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頁
書迷正在閱讀:混也是一種生活、某靈能的衛(wèi)宮士郎、錯把男反派當(dāng)女主/穿書系統(tǒng)誤我、次元萬界之祭神、異世界的大玩家、你好,舊時光/瑪麗蘇病例報告、小肥啾寵愛手冊、界皇、我的老婆是皇上、夢幻西游之神坑系統(tǒng)
“哎!” 吳文清放下手中的碗筷長嘆一口氣,“朝廷要征兵三十萬,今年又不知要有多少人家失了壯??!” “征兵!” “征兵!” 一家子齊震驚,目瞪口呆,一句征兵觸動大家的心弦。 這幾年大齊與鄰國一直相安無事,休養(yǎng)生息,最多便是小摩擦,很少有大戰(zhàn),今年怎么就突然征兵了。 征兵以為這就要多養(yǎng)幾十萬的人,國內(nèi)的農(nóng)事也少了幾十萬的勞動力,大量損耗國庫的銀子。 除非即將有大戰(zhàn),否者這么大的開銷,朝廷根本負擔(dān)不起。 “文清,今年征募到的兵到哪個將軍的麾下?!?/br> 吳大城嚴肅地問道,收起了平日的嬉皮笑臉。 “南方征的十萬人應(yīng)該隸屬鎮(zhèn)守南方的穆將軍,而其余的二十萬則充軍赤焰軍?!?/br> 吳文清說道。 “你小子沒有看錯,怎么可能是招到赤炎軍麾下。” 吳大城大聲駁斥,他臉色突然嚴峻,臉色暗黑。 “爹,公文上寫的,我怎么可能看錯?” 吳文清說道,他也百思不得其解,陛下突然招兵,勞民傷財舉動的這是何意? “赤炎軍定是出了大事!” 吳大城站起來大聲地說道,“赤炎軍從來不招新丁,赤炎軍的士兵,從來不招新兵!” “爹爹,你這話好沒道理,哪有軍隊招新的,不然他們戰(zhàn)死的人數(shù)從哪里補上?!?/br> 吳靜香不知為何爹爹會有如此大的反應(yīng)。 第155章 “不一樣的! 赤炎不一樣!” 吳大城反復(fù)地糾正道,“赤炎軍隊的兵,是從大齊的各地的軍營里選調(diào)其中的佼佼者,每年大約數(shù)萬人而已。 赤炎軍的兵貴精不貴多?!?/br> “突然征兵二十萬不符合常理,定是赤炎軍出事了!” 吳大城斬釘截鐵的說道,雙手緊緊地拳著。 “爹爹,你又沒有當(dāng)過兵,怎么對赤炎軍這么了解?” 吳文清狐疑地問著,他當(dāng)了兩年的縣令,都沒有了解到赤炎軍的征兵的標準,爹爹也就是一個普通的獵戶,怎么比他還懂? 吳靜香也轉(zhuǎn)頭,一臉疑惑地看著吳大城。 對啊! 爹,怎么懂這么多赤炎軍的內(nèi)幕。 “你爹爹年輕時也向往赤炎軍,也想加入赤炎軍,可惜家里突逢變故,沒能參軍,這是你爹一生的遺憾。 你爹曾經(jīng)有個拜把子的兄弟,加了赤炎軍,偶爾書信來往,你爹也就知道了赤炎軍的一些情況?!?/br> 蘇氏溫和地解釋道,強行為自己的丈夫圓謊,“你爹是在擔(dān)憂你們那位伯伯的安全?!?/br> 吳靜香兄妹對視一眼,他們怎么沒有聽到爹娘提起那位伯伯? “大哥,你那征兵的檄文會不會是假的?” 吳靜香大膽地提出猜想,一個一年才招一萬特種兵的軍隊,突然要擴招二十萬,還是新兵蛋子。 大學(xué)擴張都沒有如此野蠻生長的,倒像是搞傳銷,瘋狂拉攏下線。 “小妹,你別胡說,這檄文怎么可能有假?” 吳文清辯駁道,“檄文上不僅有皇上的印章,更是有兵部的大印。 這征兵乃國之大計,豈能如孩童戲耍一般可以造假。” 大哥說的也不無道理,征兵是一項大工程,大動靜,你發(fā)個假的檄文,很容易發(fā)現(xiàn)。 而且兵部、皇帝的印章,都是有人專門保管,豈能輕易造假。 如此費心費力的策劃一個局,就是與全國的百姓開個玩笑,不合邏輯。 吳靜香心生疑惑,她還是給了京城的姬寒尋寫了一封信,詢問當(dāng)中的由來。 當(dāng)日離京之日,姬寒尋曾送給她兩只海東青,若有急事,立即給他捎消息。 海東青十分稀少,馴化的海東青更是彌足珍貴。 海東青乃飛的最快最高的獵鷹,十萬神鷹之中才出一只海東青。 吳文清憐憫百姓又要失去家中壯漢,但他也不敢耽擱征兵的進度,早早地在城門口粘貼了征兵的檄文。 又是召集了各村的里正,下發(fā)任務(wù)。 吳大城更是不打一聲招呼,連夜溜走,騎馬去了漠北交界的赤炎軍駐扎地。 一大把年紀,還上演離家出走,有這樣的老爹吳靜香兄妹兩人也很為難。 他們兩人又不是不通情達理的人,哭爹喊娘地阻攔著不讓他去。 征兵在即,各家的壯漢都要少一人,她建作坊的事得抓緊了。 現(xiàn)在發(fā)檄文征人,征兵的時間一般一個月,初冬之時,新兵便要前往軍營。 不管這征兵檄文是真是假,吳靜香都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意味。 “你要去泉城?” 吳文清詫異道,他看著坐在椅子上的meimei,淡定自若,云淡風(fēng)輕,似乎她突然提出要去府城沒有任何不妥,如同講今日要吃飯一樣。 窩在鄭家村兩年,平日里連縣城都懶得來,現(xiàn)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居然要去泉城,不是胡鬧嗎? “嗯,要去泉城買些東西?!?/br> 吳靜香點頭說道,垂下的眼眸又尋思她是不是該羅列一張清單。 買東西? 吳文清險些被這三個字嗆到,買什么東西非要去到泉城,他自認為夏邑在他的治理下,日常市面上的東西沒有短缺的。 太敷衍了他了,至少的找個像樣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