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正如當年司馬懿滅遼東一樣,大殺四方,遼東豪強被團滅,百姓也被遷徙到河北,但問題隨之而來,自古就是漢家故地的遼東,很快就成了宇文、段、慕容、高句麗的龍興之地。 南中的形勢比遼東更險峻。 蠻夷多而漢人少。 蜀漢占據(jù)了精華地區(qū),但大部分區(qū)域都處于羈縻狀態(tài),形勢上占有。 霍弋的信也是此種觀點,豪強在南中的確侵占土地,圈禁人口,但問題是,人家侵占的是外族的土地,圈禁的人口中,一大半是夷人。 幾百年下來,蠻夷也因此而被漢化。 豪強是禍害不假,但在內(nèi)是禍害自己,在外,就是禍害別人了。 楊崢現(xiàn)在把他們拔了,等于是揮刀自宮。 霍弋不僅情真意切的為楊崢剖析南中形勢,還把自己孫子霍彪,以及南中諸大姓的子侄七十多人送入長安。 做人做事到了這種地步,讓楊崢對霍弋大為贊嘆。 這才是漢魏真正的士人。 以國家利益、民、族大義為重。 其實這場叛亂,若是霍弋點頭,南中割據(jù)自立絕對是板上釘釘。 再與東吳結(jié)盟,秦國要收復這塊土地,就不是那么簡單的了。 楊崢看著一排南中子弟,尤其是霍彪,十四五歲的年紀,英氣勃發(fā),越看越是歡喜,就封幾個出類拔萃的南中子弟為散騎常侍和黃門侍郎,跟在自己身邊。 人敬一尺,我還一丈。 再說南中有些地區(qū)的錢糧賦稅也很難送到關(guān)中。 能維持秦軍在南中的存在即可。 所以南中的均田制雖然實行,但豪強的私兵、塢堡允許存在,只是登記漢民戶籍,一切照舊。 隴右、關(guān)中、河西、南中相繼推行均田制,就只剩下蜀中了。 這也是均田制最重要的一環(huán)。 霍弋的捷報來的太及時了,消除了蜀中所有后顧之憂。 南中和蜀中互為表里。 南中若是叛亂持續(xù)太久,蜀中也一定會大受影響。 楊崢之所以在隴右弄出這么大的陣仗,就是給蜀中看的。 好在,鎮(zhèn)撫司和宣義司早就在蜀中掀起浪潮,官府的公文還沒下來,蜀中百姓早已急不可待,每天圍聚在府衙之外,只等貼出公文,好一擁而入,拿到最好的田。 蜀中的兩百四十多萬人口若是釋放出來,秦國的國力會迎來空前暴漲。 不過楊崢異常謹慎,與譙周、張詔、李密、陳壽、常忌、常勖、壽良等蜀中士人反復溝通,力求得到他們的支持,畢竟若是人口稠密的地區(qū)爆發(fā)大戰(zhàn),就是玉石俱焚。 “均田制乃大秦之國策,亦為惠民之法,大秦強盛,爾等亦能安享太平?!睏顛樥f著大道理。 蜀國投降以來,楊崢對蜀中士人異常友善,全部量才適用,蜀中官吏也基本維持原狀,只是增加了鎮(zhèn)撫司和宣義司。 譙周、張詔、樊建這些大佬全被供了起來。 譙周也在下一批平尚書事的名單當中。 這其實也是一場政治交易。 你同意均田,舍棄土地利益,那么大秦會在政治利益上補償你們。 大家互相妥協(xié),互相成全! “大秦強盛也是我等夙愿,只要能惠及百姓,我譙氏愿奉大王之令?!弊S周讀了一輩子圣賢書,在蜀中也有愛民的名聲,不然也不會作《仇國論》,反對姜維頻頻北伐。 占田制和均田制的優(yōu)劣,他們這些蜀中精英自然能品出其中的意義。 “譙公果然深明大義。”楊崢擊節(jié)而嘆。 譙周在蜀中的地位,就相當于漢末鄭玄在中原的地位。 桃李滿蜀中。 而且譙氏在蜀中本來就是第一豪族。 得到他的支持,蜀中均田的阻力至少去了一半。 其他李密、陳壽都是寒門出身,最大的利益就是跟楊崢綁定,在秦國一展拳腳,秦國強大,他們也會水漲船高。 常忌、常勖則是蜀中另一大豪族常氏出身。 不過,蜀中的豪族還未膨脹到中原門閥的地步。 楊崢重用他們,也是在政治予以補償。 “大王有一統(tǒng)山河之志,臣等豈能不追塵附驥?”常忌、常勖拱手道。 不同意均田,就是與大秦對抗,與秦王楊崢對抗,楊崢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就說的很清楚了,均田制乃大秦之國策! 既然是國策,就一定會被推行下去。 你不同意,就是跟大秦作對! 很多東西大家心照不宣就行了。 說是征集眾人意見,實則也是楊崢在恐嚇他們。 就差說出“誰贊成、誰反對”的黑話了。 而這場均田制,背后若是沒有刀子撐著,也根本不會成功。 楊崢推行均田制的決心,已經(jīng)在隴右的大火中表達的清清楚楚。 即便他們反抗,換來的也只是蜀中的另一場大火。 而且均田制已經(jīng)取得了民心,地方豪強們除了乖乖聽話吐出人口和非法侵占土地,還能做什么? 軍事對抗,只會引來滅族之禍。 自古變法都是權(quán)臣發(fā)起的,由君主直接發(fā)起的變法,成功幾率更大,也更為深徹。 第五百八十七章 祭祖 諸事大順,只欠楊崢的一紙政令了。 為了給甘露六年迎來一個好兆頭,楊崢率文武百官親自去拜祭太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