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書迷正在閱讀:異位面事務(wù)所、鳴鳴喜歡你、團(tuán)寵九零小福星、震驚!暗戀對象居然想給我上黨課、九零之白蓮不好當(dāng)、炮灰重生:冷情殿下,愛爬墻、不顧西東、隔壁老炒青椒rou絲怎么辦【abo】、婚深蝕骨:顧少嬌妻如魅、重生炮灰歸來
提及糧食,馮和尚便也帶了鄭重:“馮某厚顏來此,除了為亳州求援,還想要率眾投滁州,請霍帥收留!” 霍五便正色問道:“馮帥口中的‘投’是怎么個投法?”說著,指了指下首:“滁州不缺將,外頭營地也駐扎兵馬……馮帥待手下仁義,為了給兵卒吃口飽飯,愿意屈就滁州……可滁州養(yǎng)的兵馬,只能是滁州兵……” 馮和尚聞言,頓了頓,道:“這六千兵卒中,有二百人是家兄送馮某的私衛(wèi),其他是亳州百姓……霍帥若應(yīng)允,我想留下這二百人,畢竟是長者賜!” 因見霍五、馮和尚說話,屋子里早安靜下來。 都聽了這一句。 二百私衛(wèi)? 什么人身邊帶兩百私衛(wèi)? 皇親國戚也就這排場了! 霍五也驚訝:“不知,尊兄是?” “家兄名諱上照下陽!” 馮照陽! 這人非官非宦,卻是天下聞名。 天下第一鹽商! 當(dāng)世首富! 士農(nóng)工商,商人排末位。 多是當(dāng)官眼中的肥rou,待宰羔羊。 受了薛彪養(yǎng)妹為妾、收了薛家孝敬多年的前金陵知府,在知曉自己知府之位不穩(wěn)后,第一件事就是對著薛家開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精彩內(nèi)容! 馮照陽卻是做了十幾年的天下首富,至今屹立不倒。 不用想,就只其背景之深。 關(guān)于馮家的各種傳言,民間百姓耳熟能詳。 有說馮家出了娘娘的,就是因嫌門第不體面,掛在官宦人家。 有說馮家祖上曾救過開國太祖皇帝,家中有鐵卷丹書。 有說馮家本就是皇帝家奴,代皇帝在淮南斂財。 各種傳聞,五花八門。 …… 霍五疑惑道:“揚州就在跟前,馮帥既遇到難處,何不回家去?” 馮和尚垂下眼簾,神色帶了木然,道:“馮某三年前破門而出……早已是沒有家族的飄零之人……” 涉及陰私,霍五便撂下不問,只道:“我們滁州雖小,可有小的好處,大家都是一家人……你若真心投滁州,我霍五就接下了!” 馮和尚起身躬身道:“馮郎謝五爺收留!” 霍五含笑,跟著起身,扶起馮和尚:“馮兄弟勿要見外,以后就是一家人,喚我五哥就是!” 馮和尚立時換了稱呼:“小弟見過五哥!” 霍五親自拉著馮和尚出來,帶他見過眾人。 先見鄧健。 鄧健的目光在馮和尚身上看了兩眼,道:“你練的是童子功?” 馮和尚點頭:“我小時身體病弱,五歲起隨寺里武僧修行煉體,至今已三十年!” “回頭咱們校場上好好練練!”鄧健帶了幾分興奮。 馮和尚頷首應(yīng)下。 待見林師爺,林師爺嘆氣:“你還茹素,可是還有出世之心?” 馮和尚一怔,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帶了幾分慈悲道:“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斬妖屠魔,亦是修行!” 眾人皆怔。 之前像佛,眼下倒是像真人了! 這殺氣騰騰的話,同傳說中的童教主比起來,這一位才像是降世明王! 等聽到水進(jìn)名號,馮和尚細(xì)看了他好幾眼,面上帶了笑意:“降龍將軍大名早有耳聞,今日才得見!” 水進(jìn)聞言迷糊:“降龍將軍?此話何來?” “水將軍竟不知?水將軍率領(lǐng)佛軍縱橫杜梁山,剿匪分糧,還百姓安康太平……盱眙百姓私下里供奉將軍牌位不知幾多。因?qū)④姳魇菢?,有人說將軍是十八羅漢之首降龍羅漢下世,百姓便尊稱將軍為降龍將軍……” 大家聽著,都望向水進(jìn),覺得新鮮。 不過也隱隱有些微妙。 降龍羅漢是十八羅漢之首。 可霍五麾下,第一將是鄧健。 水進(jìn)被大家看的臉色漲紅,連忙擺擺手:“現(xiàn)在這世道,遍地是明王,處處是金剛,估摸百姓見了佛兵將領(lǐng),都要往羅漢菩薩身上靠,算不得數(shù)!我可不要這樣的諢號,臊面皮!” …… 剩下諸人,無需細(xì)表。 待知曉水進(jìn)、霍寶北上亳州,缺少兵卒,馮和尚痛快道:“我手下那些兵卒,本就是亳州兵,熟悉亳州事,可以隨之北上!” 霍五對馮和尚印象頗佳。 該有的防備有,卻也不會將事情做絕。 從鄧健開始算起,馬寨主、杜老八、唐光麾下都有自己的兵馬,霍五也從沒有戒備插手之意。 只是因馮和尚是半路來的,還在觀望中,與其他人又不同。 霍五想了想,便道:“咱們滁州兵北上亳州也好,再北去黃州也罷,到底是異地作戰(zhàn),不能孤軍深入……之前想著他們兄弟兩個過去,兵分兩路,護(hù)衛(wèi)犄角……如今有了這些兵卒,倒是可以做三路人馬……你指個當(dāng)用的帶兵,帶兩千人,作為第三路人馬北上……剩下兵卒,兩千留在州府安置,兩千隨你來濱江!” 兵卒被打散,這點馮和尚不意外。 分兵后,允自己的人領(lǐng)兵,這倒是魄力。 霍五想的明白。 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 這些新收編的兵卒,就不給水進(jìn)與兒子添亂。 馬寨主手下還有五千練好的兵卒,用這兩千亳州換來過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