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橫濱市神很暴躁、影帝霸總逼我對他負責、[系統(tǒng)]想活命,攻略男二也行、網游之近戰(zhàn)牧師、[綜漫]我在橫濱收集信仰、首富真的沒有錢、神秘帝少甜寵妻、海賊之分歧、BOSS生猛:席少,別太壞、[網紅同人]綜藝巨星從趕海直播開始
他身為儲君都那么努力,你們這些孩子若再不精進學業(yè)耽于玩樂,才真真是給我們陸府丟臉!” 這話說的莫名其妙,幾兄弟嚇的齊齊噤聲:“侄子(兒子)謹尊大伯教誨!” 陸高峰氣還沒發(fā)完,喝道:“竇少傅今日恰恰休沐在家,太子都隨侍在側,你們還有閑心在這里胡鬧?” 幾兄弟嚇的轉身就溜。陸嚴邊走邊拍額頭:“趙穆這王八蛋,當年住在我家隔壁當和尚,可憐的什么一樣。如今倒好,在府學他就門門功課第一,休沐還要去給竇先生當跑腿,這不是想要逼死我們這幫差學生嗎?” * 送走了陸高鄂與雷氏,包氏與陸敏兩個在繡樓上打著扇子哄陸磊睡覺。 包氏懷里抱著兒子,氣哼哼說道:“你三叔母叫咱們回陸府住了,你想不想回去?” 陸敏手中扇子一停,問道:“娘,咱們在靖善坊住的好好兒的,干嘛要回府?” 包氏深深嘆了一氣道:“你三叔母說,如今各府間傳言四起,說我身為陸府主母,偷jian?;豢现髦叙?,又苛待庶女,身邊也不肯要,卻推給二房去養(yǎng)。 也不知那個長舌鬼,給你也編排了許多閑話,說你容不下庶出的jiejie,整日欺負她,弄的她無家可歸,真真氣死我了?!?/br> 所以,這才是父親方才怒氣沖沖的原因。有人在外嚼閑言碎語,說包氏和陸敏兩個給陸府丟臉了? 陸敏復又扇起扇子來:“那不如,咱們就搬回去?” 包氏深深點頭:“好!搬回去,我也想知道,究竟是誰整天在外面四處嚼我的舌根子!” 將沉睡中的弟弟放到炕上睡好,陸敏閉上眼,卻是深深嘆了口氣。 將近三年時間,她幾乎沒有出過家門了。包氏和陸磊兩個,上輩子死在了兩年前,陸敏一直對于她們的死有頗多懷疑,比如包氏摔跤,以及她生產后的大出血等。 她本來想留心觀察陸薇,看陸薇可曾在這件事情上使過壞,若果真有使過壞,定要叫她拿命償債。 但后來隨著包氏肚子漸大,她就不這么想了。沒有什么比母親和弟弟的生死更重要,所以陸薇回陸府之后,她便私下央求父親,讓他不要把陸薇再接回來。 以上輩子對陸薇的了解,陸敏覺得這些風言風語,應當都是她放出去的。 陸薇其人,嘴碎,小家子氣,上輩子就經常愛在陸敏面前他人搬人事非。搬人事非者,你面前搬她,她面前搬你,恒事非人也。 如今母親身體健康,弟弟活潑成長,陸敏覺得自己也該出去走一走,替自己和母親正正名了! 陸府離西明寺不遠,與東宮也只隔一條街,在布政坊。 這座府第還是當年獻帝賞予西平郡主夫婦的,與親王府同等規(guī)格,正門有脊梁有檐蓋,三門洞,可出入馬車。前一進是獻帝親自提筆落款的正殿,匾提西平東盛四個大字。 往后才是陸高峰三兄弟們各自的院落。 雖說住在靖善坊,但逢年過節(jié)包氏和陸敏還是會入陸府,主持一應祭祀事宜的。而且當初西平郡主所住過的主院,到如今還收拾的干干凈凈,就等陸高峰兩口子回來住。 回到陸府,兩進的大闊院子,婆子丫頭就齊齊兒配上了,全是二房鄭氏撥來的人。 身為陸府主母,包氏自來叫人們最詬病的,就是她沒有娘家,出身不好。況且她是從北疆來的婦人,對于中原一應禮節(jié),到如今還全然學的不是甚懂。只丫頭們進來磕頭的功夫,她已經煩躁的不行了。 入府的頭一天已是人仰馬翻。傍晚好容易哄睡了兒子,包氏正在床邊疊孩子的衣服,忽而掖下竄來兩只手,屁股狠狠遭了一撞,整個人便叫陸高峰壓撲到了床上。 他舌掃過她的耳垂,忽而又是一撞:“羅兒,我似乎還沒在府里伺候過你了……” 一說這府第,包氏便要想起那死了的三丫兒,頓時興致全無,在丈夫身下扭個不止:“這府里不是有你的相好么?快別壓著我,怪熱的!” 陸高峰那里肯,連壓帶撞,不一會兒就哄的包氏哼哼唧唧,成親十五年,頭一回在自家辦事兒,陸高峰占主場優(yōu)勢越發(fā)的猛,折騰的包氏幾番頂不住捶床板,連哭帶求饒。 因為要帶弟弟,陸敏也是睡在正房。那邊爹媽簡直不顧羞恥,這邊弟弟哭哭唧唧個不停。好容易包氏披著衣服來了,陸磊頓時咧嘴大哭,嚎的幾番背過氣去。 這孩子也不知道為什么,生來就愛夜啼,一哭就是半夜。 包氏也是急的滿頭大汗,一邊使陸高峰去請郎中,一邊吩咐陸敏:“麻姑,快去寫個天皇皇地皇皇貼到外頭去,看有沒有用!” 貼天皇皇地皇皇,是人們治小兒夜啼的民間方子。全文是: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夜哭郎,路過君子念三遍,一覺睡到大天亮。 在靖善坊時,只要陸磊夜啼,陸敏便要寫上一紙貼到外頭,當然,有時候靈,有時候也不怎么靈。 她提筆寫了一張,出屋一瞧,暑天中二叔母鄭氏派來的幾個小丫頭皆東倒西歪睡在廊下,遂也不帶人,自己披了衣服,繞到前院出了府門,便要挑顆大樹去貼這天皇皇地皇皇。 此時夜還不深,陸府門外也沒有顯眼的大樹。陸敏往東走了幾步,瞧著不遠處有棵大樹正好在什字路口上,暗道若是貼在那兒,讀的人必定多,只怕會更管用,遂又往前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