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節(jié)
首先,想要掌控領海權(quán),就必須要有一支強大的水師。而跟陸地上的軍隊相比,水師除了裝備、糧餉之類的要求之外,還必須要有船。而且絕不是民間用的那種小舢板,而必須是大船、福船,這樣才能經(jīng)得住海上的風浪。 這樣一來,經(jīng)營一支水師,成本就要比陸軍高得多。 而且還不是建好了就一勞永逸,畢竟海面上的風浪永遠不會平息,船只會破損、沉沒,而且海面上,一艘船沉了,那就不光是船的事,船上的貨物和一船的人,也大都救補不來了。 因為歷史原因,中原朝廷跟西北的草原部族,可謂是仇深似海。盡管在西邊和北邊肆虐的部族換了一個又一個,中原朝廷也一次又一次改朝換代,但是彼此之間的對立,卻始終沒有消失。 所以朝廷絕大多數(shù)的精力,都要放在對抗西北異族身上。譬如本朝,每年歲入不過四千萬兩,卻至少有一半要用在西北軍費上,如此便可見培養(yǎng)軍隊的耗費。 在這種情況下,朝廷既沒有錢也沒有力去成立水師。偶爾有些朝廷行有余力,組建水師,也往往在幾次損失之后,便選擇及時止損。 偏偏這片陸地的海岸線又太長,從東北到南境延綿數(shù)千里,朝廷沒有水師,就很難管控出海的百姓和漁民,導致海面上亂象頻生。 而朝廷唯一能拿出來應付這種情況的政策,就是海禁。 既然管不到,那就不讓我們的百姓出海,更不讓商船出海,這樣自然就安穩(wěn)了。 可是俗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亢5陌傩眨匀痪鸵獜暮C嫔嫌懮?。海禁一出,朝廷管理起來是很方便了,可是百姓的生計卻會受到影響。 真到了活不下去的時候,誰還會去管朝廷的禁令?所以民間還是不斷有人出海,甚至有些人既是漁民,又是商船,還是海盜,在朝廷管不到的地方攪風攪雨。 而海運的確是暴利的行業(yè),這份利益,朝廷離得遠,不想要,可是那些就住在海邊的世家大族,卻不會放過。久而久之,海運就徹底被他們掌控在了手中,甚至各自支持著一批海盜,cao縱整個海面上的局勢。 因為這其中巨大的利潤,所以到后來,海禁不僅是朝廷的政策,也是這些沿海地方世族拼命想要維護的東西。 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永遠將海面掌控在自己手中。 對于這些,朝廷當然不可能一無所知。但既然自己無力去管,索性就當做不知道,或者意思一下在沿海開一兩個港口,而世家也偶爾會在這里停泊一兩條船,象征性地上交一些稅收,就把自家的船隊過了明路。 桓羿在江南賑災時,才了解到其中的情形。他對海運的便利和利潤,可是眼紅了很久了。在他看來,若是朝廷能開海禁,將這些商船都管理起來,收取船稅,那么這筆稅收本身,就足以支持供養(yǎng)一支強大的水師了。 只不過當時的他,根本沒有余力去做這件事。甚至就是被他們一鍋端了的那幾個世家,本身也應該是在海運里摻了一腳的,卻沒有搜出任何的證據(jù),只得不了了之。 現(xiàn)在他登基了,自然能騰出手來籌備此事。 最近這段時間,他都在琢磨這件事,所以一聽甄涼和曹皇后要做生意,立刻就想到了這上面。 不過大魏海禁的政策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其他人聽他提起這兩個字,一時不免有些愣怔。倒是甄涼反應得最快,因為在上一世,攝政王在掌控朝堂之后,也選擇了解除海禁、成立水師,桓羿會這么想,也就很正常了。 “陛下是打算開海禁?”她問,“可是要訓練水師,打造船只,只怕沒有三五年不能成事?!?/br> “未必要自己打造船只,訓練水手?!被隔嗟溃绊氈夏切┦兰?,幾乎每一家都有自己的船隊,若是能將這些船只和人手收攏,自然就是一支現(xiàn)成的水師?!?/br> 莫說是甄涼,就是半點不懂海運的人,聽他這么說也忍不住搖頭。 這也只是聽著好聽罷了,這樣一支水師,只怕內(nèi)里矛盾重重,根本無法掌控。那些世家大族的桀驁,是所有人都能看見的。再說,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這是與人爭利的事,世族又怎肯坐以待斃? 曹皇后問出自己的疑惑,桓羿便笑道,“所以不能一上來就直說。” 他看向曹皇后和甄涼,“你們有這一筆本金,我還可以再給你們添一些,之后以兩代皇后的名義,去找那些世族合作,你們覺得他們會拒絕嗎?” 那當然不會。這些世族賺取了不少錢財,他們現(xiàn)在更多謀求的是朝中的關(guān)系。所以他們一面培養(yǎng)家族子孫,希望他們能夠入仕,另一方面則是積極在朝堂上運作,金錢開道,拉攏一些官員站在自己這一邊。 若是曹皇后和甄涼主動找上門去,愿意給他們當這個靠山,他們自是求之不得。 皇帝能對別人狠得下心,新婚妻子和她的家族,總要優(yōu)容幾分的。 借著這個機會,自然就能順利打入船隊內(nèi)部,摸清楚他們的情況。如此知己知彼,等桓羿要動手的時候,他們就算想抵抗,也毫無用處。屆時也就只能轉(zhuǎn)變思想,站在朝廷這邊了。 更多的事情,就不是其他人需要考慮的了。所以聽桓羿這么說,都是眼睛一亮。若以兩位皇后的身份為餌,只怕那些世家爭搶著要跟她們合作,的確是一門好生意。 倒是甄涼若有所思,總覺得桓羿的計劃不止于此。 不過這并不是此刻需要討論的事,所以她也暫時按捺住了想法,只跟曹皇后和桓羿討論了一下要出多少錢,怎么找人,以及派誰去跟那些世家交涉,又讓誰跟船出海的事。 等這些都定下來,時辰也不早了,曹皇后便起身告辭。 她今日原本只是來道喜,卻沒想到竟是滿載而歸,心情自然十分不錯。這一高興,就忍不住想到桓衍面前去炫耀一番。 乾元宮中。 甄涼今晚依舊留宿于此,也沒什么人覺得意外。 沐浴過后,夫妻倆親熱一番,才躺在床上說閑話。甄涼便提起了下午說的那番話,“陛下應該還有別的計劃吧?” “嗯。”桓羿把玩著她的頭發(fā),漫不經(jīng)心地應道。 甄涼的頭發(fā)養(yǎng)得很好,黑黝黝的,又滑又亮,還帶著一點淡淡的香氣,讓他忍不住湊近了去嗅。心思一散,也就不太在意自己說了什么,“海運倒是其次,朕想重新打通與交趾、占城的聯(lián)絡。甚至若有必要,重新將之收復也未嘗不可。” 聽到這話,甄涼不由一驚,急忙轉(zhuǎn)過臉去看桓羿,想了片刻才問,“為了糧食?” 桓羿點頭,“照你的說法,未來數(shù)年之內(nèi),災荒都會十分頻繁?!鋵嵅槐啬阏f,我近日翻看史書,幾乎每隔數(shù)年就有一個地方會出現(xiàn)天災,而且往往不是一年就結(jié)束,而是持續(xù)數(shù)年。我們大魏的國土太過廣袤,如此一來,幾乎年年都有天災,只不過不算太嚴重,就連史書上也只是一筆帶過?!?/br> 不說大魏,歷朝歷代其實都是這樣。 但中原朝廷雖然時常改朝換代,可是能綿延至今,就足見雖然災害頻仍,但還是人們可以應對的。 說到這個,就真可謂是“成也地大物博,敗也地大物博”了。 因為地大物博,所以災害往往只發(fā)生在一地,只要朝廷還算合格,就可以從別處調(diào)派糧食,前往賑災。可也是因為地大物博,糧食調(diào)派耗費甚巨,再加上朝廷對地方的管控不夠及時嚴密,往往會出現(xiàn)欺上瞞下、貪污賑災物資等事。一旦朝廷稍微懈怠,處理不好,就容易出現(xiàn)叛亂。 而一旦這種內(nèi)耗的戰(zhàn)爭頻繁出現(xiàn),就很容易拖垮整個朝廷的行政和財政體系,最終導致朝廷分崩瓦解。煙消云散。 現(xiàn)在的大楚,明面上看似乎十分太平,但實際上,桓羿登基之后,只需稍微查點國庫,便能發(fā)現(xiàn)一個觸目驚心的事實:朝廷早就已經(jīng)被掏空了,如今不過是拆拆補補,勉強維系。 可是如果接下來數(shù)年都有如去年那樣的大災,恐怕要不了多久就會被拖垮。 國內(nèi)已經(jīng)是個爛攤子,整理固然是要整理的,但這需要時間,所以桓羿就打算對外謀求更多。而作為產(chǎn)量地的交趾占城,就是這么入了他的眼。 有幾個朝代,交趾占城都是歸屬中原朝廷管轄的,所以留下的資料也不少。其中便記載著,當?shù)氐募Z食可以一年兩熟甚至三熟,雖然口感肯定比不上普通的糧食,但在缺糧的時候,誰還會在意這些? 不過朝廷之所以失去對當?shù)氐慕y(tǒng)治,一是因為太過偏遠,二則是因為當?shù)厣礁吡置堋⒄螝鈾M行,中原的軍隊很難適應當?shù)貧夂?,征討起來自然也事倍功半,因此后來就索性放棄了?/br> 可是如果能夠重新打通海運,從海上運送物資和人員,那就能做大限度地減少損耗。只需經(jīng)營兩三年,就能夠得到大量的糧食,彌補中原的缺口。 而只要有糧食,就能夠穩(wěn)定人心,避免再出現(xiàn)各種民亂。 這樣,也能將他個人的聲望提升到最高。到時候,他再在國內(nèi)推行各種變革,所面對的壓力就會小很多了。 除此之外,出海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能夠搜羅更多海外的作物,將之移栽到中原來,豐富本地的物產(chǎn)品種。而且,據(jù)甄涼說,上一世曾有人獻上從海外帶來的紅薯,產(chǎn)量極高,也是如今的朝廷所缺少的。若能找到更多這樣的種子,糧食問題遲早可以解決。 “到時候,即便江南的田地都用來種植桑葉和茶葉,也不用擔心缺糧了?!被隔嗳缡堑馈?/br> 既然有這么多好處,那么這件事,自然是勢在必行。 甄涼微微點頭,又問,“可是出海經(jīng)商也就罷了,水師總不能真的指望收編那些世族手里的船和人吧?只怕到時候會難以管理。到了海上,若出現(xiàn)嘩變……” “自然不能由他們作為主力?!被隔嗟?,“朝廷還是要有自己的水師。這也是我想讓泰山大人去做的事?!?/br> “就是你之前說的那件事?”甄涼來了興致,但很快又皺眉道,“讓穆將軍去訓練水師?他確實是個能征善戰(zhàn)的將軍,可是從前一直駐守在西北,從來沒上過船。水戰(zhàn)應該跟路上不一樣吧,能行嗎?” “現(xiàn)在朝廷沒有熟悉水戰(zhàn)的人員,只能用這種笨辦法了。一邊招收水兵,一邊摸索著訓練,先看看成效。這個過程中,也可以發(fā)掘出更多善于水戰(zhàn)的將領,到時候穆將軍只需居中指揮便是?!?/br> 甄涼當了皇后,穆家就成了外戚,現(xiàn)在穆長征還在西北,都是桓羿以“西北不可無人鎮(zhèn)守”為由,強行把人留下了??墒悄聦④娛遣豢赡芑厝サ?,所以只能給他找點別的事情干。 桓羿本來是打算在中央成立一個專門的軍事機構(gòu),如前朝的中軍都督府或是樞密院那般。 但眼下的情況是,在不打仗的時候,這個機構(gòu)的用處不大,依舊是閑置。所以思來想去,倒不如讓他去培訓水軍,雖然換了個戰(zhàn)場,但依舊是在前線。 當然,桓羿也知道這樣有些強人所難。畢竟穆將軍這樣的年紀,要他轉(zhuǎn)變作戰(zhàn)方式,并不容易。如果可以,他倒是希望穆將軍鎮(zhèn)守西北,讓穆長征去培訓水軍,可惜局勢并不允許,也只能如此。 好在如今海上只有小股海盜或者倭寇作亂,沒有太成規(guī)模的,拿這些人練手,應該可以逐漸磨練出一支水師。 不過即使是這樣,也需要時間。所以桓羿聽到甄涼的打算,才鼓動她們?nèi)ゲ迨趾_\,這樣,說不定可以直接利用商船運來更多便宜的糧食。即便要價高一些也無妨,可以暫時緩解一下國內(nèi)的糧食危機。 “也罷?!闭鐩龀了贾?,“若是讓舅舅選,我想他也更希望去前線,而非留在京中享福吧?” 事實也確實如此,當桓羿私底下見過穆平海,跟他商量此事時,他幾乎是毫不猶豫地就接下了這個艱難的任務,還笑言,“臣名平海,但大半生卻都只在西北作戰(zhàn),不了還真有一日,能去掃平海波,也算是一段奇緣?!?/br> 桓羿聞言不由笑道,“好!你如今已經(jīng)是鎮(zhèn)西將軍了,若是果然能掃平海面,朕就再封你一個平海將軍?!?/br> 建功立業(yè),哪個男兒沒有過這樣的夢想?穆平海已經(jīng)算是成功的了,但相對的,他也有更大的雄心壯志。而今桓羿肯給他這個機會,雖然前路艱險,但他也依舊喜出望外,當下拍著胸脯保證會做好。 桓羿又提醒他,可以從西北要幾個人過來。 他說的就是之前被甄涼引薦到西北軍中的田老虎等人?;隔嗪髞砜催^戰(zhàn)報,他和他的兄弟們都是敢拼敢殺的,如今已經(jīng)因功升職,在西北軍中混得不錯。 他們身為江南人士,更熟悉船只和水面,能給穆平海不少幫助。 不過這一次,穆平海要去的不是江南,那樣很容易打草驚蛇。所以他要去的,是黃海海域的登州府,那里距離朝鮮和扶桑都很近,是個練兵的好地方。最重要的是,這兩個屬國都不怎么老實,近來也頗有一些戰(zhàn)報送來,讓穆平海得以以巡視和整頓當?shù)剀妭涞睦碛汕巴?/br> 至于訓練水軍,在有所成效之前,倒也不必大張旗鼓。 …… 甄涼最終還是選中了大利去做她和曹皇后的代表。 他本來就是軍中斥候出身,打探敵情是老本行,必然能做好。而且為人十分變通,也不怕應付不了各種海上的變故。 再說,他們是軍卒,總不能一直在自己手底下做事,甄涼也要為他們考慮?,F(xiàn)在桓羿既然要建立水師,收編世家的船隊,那么大利若是能在其中建功,到時候自然而然就可以在新建的水師之中占據(jù)一席之地。 至于經(jīng)商之事,只要帶出幾個熟手,也不用擔心應付不過來。 所以沒過多久,不光大利要帶著大筆金銀離開,就連成總管,麗娘等人也要走了。江南還有一攤子事等著他們,再說大利那邊說不定也需要他們提供一些支持。 甄涼擺酒為他們送行,心下不免也有些惆悵。團圓時自然歡喜,但分別總令人悲傷。 好在現(xiàn)在阻礙已經(jīng)掃清了,未來會有更多的時間團聚,分開也只是為了去做各自該做的事,傷感也只在一時。 甄涼低落了兩天之后,也在桓羿的“安慰”下,迅速地振作了起來,準備將自己之前已經(jīng)打算好的事,一一落實下去。 這第一件,就是之前桓羿在越王府時,弄的那個藏書院。 雖然只是用來做擋箭牌,但是桓羿也確實用心搜集了許多的書,幾乎將幾處院子裝滿?,F(xiàn)在他登基為帝,要搜羅天下的書籍,就更容易了。所以甄涼打算將整個越王府都拿來存放藏書,然后正式對外招收藏書院的管理人員。 本質(zhì)上來說,這些人的職責,倒是有點像是翰林院的那些官員們,負責校正、編纂和修補一些古籍,還有書籍的晾曬和存放之類的工作。只不過翰林院里都是有品級的官員,而且還得是進士出身才能進入,而這個藏書院的門檻就要低多了,直接公開對外招人。 即使如此,因為藏書院的原址是帝王潛邸,而且這件事也是帝后一手推動,所以感興趣的人不知凡幾。 雖然其中大部分人并不是想來修書,而是只將這當成他們的進身之階。不過沒關(guān)系,甄涼還是將所有人都留了下來。等他們發(fā)現(xiàn)在藏書院里并不能夠近水樓臺,想必就會主動求去,留下那些真心來看書修書的人。 陸陸續(xù)續(xù)還有不少書籍被送來,再加上現(xiàn)在皇室的各種藏書也可以借出來抄錄,在這個學習昂貴,看書困難的時代,還是有不少人愿意過來的。哪怕只在這里待幾年,看完里面的藏書,也能獲益匪淺。 尤其是那些家貧的士子,就更是如此了。 “有了藏書院,下一步你是不是就要開辦書院了?”桓羿問她。 甄涼搖頭,“雖然有這個打算,但是短時間內(nèi)是做不成的。既沒有合適的老師,估計也很難招收學生?!闭f到這里,她話鋒卻又突然一轉(zhuǎn),“不過,對外的學校辦不起來,但對內(nèi)的倒是有幾分可能?!?/br> “對內(nèi)的?” “是的?!闭鐩龅?,“我準備在宮中辦一個小學堂,內(nèi)侍和宮女都可以來上學,教一點識字、算數(shù)和簡單的技藝。說不定能篩選出一批可用之人,到時候讓他們?nèi)プ鰟e的,也更容易?!?/br> 讀了書,識了字,有了本事,往往就不會甘于只做個端茶送水的奴婢了。 而大部分人,也走不到擅權(quán)弄政的程度,留在宮里對他們沒什么好處。這樣,他們就會主動去尋求出路,比甄涼強迫他們離開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