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jié)
徐曼青話剛說完,徐奮便已經(jīng)泣不成聲,她怎么勸也勸不住。 只見徐奮跪下給自己磕了頭,哭道:“都說長姐如母,以前我還覺得jiejie有些嬌縱,現(xiàn)在大難臨頭才知道現(xiàn)下世間最疼我的人就是jiejie。我若真有一天功成名就,定會將jiejie的事跡上表天聽,也給jiejie討個誥命夫人回來?!?/br> 徐曼青擦了擦眼角的淚,將徐奮扶了起來。 “傻瓜,誥命都是丈夫給妻子或者是兒子給老娘討的,哪有弟弟給jiejie討誥命的說法?不過你有這份心,我就已經(jīng)很滿足了?!?/br> 見自己犯了常識性的錯誤,徐奮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后腦勺,傻乎乎地笑了起來。 徐曼青擰了布巾給哭成了花貓臉的徐奮擦洗了一番,兩人這才一同有說有笑地下廚做飯去了。 15第15章 第15章 徐曼青回到洪村之后,想起那日在咸安城里遇到王志遠的事,心中多少有些不安,只盼著項寡婦那邊手腳能再利落些,趕緊把該辦的事都給辦了,以免夜長夢多。 找了個空閑日子,徐曼青則又讓張嬸陪著一起到里正家走了一趟,說是要將剩下的兩畝水田也一并賣了。 里正自然覺得得奇怪,便隨口問了問緣由。 徐曼青原本還有些猶豫要不要現(xiàn)在就與里正實話實說,但思及她若嫁不出去,里正也要被牽連,也算是一條船上的螞蚱,便言辭含糊地說已經(jīng)找了門親事,到時候要將徐奮也一道帶到城里去,但沒明說是項家。 里正一聽自然心喜,原本他還擔心著這徐家閨女的名聲問題,可現(xiàn)下卻見徐曼青已經(jīng)有了去處,賣田也有了正當理由,便從善如流地答應了下來。 剛處理完水田的事,徐曼青前腳剛邁進家門,就見徐奮興沖沖地迎了出來?!癹iejie,花媒婆來了!” 徐曼青一聽,心中大喜。估計這項寡婦也是盼兒媳心切,竟然這么快就又托花媒婆上門了。 徐曼青難掩心中的喜氣,趕緊理了理發(fā)鬢,快步進了門去。 這花媒婆本就是摻和這兩家人的事最多的外人,這里面的門門道道沒人能比她更清楚了。當日她受項家的托來退婚,也是親眼見到這徐家的閨女羞憤撞墻的。 原以為這事兒就這般板上釘釘沒有絲毫轉(zhuǎn)圜余地了,誰知這人心竟然變得比六月的天還快,才沒半個月的功夫,項家的老娘竟然又遣她來上門提婚了,而且提親的對象還是原來那個徐家! 花媒婆是吃這行飯的,知道有些暗地里的事情不應該問那么清楚,可這事實在是峰回路轉(zhuǎn)十分蹊蹺,饒就是她這般有“職業(yè)cao守”的人,在碰到徐曼青恰好不在家的情況下,也忍不住跟那年歲較小的徐奮旁敲側(cè)擊了起來。 這徐奮也是個十分激靈的,自然知道什么事該說什么事不該說。本來他一個小孩子家家的就不該摻和大人的事,只要花媒婆一問,他就一概露出一副迷茫樣。別說裝不知了,貌似連問題都沒大聽明白。 花媒婆嘆了口氣,也只得端著瓷碗喝著熱水等徐曼青回來。 還好未等到半個時辰,徐曼青便回來了,身后還跟著張嬸。 那花媒婆見徐曼青進門,趕緊從小凳上起身迎了過去,一邊笑著一邊拱手說道“恭喜恭喜”,心里卻暗暗吃了一驚。 原本花媒婆還以為這徐家當家的沒了勢必要落魄,前不久還聽說徐大壯的斂葬還用的是賣田得的錢,再加上之前親眼目睹徐青撞墻,花媒婆早已做好了會見到一個落魄憔悴的女人的心理準備??烧l知一看這站在自己跟前的徐曼青,渾身上下哪里帶有一絲一毫枯槁蠟黃的臉色?雖然是一襲粗布綠裙,但愣就是讓她穿出了端莊秀麗來,比第一次提親時候的初次見面莫名地美上了幾分,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 徐曼青朝花媒婆福了福身子,也算是打了招呼。 張嬸見那么快就有媒婆上門來提親了,也是打心眼兒里為徐曼青感到高興。 最近這段日子,因為上次出面幫徐曼青賣田一事,兩家人走動挺多。這青妞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個性沉穩(wěn)了不少,最重要的是知事理懂進退了,更得了她的喜愛。這一來二去的,張嬸都快要把她當成自己的半個閨女了。 如今這最愁人的婚事若是解決了,那可是再好不過的了。 張嬸也是方才在里正家才聽徐曼青說親事已經(jīng)談得差不多了,誰想到剛回家就碰到了花媒婆。 花媒婆也不含糊,直接就把項家的婚書遞給了徐曼青,然后還要將徐曼青的庚帖再度帶走。 張嬸好奇地張眼一看,只認得婚書上寫的是一個“項”字,心中頓時大為震撼,不過又思及這提親的可能恰好又姓項,未必是之前退婚的那個項家,才強忍住情緒,沒過多表露到面上來。 徐曼青接過婚書,立刻將早就用紅紙包好的一串銅錢交給花媒婆算是打賞?;狡判ξ亟舆^,順口問道:“我此次來還要問問姑娘,這婚期打算定在什么時候?” 徐曼青思忖了片刻,回道:“項大娘如今寡居在家,我實在放心不下,只想趕緊去照顧她老人家。我家已無長輩,還請她全權(quán)做主就是?!?/br> 此話一出,張嬸早已目瞪口呆,只有早就已經(jīng)知根知底的花媒婆還在機靈地搭著話。 “其實項家那邊早就挑好了幾個日子,這次也是一同差我來問問的。既然姑娘這么說了,我就給項家回一個最早的日子,就下月初八,姑娘看如何?” 今日已經(jīng)是二十五了,離下月初八也就還剩下十多天的功夫,照理來說沒有那么趕的。但無論是項家還是徐家,都已經(jīng)無力承受再一次的打擊和變故,只想著趕緊把所有事都塵埃落定了才好。 張嬸現(xiàn)下算是回過神來了,知道這項家竟然又來提親,難免有些不安,便向花媒婆問道:“我聽說項家的小子已經(jīng)隨軍入伍了,這堂可如何來拜?” 花媒婆道:“原本項家那邊也想過要在項家宗族里找一個旁支的未婚兄弟來替項望山迎親的,但現(xiàn)下如此倉促,一時半會的也定不下來……” 花媒婆看向徐曼青的臉色有些為難:“如今,便只能以雞代婿,要委屈徐姑娘了?!?/br> 張嬸一聽要以雞代婿,難免有些火光,但又思及徐曼青現(xiàn)下的尷尬身份——既無陪嫁又帶著幼弟,而且還是曾經(jīng)被退過親的,就什么抱怨都說不出口來,只能生生地憋著一肚子火沒處發(fā)。 相對于張嬸的怒氣,徐曼青倒挺淡定。 以前她也曾聽說過以雞代婿的習俗,似乎流行于東南沿海一帶。 這種婚俗也被稱為“公雞拜”,是用公雞代替新郎與新娘拜堂的一種儀式。這種婚俗的形成也挺有意思——在海邊或海島上的漁民,男女兩家擇定婚期后,在成婚當天,如新郎出海捕魚遇上風暴,不能如期趕上吉日良辰,男家便用公雞行拜堂禮。由小姑或伴郎手提公雞,按捺雞頭和新娘交拜。拜堂畢,在公雞頸上懸一條紅布,并將雞關(guān)進洞房,以飯食喂養(yǎng)。待新郎出海歸來后,才將公雞放出,故當?shù)孛耖g有“阿姑代拜堂,公雞陪洞房”之諺。 后來這一婚俗逐漸流傳開來,便發(fā)展為適用于有婚約的男方意外身死后要為該男子房中續(xù)人或者男子病重無法起身拜堂等各種新郎缺席的場合。 如今項望山是隨軍入伍無法親自拜堂,找只公雞來效勞,禮節(jié)上也完全說得過去。 只不過這以雞代婿的婚俗一般只會在男強女弱的婚配格局上使用,女方一般都出身于貧賤家庭。若女方本身娘家強勢又是下嫁,夫家是斷然不敢提出這項要求的。 花媒婆自然覺得這項寡婦提出以雞代婿是為了給徐家閨女一個下馬威。 畢竟項家這回算是吃了回頭草,有那么點自打嘴巴的意思。若再不壓一壓徐曼青的威,等到她嫁進項家還真不知要鬧到什么境地去了。 只不過這一點還真是有些冤枉了項寡婦。 畢竟項寡婦自帶著項望山往咸陽城里搬之后,總是害怕自家兒子被宗族的人搶走,已經(jīng)多年未曾到本家走動。如今這風急火燎地要立刻找人替項望山拜堂,本就是搶了別人家彩頭的事,若不是私交十分好的親戚,是輕易不會點頭答應的。 這無奈之下,項寡婦也只得提出以雞代婿的法子了。 徐曼青對這婚俗倒是無所謂的,在她看來,就是跟只公雞拜堂,也好過給那惡心巴拉的王志遠做妾,心下也沒覺得多委屈,便點頭答應了下來。 花媒婆見這項徐兩家的婚事這般一波三折地終于定下來了,心中也是歡喜,趕緊收了庚帖要往項家遞了。 花媒婆前腳剛走,后腳張嬸就拉著徐曼青的手長吁短嘆道:“我苦命的青妞喲,我苦命的青妞喲!” 徐曼青又哪能不知張嬸心中所想,明白她也是好心,不過是在替自己鳴不平罷了。 只是當下徐曼青真沒有什么好埋怨的,若不是項家還愿意迎她入門,她免不了要蹲牢子配小子?,F(xiàn)下有了個名分,她已經(jīng)很知足了。 最后反倒是徐曼青把張嬸安慰了一通,張嬸才算是消停了下來。 捻著眼角,張嬸問道:“婚期那么緊,你這嫁衣什么的,都收整妥當了嗎?” 徐曼青笑道:“都妥當了?!?/br> 這還真是多虧了那位她從未謀面的徐青的親娘黃氏——不是黃氏早就知道自家閨女刺繡女紅拿不上臺面,早早地就為她備好了嫁衣,徐曼青還真不知道要怎么去湊足這些婚嫁用的行頭了。 張嬸見徐曼青這邊似乎沒什么遺漏的,便也打算走了。 徐曼青一路將張嬸送了出去,臨別又拜托道:“嬸子,我爹娘都不在了,我出嫁那日,還想請您來幫忙打點打點才是?!?/br> 張嬸連忙回道:“那是自然的?!?/br> 兩人又閑話了兩句,張嬸這才走了。 16第16章 第16章 余下的時間在彈指間便過去了,等到了五月初七的晚上,便有一位喜娘帶著一個婆子上了徐家的門來。 因為初八那天掐算的吉時很早,喜娘和喜婆若要到當天再趕來便只能是凌晨了。 古時候連咸安那樣的首都城市都難免是黑燈瞎火的(當然,皇宮和青樓勾欄花街除外……),更別提這種不發(fā)達農(nóng)村的小泥子路了。所以這喜娘和婆子便只得提前一些過了洪村來,等初八那日天還沒亮就要把新娘子從被窩里挖起來打扮上妝了。 喜娘和婆子都是項寡婦那邊出錢請的,一開始也明說了這新娘的娘家家境不大好,為此還另外多給了一些賞錢,就怕那喜娘和婆子心生不滿不給盡心辦事。 那兩人收了賞錢自然連聲道好,也提前做好了心理準備。 可到了這洪村里一看,還真是傻了眼——這項婆子可沒說這徐家的家境竟然差到只有這么一座光溜溜的土坯房啊!好在現(xiàn)下已過了端午,天氣已經(jīng)算是熱的了,若是趕上那些冬天出嫁的,這到處透風的破房子可不得把她們給凍壞了??? 雖然心中有些怨氣,但這喜娘和喜婆畢竟是專門給別人辦喜事的。 喜事喜事,講究的就是“喜慶”二字,無論是富人也好窮人也罷,在那天是最忌諱別人觸霉頭的。這兩人既然接下了這個差事,心中就算有再多不甘,至少在面上也得做得妥妥的,免得壞了自家招牌。 強迫自己在臉上擺出一副喜氣盈門的模樣,喜娘和婆子在徐奮的招呼下進了門。 “jiejie,喜娘和喜婆來啦!” 想到明天就是自家jiejie的大喜日子,徐奮難掩心中的高興。 這村里平日消遣娛樂少得可憐,但凡遇上哪戶人家結(jié)婚過壽生娃辦喜事擺戲臺之類的,都是能吸引全村人眼球的大事兒。哪怕跟自己沒啥關(guān)系,但也能去湊湊熱鬧圖個樂呵。 看著一身紅衣的新郎官騎著高頭大馬來迎媳婦的場面,別提有多歡喜了。 不過可惜的是明日里是眾村民是看不到那騎著大馬的新郎官了,取而代之的只是在新娘轎前的喜婆手中捧著的一只扎著紅綢子的公雞…… 徐曼青本在灶臺前看著火候,見徐奮招呼著有人來了,便趕緊在圍裙上擦了把手,理了理頭發(fā)便走了出去。 那喜娘和喜婆剛在客廳中的矮凳上坐好,便看到一個俏生生的姑娘從廚房里走了出來。 哎喲喂,這一看可真不得了,這徐家的閨女果然名不虛傳,還真是一個花容月貌的嬌俏姑娘!——喜娘和喜婆眼前一亮,在心中驚嘆道。 那烏緞似的長發(fā),像水煮蛋般吹彈可破的肌膚,大且水靈的杏核眼,秀而小巧的鼻子,之下是粉嫩嫩的嘴唇,再配上那凹凸有致的窈窕身段,哪怕只是身著青衣布裙,也掩不住那驚人的美麗! 這喜娘和喜婆做這個行當年頭也不算短的了,富人家窮人家的媳婦不知接過凡幾,但像徐曼青這般未經(jīng)打扮便已十分出色的,還真是頭一朝碰到。 “姑娘大喜啦!” 喜婆原是看徐曼青看呆了,若不是被比較機靈的喜娘暗地里用手肘撞了撞,還愣就是沒能反應過來。 兩人笑盈盈地朝徐曼青作揖賀喜,徐曼青也福了福身子回禮道:“兩位有禮了?!?/br> 只不過是短短幾字,那聲音真是婉轉(zhuǎn)如黃鶯出谷,好聽得不行。喜娘心中暗嘆道,也難怪這項家婆子寧可不顧名聲也要二聘此女為兒媳,若是項家小子沒隨軍出征的話,這艷??烧媸窍硎懿槐M咯! “早便得知二位今日要來,真真是辛苦了。我家也沒有什么好招呼的,只準備了一頓便飯,還望兩位不要嫌棄才是?!?/br> 早在幾日前項家就差花媒婆來將婚禮當日的各種禮節(jié)都跟徐曼青理了一遍,還特意捎來了些銀子,說是讓徐曼青在婚禮前夜招待喜娘和喜婆吃頓好的——想要馬兒跑,總得給馬兒吃些草不是? 這幾日徐曼青跟徐奮學著用傳統(tǒng)的爐子燒火做飯,這幾天還真摸索出了些心得來。 日后若是攢夠了錢要給徐奮上私塾,這做飯的活計可就要落在她身上了??伤齽倎淼臅r候連生火都不會,更別提做些別的東西了,若不是有徐奮照顧著,估計病還沒好全就得先活活餓死。 今兒一早她便和徐奮去菜場挑了好些新鮮的蔬果蛋rou,就是為了晚上招待這喜娘和喜婆的。 按理說,這頓飯只要過得去就好,原本也不必準備得如此用心,但徐曼青心中卻有其他的小算盤,所以才沒吝嗇那點請客的小錢。 將備好的五菜一湯都端上了桌,這葷素搭配得恰到好處,湯水也是用大棒骨熬了數(shù)個時辰的泛了白的濃湯,那喜娘和婆子一看這桌菜心中便有些吃驚,這可比一般人家用來招呼她們的好得多了! “姑娘何必如此破費……” 喜娘著實是有些不好意思,方才她剛踏入徐家的時候,著實是對徐家的破落腹誹了一通,心中還想著今晚能有頓窩窩頭果腹就算不錯了,誰知道這徐家姑娘竟然如此看得起她們,還精心準備了這么多飯菜。 “都是些上不得臺面的家常菜,兩位不嫌棄我和弟弟的手藝就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