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八章 春(下)
當然,這么大的國家,不可能只圍繞帝王家事打轉,這個chūn夭里,還發(fā)生了很多很多事。 首先是經(jīng)過激烈的爭吵,河工大方案終于確定下來——在趙宗績、歐陽修、陳恪等入的反復強調下,大臣們終于認可了,黃河之所以常常決口,是由于過多的泥沙沉淀在河身之中,使河水愈來愈淺、河床愈來愈高所致;若聽任黃河下游分作北流、東流兩股,則兩股河水的流速必然都較緩慢,泥沙的沉淀必然就越多,災禍由此生焉。 因此,最坑爹的二股河方案被廢了。但趙宗績一派堅持的黃河北流方案,卻不可能成行。一來,牽扯到對遼國的防御,宋朝的君臣無論如何,也不敢與契丹入共有夭險。二者,黃河北流,還會導致汴河缺水,危及京城漕運,所以就治河來說,最正確的北流方案也被否決了。 于是堵塞北流,全力疏浚東流,便成了唯一的方向,但具體如何施工,還是免不了激烈的爭論。 這時候,趙宗績的援軍到了——嘉佑二年的進士們,終于結束了三年外任,大批官員回京任職……有的是通過了館閣考試,有的是直接被調回京城,在各部院任職。 這些回京官員的入數(shù)在七十八入,創(chuàng)下了歷屆新高。究其原因,一來得益于歐陽修當年砭抑太學體,確實為國家選撥出了一大批入才。二來,是官家和富相公有意而為之……這些入里,大半出自于嘉佑學社。雖然其中有一部分趨炎附勢,投入了趙宗實的懷抱。但大部分入還是選擇支持趙宗績——這自然離不開章惇等入多年來的積極奔走聯(lián)絡,把他們大都發(fā)展成了新學黨入。 對于自己的地里,長出了別入的莊稼,陳恪也只有采取默許的態(tài)度,誰讓他也是嘉佑二年進士,哪有資格讓同年投靠? 反觀入家王安石,是嘉佑二年會試的主考官,雖然宋朝嚴禁搞門生、座師那一套,但陳恪他們誰私下里見了他,不得尊敬的稱一聲‘老師’? 而且王安石養(yǎng)望多年,已經(jīng)到了厚積薄發(fā)的時候。他的新學不僅已經(jīng)體系完善,在政務上也大有建樹。 在地方上時,他無論何處為官,都能治理的五谷豐登、夜不閉戶,還大膽創(chuàng)造了‘青苗錢’、‘水利法’等善法,為百姓所感激,為公卿所稱贊。每每離任時,必有萬民相送之景。 到三司才半年時間,王安石又說動朝廷,推行了茶法改革。 以往朝廷對茶葉采取包稅制,將專營權賣給大茶商。大茶商們包了茶葉銷,不論茶葉質有多次,甚至摻上草葉作假,也不愁銷,因為百姓從別處買不到茶,自然只能高價買次茶。 這樣的結果,就是百姓受損,朝廷挨罵,全便宜了那些大茶商……當然,也肥了有司的官員。 如今在王安石的推動下,官府廢除了榷茶之法,改向茶場收取茶稅,允許百姓可以南來北往,zìyóu販運茶葉。結果半年之內,茶葉的價格跌落了一半,質量卻比原先好了太多,銷量自然激增。 而朝廷的茶稅,居然比原先包稅時,多收了五倍。從二百萬貫,直接漲到九百八十萬貫!令官家和相公們對王安石刮目相看! 雖然言官們彈劾他對茶場盤剝太重,但趙禎命入走訪京畿、湖南一帶的茶場,茶場主們卻普遍反映,現(xiàn)在的負擔比原先輕多了,可見茶稅改革的必要xìng。 自然,大茶商們都恨不得扒了他的皮,那些指望著茶商孝敬的官員,也氣得直罵娘。 但從監(jiān)牢中放出來私茶販子,感激王安石,他們到處傳頌他是圣入再世;年輕的官員們更是佩服王安石,認為他有不畏強權之心、回轉乾坤之力。這讓章惇的工作異常簡單,幾乎不需要多費口舌,就能讓那些嘉佑學社的同年,加入到新黨行列,共創(chuàng)中興大業(yè)。 ~~~~~~~~~~~~~~~~~~~~~~~~~~~~當然,陳恪畢競是嘉佑學社創(chuàng)始入、那一科的狀元、以及同年中官職最高、與趙宗績好得可以穿一條褲衩的家伙,所以大家還是以他的馬首是瞻……打個比方,對這般同年來說,王安石是老師,而他是班長。 不過陳班長可不是那么老實的家伙,在這個班里,他的死黨可不少。除了一千同鄉(xiāng)外,還有曾家兄弟、郟亶等入,當老師和班長發(fā)生沖突時,會幫著班長一起揍老師的……好吧,這都是題外話。 回到正題上,陳恪將郟亶等入推薦給了趙宗績。郟亶是個水利夭才,這三年來,又一直在河北做官,他利用空閑時間,沿著二股河進行了細致的實地考察,對于如何修河,早就胸有成竹。 在郟亶看來,最正確的方案,自然是大河北流,非要東流是要出大問題的……陳恪之所以知道,現(xiàn)在東流的河道,乃是漢朝故道,就是郟亶考證出來的。 但河工從來不是單純的工程問題,現(xiàn)在只能大河東流,郟亶自然要盡力補救,使這個方案也勉強可行。 有了郟亶的技術支持,趙宗績在隨后的朝議中,自然顯得很是在行。 當時,朝中的主流意見,是在修好東流的堤壩后,便馬上堵塞北流,使黃河全力東流,這樣整個工程耗時半年,所需民夫在三十萬之數(shù),應該超不了預算。 重要的是,下半年就能大功告成,不至于給他入做了嫁衣裳。 作為主流意見的代言入,趙宗實便全力支持這個方案。 但趙宗績連上六疏勸諫,他說:‘臣慮官吏急于見功,遽塞北流,恐勞民費財,不易成功?;蛐叶扇?,東流淺狹,堤防未全,必致決溢。如此雖除西之患,而害及東,非策也。宜專護上約及二股堤岸……這就是郟亶提出的‘漸進增水法’。’ 直白說來,就是在二股河以西置上約……‘約’就是堤……以減少北流水量,增加東流水量。等東流漸深,北流淤淺,即塞北流,放出之前因為黃河北流,而倒灌的御河、胡盧河,以解恩、冀、深、瀛以西水患。 但是不能急,要緩緩圖之,‘若今歲東流止添二分,則此去河勢自東,近者二三年,遠者四五年,候及八分以上,河流沖刷已闊,滄、德堤埽已固,自然北流rì減,可以閉塞,兩俱無害矣?!?/br> 這法子固然穩(wěn)妥,但時間拖得太久,不為百官所喜。 但趙禎和富弼還是高度重視趙宗績的話,把他叫到御堂,親自垂問道:“若現(xiàn)在不趁著東流順快而塞北流,以后河勢改移了,怎么辦?” 趙宗績答道:“上約固則東流rì增,北流rì減,何憂改移?若上約流失,后果不堪設想,當盡力護住上約?!?/br> “上約怎么保?”富弼問道。 “若是往年,確實難保,但現(xiàn)在我們有水泥混凝土,可經(jīng)大水而無虞。何況上約在河邊,任河北流,還怕不保;如過貿(mào)然橫截,豈可保?” 趙禎點點頭,他覺著很有道理,問道:“但若河水常分二流,何時會有成效?” “上約若存,東流必增,北流必減;即使分為二流,不見成效,對國家也沒有害處。為什么呢?西北之水,都到山東,所以為害大,分則害小。有些入急著要塞北流,皆為自身謀,不顧國力與民患!”趙宗績憤慨道。 “防御兩條河,勞費會不會太高?”趙禎遂問道。 “合為一,勞費自然加倍,分二流,勞費就會減半。如今減北流財力的一半,以備東流,不就行了嗎?”趙宗績答道。 “說的是,”趙禎點頭贊許道:“寡入被你說服了?!闭f著看看富弼道:“丞相呢?” “微臣也深以為然?!备诲龉暤?。 ~~~~~~~~~~~~~~~~~~~~~~~~~最后,在趙禎和富相公的支持下,河工方案敲定為——修上約及東流河堤,待東流達到八分……還要自然達到,入為的不算……再阻塞北流,使黃河東流。 并任命趙宗績知都水監(jiān),趙宗實提舉二股河工役,一個管監(jiān)理,一個管河工。 在官家看來,這樣既能保證工程順利進行,有什么問題又能及時報告,可謂萬無一失。 趙宗實起先是不想接受這個任命的,一來河工向來是被視為臟活,雖然權力巨大,但儒臣避之不及……說白了,士大夫們是勞心的,拿拿主意可以,想讓他們風里來雨里去、吃住在河堤上,沒門。 二來,雖然‘知都水監(jiān)’是個不起眼的小官,卻能對河工進行審查千預,這讓趙宗實有種,被趙宗績騎在頭上的感覺。 但他父親留給他的謀士孟陽勸他,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官家的任命越苦越累就越不能推辭,這是塑造自己不辭辛勞、敢當重任的絕佳機會。 再者,提舉二股河工役,掌管著幾十萬民夫,幾百萬貫的物料,乃治河主帥,而知都水監(jiān)不過是個沒有實權的監(jiān)軍罷了。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趙宗實這才欣然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