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點評
即使只是一名法學專業(yè)的學生,也都知道一件事: 本案中,不管是司機還是女乘,都符合《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zhì)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二的情形,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zhì)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chǎn)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這條規(guī)定,只是,在他們付出生命代價后已經(jīng)無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反轉(zhuǎn)來得太快,一方面是之前誤將受害者認為肇事者的攻擊者們變得啞口無言,另一方面,媒體的報道在這個時候顯得相當諷刺,公交車司機并沒有明確說明性別為男,轉(zhuǎn)而把報道重點放在了后期救援,輿論對男司機的審判也沒有出現(xiàn)。 另一個王姓男同學則做為女司機的愛人出來討公道,隨著重慶市公安局發(fā)布的警情通報,以及事故發(fā)生時現(xiàn)場其他車輛的行車記錄儀顯示,“肇事”的女司機卻是無辜的受害者。 真相打臉,但加在女司機及其家屬身上的網(wǎng)絡暴力傷害已然產(chǎn)生。“為什么冤枉我們?”王性男同學的叩問,值得反思。 整塊縱橫論案并非向以前的模擬法庭一事一案,里面的每一個角色都在為自己辯護并指出他人所犯的過錯或罪行,引人探討,發(fā)人深思,正如大家都想表達的那樣,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一個案件可以抽絲剝繭地分解成一條條干巴巴的法律條款,但是做為法律人都知道,天底下,就沒有哪一個案件是單純的法律條款組成。 法律無外乎人情,法律也不只有法律! 到了點評階段,也不知道許博士是怎么想的,自己不先說,也不讓老師們先說,第一個就是點黃一曦的名字。 黃一曦借著許博士安排點評的機會,躲在會議桌后面深呼吸了幾下給自己鼓勁。 沒辦法,一向是在臺上辯論給人家看,今天是第一次以嘉賓的身份參與點評。 壓力好大呀,用白水話講,第一次做婆婆,渾身發(fā)抖。 看來這次許博士出動的陣容給一曦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啊。商洛宇有些好笑的看著黃一曦的動作心里想道。 不過也是難免,就算是自己遇到這樣的情況了,也會有些手忙腳亂。 其實應付這種事情很簡單,都是有套路的,看那些官員發(fā)言就知道了。 首先就要夸,大夸特夸,誰不愿意聽好話呢,哪怕沒有夸到點子上。 接下去也不要批評,國外和國內(nèi)不一樣,國外可以實說,越內(nèi)行批評得越見血人家越高興。 國內(nèi)畢竟還是講人情的,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在這種時候是行不通的,把自己的老師和學校的領(lǐng)導懟的下不來臺,大家以后還見不見面打不打招呼了? 幾個人有給你扇完巴掌再給笑臉的涵養(yǎng)? 夸完后,還得自謙,說到如果自己做的話,肯定哪會疏忽呀,哪里會做不到呀,當然,也不能一味地貶低自己,最后還要順著話意講點別人沒有想到或注意到的事,提高自己的水平,抬高自己的高度。 接下去自然是皆大歡喜,完美。 但是商洛宇知道,黃一曦不是這種人,她不喜歡和稀泥,人家好的點子,她不吝表揚,探討,人家不好的缺陷,她也會如實表述。 實誠到可愛的人。 商洛宇偷偷地在課桌底下握住黃一曦的手。 槍打同頭鳥,所有人都贊成許博士的意見,把第一個發(fā)言的機會給了黃一曦。 謙讓不得,黃一曦索性接過話筒。 她其實很緊張,可是看到學弟學妹們飽含希望的眼光在看著她,她們內(nèi)心里,有可能比她還驚惶。 黃一曦的心突然鎮(zhèn)定下來。 她打開話筒按鈕,試了一下發(fā)言的音量,突然笑了。 她這一笑,如春暖花開,再加上她獨特的甜美的聲音,立刻驚艷了許多學生。 “很榮幸能參加這樣的論案,雖然你們已經(jīng)是第十九期的縱橫論案,可是我卻是第一次參加這種形式的論案。對我而言,是一種很新奇的感覺。 首先我覺得這個形式的論案比我們以前的模擬法庭新穎有趣,整個案件的過程讓大家有了一個直觀的感受。 主講嘉賓既是表演者,又是裁判者,同是也是辯護人,人情與法條、社會輿論的碰撞,從不同的維度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旁征博引,展開激烈的思想交鋒,真的體現(xiàn)了“打破專業(yè)壁壘,促進學科交流;開拓專業(yè)視角,拓寬學術(shù)思路”的宗旨,讓我感覺耳日一新,很受啟發(fā)。 美中不足的一點是,我覺得許多同學在發(fā)現(xiàn)問題,拋出問題時沒有想到解決辦法,在無法可循的時候沒有考慮到立法建議,也就是說,思維上有局限,沒高度或深度…….” 短短的幾分鐘發(fā)言,卻用盡黃一曦的洪荒之力,她抬頭輕揉太陽xue,哎喲媽呀總算唬弄過去了,以前老覺得點評江山是很有地位的人干的事,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呆在這個地位上的人也不太舒服呀,千目所瞪,眾望所指。 黃同學呀,這只能說明,您還是不適合干這個的呀。 于秋傻眼了,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這種發(fā)言順序真是cao蛋呀,如果前面發(fā)言的人雜亂無序,或無深意,后面的人拾人牙慧,舉一反三,容易出彩。 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跟著黃一曦這奇葩后面太難受了,這妞啥都說了,那她說什么呢,第一個太能干,把該說的都說了,后面的人只能畫蛇添足了。 于秋急中生智,好在她也是有水平的,想起剛才那個表演女司機的親屬的話,也趕緊開口,“此案除了十五生命的凋零讓人沉痛,還有輿論對“女司機”的標簽化歧視一直沒有改觀。 在不少交通事故里,一提到“女司機”,似乎就成了交通事故制造者的代名詞,還有不少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故原因加諸在“女司機”身上,妥妥地坐實了“女司機”就是“馬路殺手”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