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深化改革?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后和死對頭HE了、日本戰(zhàn)國走一遭、快穿攻略:男神,有毒、(腦洞六)虞晚【校園背景,H】、世家三代錄、網(wǎng)游之我成了獸語者、江湖懸案、游戲來自異世界、絕世天帝(又名仙武帝尊)龍王殿、天師omega他只想rua貓
第二天早晨,天空下起了零星的小雨。 一大早,張凌陽便起身去食堂吃了些早餐,便披上一件蓑衣,坐在湖邊垂釣起來。 也許是魚兒也要過冬,一個時辰過去后,張凌陽竟然連一條巴掌大小的魚都未吊到。 這時,商務監(jiān)的小吳子匆匆趕了過來,遠遠的站在張凌陽身后不敢過來,生怕打攪到張凌陽。 過了一陣,張凌陽似乎耐性已去,便起身活動了一下身子。 瞥到身后的小吳子,張凌陽便問道“小吳子,可是有事尋朕?” 小吳子小跑到張凌陽身邊,輕笑道“萬歲爺,造幣局已經(jīng)造出了合格的銀幣,請奴才特意取了幾枚呈送給萬歲爺,看還有什么需要改動的地方?jīng)]有?!?/br> “哦?”張凌陽接過小吳子松手奉上的銀幣,仔細瞧了瞧,點頭道“不錯,一枚銀幣多重?” “一兩重!”小吳子回道。 張凌陽點頭道“就按照這些樣品,將內(nèi)帑及皇家銀行的存銀,全部打造成一兩重的銀幣?!?/br> 現(xiàn)在的貨幣單位,大家都已經(jīng)用習慣了,張凌陽覺得沒必要改來改去。 要不然也只是徒惹麻煩而已。 小吳子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這才特意打造出了一兩重的銀幣。 現(xiàn)在單單皇家內(nèi)帑之中,就有超過兩萬萬兩的白銀。 而皇家銀行的存銀,也有不下一萬萬兩的銀子。 內(nèi)帑和皇家銀行之中,之所以能有這么多的存銀,一是歸功于江南士紳的造反。 江南士紳造反被撲滅之后,錦衣衛(wèi)抄家便得到了兩萬萬兩的現(xiàn)銀。 雖然張凌陽給個國庫三千萬兩銀子,可如果加上之前內(nèi)帑的存銀,早已經(jīng)超過了兩萬萬兩。 而皇家銀行之所以有這么多的現(xiàn)銀,還是因為銀行信譽很好的原因。 前年冬天,張凌陽抄了晉中幾家票號之后,并未對之前的客戶賴賬,而是在皇家銀行正式營業(yè)之后,將這些客戶的存銀全部歸還,因此便贏得了一定的信譽。 而之后,張凌陽又讓皇家同皇商之間通過皇家銀行進行銀錢來往,更是吸引住了這些皇商在銀行存銀。 更何況,從去年春節(jié)之后,大周各地官吏及將士的俸祿及餉銀,便開始通過皇家銀行,自然又為皇家銀行吸引了一大批的客戶。 特別是那些遠在他方的將士,通過銀行,他們可以將自己的餉銀寄到家中。 雖然銀行會收取一定的費用,可是費用很低。 便是因此,皇家銀行吸引了大量的散戶。 特別是今年春天,江南士紳集團被剿滅之后,皇家銀行在金融上便更加沒有了對手存在,這種情況之下,銀行的現(xiàn)銀自然也就越來越多…… …… 小吳子走后,張凌陽又坐回岸邊,雖然手中還拿著魚竿,可心思早已經(jīng)拋到了九霄云外。 “也許,是時候進行下一步改革了!”張凌陽心中想道。 現(xiàn)在,最大的政治集團,江南士紳集團已被剿滅。 如果張凌陽不抓住這個空檔期進行改革,只怕新的政治集團形成,再想改革就有些礙手礙腳了。 張凌陽心中的下一步改革方案,還是針對稅收,主要是商稅和礦稅。 大周商人,以晉商、徽商、浙商為主。 其中,晉商以票號為主,勢力最大,可隨著幾家最大的晉商票號的覆滅,晉商已經(jīng)不足為患。 至于浙商、徽商,多是依附在江南士紳大族身邊,是他們的錢袋子。 就好比之前江寧泰和商號的謝無良。 如果沒有士紳集團的刻意扶持,謝無良根本就無法做到那么大的產(chǎn)業(yè)。 也是因此,隨著江南士紳的覆滅,無論是徽商還是浙商,在朝中都已經(jīng)沒有人敢為他們發(fā)話了。 如今,絕大多數(shù)徽商和浙商雖然在錢財上沒有什么損失,可無可避免的,他們的地位同之前相比,已經(jīng)有如云泥之別。 所以在此次張凌陽醞釀的商稅和礦稅改革當中,根本就沒有什么阻力。 想明白了這一點,張凌陽便對一旁的小福子吩咐道“小福子,傳旨給內(nèi)閣首輔鄭永基,命內(nèi)閣聯(lián)手戶部擬定一份關于征收商稅和礦稅的條陳出來。” “奴才遵旨!” 小福子回了一聲,便匆匆驅(qū)車趕往皇宮外的東華閣。 “什么?你說陛下要征收商稅和礦稅?”鄭永基一聽,登時便急了,“這么做,是不是有些cao之過急了? 不行!我要去見陛下!” 說著,鄭永基便欲起身入宮。 小福子笑道“咱家勸鄭閣老還是不要前去的好。 現(xiàn)在,萬歲爺并不在宮里,再說,您去了不也是沒有嗎?” 小福子的話雖然很不好聽,什么叫鄭永基去了也沒用? 鄭永基還沒有生氣,一旁其他的大臣倒是先怒了起來。 “一個小小的太監(jiān),也敢這么痛鄭閣老說話?” “老夫看,是陛下對這些閹宦太過放縱,他們這才無法無天?!?/br> …… 一時間,東華閣內(nèi)各種討伐小福子的聲音都有,可小福子卻始終笑瞇瞇的不見絲毫的動氣。 在同僚們對小福子口誅筆伐之時,鄭永基卻沒有生氣,而是冷靜下來坐了回去,心里細細思考張凌陽這么做的原因。 鄭永基不愧是在朝為官多年的老狐貍,只一細想,便想明白了其中的彎彎道道。 “諸位同僚切勿動怒,大家伙先將六部九卿喊來共同商議一下,如果實在不可行,老夫再入宮勸諫陛下就是!” 說著,鄭永基再次起身,將小福子送出東華閣。 回來后,有大臣不滿道“鄭閣老,您身為內(nèi)閣首輔,何必對一個小太監(jiān)這么恭敬?難不成……” 這個大臣的話雖然戛然而止,可里面的意思卻是再明白不過來。 鄭永基絲毫不以為杵,輕笑了下,說道“他們這些太監(jiān)雖然六根不全,可卻是陪伴陛下時間最久的人。 如果這些太監(jiān)因為不滿而在陛下面前進獻了什么讒言,只怕咱們距離家破人亡,也就不遠了?!?/br> “區(qū)區(qū)閹宦,何足道哉?”有大臣很不滿鄭永基的處理方法,“這事要是傳出去,只怕鄭閣老您的名聲可就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