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節(jié)
第一章節(jié) 再臨洛陽! “咦,這一片柳葉便是一種幻象,這一棵柳樹恰似億萬眾生顛倒迷離之象,光是觀看此樹,便好似看到眾生故事,好玩,當真好玩!” 賴哈一臉傻笑的拿著萬象妙樹只當做好玩物事戲耍,五小鬼卻將五株仙草變做五頂帽子戴在頭上,這五頂帽子各放光芒,罩向?qū)Ψ綍r,不見半點神異,五鬼一見賴哈那萬象妙樹如此好玩,當下一轟而上,圍著萬象妙樹品頭論足起來。 楊南見他們都各得禮物,便轉(zhuǎn)頭向妙源仙子微笑道:“功成身退,當宜遠遁,妙源,我們走吧?!?/br> 妙源回眸一眼,凝望著那并列林中的八座大小墳瑩,心中終覺如落了一顆大石般輕松自在,楊南雙袖一攏,將五鬼、賴哈收入仙袖之中,一朵祥云從他腳下冉冉升起,仙光飄蕩之間,已然消失在人間。 楊南化凡,不過三十年間,但此際天下局勢變幻,卻是一年一換,煌仁宗楊用駕崩之后,煌和宗楊苛即位。 楊苛,原名武元苛,自幼修道,少時學儒,科舉入朝,掌管吏部達三十年之久,賢德精干之名甚著,朝中百官、公候世家、昆侖、真君兩廟執(zhí)掌俱都交口稱贊。 這一年,正是煌和宗年號‘蒼芒’二十八年。 楊苛即位至今已有二十八年有余,而今天象紛災連綿,九洲大地多有干旱、洪澇、地震、熔巖天災頻發(fā),楊苛年年設(shè)祭天壇,禱告上蒼諸神,恩澤黎民。 雖有上仙司、九洲各大派弟子傾力行云布雨,怎奈天災之變,威力無窮,遠非人力所能平復,楊苛一月登一次祭天壇,下罪己詔,終是難見上蒼回應(yīng)…… 楊南離了果得府,一路直向北方行去,所過各處洲縣,果見世間聳立的真君廟神兵鬼將、妖主怪頭俱都消失不見,就連山野中、江河底的精怪也是少之又少。 往日山山水水中籠著的白色妖云,今日絕難一見,幾乎絕大多數(shù)妖精不是隨真君廟主退往各處道家道場,便是潛藏深處,再也不輕易現(xiàn)身人間。 不屬真君廟一脈的妖精,也極少敢現(xiàn)身人間,失了仙廟庇護,九洲各派可不會有半分容情,若是露頭,不是被宰殺分割,便是淪落為奴,哪一個妖怪敢冒頭送死? 這跡象無不表明,靈圣真君果然收了數(shù)百萬妖兵,棄了世間香火,自歸昆侖山去了。 礙于老君一脈神仙威懾,楊南不得不命真君門徒回歸昆侖,世間少了無邊妖風怪云,但也少了許多調(diào)衡之人,紛亂氣象,自此衍生,種種因由,看在楊南眼中,頓時生出無邊感嘆。 妙源仙子在云端間見世間百姓多受饑寒困頓、風霜雪雨之苦,心中慈心大升,望著楊南嘆息道:“郎君,你乃人界人皇,何必因陽神一句戲言,便盡棄世間根基,置蒼生于水火之中?莫非,這其中有天大的緣故?” 楊南亦是微微一嘆,目露不忍之色,道:“不錯,非我欲棄天下,而是命數(shù)使然、不得不為耳。” 古時道家崩裂,遂分兵法二宗,至此分岐無數(shù),禍害無窮,分裂之道家被儒家、佛家力壓一頭,直到楊南出世,方才扭轉(zhuǎn)局面。 楊南自可作主人界之事,但如今他已成仙,再非凡人,天界自古凌駕人界,更與人界各大宗門息息相關(guān),人界之主到得天界,面對無數(shù)修為可怕的神仙,也算不得什么。 而今老君出世,排斥妖類,楊蘭雄據(jù)一方,隱有三界霸主之象,這等時候,楊南執(zhí)意以妖治人,無疑與道家諸仙翻臉,若再讓道家重新分裂,魔界入侵之時,誰人能擋? 楊南并非欲舍蒼生而去,一來經(jīng)過兩百多年培養(yǎng),大煌朝吏治清明,制度嚴謹,就算沒有真君廟扶持,也能運轉(zhuǎn)自如,二來真君廟良莠不齊,確有昭昭劣跡,楊南生平行事謹慎,豈會將這個把柄輕易落入人手? 三十多年前那塊玉簡之上,便細細說明了楊南籌謀苦心,靈圣真君固然一清二楚,就算道家各派、昆侖門徒亦是心知肚明。 天象變化,乃是天命使然,縱然此時世間多了真君仙廟,也挽回不了三界歸一的命運,人間雖少了真君廟,但還有無數(shù)道家弟子在,想要真正混亂,確也極難。 楊南這番心思,只在心中電般閃過,妙源即時生出感應(yīng),她明白了個中原故,不禁垂眸長嘆道:“郎君視眾生為平等,果不負造物主之名,真不知老君、陽神為何排斥妖類,致煌煌道教于分裂之境?” 楊南微微一笑,道:“種族岐視,古來有之,昔日窮蒼、玄穹率神獸、妖神作亂,令人族血流遍體、尸積如山,千萬年后,妖族大勢已去,人族遂得大昌,至此之后,妖精失了文化禮義,便成粗鄙下賤族類,歷來為人族看輕,道家眾仙俱是人身修成,既有前恨在心,豈會平等視之?” 眾生平等,說得容易,做到極難! 便是佛家大能佛陀,也只是不岐視妖魔鬼怪罷了,他的座下,人身為羅漢、金剛、菩薩,妖身為護法、揭諦、八部天龍、夜叉。 高下之別,一眼便知! 連佛陀這樣級數(shù)的神人皆是如此,尋常神仙又會如何? 對待妖精態(tài)度好一些的神仙,收幾個做巡山護法、管事童子,對待妖精差一些的神仙,便驅(qū)之如奴、喝之如仆,生殺予奪、任憑打罵! 老君雖然境界高深,但心中偏袒人族道士,也是情理之中。 上古之際,神獸造反,涂屠人族,死傷以億萬計,妖神后裔逆反,席卷九洲,上至神仙、下至凡人,尸體鋪滿九洲大地,鮮血匯成江河! 種種慘事,不可一一述盡,流傳世間的正道無上三神兵,便是因此應(yīng)運而生…… 若不是昔日玄穹、窮蒼與神獸、妖神將人族神仙、修士、凡人殺得太狠太酷,何有如今兩族勢成水火之象? 就連楊南身在的那個前世世界,號稱自由民主國度的最強國度,一樣也難免種族岐視,更不用說,這個以實力為尊,弱rou強食的九洲世界! 楊南若不是來自彼岸世界,心中也斷然不會有平等之象,此等糾纏久遠的深仇大恨,豈能容易忘卻? 更何況妖族作亂之余波便是魔界,八百年一次的魔臨中土,好似一個時時提醒人族的警鐘,令人族永生難忘妖族血仇! 楊南說出這些緣故,妙源仙子亦是默然,事到如今,是人、妖二族并無正義邪、是非、善惡、對錯之分,紛紛擾擾之中,其實并無誰對誰錯! 始祖初造神獸,遂成洪荒,次造神人,遂成太古,兩次皆不滿意,最后方才衍化造人,三族俱是九洲大地之主人,神獸、神人后裔固然殺了千千萬萬人類,但人類殺的妖精卻是多上百倍千倍! 若要說錯,只能怪始祖,而怪不得人、妖二族…… 妙源仙子亦算是妖精出身,妙源仙根雖然毫無妖氣,其實也是上古神人血裔,二族仇恨,放在今天已不重要,楊南真正做到眾生平等、一概視之,才是令他得盡天下妖心的根本所在。 所以,楊南收攏妖族,潛隱歸山,并非怕了老君一脈,而是為蒼生著想,他這一番苦心,妙源自是心知肚明,她微微嘆息道:“無端紛爭,苦了蒼生,老君這般造化,居然難持平等心,所謂生主,不過偽善罷了?!?/br> 楊南搖頭笑道:“太上忘情,行之極難,換做是我,自問也難辦到,我雖斬了人身楊蘭,卻同樣難忘昔日恩仇,若要評論老君,先捫心自問,我亦與他相同,何時若能不斬楊蘭,何時才算真正忘情?!?/br> 妙源嘻嘻笑道:“雖是兩件不同之事,可道理卻是相同,即是如此,郎君可還要去極北之地的寂滅仙宮?” 楊南面色肅穆,道:“自然要去,我去并只為仇怨,而是為蒼生一行,封神大陣,吞噬世間靈氣,此舉無疑斷我人界神仙根,可謂陰狠毒辣、兼而有之,凡人超越己身,修往無上大道之事,連始祖大能亦要成全,楊蘭豈敢行此惡事?” 封神大陣一布,世間靈氣稀無,不過千百年間,除各大靈山道場之外,凡間再無半點靈氣,如此一來,凡人如何超越自我?如何修仙問道? 生生世世,永墮輪回。 無休無止,業(yè)力因果! 這般可怕的下場,比殺一億、十億凡人還要可怕! 就是連天界的神仙,從此之后只怕只少不多,漸成香煙斷絕之象,封神大陣,實是世間之大害,由不得楊南不凜然生畏。 妙源仙子笑道:“郎君既成造化道果,挾天仙修為,此番前去,定能令楊蘭好夢成空,只是,既要前往極北異域,郎君為何還在九洲苦苦留連?” 說話之間,兩人已飛到中洲洛陽大城上空,楊南呵呵一笑,指著雄城千里、廣闊無邊的京都洛陽笑道:“我此番來,需得先安天下蒼生之心,后再去窮荒大陸也不遲,妙源你看,洛陽不是到了?” 第二章節(jié) 太廟! 大煌王朝,立朝二百六十余年,至今歷八世皇帝,定都洛陽城。 洛陽城是在昔日八百里蒼茫平原上新建而成,此城連結(jié)三關(guān)四道,更有青龍山、錦屏山兩大雄關(guān)拱衛(wèi)當中,從布局方位到雄城建成,其間不知花了道家各派子弟多少心血! 在洛陽城中,從城東到城西,快馬疾馳幾乎要整整一日一夜方能到達,不過,這座天下第一雄城既是由道家子弟建筑而成,又有上仙司、珍禽異獸司這些大異于凡人官府的修道職門在,八百里之遙不過彈指即到。 楊南尋了一處偏僻地界降下云頭,到得洛陽城中,卻見無數(shù)機關(guān)靈獸放足在城中大道來往疾奔,天空中無數(shù)靈禽異獸拖車來來往往,世間常見之馬車等物,只有凡人百姓才會去用。 修道中人的術(shù)法,在洛陽城中竟然時時現(xiàn)身人前,城內(nèi)道路縱橫,往來便利,一城千萬之眾,皆可乘靈禽、異獸往來城中任何一處。 更加便利的是,四城之內(nèi)設(shè)有小傳送陣一座,東南西北中,均可瞬間到達。 若非有道家通天教主下詔命道門子弟低下頭來服務(wù)皇家,洛陽城怎有如今這般繁華景象? 傳送陣、珍禽靈獸,成了最好的代步工具,只要有銀子,就是普通百姓也要翱翔天際,一時間,洛陽城成為天下中心、四海向往的圣地。 九洲富庶,甲于天下,洛陽繁華,甲于九洲。 洛陽城人煙密集,揮汗如雨,百業(yè)興旺,井然有序,士農(nóng)工商,來來往往,商販學子,各行其道;這般太平氣象看得楊南、妙源不禁心中暗暗贊許,若是能以洛陽城為模板,推廣天下,那么凡人眼中高深莫測的道術(shù)便不再令人恐懼,而是真正造福蒼生的福祉! 不過,想令高高在上的仙師們真正低下頭來為凡人服務(wù),恐怕也是一件極難之事…… 一手組建京都洛陽,立下不世功德的楊南道裝塑像,屹立在洛陽城中心的高臺之上,向世人瞻顯著道家煌煌顯赫的功勞! 大煌朝,道家政,無為治,天下安。 道家宗旨治世,與儒家、佛家大不相同之處,經(jīng)過兩百多年驗證,得到了天下人的認可。 楊南拉著妙源,身形如無形光影,半點形跡不露的在洛陽城中穿梭飛掠,筆直的大道、繁華的街區(qū)、整潔的人群、富麗堂皇的建筑,無不顯示著這座天下雄城、大煌帝都那君臨天下的霸氣與宏偉。 楊南要去的是內(nèi)城皇宮,紅塵萬象在他眼中不過一閃即過,過不多時,兩人便如入無人之境般到了大內(nèi)禁城之內(nèi)。 內(nèi)城,皇家書院。 儒衫成云,士子如雨,偌大的學堂上千萬雙眼睛緊盯著高臺上的皇家書院院長。 “大煌文治昌隆,大儒方子清不日抵達長安,將于皇家書院開講道果集,難子論二部儒門傳世經(jīng)典,諸君彼時定要到場聆聽?!?/br> “方子清?東洲七十二智儒之一?這位學問高深、擅講寓言出名的大師也來洛陽了?” “難子?便是東洲問玄道中那位畢生無名、培育出一百多位蓋世大儒的儒門先師?” 長須儒雅的皇家書院院長立在學堂上首,微笑著將一個個消息說了出來,堂下冠帶儒巾、英姿勃發(fā)的無數(shù)太學生登時轟然響應(yīng),好似過節(jié)一般歡天喜地。 每一個太學生,都是天下九洲選拔出來的精英,在這里,胸中不藏萬卷書,下筆寫不得綿繡文,就休想做一名太學生! 任何一個太學生,皆是天子門生、天之驕子,將來九洲各處官府必有他們的容身之處。 但是,此刻這個消息卻令他們情緒立時沸騰了! 近五十年來,聲名最盛、學問最深者,莫過于東洲問玄道的道果先生,這位道果先生逝世之后,儒門諸賢一致稱他為‘難子’! 儒學冠達,堪比上古諸子,故而才能得此稱呼,就是昔日威名最盛的蕭儒、方玄等儒門英才也從未得過如此稱呼! 令楊難登上‘難子’圣壇的,只是兩本著作,一本是玄幻離奇、蘊意深遠的道果集注,一本是難子平生言論匯集而成的難子論! 道果集中故事離奇,有的荒誕不經(jīng),有的聞所未聞,有的講道家仙人,有的講佛,有的講書生,更多的是講人,種種故事背后,都蘊藏著一個又一個玄妙道理,令人捧之不忍掩卷。 而難子論卻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風格,談法談天,論朝論政,無所不包,無有不談,就是本朝歷代皇帝行政得失,亦有一針見血之點評。 難子論評定天下,評定古往今來,書中一句‘天生萬物蒼生,蓋無罪也,若眾生有罪,其罪當在造物之主,與民無干’震驚了全天下人! 胸有正氣,敢評天地! 執(zhí)正而為,無所畏懼。 難子,故而成了千年之中儒門冠達一致認定的最杰出的儒門圣賢! 老院長撫須長笑道:“正是,諸君當親耳聆聽玄奇故事,體會儒門妙旨,一明儒家與天和、與人和、與地和之天人和一之道,道果經(jīng)、難子論實集儒門心、形、真三宗典籍的大成之作,可謂曠古絕今、無與倫比……” 朗朗清音、轟轟響應(yīng),化為一股奔騰不息的聲浪,幾乎要將皇家書院的屋頂掀翻,這便是皇家書院自由開放、言談不禁、無拘無束的學風。 楊難雖然逝世,但膝下得傳真旨者足有一百零八人,這一百零八個俱是蓋世大儒,任意一個到得儒門書院之中,必受以上賓大禮。 皇家書院雖然顯貴,卻對楊難之弟子聞名久矣! 在這里,只有一種人能得到尊敬,那便是學問超高、道德高深之輩,就是皇帝親臨,若德行不佳,也會慚然而退…… 楊南拉著妙源,如一股無形之風,微微吹過廣闊的學堂,那數(shù)萬學子面上的激動、盼望、驚喜神色,落在他眼中,卻只留下一縷淡淡微笑。 與他手掌相握的妙源仙子嫣然一笑,低低道:“郎君這一生化身無數(shù),世人總將靈圣、青元、勾陳、楊難當作四人,若是他們知道,自己的太上仙皇陛下一生從未離過眾生,不知會作何感想?” “蒼生即我,我即蒼生?!睏钅衔⑽⒁恍?,身形毫不停留,直向洛陽中心宏偉皇城飛去,口中輕輕道:“化身千萬,亦為眾生,洛陽城如今這般繁榮太平,實令我心中歡喜。” 化身隱世儒師不過三十余載,卻讓楊南將前世今生對儒門的精義融合為一,傳承到每個弟子手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離他儒身逝世不過十數(shù)年,竟然有了這般威望聲名…… “郎君入世,功德無量,”妙源仙子回眸一眼,望著書積成山、人匯在洋的皇家書院,不禁微微感嘆楊南的教化之功,一個道門祖師,不僅定鼎了大煌太平盛世,更宏傳儒義經(jīng)典,教化世人,實在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天下書院多如牛毛,皇家書院不過只是其中之一,今次入凡化仙,郎君成道固然可喜,但最喜莫過于教化天下之一百零八弟子,難子之稱,實是當稱……”