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改走水道
如今正是北宋初滅,途中,練瑤川冷眼旁觀著金兵動向,無意中,他聽到了那些金將向完顏宗弼匯報趙構以大將軍身份統領宋軍,算一算時間,恐怕趙構就快要在應天府稱帝,成立南宋小朝廷了。 練瑤川明白,自己現在就是一個黑戶,雖然看起來是隨著趙佶等被俘,但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也就能瞞一瞞金人,自己若是回到南宋,分分鐘就能查自己一個底朝天,更別說領兵打仗賺那些功績點了,恐怕到時候趙構第一個將自己當成jian細斬了。 就算沒有這種最壞的情況發(fā)生,練瑤川也不會去南宋了,那趙構是什么樣的人,只憑他一味的逃跑,好不容易有了抗衡金兵的岳飛,又和秦檜這個jian臣合伙將其害了就可見一斑了,在他所處的社會,趙構更是被多重解讀。 后來金人搜山撿海就是為了捉趙構,可以說趙構的皇帝當的憋屈至極,但卻樂此不疲,最后甚至接受了當兒皇帝的事實,依練瑤川的性格,賣國賊是肯定不當的,所以無論是南宋和大金,顯然都不太適合自己生存。 這點也就將練瑤川的退路封死了,不過眼下的天下怎一個亂字能說得清楚,所以練瑤川先前沒有隨那楊霸天逃離,就存了一絲火中取栗的心思,最少通過趙佶給自己正名,畢竟這幾次三番下來,相信自己的表現也讓趙佶看在了眼里。 要說造反的想法,練瑤川也不是沒有過,只是一轉念就拋到了一邊,他可知道,古代那些改朝換代的,都是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不說自己一介白身,就是現在的宋朝有著大金、西夏、以及即將成立的偽齊和正在崛起中的蒙古等外敵,趙氏又沒有失去天下之心,這點顯然也是行不通的。 唯一可取的,就是通過趙佶洗白之后,想辦法取得趙佶的信任,到時再謀劃之后的事,反正自己有陣法系統這個殺手锏在,只要賺取到足夠的殺戮值,再把武力值提升一下,能夠達到自保的地步,就可以增加亂世存活的幾率了。 練瑤川越想越覺得這個想法合理,而且運作起來也不算艱難,反正現在自己也已經來到了這里,與其等死,不如轟轟烈烈一場,就拿這些女真韃子當小鬼子打殺發(fā)泄一下心中的郁氣也沒什么不可。 唯一讓練瑤川有些頭痛的是歷史進程已經發(fā)生了變化,歷史上記載,此時的趙佶應該被帶往燕京住上幾個月才是,但此次押解的變成完顏宗弼后,不但行進的速度變了許多,連路線都發(fā)生了幾次變化。 這么一來那些金兵還好,宋俘卻比先前更苦了許多,有些年老體弱的文臣和幼齡孩童,更是累癱累死了許多,尸體被那些金兵給拋到了山野之中,連最后的一點體面死法都沒有,那些宋俘更是敢怒不敢言,其實不要說他們,就連有著一匹黑馬的趙佶,都苦不堪言。 在途中,練瑤川最大的體會就是將領對軍隊的影響,先前烏野郎君和完顏習古乃因為素來不和,所以手下的金兵也隱隱分成了兩派,換成了完顏宗弼后,不但軍容大變,就連那些原本對立金兵的士氣都漲了許多。 不過完顏宗弼對軍紀的要求卻是極差,也難怪這些金兵都跟強盜似的,在途中休息時,那些有點權力的金兵只要獸性大發(fā),隨時都能將那些普通宋人家擄來的漂亮女子弄到一邊,肆意玩弄,死了的女子也是連全尸都留不下。 練瑤川冷眼旁觀著種種慘劇的發(fā)生,一開始還會惱怒,恨不得立刻拔刀殺人,慢慢的也變得麻木起來,因為每天慘劇隨時都會發(fā)生,在這些窮兇極惡的金兵面前,人命真正如草芥、似螻蟻,他只能盡可能的保護好秦靈漪,同時思考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如果說練瑤川剛穿越的時候還只是一種閑散態(tài)度的話,此時此刻,他的心態(tài)也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越冷靜,他心里醞釀的殺機越盛,以至于連秦靈漪都感受到了他細微的變化,總是會溫聲細語的寬慰起他,倒讓練瑤川冰冷的心略有緩和。 秦檜似乎自知理虧,在成了參謀軍事后,在完顏宗弼扎營或談論大勢之時獻過幾次策略,卻沒有臉面再面對同被俘虜的同僚,在被嘲諷數次后,索性帶著王氏享福去了,成了完顏宗弼的親隨。 本來秦檜還想讓秦靈漪跟著自己,但那王氏對秦靈漪橫豎看不收慣,現在好不容易得到了金國四太子的看重,擔心帶的人多引起金人不滿,竟然以此為理由阻止了秦檜,秦檜別不過王氏,只得寬慰了秦靈漪幾句灰溜溜的坐上了完顏宗弼安排的馬車。 好在可能秦靈漪的身份秦檜并沒有瞞完顏宗弼,所以盡管有王氏從中作梗,但秦靈漪還是被禮遇了許多,連帶著練瑤川也是一般,雖然沒有馬車乘坐,但趕路之時不再被時刻催促,境遇比之先前那是真不一樣。 只是秦檜盡管沒有將練瑤川的事情告訴完顏宗弼,但他這大jian臣的本性,卻是隱隱的露出了一點端倪,也讓練瑤川將其納入了要殺的名單。 一連走了數天路程,一眾宋俘是苦不堪言,其實不要說他們,就算武力不弱的練瑤川,不但將秦檜給他的一雙青布靴給穿的破料不堪,腳上也都磨出了碩大的血泡,而像自己這樣情況的,竟然還算好的,有的宋俘腳都磨爛了,每走一步都痛嚎不止,結果被金兵嫌吵直接用長矛給捅死在地了。 而這些見聞也讓練瑤川深刻認識到了亂世生存的不易,也更認識到侵略者的殘暴和作為弱者的不堪,不過那完顏宗弼不知道什么打算,在第七天里,卻是帶著眾人趕到了一道大河前,河中,正有三艘征來的宋朝樓船、十數條座船以及不少的馬船、斗艦,在水面上一字排開,十分宏偉,看那樣子竟然是要棄了陸路,改走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