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書迷正在閱讀:庶香門第、男神住在手機里、神級優(yōu)化技能、聽歌識美人[娛樂圈]、追妻100次,總裁老公太霸道、科技抽獎大亨、每天都想終結(jié)Alpha發(fā)小、偏刃、出柜后我撿了個死對頭、出道吧,帽子架
京城皇宮之中,已經(jīng)是深夜了,可是弘治皇帝一點睡意都沒有,他此時正盯著劉晉制造出來的那個簡陋的地球儀看個不停。 “黃金洲,土豆、番薯、玉米,畝產(chǎn)幾十的糧食作物,如果真的能夠引種回來的話,我大明從此之后再無饑荒。” 弘治皇帝始終念念不忘的就是黃金的三種高產(chǎn)農(nóng)作物,對于他來說,什么黃金、香料、寶石、象牙等等之類的東西都沒有這畝產(chǎn)幾十畝的農(nóng)作物更有吸引力。 作為一國皇帝,他太清楚糧食的重要性了。 大明經(jīng)過了100多年的發(fā)展,人口早就已經(jīng)增長了很多倍,可是土地和糧食卻始終沒有什么變化,這種矛盾隨著人口的增長,土地兼并的持續(xù)變的越來越尖銳。 一旦出現(xiàn)天災人禍,立刻就會流民四起,嚴重的時候活不下的農(nóng)民就會揭竿而起,縱然現(xiàn)在是號稱弘治中興,這樣的現(xiàn)象依然很常見。 “陛下,您該休息了。” 這時,弘治皇帝的隨身太監(jiān),也是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同時提督東廠的蕭敬走了過來提醒道。 如果劉晉在這里的話,肯定能夠一眼就認出來,這人赫然就是今天跟隨在弘治皇帝身邊管家模樣裝扮的那個人。 “我讓你查的事情,查的怎么樣?” 弘治皇帝沒有理會,眼睛依然在盯著地球儀看,甚至手上還拿著尺子在地球儀上丈量著,一邊量還一邊自言自語的說:“這黃金洲和我們大明之間的距離還真是夠遠的,足足有好幾個大明的距離,不過從我們大明北邊一直往東北走,這里和黃金洲西北處離的很近?!?/br> “回陛下,已經(jīng)查清楚了?!?/br> 蕭敬從身邊的小太監(jiān)手中拿過一件皮衣,輕輕的給弘治皇帝披上。 “說吧?!?/br> 弘治皇帝依然盯著地球儀看。 “劉晉是北直隸永平府昌黎縣人,今年十七歲,目前已經(jīng)考到了秀才的公民,他早年喪父,全靠他母親一人撫養(yǎng)長大,自幼聰慧,勤奮刻苦,非常孝順?!?/br> 孝敬將自己查到的關(guān)于劉晉的資料說了出來。 “嗯,一個孝順的人不會太差?!?/br> 聽完孝敬的匯報,弘治皇帝點點頭,他一直以來都秉持著忠孝治國的方針策略,對于一個人的品行方面,他還是非??粗氐模渲凶钪匾木褪切?。 “那個徐霞客的資料查到了嗎?” 想了想弘治皇帝又問道。 “回陛下,沒有查到任何關(guān)于徐霞客的資料?!?/br> 孝敬搖搖頭回道。 “沒有查到也正常,查到了就算不得什么高人了,當然也不排除這個劉晉子虛烏有的隨便想了個名字來糊弄我們?!?/br> 弘治皇帝一邊轉(zhuǎn)動地球儀,也是一邊說道:“我讓你查一查歷年的資料,這劉晉關(guān)于季風的說法是否屬實?” “回陛下,我這邊讓人查閱了從漢朝一直到現(xiàn)在所有有史記載的資料,確實是如同這個劉晉所說的,一旦出現(xiàn)災荒,不是南澇北旱,就是南旱北澇,并且時間上也和劉晉所說的能夠?qū)Φ纳??!?/br> “并且正如他所說,每一次的朝代更迭必定是出現(xiàn)在災荒之年,而且全部都是先北方的省份開始?!?/br> 孝敬恭敬的回道:“我也讓人查閱了當年鄭和下西洋時留下來的資料,安南、暹羅、呂宋、南洋地區(qū)的氣候確實是和我們中土有很大的差異。” “根據(jù)記載,這些區(qū)域一年四季都是夏天,根本從來就沒有下過雪、結(jié)過冰霜,水稻也確實是可以做到一年三熟,產(chǎn)量極高。” “看來這個劉晉并不是胡言亂語,空口白話,這個黃金洲看來是真的存在,這番薯、玉米、土豆也應(yīng)該不是無的放矢?!?/br> “縱然是這產(chǎn)量上可能會有所夸大,但是不管怎樣,這三種糧食作物如果可以引進我們大明的話,我們大明也可以多三種糧食作物,老百姓也可以吃的飽?!?/br> 聽到孝敬的回道,弘治皇帝轉(zhuǎn)動地球儀,目光鎖定在黃金洲這里,同時也是仔細的看了看大明所在的位置,再看看黃金洲所在的位置,心中已經(jīng)有決斷。 “這組織一次船隊前往黃金洲,到底需要多少銀子,你這邊和那個杜明恩商量的怎么樣了?” 想了想弘治皇帝又問起今天答應(yīng)和杜明恩一起組織船隊前往黃金洲的事情來,現(xiàn)在朝廷財政困難,皇帝手中也沒有多少余錢。 “按十艘福船來計算的話,配備齊全所有的物資,人手,另外再算上福船本身的造價的話,大概需要10萬兩白銀。” “因為是我們和杜明恩這邊合伙,所以我們只需要出5萬兩白銀就可以了,當然這福船我們可以下令征用,除開福船的造價相對而言就便宜很多了,大概只需要2萬兩白銀就夠了?!?/br> 孝敬記憶力非常不錯,過來匯報之前,他就已經(jīng)將這些東西給記牢了,弘治皇帝隨便問什么,他都能夠很快說出來。 “既然是和人做生意,我們就按照生意的規(guī)矩來做事,該怎么樣就怎么樣?!?/br> “5萬兩銀子,倒是不多,就從內(nèi)帑之中出吧,如果能夠換來這三種高產(chǎn)的農(nóng)作物,就是花50萬兩,500萬兩銀子也是值得的?!?/br> 弘治皇帝聽完,想了想說道。 這內(nèi)帑和國庫是不一樣的,內(nèi)帑屬于皇帝個人是私房錢,完全屬于皇帝自己個人支配,皇帝可以用這筆錢來吃喝玩樂,朝臣都會不管,也不會有任何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