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目標(biāo)鈴木甚爾、不要在火葬場里找老攻、由我貪戀著迷、開發(fā)次元世界、回到民國當(dāng)導(dǎo)演、繪星、從年少到歡喜、奈何一念執(zhí)著、佛系女主崩壞世界[快穿]、慈悲
一見到李顯兄弟倆并肩行了過來,諸朝臣們自是不敢怠慢了去,紛紛各自躬身行禮不迭。 “諸公不必多禮,時辰已到,上朝罷?!?/br> 李顯雖是六年余不曾上過朝了,可朝規(guī)卻是沒忘,這等喊朝聲起之際,自不敢多耽擱了去,這便微笑著作了個團(tuán)團(tuán)揖,客氣了一聲之后,率先抬腳向?qū)m門處行了去,一眾朝臣們見狀,忙各自整隊跟在了后頭,一路急行地趕到了德陽殿中,只是高宗夫婦卻尚未上殿,諸臣工們也就只能是靜靜地站在大殿中等待著,這一等便是足足一柱香的時間,可憐一眾朝臣們滿頭滿腦的雪花此時盡皆化成了水痕,官袍盡濕,貼在人身上,要多難受便有多難受,不少年歲高些的大臣都已是止不住地哆嗦著,卻無人敢有半句怨言,只能是默默地忍受著這等難熬的寒意。 “天皇陛下、天后娘娘駕到!” 等待復(fù)等待,終于,隨著一聲尖細(xì)的嗓音在后殿處響起,難熬的等待總算是過去了,群臣們精神一凜之際,便已見高宗與武后并著肩從后殿里緩步行了出來。 “臣等叩見陛下,叩見天后娘娘?!?/br> 群臣們盡管一個個都被凍得夠嗆,可一見到高宗夫婦露了面,卻是無人敢怠慢了去,各自大禮參拜不迭。 “眾卿免禮,都平身罷?!?/br> 高宗的氣色顯然不是很好,走到大位上落座之后,便即平板著臉不吭氣,倒是武后雍容無比地虛抬了下手,聲線平和地叫了起。 “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些年來高宗已是很少上朝了,但凡有大朝,都是由武后代為主持,朝臣們也早就習(xí)慣了由武后叫起的慣例,各自照老例謝了恩之后,便即分文武退到了大殿的兩旁。 呵,這老賊婆好大的威風(fēng),當(dāng)真已將自己當(dāng)成天子了?李顯這些年雖遠(yuǎn)在河西,但卻并未斷了與東都的聯(lián)系,自是知曉了武后臨朝的事兒,然則知曉歸知曉,親眼目睹卻是另一碼事兒,此時一見武后已將牡雞司晨發(fā)揮到了極致,而諸臣工們居然沒半點(diǎn)反抗的意思,一個個謝恩謝得如此之流暢,心頭不由地便是一沉,隱隱有殺氣在心中流轉(zhuǎn),只是城府深,并未帶到臉上來,附和著朝臣們一并謝了恩之后,便即不言不動地站到了一旁。 “啟奏陛下、天后娘娘,微臣有本上奏?!?/br> 朝臣們方才剛落位,一名身著紫袍的文官已從旁閃了出來,高聲稟報了一句,這人赫然竟是刑部尚書武承嗣。 “愛卿有本盡管奏來?!?/br> 一見到出面稟事的是武承嗣,高宗的臉皮子便不由地搐動了起來,可嘴角嚅動了好一陣子,也沒發(fā)出句話來,倒是坐在其身旁的武后搶先開了口。 “諾!微臣自奉旨主審東宮謀逆案至今,已有五十二日,經(jīng)有司各衙門之全力配合,現(xiàn)已查明全案始末,所有涉案之輩一萬四千余皆已拘押在獄。據(jù)查,廢太子李賢權(quán)欲熏心,不安于室,勾連朝中jian佞,起兵謀逆,具體事實如下:儀鳳元年十月初一,廢太子召東宮屬官劉肅、房全密議于室,起意兵亂,儀鳳元年十月初九,……,故此,臣以為廢太子李賢妄圖篡位,行大逆不道之事,罪無可赦,當(dāng)依我大唐律法嚴(yán)懲,明刑正典,以儆效尤,臣懇請陛下、娘娘下明詔,以警示天下!” 武承嗣顯然是有備而來,一番話說得個滔滔不絕,既擺事實,又搬出大唐律法、前朝慣例以為佐證,擺明了便是要一舉置李賢于死地,渾然不打算給旁人留下半點(diǎn)說情的余地。 “轟……” 武承嗣話音未落,朝堂上亂議之聲便已就此大作起來,倒不是對武承嗣的話有甚不明了之處,實際上,此案都已過了如此多天,內(nèi)幕消息早就傳開了去,朝臣們對此案都已是心中有數(shù),真正讓群臣們詫異的是武承嗣在此時大張旗鼓地掀出此案背后的用意所在,很顯然,并非僅僅只是為了盡早定案之緣故,其中一準(zhǔn)別有蹊蹺,再一聯(lián)想到李顯昨日剛回東都便已奉旨去詔獄探視之消息,一眾朝臣們自不免將此二事聯(lián)系在了一起。 “啟奏陛下、娘娘,微臣以為武尚書所諫甚是,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望陛下圣裁!” “陛下,娘娘,微臣附議!” “微臣亦附議!” …… 不知情的朝臣們兀自在一旁議論紛紛,可早已統(tǒng)一了指導(dǎo)思想的武后一黨們卻是人人踴躍不已,這不,武承嗣話音方落,賈朝隱、周思茂等一眾武后嫡系官員們已是呼啦啦地站出了四十余人,個個神情激昂地高聲附議不已,人多勢眾之下,當(dāng)真有群情洶洶之威勢。 一見如此多朝臣站出來喊打喊殺,高宗原本就難看的臉色瞬間便已是鐵青一片,可饒是如此,他也還是沒開口表態(tài),只是陰著臉端坐在大位上。 “八叔對此可有甚看法么?” 武后同樣沒急著表態(tài),而是一壓手,止住了群臣們的哄亂之聲,將話題拋給了身為首輔大臣的越王李貞。 “娘娘明鑒,老臣以為此案既已審明,該如何判自有律法為憑,一切皆由陛下、娘娘圣裁,老臣別無異議?!?/br> 李貞乃老jian巨猾之輩,自是看得出眼前這場大戲的根由之所在,也知曉武后此時將話題拋過來的用心何在,不過么,他可不想在形勢未完全明朗之前表明態(tài)度,這便一躬身,極之圓滑地給出了答案,明著聽起來似乎是在贊同武承嗣的審決之意見,可再細(xì)細(xì)一琢磨,便可發(fā)現(xiàn)這廝其實啥態(tài)度都沒有,渾然就是在敷衍而已。 “嗯,既然八叔也是如此認(rèn)為,此案便依律判了去便好,諸愛卿可有異議否?” 武后此番是鐵了心要將李貞綁上自家戰(zhàn)車,又怎可能被其隨便敷衍了過去,這便斷章取義地抓出個話頭,毫不客氣地將李貞裝進(jìn)了套子中去。 “啟稟母后,孩兒有話要說!” 武后代行天子權(quán)限已有數(shù)年,權(quán)威日盛,她既已是下了定論,諸臣工們即使有不同意見,也不敢在此時站出來反對,一時間大殿里死寂一片,可就在這一片死寂之中,李顯卻是昂然站了出來,登時便令群臣們?yōu)橹畟?cè)目不已,私議之聲也就此再次大作了起來…… 第五百九十九章正面交鋒(中) 若是可能的話,李顯其實并不愿如此快便跟武后硬碰上一場的,倒不是膽怯,而是局勢所限,概因李顯如今擁有的實力大多在地方上,至于朝堂中,隨著駱賓王與林明度這兩位最后的重臣被下放地方之后,李顯手頭只剩下蕭潛等幾名蝦兵蟹將,與武后所握有的大勢實在無法相提并論,按常理來說,此際李顯應(yīng)該臥薪嘗膽地潛伏著,先將太子大位弄到手,而后再慢慢計較其余,這無疑是條穩(wěn)妥的路子,至少在絕大數(shù)人的眼中,該是如此才對,然則李顯卻不是常人,只因他實在是太清楚武后的為人了,倘若李顯真要是玩穩(wěn)妥的做派的話,那只能是死路一條! 理由?很簡單,武后從來都不是個心慈手軟之輩,哪怕李顯再如何退讓,她也不可能放了李顯一碼,前世那會兒李顯不就退讓了么,結(jié)果如何呢,王妃被賜死,兒子被賜死,女兒也被賜死,就連他自己也險些被賜死,這一世李顯可是半步都不想再退了的,再說了,武后本就是個擅長借勢之輩,一旦被其掌握到了政爭的主動權(quán),那后續(xù)的攻擊就是一撥接著一撥,沒個消停的時候,壓根兒就不會給對手留有絲毫的喘息之機(jī),正因為此,縱使明知事情難為,李顯也斷無退縮的打算,哪怕再艱難,與武后打擂臺的架勢也絕不能倒,這其中又牽涉到一個隱蔽機(jī)密,那便是高宗的心思之變化。 高宗為人確實弱懦,也無甚治國的大本事,可畢竟是帝王,無論是當(dāng)皇子時,還是即位之后,都沒少經(jīng)歷過各種各樣的陰謀,見識也算是多了的,政治手腕自然也是有些的,盡管不算太過高明,可絕非愚鈍之輩,先前太子勢大之際,他扶持武后之本意是要保持朝局之平衡,可卻沒想到武后居然能借勢一把將朝局盡攬手中,導(dǎo)致朝局就此徹底失衡,以致太子竟落到要鋌而走險之地步,從這一點(diǎn)來說,高宗心里頭是有悔意的,這也正是高宗想要赦了李賢死罪的隱蔽心思之所在,故此,倘若李顯能顯示出與武后對抗的決心的話,高宗必然會給予李顯必要的支持,以達(dá)成新的朝局之平衡,而這,正是李顯目下最需要的東西,也正是李顯敢于站出來的底氣之所在! “講!” 武后其實并不是真的很在意李賢的生死,于她而論,一個被廢黜的太子就有若被砍斷了翅膀的鳥兒,絕無再次展翅高飛之可能,當(dāng)然了,除惡務(wù)盡或許更好,不能的話,也算不得甚大事兒,不過么,一旦事涉權(quán)柄,那一切就不一樣了——盡管高宗始終不曾明言,可武后卻能敏銳地察覺到高宗心底里的隱密,她自是不想將已到了手中的權(quán)柄再平白交出去,故此,她需要一個可以公然打擊李顯這個東宮最熱門人選的機(jī)會,而李賢謀逆一案無疑便是這么個良機(jī),武后自不肯輕易放過,做了如此多的安排,為的便是等李顯來跳這個大坑,而今,李顯既然已出了頭,武后心中雖是振奮不已,可明面上卻是擺出了副威嚴(yán)無比的樣子,眉頭微微一皺,帶著nongnong不悅之色地冷哼了一聲道。 “諾,啟稟父皇,母后,兒臣昨日奉旨前去詔獄,已然探視過了六哥,承六哥所托,有奏本在此,且容孩兒代為上稟父皇、母后?!?/br> 經(jīng)歷過沙場的血腥磨礪,李顯的城府早已修煉到了泰山崩于前而不變色之地步,又哪可能會被武后的威勢所懾服,不緊不慢地從寬大的衣袖中取出了本未曾蒙絹的奏折,雙手捧在了胸前,語氣沉穩(wěn)地開了口。 “準(zhǔn)了?!?/br> 一聽李賢有本上奏,高宗的眼中立馬閃過了一絲精芒,也不等武后開口,有些個迫不及待地便準(zhǔn)了李顯之所請,很顯然,在如何處理李賢的事上,高宗與武后的意見并不統(tǒng)一,而這個“準(zhǔn)”字一出,雙方之間的矛盾已是有了表面化之趨勢,登時便令一眾心眼靈活的朝臣們盡皆轉(zhuǎn)起了不同的念頭。 “謝父皇恩典?!崩铒@早就料到了高宗會出面支持,不過么,臉上還是極其自然地裝出了副感恩的神色,隆而重之地謝了一聲,這才將手中的奏本攤將開來,神情肅然地開口宣讀道:“父皇、母后在上,罪兒百拜,罪兒自幼受父恩母愛,及長,又屢受重用,更得東宮之承嗣,本該承歡膝下,調(diào)理鼎鼐,以為國之棟才,卻惜受小人挑唆,以致自絕天下,罪兒不敢妄求父皇、母后寬恕,但求能以一身而警天下……罪兒百拜以聞!” “癡兒,癡兒,唉……” 聽著李顯轉(zhuǎn)述的李賢之認(rèn)罪書,高宗臉色慘淡,淚水漣漣地?fù)u頭嘆息不已,但卻并未就此作出表態(tài),而是滿帶哀求之色地望著李顯,似乎在催促著李顯拿出個救李賢一命之法子。 呵,老爺子也真是的,就指著咱當(dāng)惡人,您老盡做好人,真是好算計來著!李顯多精明的個人,又怎會看不出高宗眼神里的意思,不過么,他卻沒打算立馬發(fā)難,只因此時火候尚不成熟,還須得武后一黨跳出來表演上一番,故此,哪怕高宗的眼神已是幽怨得緊,李顯卻是裝作沒瞅見,宣讀完了李賢的認(rèn)罪書之后,便即躬身站在了殿中,一派聽任高宗與武后發(fā)落之神色。 李顯這等規(guī)規(guī)矩矩的姿態(tài)一出,下頭的朝臣們自是亂議紛紛,可武后卻是皺起了眉頭,一時間還真不知該如何評價才是了——不管武后有多討厭李賢,可母子關(guān)系卻是實打?qū)嵉卮嬖谥模偛荒芾钯t都已認(rèn)了罪,她這個母后卻不管不顧地硬要?dú)⒘T,至少在明面上,身為母親是斷然不能輕易說出那個“殺”字的,若不然,光是天下人的口水都足以將其淹沒,而李顯若是在暗中再稍做推波助瀾一下,武后目下看似穩(wěn)固的地位只怕便有可能不保,值此微妙時分,武后也只能是于保持沉默的同時,將暗示的目光投到了武承嗣這個主審官身上。 “陛下,娘娘,微臣有話要說?!?/br> 嚴(yán)格來說,武承嗣與武后之間其實有著殺父之仇,不過么,這廝就是個沒節(jié)cao的主兒,一門心思就想著升官發(fā)財,他如今就只記得一件事,那便是緊緊地抱著武后的大腿,一切按武后的意思去辦,至于父仇么,早被其忘得不知到哪去了,這會兒一見武后給出了暗示,自是不敢怠慢了去,忙不迭地便搶了出來,高聲稟報了一句道。 “講!” 這一見武承嗣果然乖巧,武后的心自是稍安了些,在她看來,有武承嗣出面去跟李顯打擂臺,一者可化解眼前難堪之危,二來么,還能讓李顯降降格調(diào),當(dāng)然了,最重要的是她能來個居中調(diào)停,連捎帶打地殺殺李顯的威風(fēng),可謂是一舉而多得,自無不允之理由。 “謝天后娘娘隆恩?!蔽涑兴卯吂М吘吹刂x了一聲,借機(jī)飛快地整理了一下思路,而后面帶沉痛之色地開口道:“陛下、娘娘明鑒,微臣以為廢太子所書之認(rèn)罪狀確是剖析深刻,雖有推脫之嫌,大體卻是屬實之言,正所謂其情可憐,其罪卻是難恕,身為人子不思孝道,身為儲君,不思理政,卻行偏激之事,大違人倫,有負(fù)陛下與娘娘之厚恩,然,念其稍有悔過之心,且曾為貴人,不當(dāng)以刑罰加身,似依舊例,賜三寶(所謂的三寶指的是白綾、鴆酒、匕首),既全其身,又可全法度,實兩全之道也,微臣懇請陛下、娘娘明斷?!?/br> “陛下,娘娘,微臣以為武尚書此言甚是,國法有度,雖王子犯法,當(dāng)與庶民同罪,臣懇請陛下、娘娘圣裁!” 武承嗣話音剛落,明崇儼便已從旁閃了出來,亢聲附和了一句道。 “陛下,娘娘,微臣以為賜三寶乃穩(wěn)妥之道也,當(dāng)是可行,請陛下、娘娘恩準(zhǔn)?!?/br> “陛下,娘娘,微臣附議!” “微臣亦附議!” …… 有了明崇儼的帶頭,一眾武后黨人自是不甘落后,紛紛出列搖旗吶喊,只一瞬間似乎便已將李顯制造出來的無聲殺機(jī)化解了個干凈。 “顯兒對此事可有甚看法么?” 眼瞅著形勢已然扳回,武后自然不肯放過這等打擊李顯威望的大好機(jī)會,也沒急著下定論,而是一壓手,示意諸臣工安靜,而后饒有興致地看了李顯一眼,毫不客氣地將了李顯一軍。 果然來了,嘿,就等您老呢!李顯早就預(yù)料到了眼下這等局面,心中也早就有了對策,之所以不急著表明態(tài)度,等的便是武后這么句話,要的便是圖窮匕見之際的殺機(jī),一舉底定乾坤,不給武后一黨再有絲毫翻盤的局面,此際武后既然已出盡了招數(shù),自然便輪到李顯做出絕地大反擊了! “啟稟父皇、母后,兒臣昨日見過五哥之后,心中突有所感,賦詩一首,也不知其好壞,想請父皇、母后代為斧正一、二。” 面對著武后的將軍,李顯沒有一絲一毫的畏懼,可也沒急著就事論事,而是一派王顧左右而言他之狀地回答了一句道。 “轟……” 李顯此言一出,下頭的朝臣們不禁又是一通子哄亂,不為別的,只因李顯素來甚少有文名,若說李顯善戰(zhàn),群臣無不拜服,換著說李顯善政,朝臣們也信服,畢竟原本貧瘠的河西經(jīng)李顯數(shù)年努力之后,已是舉國聞名的富庶之地,可說到吟詩作賦么,朝臣們可就不相信了,再者,此等大朝之際,又豈是吟詩之場合,李顯如此舉動顯然有賣乖之嫌疑,其之思量可就有些令朝臣們費(fèi)解了去了…… 第六百章正面交鋒(下) “顯兒休要胡鬧,此乃朝堂重地……” 武后可不是尋常之輩,自不會被李顯的乖巧給迷惑住了,更不相信李顯所謂的吟詩沒有旁的用心,自不愿橫生枝節(jié),毫不客氣地便打算給李顯先扣上個不務(wù)正業(yè)的大帽子,以此來堵住李顯的嘴。 “顯兒竟能賦詩?朕倒是好奇得很,就吟來與朕聽聽好了?!?/br> 高宗同樣猜不透李顯的葫蘆里賣的是啥藥,不過么,如今他想救李賢一命的希望可都擱在了李顯的身上,自是不希望李顯如此快便被武后打壓了下去,此際一見武后要借勢發(fā)飆,立馬出言打斷了武后的話頭。 “是,兒臣謹(jǐn)遵父皇之命?!?/br> 李顯壓根兒就沒去理會武后的鐵青之臉色,恭恭敬敬地對著高宗行了個大禮,而后站直了身子,面帶哀痛之色地開口吟道:“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為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李顯吟詩的聲音并不大,聲線也偏低沉,可磁性的聲音里自有種發(fā)人思辨的感染力在其中,聞?wù)吣坏皖^沉思,至于高宗么,早已是止不住地老淚縱橫著,渾然不顧自身的形象,抽泣得滿臉都是淚水與鼻涕,便是武后也有些子眼神黯淡,不過么,很快便已轉(zhuǎn)醒了過來,望向李顯的目光里已是有著掩飾不住的肅殺之兇氣,只是這當(dāng)口上,她縱怒,卻也不敢輕易再開言,也就只能是在心里頭發(fā)著狠罷了。 “朕不摘了,不能再摘了,朕不能啊,不能啊……” 高宗是真的傷心了,他攏共就只有八個兒子,長子李忠被賜死,五子李弘被毒殺,眼下若是李賢再被賜死,接下來還要輪到誰來著,莫非真要摘絕抱蔓歸不成? “父皇圣明,兒臣以為五哥雖是有大過,可能深刻悔過,已是善之善者,其罪雖大,卻也有可寬恕之道,理應(yīng)給其以自新之路,所謂律法者,不外治病救人耳,豈有不與人自新之理,兒臣懇請父皇下詔,準(zhǔn)五哥外放一地,以全其身!” 《黃瓜臺辭》本就該是李賢所作,可被李顯這么一剽竊,李賢卻是沒機(jī)會再寫這么首絕命詩了,不過么,既然是用來救其一命,李顯心中可是半點(diǎn)愧疚之意都欠奉的,這會兒一見高宗傷心若此,李顯心中雖頗有戚戚焉,可卻絕不會放過這等趁機(jī)進(jìn)言的大好機(jī)會,緊趕著便又是一躬身,言語誠懇萬分地進(jìn)諫道。 “朕……” 高宗此際心情正自激蕩,加之本就想救李賢一命,又怎會不同意李顯的請求,一抹眼淚,便要出口應(yīng)允將下來。 “陛下,臣以為英王殿下此議大有不妥,須知國家自有法度,謀逆乃十惡之首,罪無可恕,賜三寶已是法外施恩,再要開釋便有浪恕之嫌,臣懇請陛下、娘娘明察!” 東宮謀逆案乃是武承嗣一手包辦的大案,也是其表現(xiàn)給武后看的一個大好機(jī)會,自是不愿平白被李顯給生生攪合了去,此際一見高宗要準(zhǔn)了李顯所請,登時便急了,也沒等武后暗示,便已是急吼吼地跳將出來,極力地反對道。 “陛下,武尚書之言雖是逆耳,卻是忠言,臣妾懇請陛下三思?!?/br> 武后生性堅忍,素來便不是個肯輕易認(rèn)輸?shù)闹鲀?,自不愿就此被李顯翻了盤去,這一見高宗瞪圓了眼,似有發(fā)作武承嗣之趨勢,立馬從旁插了一句道。 “哼!” 高宗雖在盛怒之中,可到底還是懼內(nèi),被武后這么一打岔,雖不好再發(fā)作武承嗣,可心中又有著極度的不甘,這便陰冷地哼了一聲,臉色瞬間便已是黑得有若鍋底一般。 “武尚書開口言法度,閉口說的也是法度,想來必是懂法之輩嘍?” 高宗懼內(nèi)不敢發(fā)話,可李顯卻是沒那個顧慮,絲毫不理會武后那咄咄逼人的目光之凝視,冷笑了一聲,雙目銳利如刀地逼視著武承嗣,陰冷地開口問道。 “這個……,殿下說笑了,下官自執(zhí)掌刑部以來,一向兢兢業(yè)業(yè),不敢有所疏忽,《大唐律》自是牢記在心的?!?/br> 武承嗣沒想到李顯居然毫無忌諱地當(dāng)庭將矛頭對準(zhǔn)了自己,登時便被李顯身上的煞氣沖得一噎,可又不愿弱了自家士氣,這便陪著笑臉地應(yīng)答了一句道。 “如此甚好,孤有一疑問,還請武尚書代為解惑,不知武尚書肯否?” 李顯不屑地笑了笑,一派隨意狀地追問道。 “這個,這個……,呵呵,這個自然,殿下請說,下官定當(dāng)知無不言,言無不盡?!?/br> 李顯倒是問得隨意,可武承嗣卻是不敢輕易接招,支吾了兩聲,拿眼望向了高坐在大位上的武后,見武后不動聲色地點(diǎn)了頭,這才故作豪邁狀地應(yīng)承了下來,只是心還是虛得很,臉上的諂笑著實僵硬得緊了些。 “那好,孤先前聽武尚書言辭鑿鑿,認(rèn)定東宮一案已是真相大白,全案皆已審結(jié),再無疑點(diǎn),可是如此?” 李顯不動聲色地點(diǎn)了下頭,淡然地往下追問道。 “確實如此,不知殿下此言何意?莫非是還有甚疏漏么?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