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正直三九隆冬,天上飄著雪。林一方顧不上添衣便追了出去,回蕭家沒見人,于是便沿街而找。蕭榛在好友家自我消化了一夜,也覺得自己有錯,于是第二日便乖乖回了她和林一方的宅子,結果看到林一方暈倒被人抬著回來。 林一方差點凍死街頭,被搶救了兩日才從鬼門關回來,但林家父母已經(jīng)對她們不再看好,強烈要求二人和離,一方臥病在床,盡管她不同意,但也沒有太多力氣去爭取,反而是蕭榛,愧疚傷害了一方,傷心欲絕之下竟真答應了和離。 從此,她們蕭氏三姐妹無一幸免地成了汴京坊間的笑柄。 老大善妒,老二兇殘,老幺紈绔! 陳氏感覺老臉都丟盡了,明知蕭榛心里還關心著林一方,卻命令禁止她們再見面。后來,蕭榛深感既然已經(jīng)和離,再見也沒必要,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今日蕭桐提出這個請求的時候,她確實猶豫了,考慮了一個時辰才答應。一來,她承認自己對林一方余情未了,確實想她了。二來,和離后的日子自己如同行尸走rou般待在閨閣,除了看書養(yǎng)花無所事事。 蕭桐方才對她說,她是個很有才華的女子,可以有一番作為,而不應該自我禁錮。她為這份認可感到高興,也想試一試,做點事情,免于繼續(xù)陷于情傷之中。 馬車停在一方書肆總號,此處靠近皇城,街道整潔闊落。 蕭桐和蕭榛下車的時候,林一方剛好送著一個相熟的女客出來。 林一方目光流轉間,與蕭榛的眼神對上了,便再也無法挪開視線。她們靜靜地佇立著,周邊車水馬龍卻如空物,她們的眼里只容納著彼此。 明明相隔很近,卻兩年來都沒有如此近距離地見過面。 和離以后,林一方也多次上門找過蕭榛,但陳氏將她拒之門外。她收到了蕭榛的絕情書和成親結發(fā)之時留在蕭榛手里的一束頭發(fā)。從那時候起,她便打消了復合的念頭。只敢在蕭榛出門上香的時候,在附近遠遠觀看。 此刻,沒有一絲征兆,蕭榛出現(xiàn)了,近在咫尺。 四目相對,眼眶紅紅的,彌漫著水霧。 蕭桐識趣地避開,進書肆拿了一份小報看起來。單調的白紙黑字,都是關于政治民生的內容。 在這個時代,辦報紙一般都是由書肆牽頭,所辦出來的小報多是官方不承認的非法報紙。但是宋朝素來文化寬容,這方面管束不嚴,即便是發(fā)現(xiàn)了也無大礙。 更何況許多書肆背后都有個當官的靠山,于是非法便成了默許。 蕭榛也深知自己此行不是為了和林一方破鏡重圓,互相問候了一會,她便將蕭桐打算與她合作辦小報之事簡單說了一遍。 蕭桐看到蕭榛沖她招手,便拿著手里的小報坐到了她們面前。 林一方看起來很愉悅,比起上次見面的面無表情,現(xiàn)在整個人都多了幾分生氣。她笑道:“聽榛娘說你想辦一份娛樂小報?!?/br> 蕭桐道:“是有此意,一份專門講述瓦子勾欄內奇聞軼事的小報,以藝伎的新聞為主,再加上勾欄演出的資訊,好物好貨購買指南?!?/br> 她想好了,做成像后世的社交新聞APP,設置頭條,以藝伎的新聞為主,坊間新聞為輔,等日后條件成熟,報粉多了還可以收取來信吐槽,設置“網(wǎng)友評論”區(qū)。 還有購物指南區(qū),其實質是帶貨,于她們辦報的人而言,這個版塊則是用來收取廣告費的。 最后,最最重要的是,她要為她的戲曲《花木蘭》預熱,必須在上面連載小說。 這個時代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沒有手機,更沒有晉江,連載小說只能用以前香港武俠小說連載的老方法,以報紙的方式。 一份新的小報,早期知名度不高,銷量并不會多好,靠著小說連載,說不定還能拉一把銷量。 林一方認真專注地望著蕭桐,聽得津津有味。 她也是個生意人,分辨一單買賣有沒有搞頭的能力還是有的。蕭桐的想法大膽新奇,而且顧慮周全,若真能做起來,能帶來許多方面的收入。 她來了興趣,與蕭桐繼續(xù)深談到了收益和分工問題。 蕭桐也不含糊,干脆地道:“在報紙創(chuàng)辦人署名上,蕭氏行只要一個位置。至于分工,我們負責出創(chuàng)意和主編,書肆負責其余的人工和印刷售賣。至于分成,若是一方jiejie覺得合理,我們三成書肆七成如何?” 林一方思考起來,“那主編是誰?” 蕭桐笑了笑,看向蕭榛,驕傲地道:“我姐!” 蕭榛羞赧地笑了,低垂著臉不敢與林一方對視。 林一方看著蕭榛,努力壓抑的喜悅幾乎要溢出臉上。 “成!” 第16章 動心 蕭氏行如今資金緊缺,若要靠自身的財力制造發(fā)行一份小報著實不太現(xiàn)實。她們只是項目發(fā)起人,負責出創(chuàng)意和一個主編,主要目的是通過小報為自家藝伎營銷和為《花木蘭》預熱。 大頭的投資還是出自一方書肆,比如,收集藝伎八卦、坊間趣事需要的若干個狗仔,協(xié)助蕭榛編輯報紙的助手,紙張費、印刷費。 因而,蕭氏行只拿三成,其余七成利潤歸一方書肆,這點分配是相當合理的。 一方書肆雖然不算老牌書店,但發(fā)展勢頭好,分號眾多,資金也豐厚,所以林一方和蕭桐談了兩個時辰便拍板合作,簽下了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