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被宗族唾棄,官職再高也是空中樓閣。 于是高澄為他們找到了維護宗族利益的理由。 沒有什么利益比宗族存續(xù)更重要。 他們以爾朱氏暴行為例,細數(shù)高氏實力之余,又詳述這些年高澄的德政,以及自身力量,終于說服了一眾利益受害者。 終究不是禁奴,每人每年20錢的稅收對于他們來說也能承受,無非是不能像過去一般奴仆成群而已。 只不過禁止奴仆耕牛授田,確確實實是在宗族經(jīng)濟上大砍了一刀。 但誰也不想落得恒農(nóng)楊氏的下場,誰知道這群胡人能干出什么事來。 高家父子雖然自詡渤海高氏出身,但其軍事力量主要由六鎮(zhèn)鮮卑與爾朱氏的契胡部眾構成。 得用的漢軍僅京畿兵,三萬四千人中又有段韶麾下三千鮮卑士卒以及四千武川鮮卑。 京畿兵漢軍只要兩萬七千人,兩萬鹽兵新組,外人都以為是看護鹽場的雜兵而已。 這點人手相較于并州胡,確實無足輕重。 得益于爾朱氏的殘暴,恒農(nóng)楊氏的遭遇讓這群世家大族認清了胡人的下限: 明明盟誓,只誅首惡,待楊氏放松警惕,立即便是宗族被屠的下場。 在高澄抵達幽州之前,范陽盧氏終于在盧恭道、盧詢祖父子的游說下,愿意接受現(xiàn)實。 這其中有沒有感受到高澄大軍北上的壓迫感,不得而知。 范陽盧氏表態(tài)支持朝廷關于廢除奴婢、耕牛授田的政令,也是河北四姓五族最后表態(tài)的一家。 趙郡李氏所在殷州有竇泰駐軍三萬,早早就表示了對天子元善見的支持。 清河崔氏受迫于定州刺史厙狄干的兵威,同樣對趙郡李氏的做法表示附議。 同樣歸屬于定州的博陵崔氏更不用提,因高澄信重博陵三崔,信都建義的政治回報,他們賺得盆滿缽滿,自身又處于定、冀二州交界處,北有定州刺史厙狄干,南有冀州刺史婁昭,因此,他們最先表示對元善見政令的擁護。 剩下的渤海高氏是河北士族在信都建義中出力最多的宗族,又有高歡硬蹭,得以躋身河北四姓五族,但底蘊終究不如其余家族深厚。 況且重要人物高乾、高慎、高敖曹、高季式,高乾、高慎遠在晉陽,高敖曹鎮(zhèn)守廣州,僅有高季式獨自回了河北。 高季式是個什么成分就不用多說,渤海高氏的武裝力量盡在高家四兄弟手中,有高季式的全力支持,渤海高氏也只比博陵崔氏晚了一步。 至于背后有多少族人對自己唾棄,高季式不以為意。 高澄一聲令下,連二哥都敢捉的他,難道還會怕族人的風言風語不成。 在獲得河北四姓五族的支持后,高澄立即向洛陽發(fā)去消息: 廢除奴婢與耕牛授田以及恢復漢制,可以實施了。 依靠門閥上位的隋唐都能在全國推行的事情,以六鎮(zhèn)鮮卑為主體的高氏,在關東又怎么會橫生波折。 第二百一十五章 鹽政與贖罪 承襲于北魏的東魏不同于其他朝代,在高澄打擊士族之余,貫徹均田制,百姓生活殷實。 無論按戶收取,還是按人收取,暫時不可能存在逃稅現(xiàn)象。 畢竟人可以逃,但分配給你的田畝,卻帶不走。 戶調(diào)一匹布還要300錢的時代,一夫一妻240錢的稅賦已經(jīng)低了原有稅收60錢。 縱使多生育了些子女,相較所得露田、桑田、麻田。 孰輕孰重,都能分得清楚。 真要拋棄這么多田產(chǎn),只為躲那點稅收,那也確實沒得辦法去追討。 天子元善見不顧大將軍高澄的勸阻,強行廢除奴婢與耕牛授田,立即招致關東上百萬奴婢的謾罵。 雖然田產(chǎn)所得大部分都歸了主家,但多少也會有自己一口湯喝。 黔首愚民不知道這項政策最終受益的還是他們自己,他們沒這么長遠的眼光。 在他們大肆謾罵朝廷,謾罵元善見的時候,因為畜奴無利,雖有三年免稅,考慮到吃穿用度,世家大族開始大量釋放奴婢。 而高澄則立即接手這批人口,將他們編為稅戶,把剛剛從這些人手中奪回的公田,再度重新分配給他們。 把別人田畝收走,又還給人家,看上去多此一舉。 但這意味著,奴婢們過往繳納了租稅與戶調(diào)后,大頭歸于主家,自己只喝湯的局面被徹底改變。 成為良民稅戶的他們,交夠國家的租金,留足朝廷的稅收,剩下都是自己的,再也沒有主家從他們手上拿走大頭。 對于下令為他們重新分配田畝的高澄自不必提,盡是歌功頌德。 就連之前挨罵的元善見,也落著了些好。 高澄倒也沒有自個兒獨吞好名聲,相較于撕破臉皮赤裸裸對世家大族下手,高澄更愿意把戲演下去,讓元善見在民間得這一點好名聲,反正恢復漢制又會被毀了去。 元善見才是這場打擊世家大族的主謀,他人美心善的小高王又能有什么壞心思。 說到底還是河北士族在高氏發(fā)家的過程中提供了許多幫助,過往括檢隱戶、改革官制也就罷了,如今明晃晃地向士族擁奴下手,必須有元善見來當這個幌子。 而他高澄至少在表面上要與這群士族站在一起,哪怕大家對彼此立場心知肚明,但政治表演就是這樣,看破不說破,真把這事情說穿了,就是彼此撕破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