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陳尚答道:“當(dāng)然可以?!?/br> 他打開提包,從中拿出了一只錦盒。掀開盒蓋,露出了兩只霽藍釉的大碗。 他小心地把兩只大碗擺好。 沈瑜看到兩只大碗,頓時怔住了。 這東西眼熟??? 他立刻回憶起來,昨天,在文物商店看到過這種大碗。霽藍釉描金,瓜瓞綿綿紋飾,如出一轍。 那三個古怪客人,拿了一件兒假的大碗,結(jié)果被文物商店當(dāng)成真的乾隆官窯精品瓷器收購。 此時,陳尚又拿出一對同樣的藏品。 沈瑜懷疑,這東西不會是同批造的吧? 想到這里,他看向陳尚的目光中,帶了一絲古怪與一絲同情。 他思索的時間里,周圍的人對這兩只大碗贊不絕口。什么釉色沉穩(wěn)艷麗,描金圖案精美,器型規(guī)整,典型官窯器…… 陳尚被眾人夸贊,也是笑容滿面。他對常貝說道:“我的好多藏品,都是朋友推薦的,這一對霽藍釉大碗,是我自己看好的。有點拿不準(zhǔn),所以過來請專家看看,但愿是真的吧?!?/br> 常貝立刻接話:“真品無疑,大開門?!?/br> 沈瑜把自己的石雕收起來,被萬煙看到了。 她說道:“沈瑜同學(xué),看見了嗎?這才是文物。要收藏文物,要有財力和知識才行。我看你呀,也別往專家面前湊了,免得到時候弄的難看?!?/br> 此時,擅長雜項的陳老師,此時正湊過來看沈瑜的東西。他鑒定過沈瑜的古錢幣。他眼神古怪的看了萬煙一眼,沒說話,回到了鑒定席上。 沈瑜正琢磨著,應(yīng)該如何化解可能出現(xiàn)的尷尬局面。 他不想管常貝和萬煙的事情,但有些擔(dān)心,這位胖胖的陳尚,聽到壞消息后,會當(dāng)場撅過去。 聽了萬煙的話,沈瑜忽然有了點想法。 他裝出情緒不好的樣子,說道:“來了一次,怎么也得看一看。真要是假的,我就當(dāng)場把它摔了?!?/br> 常貝說道:“這是何必呢,好歹是個擺件?!?/br> 也許是沈瑜表演的太認真了,陳尚立刻開口勸阻:“沈瑜同學(xué),喜歡收藏是好事兒,但是,這心態(tài)一定要好。不管真假,都是個人愛好。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個收藏的故事?” 沈瑜說道:“洗耳恭聽?!?/br> 第23章 真假難辨 陳尚擔(dān)心沈瑜年少氣盛,想用出知道的故事來勸解沈瑜。 “要說古玩收藏,就要先說老子。 老子在周朝曾經(jīng)做過‘守藏之史’,《道德經(jīng)》中有‘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br> 原本是消遣的愛好,但是,古玩的高利潤,也導(dǎo)致仿造業(yè)如日中天,遍地皆是假古董。 收藏古玩,提升眼力沒有捷徑可走,要多看多學(xué)少出手。 當(dāng)然,收藏不僅僅要把自己的眼力練上去,更重要的是心胸要豁達。 因為古玩發(fā)家的人有不少,因為古玩家破人亡的也有。比如民國年間,老古玩商人劉普,因眼力不濟,花重金買了幾件假乾隆官窯瓷,最后導(dǎo)致破產(chǎn),劉普也郁郁而終。 所以,我們收藏的不僅是一件古董,還要體會老祖宗留下的文化?!?/br> 常貝緊跟著開口稱贊:“陳伯父說的好?!?/br> 周圍的人也頻頻點頭。 沈瑜做出受到教誨的樣子,神色也逐漸平靜,“謝謝陳伯父指點?!?/br> 陳尚:“對啦,心態(tài)放平。” 前面的鑒定已經(jīng)陸續(xù)結(jié)束,馬上就輪到他們?nèi)齻€人了。 陳尚看向沈瑜和常貝,“咱們誰先過去鑒定?” 常貝說:“當(dāng)然是伯父先請。” 萬煙卻笑著說:“要不然,還是沈瑜同學(xué)先去鑒定?!?/br> 陳尚看了看沈瑜,怕他情緒還不穩(wěn)定,就說道:“還是我先來吧?!?/br> 他將一對霽藍釉大碗擺到了鑒定桌前。 于老師和另一位擅長瓷器鑒定的專家,各拿起了一只大碗仔細查看。 沈瑜注意到,于老師反復(fù)看了幾遍,仔細端詳了器型,底足,釉色。他將大碗放下,看向了旁邊的同事。 另一位鑒定師,看了良久。 兩人的眼神一碰。 于老師看向陳尚,這位先生說說您的收藏經(jīng)歷。 陳尚說了收藏一對大碗的經(jīng)歷。 沈瑜對仿品的來歷有些好奇,格外注意聽陳尚的收藏過程。 不久前,陳尚在一次交藏友的交流會上,見到了這一對霽藍釉大碗,看過之后,非常喜歡。以他的經(jīng)驗判斷,大碗極有可能是乾隆時期的官窯器。于是,花了五十萬收購。至于把東西勻給他的藏友是誰,陳尚沒有說。 沈瑜沒能聽到這瓷器的來源,覺得事情更加撲朔迷離。 陳尚在生意場打滾多年,看到于老師聽完之后,皺了皺眉,他的一顆心就懸了起來。 于老師說道:“陳先生,我個人的意見,這兩件物品,應(yīng)該是乾隆時期的瓷器。” 這話一出,陳尚明顯松了一口氣。 常貝在一旁捧哏:“果然是大開門的精品。恭喜陳伯父?!?/br> 沈瑜愣了一會兒。他悄悄打開地圖查看,沒錯,周邊有紅點有看點,但是,一對大碗根本沒有顯示,那么,就是這幾位老師看走眼了? 就在此時,另一位鑒定師仿佛是專門要與常貝作對,他說道:“陳先生,我們的意見有些不一致。我個人判斷,這件瓷器是乾隆時期的,但是,究竟是不是官窯瓷器,還要再進一步研究?!?/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