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己書留給感傷三天時間
書迷正在閱讀:影帝家的小狐貍、獨愛緝捕:癮上億萬少夫人、和極品女上司的那點事、重回賽場我還是大魔王[競技]、隊內(nèi)禁止單身[電競]、吃掉你的信息素、穿成假皇子的心機未婚妻、財神退休后選秀走紅了、星際美食直播在線、最強掠奪女主系統(tǒng)
沒有任何解釋就斷更了三天的安安,又屁顛屁顛地滾回來更新了。 這期間,有位讀者在評論區(qū)留言,大概意思是說很喜歡這樣大氣磅礴的作品,加書架養(yǎng)肥ing,結(jié)果這條我已經(jīng)回復過的評論,第二天神奇地消失了……不知道是不是這位讀者看到我無緣無故斷更,于是跑來把評論給刪除了,還是看了幾章發(fā)現(xiàn)怎么還沒磅礴,于是跑來把評論給刪除了,亦或是系統(tǒng)偶然吃掉了……總之,這條留言不翼而飛,但好在,留言飛走了,作者飛回來了。 這期間,安安欣慰于讀者們一直在為這本書默默投票和訂閱。 這期間,安安遇到了一個很有挫敗感的挫折,開始懷疑生活、懷疑理想、懷疑自己,大哭三天,萎靡不振。不必問具體的事,總之就是我以為的對,在別人眼里盡是錯;我以為的價值,在別人眼里盡是虛妄;我堅持的夢想,以及堅持夢想的方式,在別人眼里,盡是徒勞。 這期間,家人擔憂勸慰,朋友問候討論,安安自己卻嘴上說著大道理,心里還在鉆牛角尖。結(jié)果就是,耽誤了所有人不少時間,自己該干的事也都沒完成,《列國》被拋在了腦后,自己的健康和生活、工作也都被忽視。 到頭來,不過是一個又一個解不開的疑問。 可是性格所致,性情所致,還有這些年“提出問題,給出解釋”的職業(yè)病,對解不開的問題,就很容易沉淪其中。導致三天了,一個字沒有寫。而這三天以前,也是硬著頭皮寫的那幾章甜蜜戲。角色多甜蜜,作者就有多痛苦。 可惜,安安還有工作要做,還有故事要寫,還有飯要吃,還有錢要賺,還有很大的世界要看,以及很多的書要看。三天,已經(jīng)是我能給這種自我懷疑的感傷最多的時間了。 現(xiàn)在心情平復,眼睛消腫,餓感爆棚……再回頭去看,也許有人會說,這三天的折騰真是浪費精力和時間,但我倒是覺得,留給感傷三天時間,很難得,很值得。 哭,就哭個痛快。 想,就想個透徹。 然后,該寫寫,該吃吃,該喝喝。 隨著人的成長,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這樣的三天,很幼稚,也很奢侈。 但是我認為,留給積郁三天時間,留給眼淚三天時間,留給感傷三天時間,留給思考和反省三天時間,是必要的。因為這就是留給自己的情緒三天時間,留給自己,三天時間。 試問現(xiàn)代人,一輩子敢于留給自己消化情緒、沉迷哲思的時間,又有多少呢?想哭就哭的時間,是不是只有一去不返的小時候才有呢?那么這種“幼稚”是不是也是彌足珍貴的呢? 都說要保持“童心”才能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什么是童心?好奇心是童心,真性情也是童心。想哭就掘地三尺也要找時間去哭,這就是童心啊。 一個作者,如果不具備童心,何談想象力?這種童心,雖然不利于眼前的商業(yè)化、商品化世界,但是有益于作者,有益于作品。 思維就像迷宮,一個喜歡思考的人,就會經(jīng)常進入大腦里的迷宮。迷宮不是兩點一線,而是充滿死胡同的。經(jīng)常走大腦迷宮的人,一定也會經(jīng)常走入思維的死胡同,然后與自己,糾纏不休。 不過,是迷宮就會有入口和出口。死胡同走多了,早晚能走出來。畢竟,童心不是精神疾病。 這個迷宮的出口,就是恕人恕己,海闊天空。 …… 說到寬恕和包容,其實這就是《列國》這個故事的中心思想,或者核心價值觀。所以,女主名“恕”,男主名“容”??吹胶竺?,一定會慢慢體會到。 之前有讀者問,你這本書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是家國情懷?是憂國憂民?是家仇國恨中的兒女情長? 家國情懷也有,憂國憂民也有,兒女情長也有,但重點是“憂人”。至于仇恨,多如牛毛,拔都拔不完,但是仔細想想,拔它干嘛?仇恨也是用來襯托美好的。 家國情懷,源于背井離鄉(xiāng)多年之后的懷戀。憂國憂民,源于文化沖擊之后的自省。兒女情長,源于生為人的本能。 所謂“憂人”,是對當今社會很多人所崇尚的觀念的擔憂。 在“復仇、虐渣、打臉”盛行的時代,宣揚寬恕和包容,也許會遭到白眼,也許會被說成退縮和懦弱……可是,這也要看是什么仇,什么渣,什么臉。 比如《瑯琊榜》,被貼上復仇者故事的標簽,其實并不準確。那是一個“雪冤”的故事,是為了討回清白,找回自我,創(chuàng)造清明。復仇、虐渣、打臉,只是順手為之,根本不是主題。 至于《列國》,這不是一個雪冤恥、證清白的故事,也沒有復仇、虐渣和打臉,因為這本書里——仇太多,復不完;渣太精,虐不到;臉太帥,不忍打。 那么有人會問了,你說寬恕、包容,就是仇太多,復不完就不復了?渣太精,虐不到就不管了?臉太帥,犯錯誤也不打了?這不是懦弱退縮是什么?這不是三觀不正是什么? 哈哈,首先,這本書里的仇,有些仇,的確是復仇者自己動手復的,但還有些仇,沒等復仇者動手,仇就已經(jīng)以一些其他方式被復了。這個時候,復仇者無計可施,無處發(fā)泄,只能選擇恕人恕己,放下恩怨。更有甚者,就是有些仇,復仇者不忍去復,因為復了仇,自己也不會更開心。相比于世人的褒獎,復仇者更在意自己的內(nèi)心。為什么人就不能掙脫世人口水的束縛呢?世人永遠是對的嗎?世界究竟是在世人眼里的,還是在自己心中的呢? 其次,渣,到底是不是渣,真的要在不同角度去看,甚至要在不同的時間點看。想虐卻虐不到,就先包容了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君子虐渣,下卷不晚。到得下卷,或許峰回路轉(zhuǎn),發(fā)現(xiàn)不渣了,那就一笑不怕酒窩深吧。 最后,臉太帥,到底打是不打?我去,這么帥,看著就欠揍!我去,長得帥也是錯?我去,長得帥不是錯,到處耍帥就是你的不對了!我去,你別打我,我自己打(才掌握的好力道)!我去,這人瘋了,自己打自己,我才懶得打瘋子! 咳咳,以上對話,就是這本書中“打臉”的粗略意境了。沒錯,就是自己打自己。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站在不同的時間點看問題,有時候,需要敢于承認——自己的臉雖然帥,但自己的臉才是最該打的那張臉!道所以這里的“自己打自己的臉”,其實是“迷途知返”,是“三省吾身”,是敢于面對自己的錯誤和承擔自己的過失。 要想“憂人”,請先“律己”。 比武力復仇更強大的,是不動一兵一卒,檣櫓灰飛煙滅。 比復仇更強大的,是令別人主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后來祈求你的原諒和寬恕。而后,可以原諒的就寬恕了吧,恕人,亦是恕己。不能原諒的,可以彌補和贖罪嗎?贖罪也算是節(jié)能減排的環(huán)保舉措了,廢物再利用。不能彌補也不能贖罪?那就讓他自裁吧。 比原諒和寬恕更強大的,是包容,是能夠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自己理智地消除仇恨感,理解別人的做法,化敵為友,共商大計,有錢一起賺,何必對著干? …… 好了,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今日復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