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
書迷正在閱讀:君為依[重生]、卷花影、我靠狗血小說創(chuàng)飛古人、靳少高調(diào)隱婚日記、風水迷局、[綜漫] 除了荒神,所有人都重生了、全民秘境時代、轉(zhuǎn)世武神、噓!豪門由我造![年代]、貪婪之主
“夫投壺者,不使之過,亦不使之不及,所以為中也。”投壺新格 出了趙謙府邸,穆順不敢耽擱,直接回了未央宮,連水都沒來得及喝上一口,便忙著找皇帝復命。 此時皇帝正在石渠閣外與一眾秘書郎露天宴飲,玩著投壺的游戲,投壺起于戰(zhàn)國、興于秦漢,是當時的儒者士大夫之間宴飲助興的活動。 大約是上個月,秘書郎王粲和楊修教會了皇帝這種游戲,皇帝很快上手,并且樂此不疲。幾乎只要一宴請秘書監(jiān)眾人用膳,就定然會玩上幾局,不過皇帝準頭太差,十矢九不中,所以沒回都是讓秘書郎們玩,自己在一旁過眼癮。 穆順來的時候,一圈下來,正好輪到法正投壺。只見法正坐在席上,手上拿著根沒有鋒鏑的箭矢,瞇著眼盯著中央的一只腹大口小的銅壺,磨蹭了好一會,就在他終于有所動作,舉手投矢的時候。 楊修在一邊剛好說道:“每回投壺,就屬你最” 當啷 法正手腕一抖,箭矢偏離了目標,堪堪擦著壺身而過,掉在地上。 他臉色頓時一沉,忍不住看向楊修,楊修表情一愣,自知失言,立即側(cè)過臉去裝作不關(guān)我事的樣子。 法正雖然失手,在座眾人都是受過君子教育的,并沒有任性起哄。王粲、士孫萌在一旁神色淡然的看著桓范、傅干的嘴角略微揚起的笑容還未散去裴潛、王輔則是輕輕搖頭,替法正這一次感到可惜。 唯有王輔敢想敢說:“這回不算,孝直再投一次!” 法正感激的看了眼王輔,臉色立時緩和了些許,只是他不會再丟一次丑了。 裴潛這時笑道:“該我了?!?/br> 他隨手拿起一根箭矢,略一打量,便信手一投。箭矢準確的飛向銅壺,正好打中壺腹,銅壺原地搖晃了幾下,傾倒在地上,把銅壺里原來插著的箭矢盡皆倒了出來。 “好啊,沒投中也罷,倒把壺也給弄翻了?!被实圻@時也笑著發(fā)話了:“文行,看來你也不適合玩這個游戲?!?/br> 這話一說完,所有人紛紛跟著皇帝起哄。 裴潛倒也不惱,笑著說道:“人各有所長,左右不過是一個游戲,潛既然不善此道,以后不如和陛下一起旁觀?!?/br> 他出身河東裴氏,是侍御史裴茂的兒子,為人不拘小節(jié)細行,不為其父所喜,給他取字文行就是希望他能懂些規(guī)矩。沒想到入宮之后,裴潛愈發(fā)放縱天性,難得與王輔、法正等幾個性格古怪的人玩到一起去了。 這次裴潛再明顯不過的為法正解圍,皇帝見了,倒也不以為怪。秘書監(jiān)九個秘書郎,性格、家世、才學各異,在父輩的影響下很容易各自組建成小團體,比如楊修與桓范、傅干三人感情好王粲與士孫萌最為契交王輔與裴潛性格相投。雖然他們私底下也會有敵視,比如法正與楊修這對冤家,但整體上還是一個皇帝為核心,緊緊圍繞在皇帝身邊的秘書班子。 皇帝此時注意到了安靜侍立在一邊的穆順,他招手讓穆順上前,問道:“何時回宮的?” “就在剛才,奴婢不敢打攪國家的興致,便在一邊候著了?!?/br> 皇帝隨意的應了一聲,目光不經(jīng)意間掃視在座眾人,臉上的笑容漸漸隱去不見:“趙公的病情究竟如何了?” 這話一出,無論是秘書令射堅,還是秘書郎楊修、士孫萌等人盡皆屏息靜聽,剛才還充斥著的輕松愉悅的氣氛頓時蕩然無存,眾人雖然臉色未變,看向穆順的目光中流露出緊張的探詢。 “誒,太醫(yī)令說很難熬到秋涼時候?!币娀实蹧]有屏退眾人的意思,穆順索性開誠布公,一五一十的說道:“趙公形容枯槁,說話都沒什么力氣,整日昏睡,以米湯度日?!?/br> “真有如此嚴重?”皇帝認真的問道。 “這種事,奴婢可不敢亂說。”穆順將自己去趙謙府中拜訪的前后經(jīng)過拋去細枝末節(jié)的部分,在皇帝面前詳述了一遍,皇帝這才紅了眼圈,傷心的說道: “上一次見到趙公,還是在我親政的大典上,那時候他雖然抱恙,但精神還不錯。我本以為讓人替他分擔點事,無案牘勞形,他就會把身子調(diào)養(yǎng)回來。誰知道他竟然” “趙司徒志在中興,屢行良政,如今一旦不豫”楊修見皇帝兩眼含淚,隨即作勢一嘆,說道:“宜早做打算啊?!?/br> 最后這句話的語氣透露出楊修心里的緊張與忐忑,這是他首次以近臣的身份向皇帝進言,并試圖干涉朝廷大事。 皇帝低著頭,一只手在桌案下漫不經(jīng)心的揉搓著衣袖的布料,過了一會兒,方才抬頭含糊的道:“德祖說的是,一切就等太醫(yī)令的脈案呈進,然后再做打算了?!?/br> 這時皇帝也沒心思繼續(xù)和秘書郎們說說笑笑了,他趁此放了他們提前出宮,好讓他們盡快將這個消息轉(zhuǎn)告給家里長輩。 皇帝坐在石渠閣里,對著窗外陽光,突然想起當日趙謙與馬日磾聯(lián)袂覲見,逼他罷黜王允。那時候自己還故作姿態(tài),利用他們保全自己的聲名,此后趙謙便一病不起,對皇帝事事遷就,鼎力支持。 他想起這個印象還不錯的老臣子,又想起被他利用完、罷黜回鄉(xiāng)的王允,還有那批忠心耿耿、卻與他政見分歧的馬氏、楊氏等士族大臣。這些人沒有誰不忠于皇帝、忠于漢室,但他們的忠誠,不過是朝廷在能滿足他們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有選擇的忠誠。 一旦不能滿足、或無法滿足,要么就會仗義執(zhí)言、為民請命要么就如同袁氏趁著中央對地方的掌控力下降,割據(jù)一方,圖謀不軌。 作為大漢朝的皇帝,早在趙岐等人通過外交手段,威服袁紹等方伯重新承認天子法統(tǒng)以來,他其實已經(jīng)可以慢慢的通過溫水煮蛙的方式,利用行政手段和權(quán)術(shù),盡可能少的發(fā)動戰(zhàn)爭就能重新讓海內(nèi)臣服。 可是這么一做,朝廷還是那個暮氣沉沉、爭權(quán)奪利的朝廷,世家豪強依然把控著這個國家的經(jīng)濟、政治和輿論,甚至還有軍事。用文的手段固然可以事半功倍,但卻讓這個國家真正的敵人由外入內(nèi),繼續(xù)堂而皇之的站在朝堂之上。這些豪強摸透了朝廷的政治規(guī)則,如果真讓他們滲入朝堂跟皇帝來文斗,皇帝未必能贏,最后還是會撕破臉。 既然一開始就沒想過當光武那樣跟世家妥協(xié)的君主,皇帝這一世自然不會選擇聽信那些朝中大臣的話以仁德招徠諸侯歸順,他要用拳腳,而不是用口舌來收復天下。 回過神來,皇帝突然說道:“穆順!” “奴婢在。” “去尚書臺,詔賈詡來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