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書迷正在閱讀:被死對頭標(biāo)記后我?guī)蚺芰薣電競]、變身最強魔法少女、焚天路、姐,圓寸帶杠、洪荒之我姜子牙絕不封神、清穿四爺日常、逆戰(zhàn)蒼穹、變身之天下第一美女、穿書妖女被迫營業(yè)、末世之強者崛起
讓她這么快轉(zhuǎn)變的原因是因為,她看到劉紅梅在指桑罵槐時,周圍的街坊鄰居幾乎全部是向著劉紅梅的。 就連后面田大成道歉,也是沖齊毅說的。 整件事中,她家小夏才是最大的受害者,而所有人都選擇性的忽略了她家小夏。 以前她兒子還在世的時候,村子里的人見到她,哪個不是上趕著來巴結(jié)。 再看現(xiàn)在,這人剛離世沒多久,除了幾戶關(guān)系好的,見面還能拉拉話,那些關(guān)系一般的,都變得愛搭不理了。 人走茶涼,世態(tài)炎涼的事她見多了,現(xiàn)在放到自己身上,確是止不住的心酸,要是她家條件好點,是不是其他人就不敢任意欺辱她家小夏了。 就在她胡思亂想的時候,牛車后面突然響起一陣車鈴鐺聲,眾人的目光被吸引過去,就見一個年輕小伙子騎著自行車追趕了上來。 這小伙看著也就二十來歲的模樣,在他的車座子后面還載著一位姑娘。 牛車上的人都用羨慕的目光望著那嶄新的自行車。顏凡夏也扭頭張望著,她倒不是有多羨慕那輛自行車,而是好奇這個時代的自行車長什么樣子。 以前她只在照片和電視上見過這個時代的大水管自行車,這還是她第一次近距離觀察這個時代的交通工具。 就這樣一輛放在后世可以說特別普通,甚至是落后的交通工具,放在這74年,可是一件非常貴重的物件了。 就是以前嚴順山還在世的時候,也不是輕易就能買的起輛自行車的。 騎車的小伙子知道大家都在看他的自行車,心里存了顯擺的意思,故意放慢了速度,讓大家伙好好的過過眼癮。 整個馬坡村,就他一人有自行車,其他人別說沒錢,就是連自行車票都弄不到,他也是因為有個在百貨商店上班的姑姑,才能買到一輛。 小伙子一邊慢慢地騎著車子,一邊和齊毅打著招呼:“毅哥,去趕集啊,你們怎么這么晚了才去?” 齊毅含糊的回了句,“是啊,去趕集,你和你姐這是去哪?” 沒等騎車的小伙子說話,坐在車后座的姑娘就搶先說道:“我們也是去趕集的,齊毅哥,咱們一起走吧?!?/br> 齊毅聽了后,笑道:“哪和你們做的到伴,你們的自行車可比隊里這頭老黃??於嗔耍€是別耽誤時間了,你們快點去吧,省的一會兒去晚了找不到地方放車子?!?/br> “好嘞,那我們就先走了。” 小伙子就等著他這句話呢,他已經(jīng)顯擺夠了,才不耐煩和慢吞吞的牛車做伴呢,齊毅的話音剛落,他就牟足勁蹬著車子騎遠了。 只有顏凡夏注意到,坐在后座的那個姑娘,一直都在回頭望著他們的牛車,直至看不到人影。 馬蘭花見她一直望著人家的背影,還以為她在羨慕人家的自行車,心里嘆息一聲,現(xiàn)在家里這光景,肯定是買不起自行車的。 為了讓顏凡夏轉(zhuǎn)移注意力,她不停的拉著她說話,還指著那遠去的兩人給顏凡夏介紹著:“剛才過去的那姐弟是村支書朱務(wù)滿家的閨女和兒子,騎車的小子是朱辰,后面坐的是朱玲玲,那朱玲玲比你大一歲,就是她在村里教小學(xué)?!?/br> 顏凡夏點點頭,她之前聽奶奶說村子里是有小學(xué)的,只是學(xué)生太少,所以就兩個老師,一個是下鄉(xiāng)的知青,一個是支書的女兒。 現(xiàn)在家家戶戶連吃飽肚子都是問題,所以孩子也很少被送來上學(xué),一是不想多花錢,二是孩子在家還能幫大人多少干點活兒。 送去上學(xué)的也多是那種年紀(jì)太小,還不能幫家里干活的,家里人送孩子去讀書不是為了識字,只是為了讓老師幫忙照看孩子的。 就因為這個原因,馬蘭花一開始就沒動過讓顏凡夏去做老師的念頭,她可舍不得自家孫女受累,寧可讓她帶一群羊崽子,也不讓她帶一群小崽子。 這一路上,時間就在馬蘭花的絮絮叨叨中度過了,等到了公社后,齊毅將牛趕到了集口才停下,見到地方了,村民們一一從車上面下來。 怕大家忘了回去的時間,齊毅再三叮囑著,最后才說道:“行了,大家伙趕快去趕集吧,記得一會兒來這集合,別誤了點?!?/br> 隨著他這話落,村民們一窩蜂的就散了。 因為臨近年關(guān),集市上很多人,特別熱鬧,顏凡夏被馬蘭花緊緊的攥住手,就怕把她擠丟了。 別看這集市上人不少,可是賣的東西卻很單一,基本就是些小豬仔,小羊羔,雞鴨鵝,兔子,還有編好的籮筐,幾份賣rou的,再就是幾份賣自家種的大蔥大蒜辣椒的。 這會兒還是生產(chǎn)隊,什么都是集體的,賣的這些小豬仔小羊羔的,還有賣rou的,也都是各村的隊長來帶頭賣的,并不屬于個人財產(chǎn)。 賣東西的錢,到時會記到隊里的公賬上,等來年用來買化肥和種子,如果有多余的錢,也會平均分給隊里的各戶社員。 賣雞崽和雞蛋,還有大蔥辣椒的,也多是拜托隊里的隊長來幫忙賣的,像這種自家產(chǎn)的,政策也是不允許拿來賣錢的,只能拿去供銷社以物換物。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聰明的廣大群眾就想出了應(yīng)對的辦法,那就是讓各隊的隊長出面來賣。 幾戶人家拿出來湊一湊,記好數(shù)目,到時賣了錢,可以給隊長一些好處,也可以拿出一部分交到隊里的帳目上,這就看自家的隊長怎么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