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6章
書迷正在閱讀:農(nóng)門貴妻、吞噬諸天、抗日之神槍手、火影傳奇之我的寫輪眼、甜蜜寵戀:總統(tǒng)夫人要改嫁!、老天逼我當英雄、被綠茶渣過的大佬們都黑化了、正牌受他怎么還是不來[穿書]、你到底有幾個野爹!、她的溫柔在外表
這是曹颙的決定,素芯做兄弟媳婦的,更沒有質(zhì)疑的余地,便岔開話。 曹頫心中,是頂瞧不起孫家人的,聽說吳茂給了孫班教訓,就使人盯著孫家那頭,要等著看孫家的笑話,這是后話不提…… 楊家閘行宮,恪靖長公主處。 除了初瑜來請安,過后平親王福晉曹佳氏與曹頤又聯(lián)袂拜訪,都是陪著幾句話,而后就去東屋李氏處。 恪靖長公主見李氏女兒體貼、媳婦恭順,心里羨慕不已。 李氏卻是哭笑不得,母女、婆媳難得團聚,卻是在皇帝行宮中。 曹佳氏與曹頤已經(jīng)看過圣旨,兩人都乍舌不已。除了沒賜公主府,這車馬下人俸祿,都是固倫公主的待遇。 李氏不愛招搖,告誡她們姊妹兩個,明白開始就不要再來,省得叫旁人閑話。 皇帝行在。 雍正這看江南遞過來的密旨,正是李煦一案。 待看到李家搜出來的銀錢,只有三、四千兩時,他不由的皺眉,嘴角出現(xiàn)幾分譏諷。 他才不相信李家只有這點家底,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轉(zhuǎn)移了資財,一種是去抄家的人藏匿太多。 再看管外頭沒收回來的賬,就有兩匣子借條,少的幾十兩,多的上萬,最多一筆本息三萬四千兩銀。 即便在京城,權(quán)貴云集之地,能借出幾萬兩銀子的人也屈指可數(shù)。 再看房產(chǎn)、宅田、各種家具擺設(shè),雍正的臉色就越來越黑…… 第1033章 “包衣”(下) 從京城到皇陵,送殯的隊伍共走了五日,四月初二到抵景陵。 此處巍峨壯觀,是大行皇帝皇陵,從康熙十五年開始修建,康熙二十年竣工,大行皇帝已故后妃,都葬于的景陵內(nèi)。 先有皇上率領(lǐng)宗室王公、文武大臣恭謁暫安奉殿,行禮、奠酒、舉哀、次詣,又祭拜了幾位皇后的陵寢與配殿,最后才在景陵碑亭南,跪迎梓宮。 低沉哀聲的禮樂聲中,曹颙心中也生出一種感傷。這梓宮中是后世功過是非不好判定的帝王,也是一個曾對他表達過慈愛與善意的長者。 隨著梓宮的到來,雍正放聲痛哭,跪著的王公百官自然是相合。一時間,數(shù)百王公大臣,數(shù)千的八旗護軍,齊聲哀嚎,那哭聲真是撼天。 曹颙跪在地上,只覺得耳膜振得的“嗡嗡”直想,原本那點感傷只剩下看大戲的荒謬之感,卻也不敢特立獨行,少不得要隨著大流,用袖子蹭蹭眼角。 姜汁的辛辣,刺激著淚眼,頓時淚如泉涌…… 等到梓宮奉安于享殿,少不得又舉哀悲慟,不少上了年歲的老大臣身子搖搖欲墜,嚎哭的嗓子都沙啞了,儀式完畢后,都需要人攙扶。 曹颙手上,也攙扶一個,正是戶部侍郎張伯行。 他身子已經(jīng)打晃,卻是堅持落在百官后,看著享殿,畢恭畢敬的行了三跪九叩大禮,口中振振有詞,不知在說些什么。 曹颙扶起他,道:“先皇英靈已遠,還請大人節(jié)哀!” 張伯行點點頭,道:“使曹大人受累,老朽失態(tài)了!” 曹颙沒有再說話,默默的陪著他,跟在眾人身后,步行回行宮。他早已擦凈眼淚,若不是前襟盡濕,雙眼都是紅血絲,也看不出他曾哭得那般失態(tài)。 送完張伯行,曹颙回到住處,精神有些恍惚。 即便曉得康熙是自己血親,又君臣了十幾年,但曹颙多數(shù)的時候,還是將自己當成一個旁觀者。 多數(shù)的時候,自己都在提防吧? 他揉了揉額頭,喚小滿道:“有沒有老太太與太太的消息?” 小滿回道:“太太使人傳話過來,說是老太太與太太將隨太后、皇后等謁陵、行禮。” 曹颙聞言,點了點頭,心里想著不知道太后這回沒有生事,乖乖的來執(zhí)禮,不知是對大行皇帝的恭順,還是因牽掛十四阿哥。 在已知的歷史上,十四阿哥在雍正朝的下場是“守陵”。 曹颙想到此處,望了望窗外,青山環(huán)繞之中,重兵把守之地,若是能心平氣和的待下去,倒是能修身養(yǎng)性。 此時的太后,可沒有曹颙想象的那般鎮(zhèn)定。 在行宮住處,她抓著椅背,手背上青筋畢露,狠狠的瞪著雍正道:“老十四呢,不是說他在這里,本宮要見老十四!” 這還是年后,母子頭一次相見。 太后身上的禮服莊嚴厚重,頭發(fā)絲絲毫不亂,眼神如刀般鋒利。 她原本身體豐碩,此刻卻是枯瘦羸弱,滿頭白發(fā),明明才六十幾歲的人,看著卻是七旬老嫗更顯蒼老。 畢竟是生身之母,雍正不由有些心軟,剛想說話,就見太后恨恨道:“若是他有半點閃失,我到地下,也詛咒你不得好死!” 雍正聞言,身子一趔趄,直覺得心如刀割。 太后見雍正失態(tài),還以為自己說個正著,一下子慌亂起來,起身一把抓住雍正的胳膊,尖聲道:“你到底將十四阿哥怎么了?” 她的臉上,滿是驚恐與不安,還有nongnong的關(guān)切與惦念,眼淚已經(jīng)“簌簌”落下,這一切,都是為幼子的緣故。 雍正的心,卻一下子硬起來。 他挑了挑嘴角,露出幾分嘲諷之意,道:“朕金口玉言,應允下來的,自不會失言;只要太后做好了該做的,當然就會看到十四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