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書迷正在閱讀:腹黑老公,別撩我!、離職救世主的咒術日常、傲嬌竹馬撩青梅、異能力者在異世界、嫁給反派王爺后(美食)、我靠寫文在高危世界茍命、退圈后我成了國寶級神醫(yī)、嬌妻甜如蜜:戰(zhàn)少,輕輕吻、古稀、我是天庭打工人
這些年郭榮接連動兵,先與北漢、契丹決戰(zhàn)高平,又取蜀國四州逼降孟蜀,接著又馬不停蹄地與南唐大戰(zhàn)江淮。 沒有出現問題并不代表沒有問題,而是勝利掩蓋了一切問題。 一旦遭受一場大敗,各種潛在的問題就會一次性地冒出來。 王樸作為郭榮最信任的謀臣,在郭榮親征時坐鎮(zhèn)汴京,對于大周潛在的危機再了解不過了。 能夠理解魏仁浦“未慮勝,先思敗”這六個字的意思。 以道理計,現在的大周確實需要一段時間的休養(yǎng)。 不是短時間的恢復元氣,而是長時間的休養(yǎng)生息,三年五年的那一種。 只要有個五年的恢復,大周現在的情況完全有實力拉出二十萬大軍,到時候別說現在的三萬騎兵,五萬、八萬都不在話下。 這真不是吹。 一直有人拿宋朝沒有養(yǎng)馬地,沒有騎兵的事情說事。 但實際上宋朝起家的資本僅次于隋朝。 宋朝并不缺馬,缺的是一個好的馬政以及騎在馬背上的人。 太宗北伐時期就有馬十七萬。 大宋朝的將官甚至視契丹的好馬皆常品。 宋軍不只有馬還很挑,壓根瞧不上契丹的馬…… 宋真宗有一次與朝臣對話就說:“今諸將喜用騎兵,以多為勝;且騎兵之多者布滿川谷,而用之有限,茍墻進而前,小有不利,則莫之能止,非所謂節(jié)制之師也?!?/br> 連這位宋朝的皇帝都直說:咱缺的不是馬,而是騎在馬上的人。 故而不存在沒有養(yǎng)馬地,施展不了馬政一說。 后周宋初的馬政還是很高明的,只是后來發(fā)現養(yǎng)馬太費錢,這大投入,換來的回報不甚明顯,自己荒廢掉了。 羅幼度嘆道:“魏相公老成謀國之言,在下焉能不知。只是三年五年,變故太多,就怕時不與我!” 現在他心底有兩大心事。 其一,也是最關鍵的,郭榮的壽命。 郭榮今年三十六,精力旺盛,正當壯年,能拉弓跑馬,羅幼度一點也沒看出他有什么問題。 兩年后會不會病故,羅幼度完全猜不準。 如果郭榮因為自己的出現而長壽,那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 沒有人敢在郭榮的統(tǒng)治下造反,這跟找死沒區(qū)別。 可一但事情不可逆,郭宗訓是不可能鎮(zhèn)得住滿朝文武的。 國力必然會大受影響,周邊的諸多割據勢力,也會另懷心思。 到了這個時候,離分裂內斗就差一步了。 大周實力不可避免地大受影響,到了這一步,憑什么再取幽州? 其二、就是他不確定契丹睡皇帝能不能堅持個十幾年不死。 歷史上的耶律璟命硬,面對各種各樣的反叛,都傷不了分毫,反而厲害的將對方全數鎮(zhèn)壓。 最后還是因為自己作死,大醉之后,索要食物,侍從沒有聽到,便要開殺戒,不甘心坐以待斃的近侍小哥、盥人花哥聯合廚師辛古,六個貼身親信將之殺了,跟張飛的死法差不多。 照道理說羅幼度一直活躍于黃河以南,就沒有去過黃河以北,對于燕云地的影響力不大。 但事實顯示并非如此。 大周因多了一個羅幼度,勢頭之盛,遠超前世。 大周朝的明主賢臣與契丹遼國的明主賢臣一對比,相去甚遠。 現在最慌的就是那些已經徹底將自己視為遼人的漢臣,尤其是最具代表的韓家。 這些人比誰都清楚,一但中原王朝真正的崛起,那會是什么后果。 他們是不可能坐以待斃的。 也是有這兩大心事,羅幼度才會如此激進。 不管未來怎么樣,先將幽州拿下來再說。 到時候就算真的出現各種變故,有燕山防線在手,不至于陷入宋朝無險可守的地步。 這郭榮的生死,自然是不能說的。 所以羅幼度現在只能放大契丹內部的情況。 “不趁著契丹內部動蕩時下手,等到他們內部矛盾解決,就更不好對付了。與我們中原飽受戰(zhàn)火不同,他們的動蕩限于皇室權位之爭,并不動搖根基,很容易就恢復元氣?!?/br> 王樸左看一眼,右看一眼,搖頭笑道:“某算是明白了,二位已經將問題看得通徹。哪里是找某來商討的,分明是做選擇的。” 他沉吟片刻道:“不如這樣,兩位相公各讓一步。馬政放不得,可以先建根基,培育優(yōu)良馬種,至于繁殖,可以稍微延遲一二。節(jié)省下來的錢財可用于購買戰(zhàn)馬,擴充騎兵。樞密院可以從別處調撥一些錢帛以作購馬之用?!?/br> 羅幼度先一步松口道:“此法倒也是兩全其美?!?/br> 他的主要目的就是爭取更多的經費購買戰(zhàn)馬。 殺雞取卵的事情不是不能干,但這個時代的人不清楚郭榮的情況,僅憑契丹現在的情況,不足以讓大周孤注一擲。 能夠盡可能地獲得購馬經費,已經是一個完美的結果了。 三人做了最后的合計,然后將關于樞密院擬定的大周馬政上繳給了朝廷,走程序等郭榮批閱。 樞密院主管軍國大事,奏章走的是特殊渠道,當天下午就送到了郭榮的御案上。 優(yōu)先處理議政廳、樞密院的奏章是任何皇帝都默認的潛規(guī)則,郭榮幾乎第一時間就拿起了樞密院關于馬政的商討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