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噠宰人設今天又崩了、農(nóng)家鳳女初長成、[綜]森廚的自我修養(yǎng)、[火影]今天也在放飛自我、漢末皇子辯、魔帝歸來之都市至尊、論學霸的漫長暗戀史、帶著系統(tǒng)縱橫娛樂圈、[綜漫]嫁給地獄輔佐官之后、[綜漫]綱吉又穿越啦
皇帝卻始終尊稱為“先生”,就連宮九待他,都比旁人多幾分尊重。 無他,這位楊先生的學問人品都是頂尖兒的,雖說那份倔脾氣、較真兒的性子也是頂尖兒的, 才落得個教了皇子不足月就得罪了皇帝、被遣到國子監(jiān)做回個從五品小官兒的下場, 又在當今登基之后,還被太皇太后也壓了好些年,前幾年太皇太后過世才算慢慢爬到他早該有的品階、又今年才等到能入閣的機會…… 品階卻并不影響他該受到的敬重。 這位其實也是宮九放完炮就撒手的原因之一。 難纏。 偏偏還都是為國為民、一心為公的難纏。 楊先生家中清貧,全靠了他當年中秀才的時候娶了隔壁鎮(zhèn)一家“富商”的女兒,家里有了夫人陪嫁的一間鋪子、幾十畝田地支撐,才不至于連官服上都是補丁—— 可饒是如此,家中的雜務也幾乎都是夫人帶著媳婦孫媳婦孫女兒們在cao持,外務跑腿則是族中小輩(楊先生為此還多了個副業(yè),每每要抽空給小輩指點文章)…… 左右禁止民間私自買賣人口也好,甚至全范圍無論官牙私牙都一并禁止、完全杜絕人口買賣也罷,都對楊先生的生活沒多大影響。 偏偏他是最先冒頭、也是最堅定的反對者。 楊先生承認這個提議出于好意,但他并不認為好意就能收取好結果。 外放的那二三十年,楊先生除了勸課農(nóng)桑、修繕水利之外,做的最多的,就是打壓拐賣婦女兒童的犯罪團伙。 因此甚至不止一次險些兒讓家里的女人孩子出了事。 據(jù)說有一回他才剛剛?cè)龤q的小孫孫都走失十七天了,虧得有一位也見不得拐子的義士出手, 又是幫忙他已經(jīng)被打斷了手腳的小孫孫正骨醫(yī)治、又是花了好大功夫給送了回來。 也虧得那楊小哥兒雖然才三歲,卻已經(jīng)口齒伶俐,便是遭遇那般變故慘事,也能說得清、且敢于開口說清自己身份來歷。 楊先生并家中其他人等,自然是萬般感激的。 但饒是如此,楊先生在聽說那位義士并不將拐子移送官府,而是直接打殺當場之后,還是把那義士—— 他之前還感激得只差給人家跪下磕頭(沒磕成還是因為給人家硬攔住了)的義士 ——給訓了一通。 不僅僅因為不符合他自己的三觀。 更不只是為了維護他本人的名聲官威。 而是…… “焉知那群拐子背后沒有其他人? 沒有更廣闊的犯罪團伙? 再則這些年經(jīng)手的孩子也必不只您救回來的這些,雖說他們未必都記得自己將那些可憐孩子禍害到何處,但能審問出一個是一個……” 一邊一口一個“您”,一邊把人訓成了孫子。 就如他當年面對先帝的時候,一口一個陛下,行止也無一不恭敬處,就是叫人聽得心里堵。 用太皇太后的說法就是: “這也就是虧了當年他還只是個連上奏折的資格都沒有的八品小官兒,否則石太師路上就不寂寞了?!?/br> 用宮九的話說就是: “看那老頭懟皇伯父還是挺有意思的?!?/br> 皇帝,皇帝是沒有任何評價的,至少口頭上沒有。 就是如今被懟上的人換成他自己,頭疼歸頭疼,也并不后悔當年在心里暗戳戳附和過小堂弟的某些言辭。 還挺欣慰自己朝堂上有這么個倔老頭的。 左右人也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嘛! 只要將他提出的問題解決了,確保最終結果真的能利國利民,這小老頭兒配合乃至督促其他百官配合實施的熱情,比他反對的時候絕對也不差什么的。 楊先生,那可真是查漏補缺的一個好手。 尤其是在此類又不會傷及自家根本利益、又是當今和下任皇帝(誤)共同推行的問題上, 朝堂上的大小狐貍正是唯恐顯不出自己忠心、能力的時候呢, 還不是楊先生每挑一個毛病,他們就要積極尋找補足的方案和切實可行的實施細則嗎? 在禁止民間私自買賣人口這事兒上,在楊先生的帶頭倡導下,他們就都出了不少好主意。 像是聯(lián)合民間義士,諸如前些年頗具名聲的“拐子殺手”等,聯(lián)合清理不合規(guī)矩的拐子私牙啦; 像是規(guī)范私牙,對符合規(guī)矩的允許他們經(jīng)過一定手續(xù)之后“私鹽官賣”啦…… 又有對各地養(yǎng)濟院、育幼院等等在民間人口買賣禁止之后可能負擔更大的官方救濟機構的完善監(jiān)管等; 又有諸如針對頂風作案者的從嚴從重處罰,上罪祖先、下累兒孫之類的…… 皇帝特特叫了幾位新進翰林隨朝記錄各位大人們的集思廣益,收集了許多好素材。 順勢將“婦女聯(lián)合救助會”推行下去都只是小事。 好些個老狐貍啦,又或者很有發(fā)展成老狐貍潛力的新進小狐貍啦,都說出了類似于支持無子之家的女兒頂門立戶承繼家業(yè)的,才是關鍵呢! 雖然那些話有的只是出自揣摩圣心, 有些則只是出自仍記得石太師或同情英國公的文人武將之口。 但皇帝才不會管那些人說那些話是出于什么考慮呢! 趕緊地示意新翰林們記下來,又以“今日朕與諸位行前所未有之仁政,當鄭重記之”為由,一邊交代起居注官專事專記,一邊又起草著祭祖祭天時作文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