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書迷正在閱讀:異位面事務所、鳴鳴喜歡你、團寵九零小福星、震驚!暗戀對象居然想給我上黨課、九零之白蓮不好當、炮灰重生:冷情殿下,愛爬墻、不顧西東、隔壁老炒青椒rou絲怎么辦【abo】、婚深蝕骨:顧少嬌妻如魅、重生炮灰歸來
濱江縣只是一個小縣城,卻是霍五這個滁州軍之主的第一塊地盤。 這里有第五家與霍家的祖墳。 早在去年五月霍五得了濱江后,在這里建了倉庫與大營。 倉庫是糧、鐵、鹽的中轉,大營是后來為打和州做準備。 當時打和州前,濱江縣作為后方大營。 鄧健、杜老八、唐光、水進等人帥四部人馬從濱江出,拿下了和州。 之前濱江縣尉是朱剛、朱強的老爹,濱江知縣是霍林。 朱縣尉后來升都尉,如今鎮(zhèn)守常州。 霍林也重新經(jīng)過吏員試,也經(jīng)過了去年臘月的學習,三月里升調松江府。 如今的濱江知縣是廬州人氏,本就是在州府吏員,去年九月廬州吏員試出來的,之前分派到濱江為文書。 因行事出色,有了功績,不到一年的功夫從文書到縣丞,后在霍林離開后升為知縣。 從不入流的文書到一地父母,不是一個兩個。 滁州軍正缺人才,最初投滁州軍的那些人都歷練出來。 除了滁州的人,用的最多的就是和州、廬州兩地的人。 這兩地打下來的最早,其中和州還算是和平并入,就是廬州那邊,滁州軍對上的是隱在安慶水師后的蘄春軍,并不是廬州士紳。 濱江知縣三十來歲,通紅的面龐,看著不像知縣,更像是地里耕作的老農(nóng)。 “今春大旱……” 眼見著來的都是滁州軍中鼎鼎大名的人物“少主”霍寶、“江西大元帥”水進、“江中大元帥”杜肥、太尉府副長吏宋林、監(jiān)察司司長智然大師,濱江知縣不顯緊張諂媚,反而帶了愁苦。 “水渠已經(jīng)疏通過,能從江水引流的地界都引流,可的離江邊遠的地界,還是無法可施,開春到現(xiàn)在就下了一場雨……” 眾人聞言,都肅容。 民以食為天,眼下已經(jīng)五月中旬,再過一個多月就是夏收。 春旱的這么厲害,夏收定要歉收。 連水渠眾多的濱江縣的旱情都如此,更不要說滁州其他三縣。 “官倉里儲了多少糧?” 霍寶問道。 “三千石……” 濱江知縣道。 濱江一縣百姓數(shù)萬,真要遇到需要賑濟的時候,三千石倒是也能夠頂上一陣子,來得及從別的地方調糧。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大家聽濱江知縣說完,也出去探查了一番。 整個濱江縣下邊的耕田,分了兩大塊。 水田與臨江的旱地,莊稼長勢看著還算良好。 北半拉不臨江的旱地,地里都開裂了,麥子也長得稀稀拉拉。 ”這是大旱了三年啊,滁州還真是多災多難!” 宋林摸著胡子唏噓道。 前年滁州先是大旱,后是時疫,在后就是兵禍,好不容易治安太平了,又一輪旱災。 霍寶也想起前年的時疫。 前年的時疫準備說起來,不算是天災,而是人禍。 大旱后餓死的人多了,尸體無人處置,腐爛后污染水源,傳播開來,形成的疫病。 智然大師蹲下來,抽出一個麥穗,用手中捻了捻,灌漿的不足三成。 這些莊稼最好的是三成,可實際上夏收前再不下雨,這些連三成也未必能收。 杜老八摸了摸肚子,前年大旱時他雖沒有像山下人那樣餓肚皮,卻是也知曉寨子里的糧食不富裕。 要不是薛彪的援手,送了糧食上山,山上就要斷炊了。 水進則是看了眼霍寶。 去年拿下和州、廬州后,是霍寶極力主張在兩地屯田。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難道那不是為了預備軍糧,而是為了預備今年大旱? 別說滁州今年依舊大旱,就是整個淮南道大旱,對于滁州軍來說也不算什么。 江南太平府、蘇州府、松江府都是產(chǎn)糧的地方。 就是淮南道這邊,和州沿江,廬州府內因巢湖的緣故,水路縱橫,都是不怕旱的。 可是,霍寶的臉色依舊是沉重。 水進心中納罕,又看宋林與智然大師,兩人也都擰著眉頭。 直到回了縣衙,大家又去巡視縣兵大營,水進才得了空,低聲問霍寶:“咱們不缺糧了,小寶還擔心什么?” 看著怪嚇人的,是嚇唬那個知縣? 可是這個知縣看著實在算是不錯了。 霍寶苦笑道:“滁州大旱如此,那亳州、楚州呢?泰州、淮安呢?” 從前年開始的旱災,本就不是淮南一地,而是席卷黃淮大多數(shù)州府的天災。 如今濱江縣這邊已經(jīng)有了苗頭,旱災卷土重來。 滁州軍所占領的地盤中,滁州全境、和州與揚州個別縣城會有影響,滁州軍可以自己解決,不算什么大事。 可是對于亳州白衫、泰州白衫來說,他們全境旱災,沒有像滁州軍這樣的后手。 到時候,唯一的出路,就是跟滁州軍買糧。 可是到時候買多少是夠? 只要白衫軍的糧草,其他教徒百姓就不管了? 就是為了穩(wěn)定勢力,收買人心,他們也不會棄百姓于不顧。 到時候,買多少糧? 滁州軍如今自給自足,小有富裕,可也并不算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