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頁
太子鞠躬,“兒臣受教了?!?/br> 等到了皇帝壽辰那一天,天還沒亮呢,滿宮都熱鬧了起來。 太子妃今日異常忙碌,皇帝六十壽宴,可不是小事。其余人只管熱鬧,只有她要里里外外照應(yīng)。柳家原是小門小戶,太子妃原來做皇子妃時(shí),五皇子府里應(yīng)酬少,她需要cao心的事情也不多。自從跟著太子入主東宮,太子妃每天都在接受新的挑戰(zhàn)。 兩年過去了,太子妃感覺自己和孫皇后比起來,處理宮務(wù)的能力還是差了十萬八千里。這回壽宴,孫皇后有心歷練她,完全放手不管。太子妃兢兢業(yè)業(yè),每天恨不得只睡兩個時(shí)辰,就怕做錯了事情。 連太子都忍不住勸她,“父皇過壽,你盡心就是,也不是說樣樣都要十全十美。我在前朝理事,也沒說從來不出錯的。你出錯不怕,母后會給你兜著的。” 太子妃搖頭,“殿下不一樣,殿下錯了,只要虛心請教,大臣們都會說殿下有明君之相。我要是做錯了,怕是別人就要說妾無才無能不配太子妃之位了?!?/br> 太子嘆了口氣,不再勸她,“等明年月哥兒成親了,他媳婦是大家子出身,比咱們都有見識,你把事情分一些出去,也省得累著你。” 太子妃心里暖烘烘的,“多謝殿□□恤?!?/br> 話轉(zhuǎn)回來,皇帝今日過壽,他也十分高興,一大早,兒女們成群結(jié)隊(duì)來給他請安拜壽,皇帝笑得臉上起了褶子。 等見過了兒女們,他又去前殿和大臣們見面,商議過了政事之后,大家都甩開膀子陪皇帝太子玩樂。 后宮里,孫皇后帶著內(nèi)外命婦們圍著李太后說笑。 李太后穿著家常的衣裳,和兒媳婦孫媳婦以及娘家女眷們說笑話。這個時(shí)候,誰嘴巴巧誰露臉。 等到吃宴席的時(shí)候,太子妃終于能歇一歇了。 很快,皇帝讓人送來了兩道菜,一道給老母親,一道給皇后。過了一會子,太子讓人送來了三道菜,祖母、嫡母和太子妃一人一道。 太子妃受寵若驚,被孫皇后拉著坐下,“這些日子你辛苦了?!?/br> 說完,她又當(dāng)著大家的面把太子妃夸了又夸,眾人也連忙附和。 過完一個壽辰,皇帝的精神似乎好了很多。正在大家以為皇帝要?dú)w朝聽政的時(shí)候,他忽然跟發(fā)了癔癥似的,要退位做太上皇! 這可把大家嚇著了,好好的,退位做什么! 太子第一個不同意,“父皇,兒臣能力不足,還擔(dān)不起這萬里江山的重任?!?/br> 皇帝回道,“你有不懂的,來問朕就是了。” 太子毫不客氣,“既然這樣,父皇何必退位。退位不退權(quán),弄兩個皇帝,徒增麻煩?!?/br> 皇帝氣的胡子翹,“混賬,你做了皇帝,哪能和太子一樣?有了正經(jīng)名分,就算朕將來哪一天老糊涂了,誰也不能把你攆下臺。太子算什么,說沒了就沒了?!?/br> 太子猶豫了片刻,“父皇,您可是哪里不舒服?不要強(qiáng)撐著?!?/br> 皇帝的語氣輕了下來,“趁著朕還在,慢慢把事情都移交到你手里。不然等到朕死了,你一邊要登基,一邊還要收攏權(quán)力,那個時(shí)候朝政最危險(xiǎn),容易被人鉆空子。因?yàn)殡薜脑颍仁悄习餐踔畞y,又是山石之亂,朕不能讓江山一而再再而三遭受劫難。況且朕的腿早就壞了,一個皇帝,整天讓人搬來搬去的,也不體面。你先把位置接了,朕在后面給你頂著,總沒人敢鬧事。你再慢慢培養(yǎng)自己的班底,過個幾年,就算朕想和你爭,也爭不贏你了?!?/br> 太子不知道該說什么,“父皇深明大義?!?/br> 皇帝又哼哼了起來,“你放心,朕做了太上皇,不會抬舉你兄弟和你打擂臺。” 太子笑了,“父皇要是喜歡,想怎么做都行。” 百官們也勸,苦留皇帝,是真心,也是禮節(jié)。眾人已經(jīng)習(xí)慣了皇帝半隱居,太子監(jiān)國的狀態(tài),忽然要改變,多少還是有些本能的抗拒,誰也不知道太子登基后會不會發(fā)生變化。 在文武百官的再三懇求下,皇帝依然堅(jiān)持決定退位,理由是他腿疼。 這個理由夠充分,退位的事情就這么定了下來。 眼見著要過年,皇帝快刀斬亂麻,決定之后,三天的功夫就發(fā)出了退位詔書。 詔書之中,皇帝自己總結(jié)了自己做皇帝這些年的得失。他寫的很中肯,對待朝政,他兢兢業(yè)業(yè),對待百姓,他如同親子。然,能力有限,仍舊有天災(zāi)、兵禍、胡人之亂,連他自己也被上天懲戒,中了山石。今得天幸,有了個合格的繼承人。儲君德才兼?zhèn)洌贻p有為,可堪為帝。 皇帝把過錯都攬到了自己身上,讓文武百官們再次痛哭,這樣有心胸的帝王,可惜要退位了。 皇帝毫不留戀,退位第二天,就督促太子登基。太子辭了又辭,最后在文武百官三請之下,終于同意了登基。 太子登基的儀式很簡單,昭告天下和祖宗,然后就完事了,真是又省錢又省事兒。 按照往常的慣例,新皇登基,總要有些施恩的舉措。有人建議免稅,有人建議豁免死刑犯,新上任的皇帝都駁回了,他要開恩科。 這個主意得到了老皇帝的贊同,免稅什么的,不是大災(zāi)之年,不能輕易開口。死刑犯就算了,一旦皇帝點(diǎn)頭,中間又會出現(xiàn)很多亂七八糟的事情,那些大官貴族又要拿錢去給家里犯了死罪的親戚買名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