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頁
太子本來也想讓周良媛生個孩子的,這樣周家那邊也有個交代了,可周良媛不爭氣,他也沒辦法,好在周昭訓懷上了,雖是庶女,也是周家女。在太子眼里,都是他表妹,嫡出的庶出的又有什么區(qū)別。 太子不再往周良媛這里來,周良媛越發(fā)著急了。 周良媛尋求娘家的幫助,叫來了自己的母親。 周三太太也跟著著急,女兒懷不上,她也沒有辦法啊。周三太太甚至暗中生氣周家的根兒不好,周家出去的姑太太姑奶奶們,生育上都不是特別順利。當年周貴妃受寵比皇后多,還是落在了皇后后面,生的只是二皇子,且獨寵二十年,再也沒生下一兒半女。 要說周家女生育困難吧,周昭訓這都是第二胎了。 周昭訓聽說嬸子來了,依禮過來請安。 周昭訓主動行禮,“見過良媛娘娘,見過三嬸子?!?/br> 周三太太也不敢拿大,回禮道,“見過昭訓。” 周良媛趕緊把周三太太拉著坐下,“娘,都是一家人,不用客氣?!?/br> 娘兒兩個看著周昭訓的肚子又羨慕又嫉妒,周三太太很溫和地問候了周昭訓和大郡主,并囑咐女兒好生照看周昭訓,都是姐妹,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三個女人說了一通話,周昭訓挺著大肚子回去了。 周三太太勸女兒,“囡囡呀,她是你親堂姐,馬上就要有兩個孩子了,你還是把她籠絡好些吧。” 周良媛小聲道,“娘,難道要我到她面前去做小伏低嗎?” 周三太太嘆了口氣,“不是讓你做小伏低,該有的關心還是要有。你冷著她,殿下那里心里難道沒數(shù)?我跟你說,這男人才不管你是嫡女還是庶女呢,能生孩子就是好。我再跟你說句難聽的,就算你是良媛,她是昭訓,說白了,你們都是妾。既然都是妾,在殿下眼里,你們是沒有區(qū)別的?!?/br> 周良媛抬起眼睛,“娘,怎么會沒有區(qū)別,我是嫡出,自小時候起就是爹娘精心教養(yǎng)的。她不過是個庶女,二伯娘以前都不怎么管她,野草一樣長大,不過是長得漂亮,才被送給了殿下?!?/br> 周三太太摸了摸女兒的頭發(fā),“囡囡呀,娘知道你不服氣,但形勢比人強,不得不服啊。殿下想看我們周家和睦,隱忍,不要和孫家爭。你爹和你伯父們,見到孫家人都客客氣氣的。你見到孫良娣,定要守禮。昭訓那里,你雖然是meimei,但你位高,要多照拂她,讓殿下看到你的賢惠和懂事?!?/br> 周三太太囑咐了女兒一堆話,然后又出宮了。 周良媛看著自己的平坦的肚子,心里有些不服氣,她一個庶女,要是這胎再生個兒子,豈不是要爬到自己投上去了。 但想到太子的態(tài)度,周良媛一改作風,開始對周昭訓噓寒問暖。 她們是堂姐妹,她愿意照看周昭訓,太子妃也樂得清閑,許多事情都交給了她。 第104章 結金蘭街頭閑景 周昭訓平日溫溫柔柔的, 可能是因為從小在周家沒人看顧,為人有些怯弱,太子怕大郡主被她帶的膽小, 時常親自查看這個唯一女兒的吃穿用度。太子妃是個大方的,對這個庶出的女兒也很上心,大郡主的吃穿在宮里和幾個兄弟們都是一模一樣。 孫良娣一邊照顧自己的肚子,一邊分出一只眼睛看著周良媛, 她要看看周良媛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忽然從往日的不冷不熱, 變得熱切起來。 周良媛自己的說法是聽了母親的建議,好好和jiejie相處,把周昭訓的肚子照顧好, 為殿下開枝散葉。 東宮的事情暫且按下不表, 劉悅蓁最近看見陸銘就跑。 自從那日接收了他的點心, 陸銘就跟開了竅似的,只要一回家,就買了吃的送給三郡主。 剛開始,他去慈恩堂蹲守,可劉悅蓁也不會天天去慈恩堂。后來,他壯著膽子往誠王府去。 他提前打聽了誠王一家子的喜好,去買了許多青州口味的吃食, 打著求教的名頭上門了。 劉文謙看著眼前這個年輕人,摸了摸胡子, 有些不知道該說什么。 他讓陸銘坐下, 先問了問他軍營里的事情, 然后開口道, “賢侄啊, 本王也不懂軍營里的事情,也沒考過科舉,實在沒什么教導賢侄的?!?/br> 陸銘笑得很真誠,“王爺,我們家忽然回京,也沒有什么正經(jīng)長輩。表哥時常跟我說,王爺是個和善的長輩,總能教他一些道理。我想著,這教導也不一定就是武藝和文才,您見多識廣,多跟晚輩說些做人的道理,晚輩也就知足了?!?/br> 劉文謙見他死賴著不走,只能和他說些閑話。 陸銘第二次上門,送了一些醬rou,他聽說,誠王家姐妹幾個,都喜歡吃這個。 他見不到劉悅蓁的面,就送她喜歡吃的東西。魏氏見這孩子心誠,就和劉文謙透露了幾句。 劉文謙聽說這小子原來是打女兒的主意,頓時看他的眼光就不一樣了,再說話的時候就沒有那么客氣,時常問的陸銘額頭冒汗。 但他仍舊一有時間就過來,送的東西五花八門,總有一兩樣能到劉悅蓁手里。 劉悅蓁忽然意識到了什么,特別是她娘偶爾看她的眼神有些意味深長,她更加如坐針氈。 這個人為什么總是上門?送什么東西好像都是按照她的喜好來的。而且,每次他送東西來,娘都會分一部分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