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真千金兼職地府公務員、軟嗓、在我的小說里當主角、傾城的暗戀、朕以為他弱小可人、臥底有毒:緝拿腹黑boss、名門天后:重生國民千金、從刀劍開始的次元旅程、特別調(diào)查組[刑偵]、言傳身教
路謙先在明史館里嘀嘀咕咕,說那前明的翰林院每月都要寫文章呈到御前,哪怕多數(shù)都只是裝裝樣子,那總歸還是有個章程的。怎么到了如今,卻直接略過了呢? 當下就有同僚為他解惑,說這個規(guī)矩還是傳下來了,只是明史館這邊不用,翰林院仍是照舊的。呈不呈到御前暫且不知,但反正肯定是會交給掌院學士來評判的。 路謙狀似恍然大悟,隨后卻又有了新的疑問。 明史館并不是一個真正獨立的結(jié)構(gòu),說白了這里只是翰林院分出來的一個院舍罷了,很多東西包括朝廷給的歲俸,那都是從翰林院走的。甚至于,就算是在明史館里當差的,那也是翰林官。 既如此,為什么兩邊就有這般大的區(qū)別呢? 是因為明史館的翰林官不配嗎? 同僚:…… 祖宗看到那一幕時,還覺得挺舒坦的,終于有人跟他遭遇到了一樣的待遇,被路謙這個混蛋氣得無話可說。 不過很快,祖宗就知道自己上當了。 因為路謙被邵侍讀請了過去,關切的詢問了好一番,最終告訴他,明史館的翰林官之所以不需要每個月參加考核,是因為體諒大家日常工作繁重。但既然路謙不樂意,那完全可以給他這個便利,當下就令他去寫一篇文章,最好還是跟明史館的日常工作有關的。 眼下之下,你不是特地找活兒做嗎? 去吧!我成全你! 于是,路謙第二天就高高興興的送上了他精心寫的文章,還說這是他熬了一整晚的成果,并道先前整理明太.祖資料時,就有感而發(fā),如今總算是如愿以償了。 邵侍讀:…… 最終,他將這事兒歸為路謙的年輕氣盛。 嗐,誰還沒個年輕的時候呢?就說邵侍讀本人,康熙三年的二榜進士,那會兒他多年輕呢,只道是趕上了好時候。就算江山易主,但只要皇帝是個明君,愿意招攬賢士,他就算是個漢人,也一樣能夠在官場上嶄露頭角。 但事實上呢? 他的官路都還算是順暢的,但放眼整個朝堂,凡事位高權(quán)重者,無一不是滿人。倒是像翰林院這等沒實權(quán)的地方,漢人扎堆。這也罷了,只是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之后,當初那個心懷壯志的年輕人,最終還是被磨平了棱角,選擇了跟現(xiàn)實妥協(xié)。 看著路謙,邵侍讀仿佛透過光陰,看到了十幾年前剛?cè)胧说淖约骸?/br> 深有感觸的他,很快就將文章送到了朱大人手上,還幫路謙說了兩句好話。 祖宗:……呔! 正事不干,就知道在這種地方耍小聰明! 不過轉(zhuǎn)念一想,看著邵侍讀被路謙涮了,祖宗心里還是感覺到了一陣陣暗爽。 這不,恰好轉(zhuǎn)悠到了朱大人這邊,他就……看看? 他自認為也不是那等蠻不講理之人,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功過無數(shù),一味的只肯定功勞、否認過錯,那肯定是不對的。再說了,誅殺功臣這種事兒,還得看從哪個角度來闡述道理。 假如是從明太.祖的角度來看,那些個曾經(jīng)與他一起并肩作戰(zhàn)的功勛們,原先都是窮苦出身,大家?guī)е品┱南敕?,共同建立起了新的王朝,接下來當然是要治理好天下,而非單純的享樂了?/br> 你想要金銀華服美女如云?那不可能! 你居然學那元朝的官僚貪污受賄?給爺爬! 你兒子一無是處,你卻寄希望于家族子孫世世代代享受榮華富貴?憑什么! …… 明太.祖是處決了不少開國元勛,但他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在毫無理由的情況下,隨性的處決呢?最多也就是刑罰過重,又愛搞株連,貪污個幾十兩上百兩銀子,就送你全族人共赴黃泉。 但是,也可以理解對吧?咱們一起打下天下,難道是為了變成自己曾經(jīng)最痛恨的人嗎? 祖宗特別完美的代入到了朱元璋的視角,從那個角度來看,一切都是有道理的。就算不是因為貪污而被滅的,但也是有罪名的,譬如功高蓋主,譬如暗藏私心,譬如驕奢yin逸。 最多也就是太不講情面了。 祖宗湊到朱大人跟前,一人一鬼同看路謙寫的文章。 朱大人邊看邊點頭。 別看他姓朱,但此朱非彼朱,人家跟大明皇室沒有一文錢的關系,哪怕往上數(shù)個祖宗十八代都沒關系的那一種。也是,就算滿清意在收攏人心,故意招攬同前朝關系密切甚至是高官顯貴的后代入仕,但皇室…… 娘喲,誰的心能這般大? 面對路謙寫的這一篇內(nèi)涵朱元璋的文章,朱大人表現(xiàn)得格外淡定。 沒錯,就是這樣。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甭管擺在明面上的理由為何,真正的原因打量誰是傻子呢?說一千道一萬,就是拿功臣當工具人來使,眼下江山已歸了老朱家,你們就該退下了。 功成身退,懂不懂? 好嘛,還仗著自己曾經(jīng)為大明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以此想要從老朱家手里奪取榮華富貴? 您配嗎? 路謙很明確的總結(jié)了一下朱元璋此人,典型的能夠共患難卻不能共富貴的渣渣。 他還舉了例子,像什么宋朝的陳世美,需要你的時候你就是賢內(nèi)助,不需要你的時候就應該立馬滾蛋。他還覺得朱元璋還不如陳世美呢,好歹人家陳世美只是拋棄了發(fā)妻,你連跟你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們都坑殺了! 朱大人:……這里頭是不是有什么不太對? 一會兒點頭一會兒搖頭,朱大人看完一遍,還覺得意猶未盡,又從頭到尾的重看了一遍。 撇開其中有些小細節(jié)讓人懵圈之外,總體上來說,這篇文章還是十分不錯的。 抨擊得相當?shù)轿?,明面上抨擊的是朱元璋,實則…… “路謙你個小王.八羔子?。 弊孀跉馑懒藲馑懒藲馑懒?!要不是因為他百多年就已經(jīng)死了,他肯定會氣到當場暴斃。 所謂春秋筆法,本來就是暗含褒貶的。簡單地說,就是筆者給你玩陰的。 就拿朱元璋誅殺大量開國元勛一事,既可以從那些功勛之臣在得到了權(quán)勢之后,再也回不到當初的模樣,貪污受賄、玩弄權(quán)術,最終被正義的朱元璋所誅殺。 也可以直接寫開國元勛的無辜,那一個是有罪的,兩個也是有罪的,咋地還能十七八個、四五十個全都是罪人?明朝開國元勛八十一人,竟無一人得以善終,那要是他們?nèi)亲锎髳簶O的…… 你朱元璋還能是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好貨? 祖宗氣得撲上去就打算撕了這文章。 “狗屁不通!” “倒也有道理?!?/br> 當一人一鬼意見相悖時,該聽何人的?如果是路謙,那祖宗還能噴他個生活不能自理,但換成別人就沒辦法了。 兩天后,趁著當值的機會,朱大人就將路謙的文章呈給了康熙帝看。 康熙帝看完之后,陷入了沉默之中。 其實,帝王不會喜歡那種墻頭草的,莫說帝王了,你是主家也不喜歡半路買進來的下人,家生子他不香嗎? 滿洲八旗子弟之于康熙帝,便是那家生子之于世家大族。 該信任哪一邊還用說嗎? 但有時候事情就是這般無奈,對于天下黎民百姓而言,滿洲八旗子弟說一車話,可能都沒有漢臣的一句話來得有用。如果那個漢臣是前明官員之后,那說話的份量可就更重了。 …… 又兩日后,任命下達。 賜封原從六品翰林院修撰路謙,為從五品的翰林院侍讀。 一下子,又跨了兩階!! 路謙的喜悅溢于言表,祖宗則在一旁冷眼瞧著。 之所以沒爆炸,那是有兩個原因的。 其一,這幾日里,該罵的都罵了,甚至往前推算,祖宗都已經(jīng)罵了路謙十年了!那可是整整十年?。?/br> 路謙的臉皮厚度與日俱增,祖宗的罵人水準倒是也上升了一些,但也就是半斤對八兩。 其二,路謙給了祖宗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 是這樣的,既然已經(jīng)入朝為官了,那么官員的路線其實也就那么幾條。 首先,就路謙的情況,走武官搶戰(zhàn)功這條路是絕對沒可能的,直接劃掉。 其次,路謙的身份注定了康熙帝不可能給他全盤信任,起碼在短時間內(nèi)是絕不可能的。也就是說,走手握滔天權(quán)勢、借機推翻朝政,也是不可能的。尤其康熙帝經(jīng)歷過鰲拜一事,他絕對不會輕易信任他人的。 再然后,走忠君愛國的路線……看看,你家祖安老鬼瞪著那死不瞑目的閃亮大眼睛,看著你呢! 還有貪官污吏這條路,在翰林院,你貪一個試試看?咋滴,還能把翰林院里的筆墨紙硯全都順走不成? 所以,最終留給路謙的當官路線也就剩下了唯一的一條。 當個佞臣。 “你又不讓我當忠臣,我當個佞臣總可以吧?” 所謂佞臣,即善于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的諂媚小人。 當時,祖宗就懵了。 他是萬萬沒想到,路謙還能給自己搞出這么一條人生規(guī)劃來。不過仔細一想,好像也確實不錯,你以為昏君就天生是個昏君?每一個昏君跟前,都有至少一個佞臣。 路謙就說的振振有詞。 “有道是,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咱們也得結(jié)合實際情況來看。那你要是甭管干個啥事兒,就有人在你耳邊叨叨這個不對逼逼那個不行,你能樂意?偶爾提個建議,那叫直言進諫,次數(shù)一多,那就成了抬杠了?!?/br> “沒人會喜歡別人跟自己唱反調(diào)的,就好比,我今個兒不想去上衙,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想聽人跟我一起附和早起有多痛苦,同僚有多愚蠢,上峰有多得意忘形……咳咳,我打個比方?!?/br> “普通人尚且想聽別人夸他,如果是皇帝呢?” 代入了一下自己,路謙由衷的表示,假如他是皇帝,那么他只想說一句話。 夸我,不然你還是別干了。 祖宗也沒那么容易被說服,他當時還是有那么一絲猶豫的,主要是覺得僅憑兩次親眼看到康熙帝,就直覺那是個意志堅定的明君。 “少年天子!一開始誰還不是雄心壯志的?你想想,唐朝的開元盛世,再想想后來的安史之亂。還有你那個大明,亂臣賊子禍國殃民,你不懂???” 誰不懂啊?。?/br> 祖宗認真的想了想,最終決定認可這個說法,遂點頭道:“我明白了,你想當唐明皇的楊貴妃?!?/br> 路謙:……咱能換個更恰當?shù)恼f法嗎? 更恰當?shù)恼f法,對吧?沒問題! 在前幾日,路謙說服祖宗的過程中,他還沒想到恰當?shù)男稳菰~。不過,眼見路謙升官成功,甚至隱隱已經(jīng)有了大清第一佞臣的雛形了,他就忽的有了靈感。 “我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