多的機會。 消息發(fā)布之后,對朝廷不滿的聲音立刻消失了,再也沒有人為審配、田豐等人打抱不平。 原本銷量平平的識字課本一下子變得暢銷起來。 楊彪順勢下達命令,要求郡縣鄉(xiāng)都要設立學校,教普通百姓的子弟讀書。 在楊彪的cao作下,一直進展緩慢的改革進程陡然加速,就像磨坊里巨大的水輪,漸漸旋轉起來。 劉協(xié)松了一口氣。 一天公務討論之余,楊彪拿出了袁術給他的圖卷,擺在劉協(xié)面前。 劉協(xié)仔細看完,淡淡地說道:“很好,袁術做事比劉表強多了。” “好是好,只是如果洛陽城里所有逾制的舊宅都繪成這樣的圖卷,只怕返城的百姓會怨聲載道?!?/br> 楊彪又抽出南宮青瑣門的那一卷?!霸吓f宅頒行天下,袁氏名聲盡毀。這一卷頒行天下,袁術聲名狼藉,千夫所指。最后只有袁氏和袁術罪有應得,其他人都不值一提。” 劉協(xié)嘴角挑起一抹淺笑?!八?,劉表想用這種辦法逼我放棄,好留住那些士大夫的遮羞布?” “陛下要堅持嗎?” 劉協(xié)不緊不慢的卷起圖卷?!皸罟牢覟槭裁床豢线€都洛陽嗎?” 楊彪心中一緊,后背升起一陣涼意。 第九百六十章 諱疾忌醫(yī) 大漢目前名義的都城是河東安邑,但三公常駐長安,重修太學,又在未央宮內(nèi)建同文館后,很多人都覺得朝廷會遷都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