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
書迷正在閱讀:農(nóng)家小丑婦,王爺追不停、信息素缺失報告、民國棄婦逆襲、穿成花瓶美人后我爆紅全網(wǎng)、醫(yī)道圣手、NTR指南、初禮、比克斯魔方、替身女演員總是被cao(1V1,SC)、一世寂寞梨花白
朱瞻基出了后左門,守在外面一清子,玄真,還有一瘸一拐的余先就迎了過來。 看到余先,朱瞻基有些愧意,吩咐道:“回去休息幾日,待傷好了,我會好好賞你?!?/br> 他躬身笑道:“替殿下?lián)鯙氖桥疟痉郑桓揖庸?。奴才的傷看起來重,實則輕傷?!?/br> 朱瞻基率先前走,似笑非笑地丟下一句?!拔乙コ峭廪r(nóng)莊,你能騎馬?讓李亮他們跟上吧。” 余先不敢再逞強了,傷的再輕,也是屁股,騎馬是不用想了。 一清子和玄真都忍不住莞爾,跟在朱瞻基身后。 每次太孫對付他們的時候,總是讓人難受至極卻又說不出冤屈。但是看到他對付其他人,這種感覺還是很舒服的。 太孫殿下雖然才十六歲,但是籠絡(luò)人心,弄權(quán)的手腕,卻高的驚人。 這個時候,朱瞻基回頭說道:“回頭讓你房里的小丫頭離開,孤的名聲,不是你能拿來敗壞的?!?/br> 余先嚇了一下子跪在了地上,磕頭說道:“遵旨……” 余先這個人沒有別的毛病,就是喜歡狗仗人勢一點,從永樂八年金闊調(diào)到了寧波當鎮(zhèn)守太監(jiān),余先也官升兩級,變成了少監(jiān),成為了朱瞻基身邊的大太監(jiān)。 這個家伙雖然那東西不管用了,卻喜歡搞一些虛鳳假凰的勾當。 找對食嘛,宮里面多的是,朱瞻基也懶得管。但是他喜歡玩角色扮演那一套,還喜歡強迫小宮女,這就有些太齷蹉了。 自己這輩子都還是個小處男,他倒比自己玩的還花。 從東華門出了宮城,跑在前面的李亮已經(jīng)安排好了出行的人馬,等在了東華門和東安門之間的便道上。 幾個太監(jiān)伺候朱瞻基戴上口罩,護膝,手套。這才紛紛上馬。 李亮安排好了儀仗,眾人就騎馬出了東安門,前往朱瞻基十二歲時被賞賜的農(nóng)莊。 太孫儀仗是朱棣劃給朱瞻基的一隊羽林左衛(wèi),六十人,分成三組在朱瞻基身邊隨班。加上內(nèi)侍十二人,一個長隨,兩個貼身保鏢,最低也有三十五人跟在朱瞻基身邊保護。 從六歲起玄真和一清子到了朱瞻基的身邊,他們兩個現(xiàn)在一身功夫也都傳給了朱瞻基。雖然火候力道上,朱瞻基還比不過正當壯年的他們,但是也差的不遠。 兩個道士也不知道朱瞻基從哪里學了一套柔體術(shù),全身軟起來柔弱無骨,硬起來力能劈石。 而且還會玩雜技,一開始他練習的時候,兩個道長也沒在意。但是現(xiàn)在他爬墻如平地,這就有些嚇人了。 皇宮的城墻,一般人哪爬的上去,但是他不用手就能直接跑上去。就是那些宮殿,他也隨隨便便就爬了上去,這可是真正的飛檐走壁??! 他們兩個道士練了幾十年,也沒有這份能力。 所以,雖然硬碰硬朱瞻基還比不過他們,但是真要打起來,兩個道長也不敢確定自己還能不能贏。 十五歲的時候,朱瞻基幾乎就是打遍宮中無敵手了,朱棣見識到了朱瞻基的本事,這才放心讓他可以自由出入皇宮。 要不是他才十六歲,還在長身體,他也不會這么瘦。 兩個人也一心想看看,等朱瞻基身體長成了,到底有多大能耐。 現(xiàn)在他們把所有的功夫都傳給了朱瞻基,朱瞻基雖然依舊那他們當老師對待,但是實際上已經(jīng)變成了朱瞻基的保鏢。 十年相處下來,玄真和一清子也沒有離開的想法。 朱棣給武當重修了道觀,武當?shù)茏舆€有不少在軍中授藝,玄真屬于是最核心的人員,哪能舍得離開朱瞻基身邊。 至于一清子,這個家伙早在五年前就從朱瞻基這里要了一個看中的宮女,在應(yīng)天府成了家,現(xiàn)在兒女都有了。 明初的氣溫不算太低,但是現(xiàn)在沒有工業(yè),沒有暖氣效應(yīng),卻是真正的冷。 以朱瞻基估計,現(xiàn)在的氣溫差不多在零下五度左右。 應(yīng)天府的皇宮其實位于城市的東南角,出了皇城,外面幾乎就沒有住戶了。 前世周游到過一次南京,他們現(xiàn)在走的位置就是中山陵南邊山下。后世這里是繁華的市區(qū),但是現(xiàn)在這里除了孝陵衛(wèi),還有羽林左衛(wèi)的少數(shù)農(nóng)莊,大部分都是皇莊。 朱瞻基的皇莊就在孝陵衛(wèi)駐地和皇宮之間,正對著朱元璋的明顯陵的一個村子。 因為距離皇宮近,在朱瞻基提出想要一個農(nóng)莊的時候,朱棣把這里賞賜給了他。 朱瞻基沒有種糧食的想法,他要一個農(nóng)莊,也只是為了有個能給他訓練士兵的場所。 這個時期,明軍的戰(zhàn)斗力還是很強的,而且從朱元璋時代就開始養(yǎng)馬,現(xiàn)在全國有馬一百七十萬匹,光是合格戰(zhàn)馬就有五十萬匹。 但是明軍基本上打仗都是依靠財大氣粗,硬碰硬橫掃。 不管是張輔在安南打,還是朱棣三年前第一次北征,基本上是靠自己絕對的實力來打。 面對安南好打,兩次就把對方搞定了。 但是草原的韃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他們打不贏就跑。 以至于每次明軍勞師動眾,雖然打贏了,卻不能讓對方傷筋動骨。 三年前,韃靼部被打服了,三年后的今天,瓦剌又不安分了。 朱瞻基對這些歷史不算了解,他只知道鄭和七次下西洋,明成祖五次北伐。 這一次北伐才是第二次,那就說明,后面還會有三次。 不管跟誰打,朱瞻基都想一勞永逸,不愿意跟那些草原人一直拖下去。 第一次北伐籌備期間,他就在農(nóng)莊里收納了一批比他稍大一點的孤兒們,第一批的人數(shù)也不多,只有兩百人。 周南按照現(xiàn)代軍事練軍,首先培訓他們的紀律性,用了半年的時間打磨的像點樣子后,又教了他們一招制敵術(shù),軍中三刺,八段錦。 因為人數(shù)太少,這批人他是按照特種兵來訓練的。他不需要他們成為將領(lǐng),只需要能在北征的時候起到作用。 十幾分鐘后,眾人就來到了朱瞻基的農(nóng)莊,卻發(fā)覺一大群人,正在村口鬧作一團。 朱瞻基快馬加鞭,眾人也都不顧寒風,加快了速度跟了上來。 村口的一幫青壯也很早就看到了朱瞻基一行人的行蹤,原本沸騰的情緒平靜了下來,望向一個三十左右的軍漢。 “張營副,如何是好?” 軍漢看向了一個被五花大綁的十七八歲少年,嘆道:“元方,原本我還想給你隱瞞一二,現(xiàn)在,就看你的命了……” 待得朱瞻基一行來到近前,眾人紛紛單膝跪拜?!罢?zhí)珜O安……” 那個被綁的青年猶豫了一下,也跟著跪了下來。 朱瞻基騎在馬上,摘下了口罩,眼睛在人群里掃視了一圈問道:“發(fā)生何事?” 軍漢跪在地上稟道:“回稟殿下,下午訓練甲連乙排甲班軍士元方以腹疼為由請假,臣本欲帶醫(yī)生為他診治,才發(fā)現(xiàn)他欲潛逃,故率人緝拿?!?/br> 朱瞻基騎在馬上,俯視著跪在地上的元方,他不敢抬頭,只能看到腦后的發(fā)髻。 “諸位平身,元方,抬起頭來?!?/br> 除了元方,其他人也都紛紛起身,讓出了元方和朱瞻基之間的空間。 一清子和玄真跳下馬來,站在了朱瞻基的馬前。 元方抬起頭了,還有些稚嫩的臉上滿是驚恐和愧疚,跟朱瞻基的視線對了一下,又連忙低下頭。 朱瞻基問道:“為何潛逃?” 元方不敢抬頭,回道:“小民獲知甲字連這次要去跟蒙元人打仗,可小民家中三代單傳,……請殿下恕罪?!?/br> 這就是想當逃兵了?。?/br> 朱瞻基目光在其他人臉上都看了一圈,他們雖然比自己大一兩歲,但是最大也不超過二十歲。 雖然這個時代,他們這個年齡已經(jīng)成年,并且經(jīng)過三年的訓練,但是大部分人臉上還帶著一絲稚氣。 平日訓練再多,他們這些人也沒有見過血,對于戰(zhàn)爭也有一種天然的恐懼。 像元方這樣的人,他們之中肯定還有,只是沒有像元方一樣付諸行動。 “將他帶回校場?!敝煺盎鶌A了一下馬腹,輕拉韁繩,率先進了村子。 這件事可大可小,關(guān)鍵還是看朱瞻基的態(tài)度。 以前年紀小,雖然組建幼軍,但是朱棣也只是當他鬧著玩。第一批招了兩百孤兒,后面陸續(xù)又招了三百多,加上朱棣派來的十幾個教官,總共也不過六百人。 除了甲字連是三年前開始訓練,能上戰(zhàn)場了,乙字連和丙子連的士兵年齡都跟朱瞻基差不多大,還不當大用。 朱瞻基明白,自己需要改變的是制度,是大勢,是風氣,而不只是一支精銳的隊伍。所以除了一些技能,他并沒有把后世的一些東西全部拿出來。 但是,他對這支幼軍同樣也充滿了期待。最起碼,自己教了他們這么多東西,就是想讓他們具備改變戰(zhàn)局的能力。 現(xiàn)在大軍還沒有出動,就有了逃兵,看來這支幼軍的能力雖然比其他軍隊有所提升,但是骨子里仍然還跟大明朝的軍隊沒有區(qū)別。 這也是自己忌諱年齡的原因,改變太少的原因。 但是,距離出發(fā)還有兩個月,距離上戰(zhàn)場還有半年,還有機會來統(tǒng)一思想。 (新的一周,弱弱求一下推薦票,免費的評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