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天下大勢
很顯然葛巖并不是像魏佶想的那樣。他現(xiàn)在謀劃的是一局翻天的棋局。 葛巖恭敬的回道“皇上,微臣認為歲幣上漲可以商榷,公主下嫁也未嘗不可?;首佑螌W也并非是一件壞事?!?/br> 葛巖此言一出,上書房所有人都一陣唏噓。這小子莫非不想活了,什么話都敢說。 “大膽!口出妄言,莫非想要人頭不保?!?/br> 皇帝一拍桌子,怒火沖天,若不是念及葛巖之前救過自己,恐怕早就拉出去五馬分尸了。 葛巖繼續(xù)恭敬道“皇上,且聽微臣慢慢分析?!?/br> 皇帝怒道“朕倒想看看,你究竟想說些什么?!?/br> 葛巖繼續(xù)道“大遼國曾經(jīng)吞并我大魏國十三座城池,如此大仇皇上可曾忘記?” 皇帝怒道“你莫非真是不想活了,這等奇恥大辱,朕怎么可能忘記?朕日思夜想,都想報昔日之仇。若不是當年前朝逆子諸葛屹興兵造反,怎么會有大遼國乘虛而入,奪我大魏十三城之辱?!?/br> 皇帝說到這里,葛巖卻是暗暗捏緊了拳頭。魏佶無能,連江山都護不住,卻要將丟了十三城的事情,甩鍋給哥哥。葛巖恨不得立刻生吞魏佶的rou。 可是現(xiàn)在不是發(fā)火的時候,葛巖臉上不動聲色,繼續(xù)道“既然皇上一直深恨著大遼國,難道不想找個機會將大遼國給重創(chuàng)一次,沒準還能有機會收復(fù)昔日丟失的國土?!?/br> 葛巖此言一出,整個上書房的人又是一陣唏噓。果然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這種狂妄的話都說得出口。 皇帝沒想到葛巖說到最后,居然是這個目的。他搖了搖頭,在魏佶看來,葛巖還是太年輕了,不知天高地厚。如果大魏國真的是大遼的對手,不用葛巖建議,魏佶自己都會揮師北上,一舉收回之前丟失的十三城。 葛巖繼續(xù)道“皇上,殺人不見得一定要自己出手,有時候借刀殺人才是上上之策?!?/br> “你的意思?”皇上似乎突然有了一點興趣。 葛巖道“如今大遼國北面有三大游牧強國,大琻國、蒙古國和哈拉汗國。聽聞大遼國和哈拉汗國已經(jīng)簽訂盟約,世代友好??墒呛痛蟋n國卻一直刀兵相見勢同水火。大琻國之所以對大遼國咄咄逼人,其實又是因為大琻國北面的蒙古正在不斷的崛起,不停的蠶食著大琻國的勢力范圍。大琻國南下的步伐已經(jīng)是不可能變的。據(jù)說現(xiàn)在大遼國和大琻國開戰(zhàn),耗費了大量的軍力和國力。如果這個時候,我們能夠聯(lián)絡(luò)到大琻國,同時讓哈拉汗國不出援軍支持大遼國,最終大魏和大琻南北夾擊之下,大遼國即便不滅,也會元氣大傷。那時候我們大魏奪回那十三座城池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葛巖這一番分析,顯然對天下大勢極為熟悉。 皇帝捋著胡須,露出了一絲笑意。 一旁的童大春卻怒道“黃口小子,簡直是膽大包天。大琻乃是虎狼之師,若非有大遼國北面據(jù)守大琻,大琻若是一路南下,只怕是唇亡齒寒,到時候大魏國只怕也會牽連其中,被戰(zhàn)火吞沒。你這個聯(lián)合大琻對付大遼的策略,簡直就是一個笑話?!?/br> 童大春此言一出,皇帝魏佶道“自文宋以來,經(jīng)歷大楚再到我大魏,賄大遼而享太平都是我泱泱大國的基本國策。聯(lián)合大琻絕不可取,但是讓大琻給大遼一點苦頭吃,那是絕對可以的。若是大遼戰(zhàn)事吃緊,必定有求于我大魏,到時候再以十三城衛(wèi)要挾,不怕他大遼不肯歸還。” 魏佶這個時候居然還有如此清晰的思路。葛巖心里嘀咕,看來還是太低估這狗皇帝的智商了。 魏佶笑道“葛巖年輕氣盛,對于大國形勢分析只在表象。不過年紀輕輕就有如此見地,絕對稱得上才俊了。你這一番話倒是點醒了朕。” 魏佶說完,立刻轉(zhuǎn)身對孔齊道“給朕傳旨,民間暗中選一個姿色才氣出眾的女子,朕給予公主的名分,讓她嫁給大遼國的老皇帝即可。至于皇子游學,朕想選派一位有膽識的皇子去大遼國歷練一番,目的就是找機會牽動大琻和大遼的戰(zhàn)事,讓他們斗個你死我活。若是這件事情能夠辦成,我大魏收復(fù)十三城有望,成功回來之后,可擔大魏江山基業(yè)。” 魏佶說到這里,拿眼睛朝著康王瞄了過來。 很顯然,魏佶想要讓康王來擔當此重任。 葛巖心思縝密,略一思量,就知道魏佶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如今康王魏構(gòu)參與奪嫡,聲望已經(jīng)水漲船高,隱隱有和趙王梁王一比高下的架勢。 如果任由三位皇子繼續(xù)斗下去,那最終肯定是皇子間刀劍相見,血染皇城。 這無論如何都不是魏佶想要看到的。如果三位皇子能夠找個理由弄走一個,剩下的兩個即便斗爭起來也是勢均力敵,魏佶更容易均衡雙方的力量,不容易出現(xiàn)雙方合力攻擊一方的現(xiàn)象。 倘若康王魏構(gòu)這次真的去了大遼國,如果能夠順利起到削弱大遼國的目的,那么自然是聲望一飛沖天,他日魏構(gòu)回大魏,理所應(yīng)當擔任太子之位,另外兩位皇子就是想要爭奪,在天大的功勞面前,也沒有任何理由反對。 倘若康王魏構(gòu)沒有完成這次的任務(wù),那么他離開秣陵城時間一長,依附他的奪嫡勢力必定失去了主心骨,要不了多久就會被其余兩位皇子吞沒。這樣一來奪嫡就少了康王一方勢力,起碼朝局要穩(wěn)定很多。只要將來太子之位一定,魏佶再把魏構(gòu)接回來,給他一個封地,讓他當一輩子的閑王爺,他也不敢有什么怨言。 魏佶這一整套的套路,牽涉到太子儲君之位,又牽涉到國家大事。似乎顯得很完美。 不過在這關(guān)鍵時候,康王殿下卻慫了。 他可不想去什么大魏國游學。誰都知道是九死一生的事情,況且自己奪嫡的勢頭正猛,有了多方臂助的康王,已經(jīng)越來越有信心了,他怎么可能放棄之前的所有努力,丟下一切去大遼國當人質(zhì)? 康王不愿意主動站出來,魏佶的臉上有些掛不住,顯得有點難過。 手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