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頁
書迷正在閱讀:離鄉(xiāng)、告訴你什么叫爺們!、男神徹底栽了、我靠醫(yī)術(shù)風(fēng)靡七零、重生八零:炮灰翻身記、變身蘿莉兵器、都市大財子、三國一小兵、炮灰與boss的快穿日常、過來給我親一口/來談個戀愛唄
第70章 蘇妲己 有這么好看的人給她做搭檔,任務(wù)再怎么難完成,她也能干勁充足。 蘇妲己盈盈起身,小聲抽泣著,用帕子掩著面,西子捧心狀地立在一旁。 朝臣們看到她梨花帶雨的模樣,忍不住相信了她是真的知道錯了的說辭,當(dāng)然,其中不包括比干。 比干吐沫橫飛,仍在細數(shù)蘇妲己和殷受德的罪過。 用詞之精準(zhǔn),態(tài)度之慷慨,讓蘇妲己原本低垂著的腦袋又低了一分。 以前那些罪孽雖然不是她犯下的,但她既然成了蘇妲己,那便要頂了九尾狐的鍋,不是她做的,也是她做的。 蘇妲己虛心受教,在比干說累了的時候,還會頗為捧場地說上幾句全是我的錯,與大王無關(guān)的話,讓原本對她稍有改觀的朝臣們,對她的印象又好了半分。 立在武將之首的黃飛虎看到這一幕,微微偏過臉,去看柔聲認(rèn)錯的蘇妲己。 蘇妲己貌美,天下皆知,他作為鎮(zhèn)守朝歌的第一武將,時常出入宮殿,曾見過蘇妲己幾面。 那時候的蘇妲己渾身像是沒有骨頭般,依偎在大王胸口,手指勾成蘭花狀,撫著大王的手,說話軟綿綿,嬌滴滴的,然而一開口,不是要殺人,就是毒刑折磨人。 他作為一個見慣了血腥殺戮、在沙場上打滾長大的武將,聽到她的那些話,還是會毛骨悚然徹骨生寒。 黃家世代忠良,深受皇恩,對于這樣的蘇妲己,他自然是深惡痛絕,恨不能替天下除之而后快。 今日妲己上朝,黃飛虎與其他朝臣一樣,只以為她又想出了什么惡毒的折磨人的法子,溫聲軟語讓大王當(dāng)樂子去鬧著玩。 直到蘇妲己雙手高高捧著認(rèn)罪書,低聲細語說著自己以前糊涂的話,黃飛虎才發(fā)現(xiàn),今日的蘇妲己,似乎與往日有些不同。 黃飛虎審視的目光看過去,晨曦微薄,落在蘇妲己身上,那一雙秋水含情的美目,浸了水光后,波光瀲滟的勾魂攝魄,迎著他凜厲的眸光,沖他淺淺一笑。 她本就生得極好,燦然一笑若春華,若皎月。 黃飛虎劍眉微皺,移開目光。 黃飛虎突然有些明白,為何大王會對她言聽計從,禍國殃民也在所不惜。 這樣的人,這樣的臉,這樣的氣質(zhì),生來就有掌控人心的力量。 比干似乎說到了最后關(guān)頭,請求殷紂王殺死妲己。 紂王揮了揮手,讓比干歸位,看了一眼低頭垂眸認(rèn)錯態(tài)度良好的蘇妲己,眼神暗了一分,偏開目光,沉聲道:此事孤亦有錯。 他不清楚那些時日是怎么了,無論多么荒唐的事情都做得出來,蘇妲己的存在,不過是暴露了他內(nèi)心的黑暗與殘暴。 紂王的聲音剛落,殿里的朝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臉上的震驚一覽無余。 他們的大王是何等自負(fù)的一個人,一頭撞死在南墻上也不會說自己錯了,而是南墻擋住了他的路。這樣的一個人,有朝一日,居然能自己承認(rèn)錯誤了? 紂王的話猶言在耳,朝臣們認(rèn)真地覺得,之所以會聽到紂王認(rèn)錯的那些話,不是他們沒有睡醒,就是今天的太陽從西邊升出來了。 朝臣們沉浸在紂王認(rèn)錯的驚悚中沒有回神,殿中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去接紂王的話,讓原本稍稍認(rèn)錯,朝臣們爭先恐后遞梯子,他好從認(rèn)錯的臺階上下來的紂王有些尷尬。 看來他渾渾噩噩是有原因的,面對著這幫不解風(fēng)情的朝臣,任誰當(dāng)天子都賢明不起來。 紂王這般想著,揉了揉眉心。 無人與紂王一唱一和,蘇妲己借此機會努力洗白自己,對紂王深深拜下后,渾身散發(fā)著圣母的光輝,誠懇道:大王,此時并非追究對錯之際。姜家下人姜環(huán)刺殺大王,意圖謀逆,大王一時激憤,這才廢了皇后娘娘?;屎竽锬镄愿駝偭?,怒急攻心而逝。兩位殿下又被jian人所蒙騙,誤以為大王要誅殺他們,情愿被逆賊挾持出城,生死不知。 殊不知大王與娘娘伉儷情深,一時廢立不過是意氣之事,待大王心緒平靜下來,姜皇后仍是一國之母,萬人之上。大王對兩位殿下更是寄予厚望,又怎會為此事遷怒他們?可惜皇后娘娘與兩位殿下不知大王的良苦用心,才造成今日皇后身死、兩位殿下出宮的事情。 這句話不僅僅是臺階了,簡直就是把通天大道修在了紂王腳下世人只知道姜皇后的仆人刺殺紂王,紂王大怒,廢了姜皇后,之后姜皇后死,兩位殿下出逃,其中姜皇后為何而死,兩位王子又為何出逃的細節(jié),則不大清楚了。 不過再怎么不清楚,也能根據(jù)這些零散片段拼湊出一出兵變逼宮不成,反被紂王反殺的宮廷大戲。 姜皇后與紂王雖然不能說是分外恩愛,你儂我儂,但也能稱得上是舉案齊眉,井水不犯河水,如此相安無事了這么多年,怎會突然派刺客刺殺紂王? 還不是因為紂王獨寵蘇妲己的緣故。 蘇妲己是冀州城蘇護的女兒,年輕貌美,出身不比姜皇后差到哪,若是一朝生下皇子,必然會威脅姜皇后的位置。 殷商并無長子繼位的傳統(tǒng),只要出身不是太差,又得君主喜歡,誰都有繼位的可能。 現(xiàn)實的例子擺在那呢,殷紂王便是以幼子身為繼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